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帶娃一個月,媽媽發現寶寶不對勁送醫,醫生:哄睡不當致腦癱

2020-12-20 菁媽育兒

導語:我們人類的小嬰兒在小時候非常嬌嫩,需要家長細心地照顧。而孩子的小時候睡覺的時間長,但是自己卻不會自主入睡,所以哄孩子睡覺成了家長帶孩子的一個必備技能。

而哄孩子睡覺也是一個技術活,一不小心用錯了方法,那就可能會使寶寶陷入危險的境地。

爺爺哄睡方式不當,8個月嬰兒患腦癱

新手媽媽金金在自己25歲時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懷孕時因為上班的地點遠,加上整天都是站著就沒有上班了,而生完孩子後,母乳餵養到6個月,金金就開始斷奶了,因為小夫妻也是剛結婚沒多久,房租,孩子的奶粉,尿不溼每天一睜開眼就是要錢,而老公壓力太大了,家裡的經濟非常緊張,金金想著早點斷奶自己出去上班。

金金斷奶成功後把7個月的孩子交給了爺爺帶,爺爺自己也是非常樂意帶自己的小孫子,每天都帶著小孩子出去玩,每天也正常的吃飯,喝奶睡覺,金金看著也是非常欣慰。但是好景不長,爺爺帶了一個月,到孩子8個月時,金金髮現寶寶變得非常鬧人,而且各種反應也慢了下來。媽媽趕緊把孩子帶到醫院去。

醫生檢查了一些孩子的神經反應,就叫家裡是誰帶孩子,而爺爺說是自己帶著,再問有沒有抱著孩子拋高高,或者搖晃得很大力,爺爺回應,平時哄睡時是就搖晃,要不然孩子睡不著。

醫生說了:孩子的腦部組織還正在高速發育,而孩子頭骨比較軟,對腦組織的保護比較弱,搖晃過度會變導致搖晃症候群,會讓腦部血管產生爆裂出血,導致腦癱。孩子現在檢查大概就可以判斷是腦癱了。

而媽媽和爺爺一聽醫生的話不由得癱在了地上。

哄睡不僅僅需要正確的技巧,還需要這些方法才能有效幫助孩子入睡。

注意:搖睡不當有風險!導致搖晃症候群,影響孩子的智商

1、影響孩子有大腦

當寶寶不肯睡覺或者睡得不踏實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喜歡把寶寶抱在懷中或者放到搖搖床上去搖晃哄著孩子入睡。但是如果搖睡時晃動的幅度太大的話,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當大腦撞到顱骨上,容易引起孩子腦部毛細血管的破裂,發生腦震蕩或者顱內出血的風險。從而影響孩子的智商

2、除了對大腦的危害外,對孩子的頸部也會造成傷害

嬰兒出生時頭先出來,頭比身子還大,而剛出生的嬰兒大腦重量佔自身體重的27%左右;所以是大頭身小。而小嬰兒大腦頸部肌肉和頸椎發育都不完善,特別是5個月內的嬰兒。

當家長用力搖晃寶寶,很容易把孩子軟扒扒的脖子搖傷,要知道寶寶的骨骼發育沒成熟,所以孩子的骨質比較柔軟,而佔寶寶體重近一半的頭部,全靠頸部這不太成熟的肌肉和韌帶支撐。

一旦用力過猛就會傷到孩子有頸部。

3,引發孩子局部貧血

玩過山車時不少成人下來之後臉色蒼白,呼吸困難,站立不穩,甚至還會把剛剛吃下去的東西吐出來,這些都是身體局部貧血的表現。主要是身體無法承受巨大的離心力,導致血液流向一邊,另一邊就形成了貧血的症狀。

而孩子被大力搖晃時也會出現像成人玩過山車一樣的症狀。

搖晃寶寶,是很容易損害到他們頸部的肌肉和韌帶的,嚴重的話甚至會扭傷寶寶的頸部。這是因為寶寶的骨骼發育還未成熟,骨質比較柔軟,佔體重近一半的頭部,重量全靠頸部的肌肉和韌帶支撐,而寶寶大腦蛛網膜下腔的間隙較大,頸部的肌肉力量較弱,韌帶彈性較差,頸椎也未完全骨化,難以承受較大幅度的搖晃和高拋的震蕩。

