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門級戰列艦,日本國民精神的象徵,未立寸功最後被兩顆原子彈擊沉

2020-12-17 騰訊網

當說到二戰時期日本的戰列艦時,你首先能想到的是那一艘軍艦,估計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和號戰列艦。這艘無論是在哪個平臺的海戰遊戲都有著非常高的知名度,同時也是海軍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軍艦,因為它直到現在還保持著兩個世界紀錄。第一個紀錄是它目前為止世界上噸位最大的戰列艦,它長度為263米、艦寬最寬達38.9米,吃水深度更是有10.86米,標準排水量6.39萬噸,滿載排水量更是高達7.28萬噸。要知道現在中國兩艘航母的滿載排水量也不過6.75萬噸左右,大和號比現在中國最大噸位的軍艦還要大5000多噸。第二個紀錄它是擁有世界上最大口徑的戰列艦主炮,雖然號稱是18英寸的口徑,但是大和號戰列艦的火炮實際口徑為460毫米,而英國人裝備的18英寸實際口徑是457毫米,比大和號的炮要小3毫米。說了這麼多,我們今天的主角是不是大和號戰列艦呢,其實不是,今天先不聊大和,我們聊聊聯合艦隊的「過氣網紅」——長門級戰列艦。

長門號戰列艦和赤城號航母同框的照片,航母的看起來比戰列艦大,但是航母的噸位其實是比戰列艦小的

說到長門級戰列艦,大家對它的熟知程度可能沒有大和號那麼強烈,在部分玩家看來他的知名度甚至不如金剛級戰列艦。但其實相比大和級戰列艦,長門級戰列艦其實才是日本國民家喻戶曉的明星,直到二戰結束之後大部分的日本普通民眾也只是知道長門級戰列艦而不知道大和級戰列艦。因為大和級戰列艦是日本海軍的最高軍事機密,從設計之初到建造都是處於嚴格保密的狀態,甚至很多軍隊高層都不知道有這麼一艘大型戰艦,更不用說普通的民眾了。相比於偷偷建造、偷偷下水的大和級戰列艦,長門級戰列艦在日本可謂人是家喻戶曉,要知道當年在談華盛頓海軍條約時為了保留長門級2號艦陸奧號,很多日本民眾都砸鍋賣鐵進行捐款,日本甚至動員小學生進行捐款。而且在服役期間經常開放給本國國民參觀,很多日本民眾、學生都可以近距離參觀長門級戰列艦,在關東大地震的時候海軍派出長門級戰列艦進行物資的運送,提升了它在日本的國民的知名度,所以基本上算是婦孺皆知。和現在不少玩家喜愛的艦娘不同,當年的長門級戰列艦被包裝成一個男子漢形象,更是成為許多小學生們心中的偶像,所以長門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存在。

在部分性能的數據上長門級和大和級有著許多類似的地方,首先,長門級戰列艦在服役時也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3.85萬)的戰列艦,也擁有了世界最大口徑的戰列艦主炮(410毫米)。甚至還擁有當時最高的戰列艦航速(26.5節)。所以相比於大和級長門級創下的紀錄還多了一個,只不過後來有了更多新興的戰列艦服役後才慢慢變得暗淡,在大和號戰列艦服役前長門級首艦就擔任了聯合艦隊旗艦20年之久。這艘在1921竣工的戰列艦在建成之初就有26.5節的高航速,在哪個年代是非常特殊的,要知道美國的戰列艦最高才21節,英國最新的納爾遜級也才23節的航速,而這得益於燃料技術的變更。不過之後在改裝後航速下降到了25節,這是因為之前的動力燃燒系統是15座艦本式燃油鍋爐+6座艦本式油煤混燒鍋爐,而由於技術的進步將新設備裝進這艘軍艦,在改裝後變為10座艦本式燃油鍋爐。雖然速度降了1.5節,但是卻節省了大量的艦艇空間和噸位,為後續的升級改裝留出空間,而且續航力由改裝前的5500海裡變為10600海裡。

