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外籍護照的孩子在中國讀書還有優勢嗎?

2021-12-24 橡果教育科技

2019年高考剛剛結束,面對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對於中國學生來說,高考就像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雖然一直被人詬病,但憑考試分數擇優錄取,看上去還算是公平公正。

但每年總有一些人不走尋常路,通過特定招生的方式進行清華北大等國內名校。這種特定招生的方式便是以國際生的身份進行報考。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以國際生的身份實現「曲線救國」,在孩子初中甚至是小學時便開始辦理移民了。一時間大家爭相效仿。

 

 

今年5月份深圳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家長圈中開始流傳「市教育局下達新規,所有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都被要求提高身份門檻,學生必須提供外國護照+有效的中國籤證(不是旅遊籤)+出入境章」的消息。一時間這讓很過持有外國護照的中國孩子們尷尬啦!

意思就是,純外籍國際學校將只招收外籍學生,對於一些通過辦理國外綠卡、小國護照身份入讀的,或者是以雙非美國寶寶、雙非加拿大寶寶、雙非香港寶寶等身份入讀的家庭必須重新補中國籤證(非旅遊籤)和出入境章。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所以只要辦理了中國籤證就相當於放棄中國國籍,而不少雙非寶寶更是只有旅遊籤,根本沒法辦理中國籤證!!!

其他省市有哪些相關新動態?

✔陝西省在4月份發布了《陝西省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

「學校主要招收對象為在陝西省合法居留的外籍人員的隨行子女(外籍),不得招收境內中國公民的子女入學。學校可適當招收在省內合法居留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居民子女以及在境外依法定居的中國公民的子女(外籍)和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子女(外籍或綠卡)。」

✔山東省5月發布《山東省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管理辦法》:

「學校招收對象為山東省內合法居留的外籍人員的隨行子女。學校不得招收境內中國公民的子女入學。」「鼓勵並支持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開設中國語言和文化等方面的課程,開展有助於學生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各種活動。」

✔北京市今年2月份發布的《北京市國際學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

「調整完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入學政策,對子女為境外出生、經區級人民政府以上認定的引進人才、納稅大戶企業高管、總部在北京的世界500強企業高管、高新技術企業高管和「高精尖」產業高管子女就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申請予以積極協調。」

相較於北京、陝西以及山東,深圳地區政策上更加側重於對於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招生的嚴格規範管理。

家長反饋

1、今年受影響最大的為小一入學,被錄取的,不同學校影響不一,其他年級會逐步排查。2、家長諮詢教育局,得到的反饋是:此次主要清理拿了美國護照或外國護照,同時又保留了中國國籍的學生。對於 現在還是拿著外國護照+中國旅遊籤的雙非學生,想轉入或申請純國際學校基本是不可能了。除了對孩子的要求,國際學校入學對父母的身份也同樣做要求: 父母一方為外籍且持有工作籤,這一點波及大部分父母雙方非外籍的家庭。

橡果小編的反思:

面對國家的政策法規, 我們的家長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但是政策法規的解讀和變化會讓「」曲線救國「」越來越難,重要的是讓孩子們自己努力, 憑藉自己的真實能力去競爭。

   

 

往期精選:

默克爾總理在哈佛畢業典禮演講:推倒無知和狹隘的牆

文明約架的範本!期待明早中美兩大知性美女的巔峰對決

2018中國留學最強高中Top100重磅發布!江蘇完勝浙江!

乾貨:美高?美本?關於低齡留學必須知道的事兒(下)- 六大要義

乾貨:美高?美本?關於低齡留學必須知道的事兒(上)-前期規劃為重中之重

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只想成為別人家的媽媽!

2018中國留學最強高中Top100重磅發布!江蘇完勝浙江!



