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長門"級戰列艦共建造了二艘,首艦命名曰「長門",第二艘命名「陸奧」。這兩艘艦從建成服役,到沉入海底,都沒有建立什麼大的功勳,尤其是第二艘「陸奧「。縱觀「長門"二艦的生滅,真是應了他們共同的級別定名「長門」:怨氣彌天、悲苦莫名。比中國漢代古典名篇《長門賦》裡的怨氣濃重萬倍,也不知日本人為什麼喜歡用這不祥二字命其國名、定其艦名。也許長門艦在建造時,日本真的就如「長門賦」一樣的有股哀怨之氣吧,因為1912年日本進入了大正時代,國內經濟因為多年戰爭已經不堪重負,軍隊裡分出了薩摩系和長藩系,還有陸軍和海軍爭奪資源。但是,日本向外侵略擴張的野心在朝野卻是一致的。
一、為什麼建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是挺亂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救了它。1914年7月,一戰爆發時,日本的政治元老井上馨說:「歐洲的大禍亂,是上天給大正新政的庇護,是日本國運的天佑。」因為這個時候,美、英、法、德、俄等國在歐洲戰場互砍,沒有任何國家注意日本了,並且,工業品出口也停了下來,各國要專心致志地造武器,日本藉機迅速佔領了英美等國退出的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滿世界都是日本的「仁丹」,日本的經濟飛速發展;此時的日本還搶佔了德國在中國的利益,在青島打敗德國,扶植段祺瑞替代美國扶持的黎元洪;在南洋,日本搶佔了赤道以北的幾乎所有的南亞島嶼,同時,他們提出「南北並重」的策略,出兵西伯利亞。一時間,日本成了世界上的經濟大國和軍事大國,風頭無二。
鑑於太平洋形勢和美的實力,日本海軍決定要建造新的大型作戰艦,設計者是當時日本造船界權威近藤基樹造船中將,日本現有的大型軍艦基本都有他的設計,金剛級就是他和英國人一起設計的。他的設計方案是:標準排水量32500噸,航速24節,裝備16英寸主炮8門,側舷裝甲厚12英寸,水平甲板防護1.75英寸,最初的設計番號為A-102。海軍接受了這樣的設計,1916年5月,海軍向吳工廠下達製造的命令,大正天皇也在備選艦名中圈定『長門』為艦名。這時,日德蘭海戰發生了,日本是派人去觀察了的,回來分析,得出結論:英、德兩國的軍艦都過時了,日本要發展快速重裝甲巨炮大艦。於是,日本海軍讓擔任過戰列巡洋艦「比睿」、戰列艦「山城」的設計與建造工作的平賀讓博士對長門級的設計計劃進行了改進,新的番號為A-112。
平賀讓根據日德蘭海戰的戰訓,對長門級的設計計劃進行了改進,番號也改為A-112,1916年8月11日,海軍大臣批准了修改後的設計方案,並於同年10月下達了新的建造訓令。不久,滿載排水量39000噸,裝備8門410毫米主炮、18門140毫米副炮和8門127毫米高射炮,航速高達27節的長門級戰列艦在圖紙上誕生了。長門級戰列艦首艦長門號於1917年8月2在海軍的吳工廠動工,三年後,即1920年11月25日完工交艦 。
二、日本人深信:長門號是世界最強的戰艦
日本人深信:長門號是世界最強的戰艦。因為當時世界各國的戰列艦主炮沒有超過360mm的,航速最快也沒有超過25節;長門號居然是410mm,航速27節,這些都讓日本人無比驕傲自豪。另外,以前日本的軍艦要麼是買英國的,要麼是英國人設計的,最不得了也就是日本人和英國人共同設計。而長門號從頭到尾都是日本人的產品,所以他們說這是「第一型純日本血統的戰艦」。
長門級戰列艦最大的特點有以下幾點:1、最大的410mm口徑雙聯裝主炮;2、主炮布置在縱軸中心線,前後對稱,背負式布局(前炮低後炮高,如同前炮背著後炮);3、塔式艦橋和獨特的「勺型」艦艏;4、特別的防護措施,尤其對重點區域和水平裝甲的防護,這是從日德蘭海戰中得到的經驗。
這些都是長門級戰列艦成為當時世界上火力最強、防護最好最科學的戰艦。具體的戰技性能這裡就不羅列了,網上多得很,不過大家也別把網上的數據當真,只是一個參考。一般海軍對軍艦的數據都有一個隱藏係數,這是要保密的,現在還是這樣。
三、陸奧差點沒造成
長門級二號艦陸奧號是1918年6月在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工,1920年5月31日下水。「陸奧」號快完工的時候,華盛頓會議召開,限制海軍裝備是這場會議的主因。當時,英、美、日海軍總噸位比例是13.5:10:4.9,包括在建的主力戰艦噸位比例是10.6:10:8.7,美國希望的比例是10:10:6,日本要求10:10:7。日本的底線是按照10:6,但保留「陸奧」,全力爭取10:6.5或10:7,。如果「陸奧」保不住,那就破裂談判在所不惜。最終日本保住了陸奧號戰列艦,作為補償,美國可以繼續完成3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的製造,英國可以繼續2艘納爾遜級戰列艦建造,這樣看來,日本還是沒有佔到便宜。
四、獨一無二的悲劇結局
長門級的兩艘戰列艦的建造都是一波三折,結局也獨一無二。
首艦「長門」號還參加了一些戰鬥,儘管沒有什麼戰績,日本投降後,長門號作為賠償物給了美國。1946年7月,長門號與美國已經報廢的航母薩拉託加號、戰列艦阿肯色號一起,作為原子彈實驗的效應目標,在太平洋的比基尼環礁海域挨了兩顆原子彈,薩拉託加和阿肯色立刻就沉了,長門號在海上掙扎了四天才沉沒。現在還在那塊海域的海底靜靜地躺著,不過已經是潛水愛好者的潛水旅遊地。
第二艘艦「陸奧」號更是奇怪,它除了參加「中途島戰役」外,更沒有什麼驕人的經歷。倒是它的沉沒顯得驚天動地。1943年6月8日中午,在廣島灣駐島錨地,陸奧號突然發生自爆,很短的時間就沉沒了,1400多人只有三百多人逃生。
其實二戰後期大戰列艦都很苦逼。不光是長門級這兩艘。因為新的時代來臨,舊時代的東西立刻面臨淘汰,也就是前一段時間流行的「後浪」說的意思。
註:長門,漢宮名。長門宮原是館陶長公主劉嫖所有的私家園林,以長公主情夫董偃的名義獻給漢武帝改建成的,用作皇帝去往祭祀先祖時休息的地方。後來劉嫖的女兒陳皇后被廢,遷居長門宮。相長傳皇后陳阿嬌不甘心被廢,千金買賦,得司馬相如所做《長門賦》,以期君王回心轉意。此賦使長門之名千古流傳。長門宮亦成為冷宮的代名詞。自漢以來古典詩歌中,常以「長門怨」為題發抒失寵宮妃的哀怨之情。(雨滴長門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