第一次改裝後的長門,將1號煙囪改彎,開始在上層建築增加東西

不過在太平洋戰爭中長門級戰列艦和大和級戰列艦一樣,都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戰績,因為日本打算要將這些戰列艦留到最後和美軍進行最後的艦隊決戰的,想靠這些戰列艦複製日俄戰爭時期對馬海峽的榮耀,不過由於時代的變化日本並沒有如願以償進行最後的戰列艦決戰。而且長門級2號艦陸奧號在1943年6月8日這天在家的軍港內自爆沉沒,1471名艦員只有350人倖存。而到了太平洋戰爭最後,彈盡糧絕時日本絕望的派大和號戰列艦進行自殺式攻擊,最後在坊之岬海戰中被美軍艦載機擊沉。而長門號只能在家裡挨炸,也許大家會有疑問,進行自殺式攻擊為啥不帶上長門呢?因為當時的日本舉全國之力能找出供軍艦出海作戰的燃料只夠給大和號戰列艦,而且勉強夠大和到衝繩海域,根本沒有多餘的燃料給長門使用。

到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日它也是聯合艦隊當中中唯一能靠自身動力動彈的軍艦,在同年的10月,它作為戰爭賠款移交給了美國,美國也對俘獲的日本戰列艦進行了一番研究,最後發現它本身並沒有多大的研究價值,因為它是在海軍假日期間建造的,從時間上講也算老艦了,和美國衣阿華級戰列艦相比都沒有什麼新穎有價值的地方,甚至日本戰列艦高聳的艦橋的觀瞄設備在美國人看來是非常落後的。1946年7月25日,美國為了測試原子彈在海上爆炸對軍艦的破壞性有多強,於是在太平洋中西部馬紹爾群島附近的比基尼環礁進行核試驗,美軍用了不少退役的、俘虜的軍艦進行測試,而俘的長門號也被拉到比基尼環礁參加「十字路口」核試驗行動,在經歷了兩次原子彈爆炸試驗後沉沒在比基尼海,而這艘象徵著日本國民精神的戰列的沉沒也象徵著日本軍國主義的徹底失敗。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真正意義上永不沉沒戰列艦長門號戰列艦
    說到日本的戰列艦,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是曾經世界上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戰列艦,但卻不是日本民眾心目中的永不沉沒的戰列艦,因為當時日本大和級戰列艦從建造到下水服役一直都是保密進行的,所以日本民眾當時幾乎不知道日本在建造當時世界上最大噸位的戰列艦,1936年,日本拒絕在新的倫敦海軍條約上簽字
  • 長門號戰列艦的「妹妹」:10門410毫米主炮,慘被自己人擊沉
    【話說軍世】在二戰開始之前,舊日本海軍在規模上是第三大海軍,前兩位分別是英國和美國,而當時的義大利、法國海軍在規模上要小於日本,而德國海軍的規模就更小了,而在重要的主力艦戰列艦方面,舊日本海軍同樣實力強大,擁有戰列艦10艘、輕重巡洋艦37艘。
  • 日本炮這麼廢垃,長門的410炮不如俾斯麥380?長門戰列艦曾號稱最強
    導語:應粉絲朋友的邀請,在說完15寸炮後說一下日系410艦炮。無論是在哪一款海戰遊戲中,日系戰列艦都是各海戰遊戲的主線之一,這是因為日本在二戰時期就有著名的大和級戰列艦,這艘擁有世界上最大口徑的460毫米主炮,玩日系戰列艦的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想衝著它去的。
  • 二戰結束後,日本戰列艦長門號遭受了兩枚原子彈的轟炸
    太平洋假想戰"一號艦"長門號是日本第一艘脫離英國影響而自行設計的戰列艦。20世紀20年代前後,日本逐漸將美國視為未來最大的敵人,出於爭奪太平洋的考慮,日本從1915年開始模仿英國的"無畏"級和"無敵"級,先後引進和模仿了"金剛"、"扶桑"、"伊勢"等戰列艦。