相關焦點

  • 美寶算外籍孩子嗎?詳解外籍學生身份認定標準與國內就學方法
    由於獲得國外永居或者赴美生子等原因,現在有很多小朋友出生在國外,那麼這些孩子如果回國上學,那麼首先要對孩子進行國籍認定。很多家長認為我的孩子出生在美國,持有美國護照那麼小朋友就是美國人,在國內要按照美國孩子的待遇上學,在北京可以報名外籍人員子女校,而事實上是這樣嗎?
  • 獨家重磅好消息:格瑞那達護照可以直接就讀這些純外籍國際學校!
    環球獨家重磅好消息:格瑞那達護照可以直接就讀這些純外籍國際學校!最近國家教委出臺的「搖號」政策讓國際學校的爸爸媽媽們焦慮得很。 純國際學校對身份的要求大多比較苛刻:大國永居或者外籍護照(但父母一方需要有來華籤證)。
  • 華僑生、三僑生和外籍生有什麼差別?不同移民身份高考優勢各不同
    移民的理由有很多,而對於已經有孩子或準備要孩子的朋友來說,教育一定是必不可少的原因。「華僑生聯考」的概念,對於想送孩子出國接受教育的高淨值家庭來說並不陌生,其優惠的升學政策吸引了許多家長紛紛為孩子規劃海外身份。但「三僑生」和「外籍生」的概念,大家可能鮮有耳聞。
  • 華僑生和外籍生有什麼區別?不同移民身份高考優勢也各不同!
    所謂華僑生, 指的是擁有海外長期或永久居留權,但身份還是中國國籍,持有中國護照的考生。考生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均須取得綠卡所在國(住在國)的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並已在該國連續居住兩年,兩年內累計居住時間不少於18個月,其中考生本人要在報名前2年內在該國實際累計居住不少於18個月。
  • 一張綠卡、一本護照,給孩子想要的教育
    教育是永恆的話題,為了讓孩子出類撥萃,與眾不同。教育投資是很關鍵的。古有孟母三遷,今有父母為孩子移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在孩子快速成長的階段可謂是舉足輕重。毋庸置疑,移民是可以讓孩子從小直接接受西方優質教育的一種便捷高效的方式。縱覽如今的移民項目,格瑞那達入籍項目是不二選擇。格瑞那達同時入籍及獲得永居,雙重身份,成為護照移民界中最高性價比。
  • 十年寒窗不如一本護照,就是累死我也要把孩子送去海外讀書
    中國人總是守著讓下一代比自己更強的傳統目標而為之奮鬥,仿佛所有的奮鬥都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從出生就開始為孩子構建宏偉藍圖,努力追趕自己能夠突破的高度。朋友圈曾盛傳一句話,十年寒窗不如一本護照,就是累死我也要把孩子送去海外讀書!
  • 從技術層面討論:如何同時持有中國護照和香港護照?
    隨後美方炒作孟擁有7本護照,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甚至質疑,孟不是中國國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站出來為孟澄清:確認她任何時候都只持有一本有效的香港特區護照。最後事實證明,孟具有中國國籍,但她同時持有中國護照和香港特區護照。
  • 移居海外就算華僑生了嗎?華僑生和外籍生有什麼區別?
    ,持有中國護照的考生。此外,華僑生聯考還有一個明顯的優勢是:退路有保證。另一方面,對於已經加入其他國家國籍的移民人士來說,要想進入中國名校讀書,則不能享受華僑生聯考優勢,我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加入別國國籍意味著放棄中國國籍,所以只能按照外籍生的要求入讀中國高校。
  • 終於還是對外籍生出手了?這影響到底有多大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五條,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並定居在外國,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不具有中國國籍。但事實上,在國家還沒明確規定持有國籍和外國居住時間前,已經明確了「高等學校校按照國家招生規定,制定和公布本校國際學生招生簡章,並按照招生簡章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招收國際學生。」的權利。而大部分招收國際學生的高等院校,都設定了一定門檻。尤其對於原籍中國後來移民其他國家的外國學生,對於他們持有外國護照及國外居住時間都有明確的要求。