還會演變成上文所說的腦癱,尤其是10個月內的嬰兒發生的危險性更大。

怎麼科學的哄孩子睡覺呢?這些方面更靠譜,更安全

1、放鬆

人們睡覺的時候,都是需要先放鬆才能睡得著的。

當人在放鬆的時候,困意就會來襲。寶寶也不例外。要讓寶寶平靜和放鬆下來。這個時候媽媽們可以做一些有規律地晃動,切記,不可以幅度過大,(比坐車時的幅度小,前後幅度3釐米左右,而且速度慢一些)搖擺也不能太高低起伏。可以用一些和緩的音樂或者有節奏的聲音,輕輕用手拍打寶寶的背部。

讓寶寶的觸覺聽覺都有一種舒服的體驗,才能讓孩子放鬆。在做一些哄睡舉動的時候,要慢慢的減小次數。

2、舒服的環境

不僅需要放鬆,還需要在一個舒服的環境中才能更好地讓孩子們入睡。白天睡覺時要拉上窗簾。而晚上睡覺時儘可能關上燈,在黑暗中孩子的褪黑素才更好的分泌,孩子才能更好的入睡。

最重要的一定就是需要安靜,在寶寶的周圍聲音都要降低一點,用一種安靜的環境去給孩子一個該睡覺的提醒。當需要給寶寶換東西時動作一定要小心輕柔,萬一吵醒了還得再哄一遍。

3、用噓噓聲去輕哄

安靜的環境是很重要的,但是有時候噓噓聲能夠讓在安靜環境下不適宜的寶寶快速入睡。

當寶寶們還在子宮的時候會產生一種白色的雜音簡稱白噪聲,噓噓聲就很像這種聲音,所以模擬這種聲音能夠讓寶寶回到還在子宮的那段時間裡,更有效地睡著。當然也可以放一些輕音樂。

菁媽育兒:新生兒之所以叫新生兒,就是因為他們是第一次來到這個對他們陌生的世界,他們剛開始還不能用言語去表達自己的需求和不適。所以這就要辛苦各位新手父母們去多觀察,多照顧。

