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建道築格ArchiDogs(ID:ArchiDogs_AD)
本文已獲得授權
從江南曲巷的城市肌理一路延伸,蘇州灣向太湖打開懷抱,作為城市演化的前沿要地,蘇州灣文化中心將以一種新的尺度回應人文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的關係,展現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城市性格。
普利茲克獎得主、建築設計師克裡斯蒂安·德·包贊巴克把蘇州灣文化中心比作一個巨大的城市露臺,人們可以隨意抵達親近湖水和天空,同時被「飄帶」環繞。文化中心的建成將開啟一段新的城市歷史,演繹「天人之際」的中國哲學與詩意。
12月19日,建道新媒體團隊將作為特邀媒體參加蘇州灣文化中心建築設計發布會,屆時包贊巴克先生將親自講解蘇州灣大劇院設計的創新亮點,以及他對蘇州老城與新區獨特的理解與處理手法。同時,建道媒體也將對話包贊巴克先生,請他與大家分享更多設計背後的故事。
01
天人之際
蘇州灣文化中心位於蘇州吳江太湖東岸,是蘇州灣啟動總體規劃的標誌性項目。
邵峰
2013年,當普利茲克獎得主、建築設計師克裡斯蒂安·德·包贊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初次來到東太湖看到這一片空地的時候,開闊的平原、無垠的水天一色令他印象深刻,吳江太湖新城的規劃更是充滿雄心,如曼哈頓一般繁榮的景象躍然紙上。
設計草圖,sketch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藍圖上的城市以一條垂直湖岸的寬闊步道為中軸線,人們可以在那裡相遇,文化中心處在軸線盡端湖岸之上的重要位置,包贊巴克意識到須要有一種紐帶將場地中的要素(城市、天空、湖水、人)聯繫起來,「飄帶」的靈感正源於此。
項目開始後,建築師每次造訪工地時均感到驚訝,工程效率如此之高,這片區域逐漸鮮活起來,類似摩天大樓林立的紐約曼哈頓半島,各個建築延通中央大道軸線兩邊呈網格排列。中央大道與太湖的交匯處是這一帶的核心域,圍繞核心區兩側,蘇州灣文化中心拔地而起,在周圍諸多優秀建築中獨放異彩。
蘇州灣文化中心項目分為南北兩個片區:北區是已經竣工的蘇州灣大劇院,南區是未來逐步開放的博覽中心,包括博物館、展覽中心及會議中心。從湖上的行人軸線處展望就像兩片「翅翼」。方案伊始,包贊巴克希望聚合基地中分散的建築物,使大劇院、博物館、展覽中心和會議中心,以及周邊的商業空間凝聚為有機的整體,人們置身其中享受空間的活力。因此,包贊巴克決定將這兩個「翅翼」在建築頂端連接起來,在核心地帶創建一個朝向天空的巨大拱門,從遠處便清晰可見。
邵峰
蘇州灣文化中心總面積為215,000平方米,沿著城市軸線在其南北兩側分布,北側包括一個可容納1600座的歌劇院、一個可容納600座的戲劇廳,10餘間排練廳、一個圓形藝文空間、影城、咖啡廳和餐廳;南側包括一個博物館,一個展覽中心,一個會議中心;兩者通過地下一層的車庫和一層的購物中心及後勤服務連成一個整體。整個項目由法國包贊巴克建築事務所與中衡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聯合體完成全程的一體化設計。
邵峰
02
兩條交叉的飄帶
有別於現代主義的方盒子,建築師設計了一根長條狀的「飄帶」,形如「∞」,從建築頂端的一片翅翼繞至另一片,接著越過立面,在距地面高達40米處與行人軸線交叉,以構築通往湖水的視覺開口,高低兩條鋼結構飄帶交織成極具標誌性的建築特徵,既是大劇院的屋頂,也是博覽中心的側壁。看似柔軟的「飄帶」,充當了橋梁和沿太湖觀景臺:「飄帶」的兩個環圈覆蓋了行人軸線與湖泊交匯處的中央大道,這一中心位置便於遊客自由訪問分布在軸線南北兩側的眾多文化設施,「飄帶」將人從湖畔帶到空中再到地面,與伸入太湖的「8」字型閱湖迴廊垂直匯合,實現建築與城市之間的循環融通。
「飄帶」的表面材質由陽極氧化鋁板製成,通過反射集城市和湖光於一身,形成一種新的景觀,跨度超過500米的虹彩反射。從城市軸線看,「飄帶」如蘇州的飛橋,亦如崑曲中的水袖舞動,以曲線和反曲線的形式存在於整體城市景觀中。飄帶的起舞帶動線條上升,時而遮擋、時而顯露天空,構成了別樣的景觀。建築師還巧妙地在飄帶上設置了人行通路:飄帶上有一條40米高的小路,從那裡可以俯瞰整個城市和蘇州太湖水天一色的獨特景致。這種移步換景的建築體驗恰好與體驗蘇州園林的美感相似。
邵峰
