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奮鬥成就夢想 用拼搏演繹成功
倍智創始人許鋒:砥礪前行,探索人才未知之境
「博士」「世界500強企業任職經歷」「創業領軍人才」「暢銷書作家」「網絡紅人」……在許鋒的身上有太多成功者的「標籤」,但他的成功絕非偶然。在這個紛繁而又浮躁的世界,他靜守一隅天地,在無數個寂寞的日子默默耕耘。當努力和天賦經過時間的積澱結出果實,他便如日光投射遼闊原野般閃耀,亦如他一手創辦的倍智。
擁有2000萬標杆企業人才測評數據、400個標杆崗位剖像數據、4項人崗匹配關聯發明專利……倍智人才測評產品高信效度的背後,是許鋒與其團隊的智慧與汗水。「知行合一,行而真知;天道酬勤,勤能補拙。」這是許鋒對每個「倍智人」的寄語,也是他自身成功的秘訣。
【天道酬勤】
釋放學霸之力,開啟光明前程
高中還沒畢業就被保送到西安交大,大學一畢業就入職世界500強的寶潔公司,許鋒的人生看似贏在了起跑線上,可你很難想像,當別人躺在沙發上吹著暖氣時,他卻在寒風中裹緊衣領往前走。許鋒曾斬獲全國奧數競賽一等獎,比賽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他每天早上睜開眼直至晚上入睡前都在做練習題,一天要解300道。許鋒坦言,這不僅是源於他對數學本身的熱愛,更是為了讓自己今後的路更寬廣。
雖然本科學的是無線電專業,但許鋒很喜歡做與人打交道的工作,畢業後想要在人力資源領域有所建樹。1996年,寶潔公司到西安交大做校園招聘,許鋒從2000多名應聘者中「殺出重圍」,成為被錄取的4人之一。「當時,寶潔在西安交大沒有人力資源崗位的招聘名額,但負責現場招聘的人告訴我,以後有機會轉崗。」畢業後,他便拎著一個裝滿證書的行李箱南下廣州,入職寶潔公司。幾年後,他得償所願轉崗到寶潔的人力資源經理崗位,也遇上了影響自己職業生涯的貴人。
「那是一位鬢角斑白的老者,當時擔任寶潔一個全球項目的顧問,有著自己的一套管理工具和方法論。我曾目睹他與全球企業領袖一起規劃未來的發展,看到他在人力資源領域的極高專業度與地位。」許鋒回憶說,他從這位老者身上學到了很多未曾接觸過的知識,並感受到顧問是一個非常受尊重的職業。他幻想著自己年近花甲時,也能從事這份工作。
【乘風破浪】
在挑戰中抓住機遇,於競爭中超越自我
許鋒未曾想到,「那一天」比自己想像中的早來了二三十年。2002年10月,許鋒進入美晨集團擔任人力資源總監,不到兩年,便有獵頭找上門,告訴他全球知名管理諮詢公司華信惠悅正在招顧問,並給他開出了70萬年薪。懷著對顧問這一職業的嚮往,許鋒抱著試一試的心理,接受了來自香港的面試官團隊的考察,並順利通過。
更讓許鋒萬萬沒想到的是,2004年3月,他到華信惠悅諮詢(深圳)有限公司報到時,加上他,公司一共就3個人!由於當時華信惠悅在華南區還默默無名,而且項目報價較高,許鋒在該公司的前6個月裡寫了40餘份方案都石沉大海。
很快,一個機會找上門來,許鋒牢牢將其抓住,並為公司拿下了第一個項目。那是參加美的公司「重建人力資源體系」項目的投標,競爭相當激烈。「美的當時請了很多商學院的頂級教授為董事會講『多元化戰略下的集團管控』課程,但董事會成員大多對授課內容不滿意。」許鋒說,美的一個負責培訓的經理請他去講這堂課,他二話沒說就攬下了這個「大活」。許鋒分析,其他老師是從「集團管控」講到「多元化戰略」,授課內容偏理論;他用兩周的時間閱讀了大量資料,做了300多張PPT,最後反其道而行之,以三個成功和三個失敗的中外企業案例,闡明中國企業並不適合多元化,贏得董事會的青睞,也拿到了美的公司的項目。
【厚積薄發】
找準切入點,成立「不一樣」的測評公司
2006年6月,翰威特諮詢公司大中華區總裁邀請許鋒出任副總裁一職。考慮再三後,他加入了該公司,陸續為其拿下海馬汽車、廣州日報等標杆企業的訂單,並進行了人員與業務的重組,大力推廣敬業度調查產品。第一年,許鋒讓翰威特扭虧為盈;第二年,公司營收翻倍,他也成為了翰威特全球80多個合伙人中最年輕的一位,年薪高達400萬元!但他每年為公司創造的價值,是年薪的10倍!「我一直認為,與其在小公司拿大股份,還不如在大企業裡拿小股份。」許鋒表示,當時的他從未想過創業。
從1978年改革開放,到2009年創業板開市,中國經濟增長走過了第一個三十年。2009年,許鋒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聽了一堂講座。講座中提到,「美國經濟增長的第二個三十年,主要是因為納斯達克讓中小企業能夠和資本市場對接,突破增長的瓶頸;而中國創業板的開市,將會給國內創業者更多的機會,中國經濟增長的下一個三十年可能在創業板」,這讓他開始琢磨起創業這件事。2010年,怡安鯨吞翰威特,合併之後的怡安翰威特的經營管理理念與許鋒的理念產生了衝突,他意識到,是時候自己出來幹一番事業了。
