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地標
蘇州灣文化中心
蘇州灣文化中心位於蘇州吳江太湖東岸,是蘇州灣啟動總體規劃的標誌性項目。整個項目由法國包贊巴克建築事務所與中衡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2013年,當普利茲克獎得主、建築設計師克裡斯蒂安·德·包贊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初次來到這兒時,開闊的平原、無垠的水天一色就已令他印象深刻。
藍圖上的城市以一條垂直湖岸的寬闊步道為中軸線,人們可以在此相遇,文化中心處在軸線盡端湖岸之上的重要位置,包贊巴克意識到需要有一種紐帶將場地中的要素(城市、天空、湖水、人)聯繫起來,「飄帶」的靈感正源於此。
蘇州灣文化中心總面積為 215,000㎡,沿著城市軸線在其南北兩側分布。
北區是已經竣工的蘇州灣大劇院,南區是未來逐步開放的博覽中心,包括博物館、展覽中心及會議中心。
北側的蘇州灣大劇院包括一個可容納 1600 座的歌劇院、一個可容納 600 座的戲劇廳,10 餘間排練廳、一個圓形藝文空間、影城、咖啡廳和餐廳。南側包括一個博物館,一個展覽中心,一個會議中心;兩者通過地下一層的車庫和一層的購物中心及後勤服務連成一個整體。
△蘇州灣文化中心總平面圖
從湖上的行人軸線處展望就像兩片「翅翼」。方案伊始,包贊巴克希望聚合基地中分散的建築物,使大劇院、博物館、展覽中心和會議中心,以及周邊的商業空間凝聚為有機的整體,人們置身其中享受空間的活力。所以他決定將這兩個「翅翼」在建築頂端連接起來,在核心地帶創建一個朝向天空的巨大拱門,從遠處便清晰可見。
整個項目由法國包贊巴克建築事務所與中衡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聯合體完成全程的一體化設計。
「飄帶」
有別於現代主義的方盒子,建築師設計了一根長條狀的「飄帶」,形如「∞」,既反應出了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陰陽交替之意,其「流動」的象徵意義又與蘇州古典建築的屋頂曲線、音樂的主題不謀而合。
高低兩條鋼結構飄帶交織成極具標誌性的建築特徵,既是大劇院的屋頂,也是博覽中心的側壁。
包贊巴克還巧妙地在飄帶上設置了一條 40m 高的人行通路,他把文化中心比作一個巨大的城市露臺,人們可以隨意抵達親近湖水和天空,包贊巴克認為「天人之際」正是中國哲學和詩意的所在。
「飄帶」的兩個環圈覆蓋了行人軸線與湖泊交匯處的中央大道,這一中心位置便於遊客自由訪問分布在軸線南北兩側的眾多文化設施,同時免於攀登臺階,與伸入太湖的「8」字型閱湖迴廊垂直匯合,實現建築與城市之間的循環融通。
「飄帶」的表面材質由陽極氧化鋁板製成,通過反射集城市和湖光於一身,形成一種新的景觀,跨度超過 500 米的虹彩反射。
從城市軸線看,「飄帶」如蘇州的飛橋,亦如崑曲中的水袖舞動,以曲線和反曲線的形式存在於整體城市景觀中。
助力實現建築標誌性的「飄帶」結構,是由 ARUP 奧雅納特別設計、中衡設計完成深化及施工圖的「脊桁架」串聯三角形的「空間彎扭管桁架體系」支撐。有效解決了結構整體穩定性、效率及風致舒適度等挑戰,同時顯著減少了結構鋼用量。
創新的結構和幕牆一體設計贏得兩項全國第一:高位飄帶最大跨度達 100 米,創開國之最;低位飄帶長度達 370 米,也是國內最長的鋼結構飄帶。
結構幕牆一體設計
奧雅納結構及幕牆一體化團隊設計了「軸向可伸縮剛性連接節點」,既滿足建築外觀要求,也提高了幕牆龍骨的跨度,減小幕牆系統的重量。
攝影蔣飛
這項設計榮獲江蘇省土木建築科技獎二等獎。
劇院大廳及影城入口
