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責和滿足並非愛孩子的方式,智慧型父母和普通型父母差在這兩點

2020-04-30 辣媽育熊娃

文丨辣媽育熊娃(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在現如今的這個社會當中,我們都是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的,畢竟孩子可是我們的心頭骨肉,我們誰也不希望他們會受傷。

不過智慧型的父母在對待孩子的時候,可有著更加高明的愛孩子的方式,這一點是普通的父母沒有辦法媲美的。

案例:

在一次的同學聚會中,大家不由自主地聊起了孩子。當面對孩子引發出的一些問題時,不同的父母也有著不同的做法,當然得到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

而小張這一次的同學聚會當中,聊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情緒。

不得不承認,孩子的內心是有很多種情緒的。較為弱小的孩子,他們會經常產生一些恐懼,憤怒,挫敗的感情,指責和滿足並非愛孩子的方式。

指責和滿足並非愛孩子的方式,智慧型父母和普通型父母差在這兩點

分析:

而智慧型父母在面對孩子出現情緒波動的時候,肯定會用到共情這樣的方案,以正面的管教方法來應對,而不是看起來比孩子更加焦慮。

也正是如此智慧型的父母和普通的父母的教育方法,很好地詮釋了不同性質的教育觀。

指責和滿足並非愛孩子的方式,智慧型父母和普通型父母差在這兩點

那麼在情緒管理當中,智慧型父母和普通型父母到底有差在哪裡?

(1)智慧型父母會以孩子作為首要考慮目標

普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他們並不會把所有的想法都為了孩子去考慮,他們更多的是果斷的去做一件事情,而這樣的做法是最容易傷害到孩子的情緒的。

譬如普通的父母看到孩子看電視的時候,他們為了讓孩子立即停止了看電視的行為,所以他們會主動地把孩子的電視給關掉。

雖說他們的做法也是沒有任何錯誤的,但是這樣的做法難免會讓孩子產生一些討厭的情緒。

指責和滿足並非愛孩子的方式,智慧型父母和普通型父母差在這兩點

而智慧型父母就很顯然有著更好的解決方法,他們會以孩子作為首要目標考慮。就拿孩子看電視這件事情來說,他們會用一種非常聰明的手段去解決問題。

智慧型的父母會這樣說:「寶貝,我知道你很喜歡看電視,就跟我喜歡玩電腦是一樣的。

但是我並不同意你一直在看電視,因為這樣的話會讓你的眼睛變壞,我怕影響你的智力,所以說我們可以做一些更加有趣的事來代替看電視。

由此可見,智慧型的父母是更加睿智的,他們也更容易讓孩子聽話。

指責和滿足並非愛孩子的方式,智慧型父母和普通型父母差在這兩點

(2)智慧型父母不會無緣無故地指責孩子

普通的父母總是比較偏激的,他們總是覺得指責和滿足才是愛孩子的真正手段,而真正有智慧的父母是從來不會無緣無故地指責孩子的。

就譬如孩子做了一些錯誤的事情,智慧型的父母也不會朝著孩子大吼大叫,因為他們知道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對的。

這種做法雖然能夠讓孩子表面上服從自己,但是內心還是有情緒的,而且做事情也會各種不配合。

指責和滿足並非愛孩子的方式,智慧型父母和普通型父母差在這兩點

智慧型的父母會在孩子做了一些錯誤的事情時與他共情:「寶貝,媽媽現在知道你很難過,但是做錯了,這樣的事情是不應該的,所以下次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來做事哦。

而且智慧型的父母還會跟孩子探討該怎樣做事才能夠變得正確,這樣的做事方法簡直要比斥責孩子要聰明得多。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普通的父母最先做到的事情就是依靠一些辦法來滿足孩子。譬如孩子吃不到糖果而發脾氣,那麼普通的父母就會立刻給孩子買糖果,因為只有這樣的話,才能保證孩子不出現任何差錯。

但是相比之下,智慧的父母就會顯得更加聰明一些,他們會事先找到孩子發脾氣背後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就譬如孩子想要吃糖果,因為吃不到糖果所以因此而發脾氣。當智慧型的父母看到了孩子出現這樣的舉動,那麼會首先梳理孩子的情緒。

他們並不會對孩子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他們更希望走進孩子的內心當中,並幫助孩子一一的解開心扉。

或許智慧型的父母會這樣說:「寶貝,媽媽知道你現在的心情不太好,而且媽媽也知道你非常想要吃糖果,但吃糖果始終是對你的牙齒不好的,所以媽媽還是希望你能夠好好保護自己的牙齒,而且不要再繼續難過下去了。