創業之路,該從哪裡開始?許鋒回想起自己從2004年開始做諮詢,基本上是幫企業解決分配的問題;2008年以後,他接到的很多諮詢問題都與生產環節無關,而是涉及到人才的實際價值與崗位薪酬是否相匹配;到2010年,向他諮詢的企業很多都有與測評相關的需求。「當時,與分配和薪酬相關的領域已經有很多成熟的企業在做了,但人才測評在幾年前還是一個全新的業態。」許鋒介紹,當時國內已有的測評公司大都在起步階段,並且只提供測評產品,不提供人工服務。他便以此為切入點,於2011年1月成立廣東倍智人才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並收購了有10年歷史的智尊測評公司,奠定了測評數據積累的基礎。
【腳踏實地】
緊貼用戶需求,打造高定製化的測評產品
倍智成立的第一年,許鋒招了大量技術人員研發測評平臺。他還與團隊成員一起,為很多企業的重要崗位做人工測評,並將收集來的測評數據按崗位分類建模,開發出覆蓋多個崗位的標準測評產品。許鋒回憶,雖然當時很多企業都知道人才測評,卻很少有企業願意使用,而且不少企業的HR拿到測評報告後,根本看不懂。2012年,許鋒推出了名為「千禧工程」的活動,企業只需花1元就可以使用倍智的測評產品。此舉不但為倍智打開了市場,還贏得了口碑和用戶。
2015年,倍智人才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更名為廣東倍智測聘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業內唯一一家基於平臺系統和數據觀點為企業提供人才供應鏈解決方案的服務供應商;以「探索人才未知之境」為品牌願景,藉助「測+聘」「測+訓」相結合的一體化服務模式,助力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同年11月,倍智成功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我們從服務開始做產品,我們的思想會影響產品的設計,讓產品和企業的崗位需求之間產生關聯,產品的定製化程度會很高。」許鋒介紹,在企業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倍智還會根據用戶反饋的情況,不斷修改各個崗位的數據和指標,讓產品越測越準。數據顯示,超過80%的中國500強企業選擇了倍智的產品或服務。
回首與倍智一同走過的歲月,許鋒表示,公司前幾年以打造平臺為主,並通過產品的測評功能完成了人才的「診斷」工作。「現階段,我們主要是為企業人員選拔、培養提供工具;下一步,我們將在此基礎上,結合測評報告和相關數據分析、挖掘,為企業人員招聘、選拔、培訓、發展等提供一系列服務。」許鋒說,倍智的第一個五年,是成為一家優秀的測評公司,這一目標已經實現;在第二個五年,他要把業務做得更大,使其成為一家市值百億元的公司。
記者手記:
優秀,或許有先天的因素,但終究還是要靠後天的努力。對於像許鋒這樣的成功人士,人們總是驚嘆於他們身上奪目的光環,卻鮮少看到他們成功背後的汗水。
時間給得起旺盛的嚮往,年輕本身已是光芒萬丈。無論是在就職後繼續深造學業、寫書、到各大高校做演講,還是錄製電視節目或音頻,許鋒總是專注地將每一件事做好,才華與成就是他用時間積累出來的財富。正是因為有這樣一位孜孜不倦、不斷探索前行的「領頭人」,倍智才能成為行業中締造人才供應鏈理念的人崗匹配專家。倍智堅守「探索人才未知之境」的品牌使命,以「激情、客戶、專注、共享」為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並堅持將其融入服務中去,這也是許鋒的個人願景和追求。
許鋒經常將得來不易的案例毫無保留地分享,告訴大家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並以書本、音頻等形式將自己的智慧精華傳遞出去。目前,《許鋒博士聊人才供應鏈》在喜馬拉雅的收聽量已經突破了350萬,是人力資源行業第一人。在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很多企業都是他的合作夥伴。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許鋒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堅持和努力都會在成長中刻下印記,無論結果是什麼,堅持初心,砥礪前行,勇於探索,我們終將成為優秀的自己。
【網際網路+人力資源服務」大會暨年度領軍企業、領軍人物評選】系列報導回顧
之(一):80後人力資源上市公司CEO周康康:用前瞻思維轉型跨界
之(二):80後退伍軍人用網際網路掀起獵頭「革命」
之(三):網絡招聘「大佬」張杰賢的不重複人生
之(四):理才網創始人陳諫:做HR SaaS領域的夢想踐行者
之(五):傳奇「獵頭」李珍文:牽線3150萬高管獲600萬佣金
之(六):「生存大師」張海東:人力資源紅海裡一路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