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長門」級戰列艦的前世今生和悲苦的命運

2020-12-17 過河卒子and與非門

日本的「長門"級戰列艦共建造了二艘,首艦命名曰「長門",第二艘命名「陸奧」。這兩艘艦從建成服役,到沉入海底,都沒有建立什麼大的功勳,尤其是第二艘「陸奧「。縱觀「長門"二艦的生滅,真是應了他們共同的級別定名「長門」:怨氣彌天、悲苦莫名。比中國漢代古典名篇《長門賦》裡的怨氣濃重萬倍,也不知日本人為什麼喜歡用這不祥二字命其國名、定其艦名。也許長門艦在建造時,日本真的就如「長門賦」一樣的有股哀怨之氣吧,因為1912年日本進入了大正時代,國內經濟因為多年戰爭已經不堪重負,軍隊裡分出了薩摩系和長藩系,還有陸軍和海軍爭奪資源。但是,日本向外侵略擴張的野心在朝野卻是一致的。

一、為什麼建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是挺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救了它。1914年7月,一戰爆發時,日本的政治元老井上馨說:「歐洲的大禍亂,是上天給大正新政的庇護,是日本國運的天佑。」因為這個時候,美、英、法、德、俄等國在歐洲戰場互砍,沒有任何國家注意日本了,並且,工業品出口也停了下來,各國要專心致志地造武器,日本藉機迅速佔領了英美等國退出的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滿世界都是日本的「仁丹」,日本的經濟飛速發展;此時的日本還搶佔了德國在中國的利益,在青島打敗德國,扶植段祺瑞替代美國扶持的黎元洪;在南洋,日本搶佔了赤道以北的幾乎所有的南亞島嶼,同時,他們提出「南北並重」的策略,出兵西伯利亞。一時間,日本成了世界上的經濟大國和軍事大國,風頭無二。

鑑於太平洋形勢和美的實力,日本海軍決定要建造新的大型作戰艦,設計者是當時日本造船界權威近藤基樹造船中將,日本現有的大型軍艦基本都有他的設計,金剛級就是他和英國人一起設計的。他的設計方案是:標準排水量32500噸,航速24節,裝備16英寸主炮8門,側舷裝甲厚12英寸,水平甲板防護1.75英寸,最初的設計番號為A-102。海軍接受了這樣的設計,1916年5月,海軍向吳工廠下達製造的命令,大正天皇也在備選艦名中圈定『長門』為艦名。這時,日德蘭海戰發生了,日本是派人去觀察了的,回來分析,得出結論:英、德兩國的軍艦都過時了,日本要發展快速重裝甲巨炮大艦。於是,日本海軍讓擔任過戰列巡洋艦「比睿」、戰列艦「山城」的設計與建造工作的平賀讓博士對長門級的設計計劃進行了改進,新的番號為A-112。

平賀讓根據日德蘭海戰的戰訓,對長門級的設計計劃進行了改進,番號也改為A-112,1916年8月11日,海軍大臣批准了修改後的設計方案,並於同年10月下達了新的建造訓令。不久,滿載排水量39000噸,裝備8門410毫米主炮、18門140毫米副炮和8門127毫米高射炮,航速高達27節的長門級戰列艦在圖紙上誕生了。長門級戰列艦首艦長門號於1917年8月2在海軍的吳工廠動工,三年後,即1920年11月25日完工交艦 。

二、日本人深信:長門號是世界最強的戰艦

日本人深信:長門號是世界最強的戰艦。因為當時世界各國的戰列艦主炮沒有超過360mm的,航速最快也沒有超過25節;長門號居然是410mm,航速27節,這些都讓日本人無比驕傲自豪。另外,以前日本的軍艦要麼是買英國的,要麼是英國人設計的,最不得了也就是日本人和英國人共同設計。而長門號從頭到尾都是日本人的產品,所以他們說這是「第一型純日本血統的戰艦」。

長門級戰列艦最大的特點有以下幾點:1、最大的410mm口徑雙聯裝主炮;2、主炮布置在縱軸中心線,前後對稱,背負式布局(前炮低後炮高,如同前炮背著後炮);3、塔式艦橋和獨特的「勺型」艦艏;4、特別的防護措施,尤其對重點區域和水平裝甲的防護,這是從日德蘭海戰中得到的經驗。