出生於1944年的包贊巴克是法國首位普利茲克獎獲得者,包贊巴克主張建築應更多地與城市對話,倡導「開放街區」以更新城市結構。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包贊巴克曾數次造訪中國,從中國傳統哲學經典獲得啟迪。在包贊巴克看來,《道德經》中的「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以及《易經》「陰陽互動」的思想體現了中國哲人獨特的空間觀。在文化中心的設計中,包贊巴克意識到,以「∞」字形飄帶相連的翅翼似又反應出了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陰陽交替之意,其「流動」的象徵意義與蘇州古典建築的屋頂曲線、音樂的主題不謀而合。包贊巴克在日本奈良國際會議中心曾以莫比斯環為主題,並在羅安達烏幹達文化中心和南京中國江蘇大劇院設計了以飄帶拱門覆蓋的公共空間,蘇州項目是建築師在該領域的進一步實踐。包贊巴克把文化中心比作一個巨大的城市露臺,人們可以隨意抵達親近湖水和天空,包贊巴克認為「天人之際」正是中國哲學和詩意的所在。
邵峰
03
劇院大廳
步入劇院大廳,挑高22米的長廊給人以宮殿般的空曠之感,穿透玻璃幕牆的斑駁光影鋪滿大堂,極具音符的律動感。一系列色彩的變化組成的節奏,如同暢遊在音樂中,包贊巴克認為,人們是在運動中探索建築,這和欣賞音樂是類似的。
邵峰
劇院的西側玻璃幕牆外,布滿了鋼結構的「竹林」,正是它製造出大廳光線斑駁的變化,但更為重要的是減少大部分的西曬,使建築更加節能。
邵峰
04
歌劇廳
與傳統劇院工整排列的觀眾席不同,整個歌劇廳採用了非對稱設計,觀眾席仿佛層層疊疊、盤旋而上的花瓣,被劇院內壁片片綠葉狀聲學裝飾與機械反聲天花重重包裹,詩意的設計帶給觀眾天然的沉浸式體驗——每一片「花瓣」上的座位都是獨一無二的。
聲學設計大師徐亞英對劇場每一個角落聽感的細緻調校,利用國內劇院最大升降幅度的機械反聲天花、可拆裝的舞臺反射罩改變體積和混響,在同一個空間中實現所有演出類型所需的聲學環境,包括滿足交響樂聲音渾厚的效果追求,和人聲表演對聲音清晰度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在舞臺樂池的兩側,特別設置了靈活可變的中國戲曲樂隊席,為京劇、崑曲等戲曲演出提供特別的樂隊伴奏場地。
邵峰
05
戲劇廳
600座的戲劇廳採用了當今最流行的「黑匣子多功能劇場」的設計,可根據演出類型調整舞臺和坐席空間比例。戲劇廳外另有圓形的藝文空間則為各類小型的展演活動提供了一片天地,高自由度的舞臺呈現表演的無限可能。
邵峰
06
科技
蘇州灣大劇院為中國觀眾帶來領先全球的劇院科技——亞洲首家、全球最大的沉浸式科技演藝劇場——「8K未來劇場」,「8K未來劇場」將採用國際最先進的8K超高清技術、雷射跟蹤、3D動畫等尖端技術,呈現觀賞性極強的巨幅高清立體影像和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感。蘇州灣大劇院將廣泛與國際知名機構和藝術家合作,為中國市場帶來包括「文化遺產」、「天文奇觀」、「多媒體演藝」等主題在內的豐富內容。
蔣飛
07
建築結構
助力實現建築標誌性的「飄帶」結構,是由ARUP奧雅納特別設計、中衡設計完成深化及施工圖的「脊桁架」串聯三角形的「空間彎扭管桁架體系」支撐。創新的結構和幕牆一體設計贏得兩項全國第一:高位飄帶最大跨度達100米、低位飄帶長度達370米,分別為目前中國鋼結構飄帶的跨度與長度之最。
邵峰
08
劇場運營
蘇州灣大劇院由蘇州灣文化中心與CMC Inc.華人文化集團公司旗下公司華人夢想共同運營。華人夢想是專注於舞臺戲劇內容製作和劇院開發及管理運營的行業頂尖公司,製作的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謀殺歌謠》中文版、互動式戲劇《金錢世界Lies》等都是爆款線下文娛產品,由華人夢想運營的上海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也以「森林劇院」的美譽成為南上海文化地標。
從江南曲巷的城市肌理一路延伸,蘇州灣向太湖打開懷抱,作為城市演化的前沿要地,蘇州灣文化中心將以一種新的尺度回應人文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的關係,展現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城市性格。蘇州灣大劇院的落成將開啟一段新的城市歷史,期待不久的將來,集大劇院、博覽中心、IMAX影院及商業等功能於一體的蘇州灣文化中心全面開幕。
邵峰
克裡斯蒂安·德·包贊巴克
