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們人類的小嬰兒在小時候非常嬌嫩,需要家長細心地照顧。而孩子的小時候睡覺的時間長,但是自己卻不會自主入睡,所以哄孩子睡覺成了家長帶孩子的一個必備技能。
而哄孩子睡覺也是一個技術活,一不小心用錯了方法,那就可能會使寶寶陷入危險的境地。
爺爺哄睡方式不當,8個月嬰兒患腦癱
新手媽媽金金在自己25歲時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懷孕時因為上班的地點遠,加上整天都是站著就沒有上班了,而生完孩子後,母乳餵養到6個月,金金就開始斷奶了,因為小夫妻也是剛結婚沒多久,房租,孩子的奶粉,尿不溼每天一睜開眼就是要錢,而老公壓力太大了,家裡的經濟非常緊張,金金想著早點斷奶自己出去上班。
金金斷奶成功後把7個月的孩子交給了爺爺帶,爺爺自己也是非常樂意帶自己的小孫子,每天都帶著小孩子出去玩,每天也正常的吃飯,喝奶睡覺,金金看著也是非常欣慰。但是好景不長,爺爺帶了一個月,到孩子8個月時,金金髮現寶寶變得非常鬧人,而且各種反應也慢了下來。媽媽趕緊把孩子帶到醫院去。
醫生檢查了一些孩子的神經反應,就叫家裡是誰帶孩子,而爺爺說是自己帶著,再問有沒有抱著孩子拋高高,或者搖晃得很大力,爺爺回應,平時哄睡時是就搖晃,要不然孩子睡不著。
醫生說了:孩子的腦部組織還正在高速發育,而孩子頭骨比較軟,對腦組織的保護比較弱,搖晃過度會變導致搖晃症候群,會讓腦部血管產生爆裂出血,導致腦癱。孩子現在檢查大概就可以判斷是腦癱了。
而媽媽和爺爺一聽醫生的話不由得癱在了地上。
哄睡不僅僅需要正確的技巧,還需要這些方法才能有效幫助孩子入睡。
注意:搖睡不當有風險!導致搖晃症候群,影響孩子的智商
1、影響孩子有大腦
當寶寶不肯睡覺或者睡得不踏實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喜歡把寶寶抱在懷中或者放到搖搖床上去搖晃哄著孩子入睡。但是如果搖睡時晃動的幅度太大的話,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當大腦撞到顱骨上,容易引起孩子腦部毛細血管的破裂,發生腦震蕩或者顱內出血的風險。從而影響孩子的智商
2、除了對大腦的危害外,對孩子的頸部也會造成傷害
嬰兒出生時頭先出來,頭比身子還大,而剛出生的嬰兒大腦重量佔自身體重的27%左右;所以是大頭身小。而小嬰兒大腦頸部肌肉和頸椎發育都不完善,特別是5個月內的嬰兒。
當家長用力搖晃寶寶,很容易把孩子軟扒扒的脖子搖傷,要知道寶寶的骨骼發育沒成熟,所以孩子的骨質比較柔軟,而佔寶寶體重近一半的頭部,全靠頸部這不太成熟的肌肉和韌帶支撐。
一旦用力過猛就會傷到孩子有頸部。
3,引發孩子局部貧血
玩過山車時不少成人下來之後臉色蒼白,呼吸困難,站立不穩,甚至還會把剛剛吃下去的東西吐出來,這些都是身體局部貧血的表現。主要是身體無法承受巨大的離心力,導致血液流向一邊,另一邊就形成了貧血的症狀。
而孩子被大力搖晃時也會出現像成人玩過山車一樣的症狀。
搖晃寶寶,是很容易損害到他們頸部的肌肉和韌帶的,嚴重的話甚至會扭傷寶寶的頸部。這是因為寶寶的骨骼發育還未成熟,骨質比較柔軟,佔體重近一半的頭部,重量全靠頸部的肌肉和韌帶支撐,而寶寶大腦蛛網膜下腔的間隙較大,頸部的肌肉力量較弱,韌帶彈性較差,頸椎也未完全骨化,難以承受較大幅度的搖晃和高拋的震蕩。
還會演變成上文所說的腦癱,尤其是10個月內的嬰兒發生的危險性更大。
怎麼科學的哄孩子睡覺呢?這些方面更靠譜,更安全
1、放鬆
人們睡覺的時候,都是需要先放鬆才能睡得著的。
當人在放鬆的時候,困意就會來襲。寶寶也不例外。要讓寶寶平靜和放鬆下來。這個時候媽媽們可以做一些有規律地晃動,切記,不可以幅度過大,(比坐車時的幅度小,前後幅度3釐米左右,而且速度慢一些)搖擺也不能太高低起伏。可以用一些和緩的音樂或者有節奏的聲音,輕輕用手拍打寶寶的背部。
讓寶寶的觸覺聽覺都有一種舒服的體驗,才能讓孩子放鬆。在做一些哄睡舉動的時候,要慢慢的減小次數。
2、舒服的環境
不僅需要放鬆,還需要在一個舒服的環境中才能更好地讓孩子們入睡。白天睡覺時要拉上窗簾。而晚上睡覺時儘可能關上燈,在黑暗中孩子的褪黑素才更好的分泌,孩子才能更好的入睡。
最重要的一定就是需要安靜,在寶寶的周圍聲音都要降低一點,用一種安靜的環境去給孩子一個該睡覺的提醒。當需要給寶寶換東西時動作一定要小心輕柔,萬一吵醒了還得再哄一遍。
3、用噓噓聲去輕哄
安靜的環境是很重要的,但是有時候噓噓聲能夠讓在安靜環境下不適宜的寶寶快速入睡。
當寶寶們還在子宮的時候會產生一種白色的雜音簡稱白噪聲,噓噓聲就很像這種聲音,所以模擬這種聲音能夠讓寶寶回到還在子宮的那段時間裡,更有效地睡著。當然也可以放一些輕音樂。
菁媽育兒:新生兒之所以叫新生兒,就是因為他們是第一次來到這個對他們陌生的世界,他們剛開始還不能用言語去表達自己的需求和不適。所以這就要辛苦各位新手父母們去多觀察,多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