指責和滿足並非愛孩子的方式,智慧型父母和普通型父母差在這兩點

所以說智慧型的父母和普通型的父母差就差在這兩點,也正是因為這兩點的差異,所以導致智慧提高,父母更容易體現出自己關愛孩子的那一面。

而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一定要做那個智慧型的父母,只有這樣的話才能夠真真切切地讓孩子得到一些改變,並且讓孩子更加優秀的成長。

育兒難題找辣媽育熊娃,家庭教育從小抓起,一起陪孩子健康成長,我是辣媽育熊娃,幫你解決育兒小難題。


相關焦點

  • 智慧型父母和普通型父母,您選擇做哪個?
    這樣的父母習慣發現孩子身上的缺點,也習慣發現別人家孩子身上的優點,所以他們總是在比較,總是在尋找平衡,從而變得急功近利。但是智慧的父母卻知道,不論是優點還是缺點,其實都是孩子的特點。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他們根本沒有互相比較的必要,也不能用統一標準去衡量。所以智慧型父母更容易支持孩子勇敢地做自己。
  • 普通父母VS智慧父母,你和智慧型父母之間,只差這10張圖片
    普通的父母和智慧的父母到底有什麼區別?所以智慧型父母更容易支持孩子勇敢地做自己。換個角度看,孩子的優點、缺點其實沒有界限。所以智慧的父母會尊重孩子的想法,給孩子平等對話的機會和權力,鼓勵他們大聲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 孩子做事慢、做錯事,父母憤怒指責:請放下自戀,給孩子真正的愛
    若孩子經常被父母這樣指責,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失去自信。(3)對孩子形成控制過度自戀型父母喜歡掌握全局,再加上他們認為孩子還小,不成熟,所以,理所當然地為孩子做各種決定。孩子吃什麼飯、玩什麼玩具、跟什麼人交朋友,都由他們說了算。
  • 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錢,是父母和孩子的聊天方式
    相比閱讀,與孩子聊天更具有價值,教育家們也一度認為聊天才是提升孩子智慧的最佳方式。拄拉開孩子智商差距的不是金錢,而是父母和孩子的聊天其實這項研究早就已經在1995年開展了,曾經這項研究調查了42組家庭。
  • 孩子愛「撒謊」怎麼辦?智慧父母學會這幾招,快速解決
    父母應該做的,就是耐心傾聽孩子,積極與孩子溝通,找到孩子撒謊背後的原因,正確引導。二、 找出孩子撒謊的原因,對於想像型謊言,父母應該充分滿足孩子的表現欲對於幼兒的想像型謊言,父母不必太過於較真,對孩子發脾氣、大動肝火,這麼做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讓孩子茫然、困惑、不知所措,而且還會限制孩子的思維與想像力的發展。
  • 遇事不指責,這才是一個成熟父母應該做的
    仔細想想,如果父母這樣做,其實我們和孩子有啥差別呢?不過是年齡和身體做好了當父母的準備,讓心智沒有。 美國哲學家梭羅說:「智慧的一種性質就是不做各種絕望的事情。」 父母對孩子的言行,哪怕只表現在一些很細小的事上,也有可能在孩子的心裡產生巨大的反應,有的甚至能直接決定孩子性格,改變孩子的一生。 遇事就責備的家庭,只會教出想逃避和掩蓋不足的孩子,懂得包容的家庭,才會收穫一個自信懂事的孩子。 父母的抉擇:何時指責有用?
  • 錯誤的父母教養方式之一:溺愛型
    鮑姆林德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發展心理學教授,她在20世紀60年代研究了100多個家庭,發現不同的父母教養方式主要的差別就在於愛和規矩這兩個維度上。她用了比較專業的詞彙:滿足需要(responsiveness)和堅持要求(demandingness)來代表愛和規矩。根據愛和規矩這兩個維度上的強弱結合,可以勾畫出四種父母教養方式。
  • 父母的愛,才是孩子變優秀的主要原因
    所謂根,就是給孩子安全感,並引導孩子活得健康快樂;而給孩子翅膀就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和機會,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潛能,有機會成為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出色的人。心理諮詢師羅近月說:「好好被愛過,才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底氣來源。」
  • 積極和消極的父母,給孩子不同的世界
    積極的父母會說:孩子,為什麼你今天會這麼晚才寫作業呢?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下次你會想要早點寫完嗎?我們一起來討論要怎麼改善。結果是孩子開始想為何會如此,在爸媽的引導下改善自己的缺點。這便是成長型思維,他們著重於「解決問題」,而不是指責。
  • 孩子叛逆難管教?學做「權威型父母」,「愛」和「規矩」同時兼得