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國際知名的建築師和城市規劃師。1994年,50歲的包贊巴克成為首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法國人。他極富想像力的建築風格以其鮮明特色而著稱,例如大膽的設計,藝術的表現手法以及他作為水彩畫家的創造力。尤其作為音樂建築設計師和城市規劃師,包贊巴克備受尊敬。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包贊巴克就開始研究城市形態,通過大量競賽和研究,他創立了一個「都市研究所」以展開城市實踐。包贊巴克始終聚焦於研究生活空間的質量和理解城市的維度上,基於他對城市結構的新願景,稱之為「開放街區」。
包贊巴克先後於巴黎和紐約學習建築,並因在巴黎創建的「巴黎歐風路」(rue des Hautes Formes)住宅(1979年)及大型項目「巴黎音樂城」(City of Music)(1995年)而聞名。其中「巴黎音樂城」包含多個音樂廳,樂器博物館和學生宿舍等功能。
包贊巴克的主要作品包括日本福岡的集合式住宅——NexusⅡ(1991年),紐約的路易威登大廈(LVMH Tower)(1999年)及兩幢摩天大樓(2015年)、盧森堡愛樂音樂廳(Philharmonie Luxembourg)(2005年)、裡約熱內盧的文化綜合體——藝術之城(the City of Arts)(2013年)、巴黎市郊的室內體育場——拉德芳斯競技場(Paris La Défense Arena)(2017年)、非洲卡薩布蘭卡的大劇院(2019年) 以及上海的上音歌劇院(2019年)。
隨著蘇州灣文化中心及蘇州灣大劇院項目的落成,包贊巴克在中國已有兩件作品在中國落地完成。目前,包贊巴克主要專注於中國的超大型項目——國家會議中心二期(預計2021年部分交付冬奧組委會使用,2023年底完工),以及法國的巴黎新索邦大學校園和拉德芳斯的姐妹塔項目。
設計作品
1944年 生於摩洛哥卡薩布蘭卡
1969年 畢業於巴黎高等美術學院
1980年 成立建築事務所
1987年 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學校;巴黎波布咖啡館
1989年 榮獲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
1990年 榮獲巴黎建築大獎;巴黎布爾代勒博物館
1991年 日本福岡的集合式住宅Nexus II
1992年 法蘭西建築學院獎
1994年 榮獲普利茲克建築獎
1995年 巴黎音樂城
1996年 法國國家功績勳章;國家榮譽軍團騎士勳章
1998年 榮獲法國建築大獎;榮獲美國建築學會(AIA)榮譽院士
1999年 紐約路易威登大廈
2003年 法國駐柏林大使館
2004年 榮獲歐洲城市規劃大獎
2005年 榮獲MIPIM國際地產大獎;盧森堡愛樂音樂廳
2009年 比利時埃爾熱博物館
2010年 定居巴黎左岸Massena街區
2013年 裡約熱內盧的Cidade Das Artes藝術館
2014年 紐約One57大樓
2015年 首爾迪奧旗艦店
2017年 巴黎拉德芳斯競技場
2018年 榮獲日本皇室世界文化獎
2019年 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大劇院;上海上音歌劇院
2020年 蘇州灣大劇院
蘇州灣大劇院設計圖紙
2Portzamparc
2Portzamparc
2Portzamparc
2Portzamparc
2Portzamparc
項目名稱:蘇州灣大劇院
客戶:蘇州市吳江城市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蘇州灣文化中心規模:
蘇州灣大劇院(北):1600座歌劇院、600座戲劇廳、圓形藝文空間,IMAX影院。
博覽中心(南):博物館、展覽中心、會議中心、電影院、咖啡館、餐飲、購物中心。
蘇州灣文化中心總建築面積:215,000平方米
蘇州灣大劇院建築面積(北):110,000平方米
博覽中心建築面積(南):博物館28,000平方米、展覽館15,000平方米、會議中心20,000平方米
商業配套:14,000平方米。
歷時:2013年至2020年12月竣工
建築及室內設計:Christian de Portzamparc 克裡斯蒂安·德·包贊巴克
合作設計方:中衡設計
聲學顧問:徐氏聲學藝術顧問事務所
舞臺工藝顧問:英國劇院項目諮詢公司TPC
結構與立面顧問:奧雅納Arup
燈光概念顧問:Artill
景觀顧問:Régis Guignard
現場建築師:AND Studio安棣建築設計
導視設計顧問:法國Production Type字庫公司
攝影:邵峰(榫卯建築攝影)
Reference:
本文由克裡斯蒂安·德·包贊巴克授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