在秋天賞楓的旺季,我儘量避開人潮湧動的紅葉名所,搭乘公交車在植物園前站下了車,尋找所謂紅葉的「穴場」。「穴場」在日文中指極少人知道的地方,帶點私房的意味。雖然府立植物園並不算是什麼口袋裡的秘密量點,但當多數遊客往古寺神社去追尋京都禪意中的紅葉美景時,植物園裡的寧靜的確顯得難能可貴。
散步在植物園的樹林裡,楓紅的景致在眼前隨手可及。滿地蕭瑟的落葉暗示著這一年即將結束,漫天旋轉的枯黃也畫出季節更替的軌跡。當陽光穿透轉紅的楓葉時,水面閃著波光,讓人為眼前的景色感到陶醉不已。四季的變化讓旅人離不開京都這座城市,我忽然深深地覺得,即使是個再平凡不過的植物園,僅是紅葉的風情,不需和室及庭院,也能讓人動心。
我最喜歡的秋天景色,其實是滿地掉落的銀杏,即便銀杏在土壤上腐爛的味道實在不怎麼好聞,但一片黃澄澄的銀杏葉,呈現出與紅葉截然不同的另一種風情。在秋天的植物園裡,也能見到高大的銀杏樹飄落下一地黃葉,就像是為大地鋪上層金色毛毯般的優雅美麗。
若不在櫻花或楓紅的季節來到京都,還有什麼景點能吸引我呢?鴨川的跳石便是其中之一。自從在梅雨季的某一趟旅行裡,撐著傘找不到鴨川早已被水勢淹沒的跳石後,每次回到了京都,總想著要再沿著鴨川找尋它們。這看似無趣的觀光方式,卻是我自以為和京都才有的默契。鴨川之於京都,那種清澈美好、平靜而緩慢流過的節奏,正是我選擇在此流連的理由之一。
沿著鴨川往上賀茂神社方向走去,沿途有著不少令人感興趣的發現,其中之一就是鴨川的跳石。跳石不是只有烏龜石而已,還有小鳥石及舟石。這些跳石將鴨川點綴得活潑可愛,尤其是當大人們也開始放下背包,饒富童心地在上頭跳來跳去時,看著底下潺潺的鴨川流水,確實多了幾分消暑的涼意。而這裡也是夏天許多京都人戲水之地,坐在河堤旁閱讀一本書,鴨川之於旅人,除了涼意,也增添了幾分愜意。
如果說河流帶動的是一座城市的生活脈動,望著正在鴨川畔看書的年輕女子、沿著鴨川跑步的中年男子,以及對著鴨川彈著吉他的年輕人,還有騎著腳踏車匆匆而過的學生,我想,鴨川之於京都,便是如此具有生活實感的存在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