這些都是長門級戰列艦成為當時世界上火力最強、防護最好最科學的戰艦。具體的戰技性能這裡就不羅列了,網上多得很,不過大家也別把網上的數據當真,只是一個參考。一般海軍對軍艦的數據都有一個隱藏係數,這是要保密的,現在還是這樣。

三、陸奧差點沒造成

長門級二號艦陸奧號是1918年6月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工,1920年5月31日下水。「陸奧」號快完工的時候,華盛頓會議召開,限制海軍裝備是這場會議的主因。當時,英、美、日海軍總噸位比例是13.5:10:4.9,包括在建的主力戰艦噸位比例是10.6:10:8.7,美國希望的比例是10:10:6,日本要求10:10:7。日本的底線是按照10:6,但保留「陸奧」,全力爭取10:6.5或10:7,。如果「陸奧」保不住,那就破裂談判在所不惜。最終日本保住了陸奧號戰列艦,作為補償,美國可以繼續完成3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的製造,英國可以繼續2艘納爾遜級戰列艦建造,這樣看來,日本還是沒有佔到便宜。

四、獨一無二的悲劇結局

長門級的兩艘戰列艦的建造都是一波三折,結局也獨一無二。

首艦「長門」號還參加了一些戰鬥,儘管沒有什麼戰績,日本投降後,長門號作為賠償物給了美國。1946年7月,長門號與美國已經報廢的航母薩拉託加號、戰列艦阿肯色號一起,作為原子彈實驗的效應目標,在太平洋的比基尼環礁海域挨了兩顆原子彈,薩拉託加和阿肯色立刻就沉了,長門號在海上掙扎了四天才沉沒。現在還在那塊海域的海底靜靜地躺著,不過已經是潛水愛好者的潛水旅遊地。

第二艘艦「陸奧」號更是奇怪,它除了參加「中途島戰役」外,更沒有什麼驕人的經歷。倒是它的沉沒顯得驚天動地。1943年6月8日中午,在廣島灣駐島錨地,陸奧號突然發生自爆,很短的時間就沉沒了,1400多人只有三百多人逃生。