相關焦點

  • 這種哄睡最常見,卻成「致癱」元兇,7個月孩子硬生生被哄成腦癱
    就算現在治好,將來也會留下腦癱的後遺症,可惜啊,才七個月大……」李醫生看著哭成淚人的六旬老人,本想說出「無知」這個詞彙,但心有不忍,於是道:「以後別再這樣哄娃了。」孩子的爺爺聽到後,更加自責,乾枯的手擦拭著眼淚道,「唉,是我太無知啊!」
  • 爺爺好心哄睡,7個月嬰兒硬生生被哄成「腦癱」:都是無知惹的禍
    哄睡寶寶是一個難題,有時候娃還沒哄睡,自己倒又累又困。家長們各種操作輪番上陣,但操作不當,寶寶是哄睡了,可也變成了「腦癱兒」,可別因為家長自己的無知,害了寶寶而不自知,哄睡也是講究一定的方法的。爺爺好心哄睡,7個月嬰兒硬生生被哄成「腦癱兒」,家長要重視了曾經聽說過這麼一個事情,因為爺爺哄睡不當,即抱著搖晃幅度太大,導致僅7個月大的寶寶變成「腦癱兒」。對此,孩子媽媽不想再看到類似悲劇,「哭求」家長們別再採取這種方式哄孩子睡覺了。
  • 小孫子被爺爺哄成腦癱,爺爺自責淚目,醫生:不要再這樣哄孩子了
    周女士和老公結婚後,很快就有了寶寶,夫妻兩個因為工作比較忙,沒時間帶孩子,孩子出生不久就有婆婆來照顧,孩子如今已經7個多月了,這天中午奶奶去廚房做飯,發現家裡面沒菜了,孩子又在睡覺,她交代孩子爺爺幫忙看下孩子,然後她出門買菜了,孩子睡了一會兒就開始鬧人。
  • 7個月孩子被爺爺哄出「腦癱」,這幾種錯誤哄睡法,你還在亂用嗎
    017個月孩子被爺爺哄出「腦癱」,這幾種錯誤哄睡法,你還在亂用嗎?芳芳是一個寶媽,她就經歷了一件痛心的事情。芳芳和丈夫有一個7個月大的孩子,斷奶以後芳芳就請孩子的爺爺過來幫忙帶娃,自己出門上班。可是沒想到,爺爺過來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卻出問題了。有一天,芳芳的孩子突然高燒不止,而且一直哭個不停。見狀,她趕緊帶著自己的孩子去醫院看病。
  • 7個月寶寶被哄成「腦癱兒」,這3種錯誤的哄睡法,多少家長還在用
    7個月寶寶被哄成"腦癱兒",爺爺知道原因後後悔不已 黃女士和丈夫今年生育了一個可愛的寶寶,初為人母的她喜悅的同時也很擔憂,怕自己照顧孩子不周。 對於黃女士這個新手媽媽而言,面臨的難關之一就是哄孩子入睡。
  • 4個月寶寶,被爺爺帶成「腦癱兒」,這3種哄睡方式,家長別再用了
    0-3歲的寶寶年齡還小,身體的各方面還很脆弱,如果在照顧上不加以重視,很可能會對他們造成意外的傷害。比如說,哄孩子睡覺,有些家長就非常馬虎、大意,為了讓孩子快速入睡,在哄睡上就會使用各種千奇百怪的方式。
  • 爺爺好心哄睡,卻將7個月大孫子哄成「腦癱」,醫生:無知惹的禍
    作者/青青編輯/青青孩子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高質量的睡眠,不單單能讓孩子長得更加健康,身體發育也會更加好,因此大人們總想讓孩子睡一個好覺,因此無所不用其極地哄睡,只不過有時候做法未必是對的。最近就有這麼一個事情在網上火了,而這件事正是哄睡引發的事故,一個剛當上爺爺不久的老先生,因為好心給大孫子哄睡
  • 7個月大孩子被哄成「腦癱兒」,這3種錯誤哄睡法,多少家長還在用
    7個月寶寶被哄成"腦癱兒",爺爺知道原因後後悔不已黃女士和丈夫今年生育了一個可愛的寶寶,初為人母的她喜悅的同時也很擔憂,怕自己照顧孩子不周。對於黃女士這個新手媽媽而言,面臨的難關之一就是哄孩子入睡。每次哄孩子入睡黃女士都要用盡渾身解數,才把哭鬧的孩子哄睡,這樣長時間下來,黃女士自己也是疲憊不堪。看到這個情況,為了讓黃女士能夠有休息的時間,孩子的爺爺自告奮勇地表示自己可以幫忙照顧孩子,哄孩子入睡。黃女士見狀,也很開心,放心的把寶寶交給爺爺照顧。
  • 這種哄睡最常見,卻成「致癱」元兇,7個月孩子硬生生被哄成腦癱
    導讀:這種哄睡最常見,卻成「致癱」元兇,7個月孩子硬生生被哄成腦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7個月寶寶成腦癱,只因爺爺的這個錯誤行為,你怎樣哄孩子睡覺?
    近期,一則新聞又讓寶媽們心裡一驚,一位爺爺在哄孩子睡覺時,因為搖晃幅度過大,最後導致7個月大的寶寶變成腦癱兒。看到這則消息後,很多寶媽不免質疑自己哄孩子睡覺,是否也存在著類似的行為。據記者了解,因為工作的緣故,寶寶平時都是被爺爺奶奶帶著的,對於哄孩子睡覺,奶奶自然有自己的方法。
  • 6個月寶寶緊握拳頭,奶奶發現不對勁抱去醫院檢查,醫生:是腦癱
    ,白白嫩嫩的,看起來可愛極了,誰見了都忍不住逗一下,可是寶寶卻總是喜歡緊握著她的小拳頭,不過小婷並沒有在意,以為寶寶小的時候都這樣,有了寶寶後,小婷沒有再上班,而是做起了全職媽媽,如今寶寶已經6個月了,可是依然緊緊地握著拳頭!
  • 9個月寶寶半夜哭醒,媽媽察覺到不對勁,醫生的話讓媽媽慶幸不已