  • 長門級戰列艦: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艦擁有16英寸的主炮威力不容小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都認為建造防護能力超強、火力超大的巨型戰列艦能有效打擊敵軍艦艇,日本也不例外,因此建造了新型的長門級戰列艦——長門號與其姐妹艦陸奧號。兩艦均採用了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410mm火炮。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海軍按照「八八艦隊」計劃正式建造的第一級戰列艦。
  • 日本「長門」級戰列艦的前世今生和悲苦的命運
    日本的「長門"級戰列艦共建造了二艘,首艦命名曰「長門",第二艘命名「陸奧」。這兩艘艦從建成服役,到沉入海底,都沒有建立什麼大的功勳,尤其是第二艘「陸奧「。縱觀「長門"二艦的生滅,真是應了他們共同的級別定名「長門」:怨氣彌天、悲苦莫名。比中國漢代古典名篇《長門賦》裡的怨氣濃重萬倍,也不知日本人為什麼喜歡用這不祥二字命其國名、定其艦名。
  • 為什麼日本投降後,航空母艦和長門戰列艦都不給中國
    日本投降以後,作為戰敗國,其武裝力量被徹底解散,武器裝備全部收繳由盟國處理,日本的海軍自然也在其中。此時的日本海軍在戰爭中損失慘重,已經無法和當年風光時相比,殘存的軍艦隻有戰列艦4艘、航母6艘、重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3艘、水上飛機母艦2艘、驅逐艦41艘,其他還有潛艇、炮艦等。
  • 以紐約為名,無戰績:美國海軍第一批裝備356毫米艦炮的戰列艦
    【話說軍世】戰列艦的發展,一直有著對方防禦厚一級,那麼主炮口徑加一寸或兩寸,對比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發展規律,一直到二戰日本大和號戰列艦巔峰時的460毫米(約18英寸)艦炮為止,不過在一戰時代,356毫米艦炮還是「罩得住」的,當時世界海軍強國都在建造具備同等火力的新戰列艦,其中就有美國
  • 第一次參戰就被擊沉的大鳳號航空母艦,被寄予厚望卻未建寸功
    大鳳號是舊日本海軍的主力航空母艦之一,也是丸四計劃建造的唯一一艘航母,還是重裝甲的。可是第一次參加戰鬥,它就被美國潛艇擊沉,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啊。最先建造的是二艘「北卡羅來納」級,它的排水量36000噸,主炮為9門406mm大炮;第二年美國又決定建造四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和二艘「衣阿華」級,都是9門406大炮的新艦。這一下子就把日本拉開了,這樣的新艦,日本只有在建的「大和」和「武藏」,儘管大和級的炮大,但明顯數量不成比例,1∶4的戰鬥日本海軍覺得沒法打。
  • 二戰中最為強大的大和級戰列艦,為何在戰爭中只能成為無用之物?
    面對這一情況,日本海軍當時的選擇就是竭力要保留自己的兩艘長門級戰列艦,確保在海上能夠獲得一定的優勢。只不過這一舉動導致了美國能夠擁有三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雙方在海軍戰列艦的性能方面上並沒有根本性的逆轉,甚至可以說還是美國佔據優勢地位。
  • 它是第一級純日本血統戰列艦 被周密保護,直到二戰結束仍有留存
    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在20世紀初,設計製造的一級戰列艦,被視為第一級純日本血統的戰艦。該級戰列艦,是華盛頓海軍條約生效期間,日本最為強大的戰列艦,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艦之一。  根據以往海戰的經驗,日本海軍決定建造高航速重火力的戰列艦,以與美國海軍造艦競爭中以質量來補充數量的不足。長門級戰列艦,裝備了8門45倍徑410毫米主炮(在大和級的460毫米主炮出現之前,長門級的主炮口徑,是全世界最大的),四座主炮塔在艦艏與艦尾採用背負式布置。主炮仰角達到30度,射程達到30公裡。
  • 名字很霸氣、戰果很一般的戰列艦,太平洋戰場上的日本四大金剛