其實二戰後期大戰列艦都很苦逼。不光是長門級這兩艘。因為新的時代來臨,舊時代的東西立刻面臨淘汰,也就是前一段時間流行的「後浪」說的意思。

註:長門,漢宮名。長門宮原是館陶長公主劉嫖所有的私家園林,以長公主情夫董偃的名義獻給漢武帝改建成的,用作皇帝去往祭祀先祖時休息的地方。後來劉嫖的女兒陳皇后被廢,遷居長門宮。相長傳皇后陳阿嬌不甘心被廢,千金買賦,得司馬相如所做《長門賦》,以期君王回心轉意。此賦使長門之名千古流傳。長門宮亦成為冷宮的代名詞。自漢以來古典詩歌中,常以「長門怨」為題發抒失寵宮妃的哀怨之情。(雨滴長門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真正意義上永不沉沒戰列艦長門號戰列艦
    1936年6月,日本再一次修改國防方針,明確提出對美截擊戰略,即日本帝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地區對美作戰,開戰初期即須消滅美遠東海軍主力,摧毀或者奪取美海軍賴以活動的基地,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就是在這樣的背景秘密建造出來,打算在以後與美國和英國海上決戰中,想就開頭就取得決定性勝利,日本針對美國和英國為假想敵的戰略方針早在1936年就已經確定。
  • 長門級戰列艦: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艦擁有16英寸的主炮威力不容小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都認為建造防護能力超強、火力超大的巨型戰列艦能有效打擊敵軍艦艇,日本也不例外,因此建造了新型的長門級戰列艦——長門號與其姐妹艦陸奧號。兩艦均採用了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410mm火炮。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海軍按照「八八艦隊」計劃正式建造的第一級戰列艦。
  • 二戰結束後,日本戰列艦長門號遭受了兩枚原子彈的轟炸
    太平洋假想戰"一號艦"長門號是日本第一艘脫離英國影響而自行設計的戰列艦。20世紀20年代前後,日本逐漸將美國視為未來最大的敵人,出於爭奪太平洋的考慮,日本從1915年開始模仿英國的"無畏"級和"無敵"級,先後引進和模仿了"金剛"、"扶桑"、"伊勢"等戰列艦。
  • 它是第一級純日本血統戰列艦 被周密保護,直到二戰結束仍有留存
    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在20世紀初,設計製造的一級戰列艦,被視為第一級純日本血統的戰艦。該級戰列艦,是華盛頓海軍條約生效期間,日本最為強大的戰列艦,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艦之一。  長門級戰列艦最大的特色就是其上層建築。為遠距離觀測以及指揮的需要,該級艦採用了七根支柱支撐的高大檣式桅樓,頂部設射擊指揮所。另外艦艏的外形也很特別,設計了獨特的勺型艦艏(為了對付鏈系水雷,勺型艦艏不會勾住連接兩枚水雷的鏈條)。
  • 從「科羅拉多」級到「衣阿華」級,二戰中美國海軍主力戰列艦盤點
    8門406毫米艦炮的布局清晰可見 在設計和建造「科羅拉多」級戰列艦時,美國已經獲得了日本海軍「長門」級戰列艦的部分數據,為了能夠對抗「長門」級戰列艦,「科羅拉多」
  • 長門級戰列艦,日本國民精神的象徵,未立寸功最後被兩顆原子彈擊沉
    說了這麼多,我們今天的主角是不是大和號戰列艦呢,其實不是,今天先不聊大和,我們聊聊聯合艦隊的「過氣網紅」——長門級戰列艦。 但其實相比大和級戰列艦,長門級戰列艦其實才是日本國民家喻戶曉的明星,直到二戰結束之後大部分的日本普通民眾也只是知道長門級戰列艦而不知道大和級戰列艦。因為大和級戰列艦是日本海軍的最高軍事機密,從設計之初到建造都是處於嚴格保密的狀態,甚至很多軍隊高層都不知道有這麼一艘大型戰艦,更不用說普通的民眾了。
  • 雷霆海戰十大戰列艦排名 你已擁有多少艘
    雷霆海戰十大戰列艦排名 你已擁有多少艘。十大戰列艦,所到之處一片焦火,強大的戰艦編隊更是橫掃大洋。其中不乏有俾斯麥級、北卡羅來納級、納爾遜級、長門級戰列艦已登錄《雷霆海戰》,相信很多玩家艦長早已滑動於掌中,與其他戰艦一較高下。
  •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話說軍世】二戰時代的戰列艦最然已經不再是決戰的主力艦,不過作為大炮巨艦的威風尤在,其艦員一般都在2000人左右,而二戰中,損失了絕大多數戰列艦的舊日本海軍,其戰列艦艦長一般都是什麼級別的軍官呢?
  • 老當益壯:二戰中「爺爺」級戰艦火力硬拼,金剛級戰列艦
    【話說軍世】二戰中,英法美日等國都擁有艦齡非常老的戰列艦,其中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以及日本金剛級戰列艦都是一戰前就開始建造的,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堪稱「爺爺」級戰艦。二戰中火力硬拼吃大虧的金剛級戰列艦雖然金剛級戰列艦最終結局都很悲催,但是,在太平洋戰場早期,金剛級戰列艦利用當時戰爭局勢的優勢,還是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績,金剛級戰列艦共有四艘,分別是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
  • 日本炮這麼廢垃,長門的410炮不如俾斯麥380?長門戰列艦曾號稱最強