    對待孩子,光靠強硬手段也是不行的,軟硬兼施效果才會更好,所以說父母要做"權威型"的,既有權力,也能夠民主,給孩子簡單的自由,讓孩子能夠在"愛"的環境之下去學會掌握規矩。那麼,"權威型父母"到底是怎樣的?應該如何成為權威型的父母呢?孩子叛逆不聽管教?
  • 為什麼父母總是指責孩子?怎樣面對指責型人對你的情感敲詐?
    指責型父母 本質上是一種控制。因為只有「都是你的錯」,他對你的掌控才會顯得更合理,也更理直氣壯。同時也是弱者的自卑心理。鄙視是弱者的武器,也是對自己某些不受歡迎的情感的防禦。成年人或多或少會有意識地、克制不住地、潛移默化地對孩子施加權力,這種權力施加是所有鄙視與歧視的根源。通常是父母小時候經常被否定被指責。
  • 親子關係,決定了孩子與這個世界的相處方式,請別做控制型父母
    美國著名的婚姻和家庭治療師Esther Boykin認為,控制型父母就是那些「不要孩子留出空間來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並發展自主意識的人」。他們往往認為實現目標比孩子的感受更重要,不接受孩子的興趣和需求,替孩子包辦一切,不給孩子鍛鍊和學習的機會。
  • 為什麼要做成長型父母,又該如何做一個成長型父母呢?
    哈嘍大家好,我是澤寶媽媽,相信能點開看這篇文章的你,一定是足夠重視家庭教育的,想必你平時也會在家和寶寶親子遊戲吧!那麼,恭喜你,你距離成為「成長型父母」只差那麼一丟丟了,為什麼要努力成為「成長型父母」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成長型父母」,一直以來,我把「做成長型媽媽」做為我自己的flag。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我們要做成長型父母,以及如何做一個成長型父母。
  • 你和智慧型父母之間,只隔著這5張圖片
    02 關於溝通普通父母:控制型,我的想法都是對的(左圖)智慧父母:合作型,我們有共同的觀點(右圖)父母總是以最正確、最權威的角度,安排著孩子的一切,和孩子的關係不是「你說我聽」,而是「我說你做」。有智慧的父母,一定會花時間與孩子溝通,接納孩子的想法,在家庭教育中相互理解,拉近親子間的距離。
  • 別跟孩子講道理!孩子需要權威型父母有效的陪伴和"心理控制"
    如果父母在這期間能夠給孩子穩定的持續的愛,讓他們感受到充分的安全感,這樣,孩子的內心會住進一個穩定的媽媽,並形成一個穩定的自我意象。否則,孩子沒有安全感和自我意識,他們就會因為找不到意義感而無法自主自覺地做事。例如,那些特別不自覺學習、不喜歡上課和寫作業的孩子,就是因為找不到學習對自己人生的意義感。
  • 父母的話語裡,預示孩子的未來,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方式非常重要
    父母誤解孩子的溝通方式如同扎在孩子心口上的一把刀,讓孩子非常受傷。長期被父母誤解、進行語言攻擊的孩子,他和父母的關係會非常差,他內心敏感脆弱,外表卻非常叛逆。他用叛逆來偽裝他脆弱而敏感的內心,父母誤解孩子的溝通方式,傷害的是孩子的心。
  • 你和智慧型父母之間,只隔著這9張圖片 | 漫讀
    為人父母,大概是這世界上最辛苦、最難的工作了。只要上崗,就永遠待命。從孩子的吃喝拉撒,到升學考試,從年少叛逆,到成家立業,方方面面都伴隨著無數的困難和波折。想要勝任這份工作,關鍵是從普通父母升級成智慧型父母。以下九張圖,讓你get到智慧型父母的秘訣。
  • 面對青春期的女兒,這對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培養出了智慧女孩
    當女孩進入青春期後,父母要在精神上富養孩子,把她培養成一個智慧女孩。電影「怦然心動」中的朱莉很幸運,她的自信、善良、寬容和責任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父母的家庭教育。一、精神上富養女兒朱莉不明白,爸爸媽媽努力工作為什麼家裡還是不富裕,哥哥們要求買東西總被媽媽拒絕,理由是買不起。
  • 權威型、寬容型和專制型的父母
    這個問題涉及到從70年代起在國際上普遍受到重視的父母教育方式問題。60年代末期,美國有一位女心理學家,名字叫黛安娜·鮑姆琳德,她深入幾百上千個家庭,親自觀察、了解父母的教育方式,最後她把父母的教育方式劃分為最基本的三種類型:權威型、寬容型和專制型。
  • 成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成為一個成長型父母,你到底差了哪一步? 成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那些被溫柔對待長大的人,不論個人成就如何,身上永遠有一種無法抗衡的陽光、自信和渾然天成的自尊。 我們想要培養成長型思維的孩子,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讓自己先改變思維模式以及看待孩子的方式,並不斷陪伴孩子去實踐成長型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