    也就在這個時候,和日本沒有太多利害衝突的造艦強國英國開始建造「獵戶座」級戰列艦,這是裝配了343mm口徑火炮超無畏級戰列艦,火炮的有效射程增大,主炮炮塔布置在艦體水平縱向中軸線上,排水量達到25000噸,所謂超無畏級是相對於無畏級而言的,日本叫「超弩級」。
  • 從「科羅拉多」級到「衣阿華」級,二戰中美國海軍主力戰列艦盤點
    但無論是美國海軍還是日本海軍,其各自旗下的戰列艦仍然在太平洋戰場上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在這之中,受益於二戰時期美國強大的工業產能,美國海軍不僅快速修復了珍珠港事件中被日本海軍擊沉的戰列艦,還在二戰中興建了數款新型戰列艦。
  • 湊數的另類航母 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中的異類 伊勢級航空戰列艦
    西方國家對於航空戰列艦研究較早可是經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摧殘的英國,整個國家的精神,隨著這場曠日持久的世界級大戰,逐漸消沉保守。煙囪設計問題造成風向不對,就會把濃煙灌進艦島區域的指揮室附近,讓這艘軍艦的軍官們不停呼吸著日本關西風味的煤煙,酸爽得艦長更不能忍!因為這個原因,扶桑級戰列艦和伊勢級戰列艦的艦島成為了軍艦中亂搭亂建的典型!卻讓這些戰列艦的辨識度非常高!
  • 兩顆原子彈日本依然不投降會怎樣?美國:蘇聯出兵前必須向我投降
    二戰的最後一場戰爭,就是因為美國向日本投放的兩顆原子彈而提早結束的,美國不扔原子彈會怎麼樣?在很多人看來,美國是想要減少進攻日本本土的傷亡,而採用原子彈這一個戰略武器,加快戰爭的結束進程,可以說是通過武力完成了第二次大戰的真正結束和勝利。
  • 扔下兩顆原子彈後,如果日本不投降,美國還會繼續扔嗎?
    與日本人挨原子彈這事兒可以說是喜大普奔,日本人還舔著臉到處訴苦,到處標榜自己是原子彈的受害者。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想一想日本人在南京的所作所為,想想日本人給中國人民帶來的苦難,兩顆核彈算得了什麼?原子彈扔的好,扔的妙,扔的鬼子哇哇叫!唯一遺憾的是日本人沒有向他們標榜的那麼硬氣,才兩顆原子彈就投降了!
  • 血戰瓜島,北卡羅來納級華盛頓戰列艦力挽狂瀾,贏得戰爭轉折點
    提到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就不得不提到20世紀30年代所籤署的《限制和削減海軍軍備條約》,也就是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在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中,美國所建造的主力艦的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3500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4英寸(約等於356毫米)。而北卡羅來納級正是在這一條約框架下應運而生,同時期的條約戰艦還有日本的長門級、英國的納爾遜級等。
  • 1944年10月雷伊泰灣海戰日本山城號戰列艦史上最後一次海上決戰
    說到二戰日本帝國海軍中扶桑級戰列艦,是日本海軍實現獨立建造設計第一個級別的戰列艦,其建造日期在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就開始動工建造,是日本建造的第一級「超弩級」戰列艦,即超無畏艦。該級共有兩艘,扶桑號和山城號,從此日本海軍建設道路開始實現國產化,但說到二戰前期日本海軍的扶桑級戰列艦早已經較為落後了,尤其是日本扶桑號戰列艦,幾乎被日本人改裝得是面目全非到了不倫不類的地步,因為扶桑號戰列艦,算是日本建造服役的第一個艘戰列艦,其中自然問題非常多因為是日本人的第一次,剛開始建造完畢才兩萬噸左右,經過一系列魔改日本扶桑號戰列艦才勉強達到了三萬三千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