    無論是在哪一款海戰遊戲中,日系戰列艦都是各海戰遊戲的主線之一,這是因為日本在二戰時期就有著名的大和級戰列艦,這艘擁有世界上最大口徑的460毫米主炮,玩日系戰列艦的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想衝著它去的。而歷史上日本除了大和級戰列艦外還有長門級戰列艦也是非常出名的,在華盛頓海軍條約中規定搭載口徑16英寸艦炮的7艘戰列艦中就有2艘日本的長門級戰列艦,而長門級使用的艦炮口徑不是16英寸(406),而是16.1英寸(410毫米),與後來的大和級一樣是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戰列艦。
  • 圖紙艦科普:天城級戰列巡洋艦愛鷹號,有令人嘆為觀止的強力主炮
    從在建造完第一次大戰期間動工的長門級戰列艦服役後,海軍在海面戰場上得到了更多的優勢。也因此海軍也不段地制定新的生產計劃,預計讓更多同型的戰列艦下水服役。最後這些戰艦便分別是加賀級戰列艦與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 長門號戰列艦的「妹妹」:10門410毫米主炮,慘被自己人擊沉
    【話說軍世】在二戰開始之前,舊日本海軍在規模上是第三大海軍,前兩位分別是英國和美國,而當時的義大利、法國海軍在規模上要小於日本,而德國海軍的規模就更小了,而在重要的主力艦戰列艦方面,舊日本海軍同樣實力強大,擁有戰列艦10艘、輕重巡洋艦37艘。
  • 為什麼日本投降後,航空母艦和長門戰列艦都不給中國
    此時的日本海軍在戰爭中損失慘重,已經無法和當年風光時相比,殘存的軍艦隻有戰列艦4艘、航母6艘、重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3艘、水上飛機母艦2艘、驅逐艦41艘,其他還有潛艇、炮艦等。而且這些軍艦不少在戰爭中已經遭到重創報廢,比如說4艘戰列艦中,只有「長門」狀態較好,其他「榛名」、「伊勢」、「日向」都已經遭到重創,完全報廢了,除了拆解當廢鋼鐵之外毫無利用價值。因此實際日本海軍的實力,比紙面上還要差著一截。
  • 二戰後航母稱霸海洋,衣阿華級戰列艦最終淪為博物館!
    在這一條約期限內美國只建造了3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這一時期全球海上力量相對平衡且幾乎沒有戰事,因此也被稱為「海軍假日」。1936年之後由於日本和德國積極備戰,美國於是也建造了2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4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和4艘「衣阿華」級戰列艦,這3型10艘戰列艦就成為了美國二戰時期對地打擊和艦隊防空的主力艦艇。
  • 未出世的戰列艦之王:65000噸,12門406毫米巨炮,10級戰艦蒙大拿
    二戰後期乃至於冷戰初期,美國海軍服役的排水量最大也是最為先進的一級戰列艦就是大名鼎鼎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就連日本投降的籤字儀式都在其三號艦「密蘇裡」的甲板上完成。但事實上,衣阿華實際上無力抗衡日本海軍最為先進的「大和」級戰列艦,這也就催生了美國下一代戰列艦——「蒙大拿」的誕生。
  • 遠程「狙擊」:戰列艦對決的超遠炮擊
    【話說戰史】超遠炮擊:超級戰列艦射程有多大作為火炮戰艦的集大成製作,戰列艦在軍艦的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曾經作為艦隊決戰的核心,利炮厚甲是其的生存之本,二戰時期的戰列艦基本都達到了其發展頂峰,那麼戰列艦射程有多大呢?
  • 蒙大拿級戰列艦: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大和:你敢說你比我還強?
    ■日本海軍大和級戰列艦在試航時的留影,蒙大拿級是唯一能與之匹敵的超級戰列艦。 此外,美國海軍在設計蒙大拿級時,並不僅僅以日本海軍的新型戰列艦為潛在對手,而是要求對世界各國現有和即將建造的主力艦都要擁有性能優勢,包括德國的俾斯麥級、日本的長門級、英國的納爾遜級等等。美國人當時的心態就像《破壞之王》裡斷水流大師兄的著名臺詞:「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 百年前阿根廷海軍的無畏艦一裡瓦達維亞級戰列艦
    阿根廷海軍擴充海軍的計劃於1907年獲得政府通過,在得知巴西向英國訂購無畏艦之後(巴西米納斯吉拉斯級戰列艦),阿根廷也計劃建造無畏艦。經過徵集歐美多家造船廠的15個方案之後,決定由報價優惠的美國船廠承建2艘。
  • 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3)徵戰兩洋
    和它對陣的日軍實力是碾壓性的,正面進攻的是南遣艦隊第7戰隊和第二艦隊第5戰隊的重巡加驅逐艦,身後是第二艦隊本隊,加上2月21日到來的一航艦 - 南雲忠一率領的珍珠港大勝之師,共有5艘航母、2艘戰列艦、9艘重巡、8艘輕巡和43艘驅逐艦。 2月19日,一航艦的四艘航母派出188架飛機空襲了達爾文,這是二戰中日本海軍對澳大利亞本土第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攻擊。
  • 二戰日本榛名號戰列艦雷伊泰灣海戰成為肉盾奇蹟般返回了日本港口
    說到二戰時期日本的金剛級戰列艦榛名號戰列艦,算是日本二戰中金剛四傻中唯一艘比較聰明的戰列艦,1941年12月日本南下戰役期間的主力戰艦之一,在太平洋戰爭開始時,被編入三川艦隊,支援馬來半島,菲律賓登陸作戰,並在此期間多次迎擊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組成的遠東艦隊的核心,一度成為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旗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