    我住的小區有一戶人家,有個9個月大的寶寶,在睡覺前,寶寶因為調皮玩鬧,寶寶摔下了床,後腦勺著地,媽媽趕忙把寶寶抱起來哄,哄完後看著寶寶睡覺了,媽媽也就沒有去在意,到了半夜的時候,媽媽發現寶寶哭醒了,媽媽感覺到不對勁,趕忙送孩子去醫院檢查,到了醫院後,醫生說孩子因為外力導致顱內出血,還好送得及時,要不然就錯過了搶救的最佳時間了,醫生的話讓媽媽慶幸不已。
  • 搖頭爺爺治腦癱?不注意這些表現難怪孩子是腦癱!
    近日,一則網上流傳的關於「搖頭爺爺治腦癱」的視頻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視頻中的醫生以康復治療的名義對一名5歲腦部發育遲緩的男童瘋狂搖頭。我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看到這粗暴的一幕,全身不寒而慄。「如何及時發現寶寶是否腦癱?怎麼治療?」一系列關於腦癱的問題縈繞腦海。今天在此寫下媽媽們想知道的腦癱問題,望我們做家長的多了解一點醫學常識,避免孩子們無辜受苦。
  • 6個月孫子被爺爺搖成「腦癱」,這一錯誤的哄娃方式,毀了娃一生
    再加上很多新手爸爸媽媽,在養育孩子的初期不得不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但老人有很多的育兒經驗都和現在有很大的差距,也不講究科學育兒那套,所以很容易在育兒方面出現問題。6個月孫子被搖成「腦癱兒」,爺爺自責不已小玲在不久前生了個可愛的寶寶,但因為是新手媽媽,所以孩子在孩子出生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爺爺奶奶在照顧。半年過去了,寶寶在爺爺奶奶的照顧下漸漸長大,小玲也就放心去上班了。
  • 60年代育兒法,讓8個月寶寶成"腦癱",醫生:家裡沒人反對嗎
    對於寶寶的照顧,如何哄睡是一件讓家長們非常困擾的問題,有些新生寶寶睡覺沒有固定規律,常常會在半夜醒來,這讓寶媽在照顧時常常心力憔悴,對於一些入睡困難的寶寶,更是讓家長一籌莫展,為了哄寶寶入睡,不免會使出渾身解數。
  • 家長要注意,別再這樣哄寶寶睡覺,7個月寶寶已經成腦癱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閨蜜在醫院上班,是個大忙人,平時也見不到,前兩天好不容易和閨蜜聚一聚,她告訴我,最近他們醫院接診了一個七個月大的孩子,因為家人搖晃哄睡的方式幅度太大,導致孩子腦癱了。"
  • 6個月寶寶硬生生被哄成「腦癱兒」,醫生:奶奶好心哄睡卻害了娃
    ,更需要父母的耐心,但此時父母某些錯誤的哄娃方式,很可能會給寶寶的健康帶來隱患,最終害了寶寶卻不自知。6個月大的寶寶硬生生被哄成「腦癱兒」,醫生:奶奶好心哄睡卻害了娃袁女士從懷孕到寶寶出生,奶奶沒少幫忙,但對於哄寶寶睡覺這件事,卻讓袁女士犯了難,怎麼都應付不來
  • 好心爺爺「搖晃式」哄娃,一個月後孫子竟成「腦癱」!無知太可怕
    張紅的公公每次帶孩子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搖晃孩子,覺得孩子一搖晃,就不會哭鬧,也容易睡著。就這樣,爺爺在整個月子裡,都是這樣搖晃著抱著孩子的。本來寧靜的日子,因為孩子的一場高燒,徹底打破了。孩子生病之後,全家人帶孩子來醫院檢查,沒想到,檢查結果卻是一個晴天霹靂,醫生告訴張紅,孩子是腦出血,而且以後會落下腦癱的後遺症。
  • 孫子被哄成「腦癱兒」,爺爺自責落淚。哄寶寶睡覺的正確姿勢!
    同時,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研究發現,亞太孩子「睡不好」,家長不正確哄睡是罪魁禍首。這項研究對我國近300個嬰兒進行了為期3年的隨訪,結果發現,頻繁夜醒是我國嬰幼兒主要睡眠問題:僅10.2%的6個月嬰兒可以一覺睡到天亮,僅12.9%的一周歲嬰兒可以夜間連續睡眠。
  • 奶奶哄孩子睡覺經常搖晃,把孩子搖進了醫院,醫生:孩子得了腦癱
    很多父母都知道新生兒喜歡睡覺,孩子是在睡覺的過程中慢慢發育成長的,如果孩子睡眠不好的話,就會影響孩子發育,但是有些寶寶天生就喜歡鬧騰,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經常的哭鬧,寶媽為了哄孩子,真的是操碎了心。,每次哄孩子睡覺,全家人都會齊上陣,因為孩子實在是太鬧人了,可哄孩子的人多了也容易產生分歧,婆婆在哄孩子的時候總喜歡抱著搖晃,老人家說這樣孩子會睡得更快,但小麗卻不這樣認為,她不喜歡用搖晃的方法哄寶寶睡覺,她覺得寶寶不是被哄睡的,而是被搖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