步入劇院大廳,挑高 22 米的長廊給人以宮殿般的空曠之感,穿透玻璃幕牆的斑駁光影鋪滿大堂,極具音符的律動感。
劇院的西側玻璃幕牆外,布滿了鋼結構的「竹林」,正是它製造出大廳光線斑駁的變化,但更為重要的是減少大部分的西曬,使建築更加節能。
斜牆中隱藏的結構,支撐博物館、採光頂結構和館內 3 個空間的連橋,在自然光線下呈現出峽谷般壯觀的空間效果,營造一流的場館體驗。
一系列色彩的變化組成的節奏,如同暢遊在音樂中,包贊巴克認為,人們是在運動中探索建築,這和欣賞音樂是類似的。
IMAX 影院結構設計配合外立面傾斜角度設置斜柱,巧妙達成建築美學,並最大化內部空間。
影城入口▼
影城入口被鮮豔的紅色包裹,整個體塊與幕牆形成極富張力的構圖。
挑高的玻璃幕牆也給人震撼、開闊的視覺享受。
蘇州灣大劇院立面圖▼
歌劇廳
與傳統劇院工整排列的觀眾席不同,整個歌劇廳採用了非對稱設計,觀眾席仿佛層層疊疊、盤旋而上的花瓣,被劇院內壁片片綠葉狀聲學裝飾與機械反聲天花重重包裹,詩意的設計帶給觀眾天然的沉浸式體驗——每一片「花瓣」上的座位都是獨一無二的。
聲學設計大師徐亞英對劇場每一個角落聽感的細緻調校,利用國內劇院最大升降幅度的機械反聲天花、可拆裝的舞臺反射罩改變體積和混響,在同一個空間中實現所有演出類型所需的聲學環境,包括滿足交響樂聲音渾厚的效果追求,和人聲表演對聲音清晰度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在舞臺樂池的兩側,特別設置了靈活可變的中國戲曲樂隊席,為京劇、崑曲等戲曲演出提供特別的樂隊伴奏場地。
戲劇廳
600座的戲劇廳採用了當今最流行的「黑匣子多功能劇場」的設計,可根據演出類型調整舞臺和坐席空間比例。戲劇廳外另有圓形的藝文空間則為各類小型的展演活動提供了一片天地,高自由度的舞臺呈現表演的無限可能。
科技
蘇州灣大劇院為中國觀眾帶來領先全球的劇院科技——亞洲首家、全球最大的沉浸式科技演藝劇場——「8K 未來劇場」,將採用國際最先進的 8K 超高清技術、雷射跟蹤、3D 動畫等尖端技術,呈現觀賞性極強的巨幅高清立體影像和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感。蘇州灣大劇院將廣泛與國際知名機構和藝術家合作,為中國市場帶來包括「文化遺產」、「天文奇觀」、「多媒體演藝」等主題在內的豐富內容。
攝影蔣飛
劇場運營
蘇州灣大劇院由蘇州灣文化中心與CMC Inc.華人文化集團公司旗下公司華人夢想共同運營。華人夢想是專注於舞臺戲劇內容製作和劇院開發及管理運營的行業頂尖公司,製作的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謀殺歌謠》中文版、互動式戲劇《金錢世界Lies》等都是爆款線下文娛產品,由華人夢想運營的上海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也以「森林劇院」的美譽成為南上海文化地標。
結語
從江南曲巷的城市肌理一路延伸,蘇州灣向太湖打開懷抱,作為城市演化的前沿要地,蘇州灣文化中心將以一種新的尺度回應人文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的關係,展現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城市性格。蘇州灣大劇院的落成將開啟一段新的城市歷史,期待不久的將來,集大劇院、博覽中心、IMAX影院及商業等功能於一體的蘇州灣文化中心全面開幕。
部分內容的觀點,並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侵權嫌疑,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