  • 高考這條獨木橋,你還準備讓孩子繼續走嗎?
    教育還有其他的選擇嗎?雖然可以更多接觸到外語環境和教育,但因為中國的老師和學生偏多,除非是定向培養去國外讀書的班級,其他大部分學生的教育環境仍然更偏向於中國式教育。華僑生界定分為2種: 第1種:1、持有中國護照,考生及父母一方取得國外長期或者永久居住權。2、對於考生需要在考試之前的連續2年中,在國外住累計18個月,舉個例子:2019年考試,2017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這兩年中,需要在國外累計18個月,往後以此類推。
  • 擁有一本小國護照,對子女教育究竟有哪些優勢?
    為此,不少經濟實力較強的家庭,紛紛選擇將孩子送進國際學校或者送出國讀書,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然而,最近熱議的「搖號」政策,讓好不容易削尖了腦袋過五關斬六將進入了私立國際學校的中國籍學生和家長,再度面臨「幼升小」、「小升初」的考驗,這些「堪比高考」的考試、面試、甚至PK關係讓家長們很頭疼。
  • 疫情期回流國內的外籍孩子升學,銜接留學讀香港國際學校可行嗎?
    對中國教育中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知,也認同中國基礎教育以知識學習為主線條的方式,但家長們則普遍反映,回國讀書並不等於把孩子扔到分數至上的應試模式中,而是希望孩子們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為人處世等多方面能綜合發展,同時還能發揮出留學後積累的英語優勢,因而選擇能將中西方精髓相融合的國際學校。
  • 華僑生、三僑生、外籍生三者之間的區別和優勢是什麼?
    很多家庭為孩子另闢蹊徑選擇移民,移民後孩子可在移民國接受教育,也可回國參加華僑生聯考。 華僑生聯考     「華僑生聯考」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高等院校聯合招收華僑及港澳臺地區學生考試」,是由中國教育部單獨為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學生設計的專門高考。
  • 科普 | 一次搞懂華僑生、三僑生、外籍生都有什麼區別優勢?
    很多家庭為了孩子能夠獲得更優質的教育以及更便捷的升學途徑,都會選擇讓孩子留學或舉家移民。而「華僑生」、「三僑生」、「外籍生」身份不同,高考考試更是大不同。各自又有什麼優勢呢?      說到華僑生,總有一個詞與其緊密聯繫,那就是「華僑生聯考」。
  • 外籍寶寶的升學之路該如何規劃?
    外籍人員子女校入學要求根據國家政策,外籍人員子女校招生對象是外籍人員子女,這既包括對父母外籍身份的要求,也包括對子女身份的要求。孩子不僅要持有外國護照,父母一方也要有國外的身份。持有外國護照寶寶怎樣進入公立學校持中國籤證入境的外籍小朋友也可以進入到公立學校,就讀於可以接受外籍孩子的公立學校中。部分城市教委規定「外國學生是指持外國普通護照來華學習的中小學適齡學生和在京常住外國人的偕行子女。」
  • 「華僑生」、「三僑生」、「外籍生」,身份不同高考大不同
    有不少家長拿到香港的工作籤證後,會來諮詢如何帶上孩子一起來香港上學。甚至有的家長為此特意申請了進修移民,帶上娃赴港上學,拿香港身份。這樣煞費苦心,都是為了讓孩子在激烈的升學競爭中能佔據更多的優勢。畢竟相比內地生,港籍身份在申請大學時優勢更大。而除了港籍,升學考試時,不同身份的優勢還有哪些呢?
  • 孩子想要在國內讀國際學校不符合條件怎麼辦?辦理一本海外護照
    一部分有條件的家長會選擇移民,讓孩子從小就接受國外的先進教育。除了出國上學,國際學校也成了家長們重點考慮的範圍之一。作為家長,都想要在能力範圍內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環境,越來越多的家長想要讓孩子去國際學校讀書,以後出國留學了更有優勢,但是往往因為不符合外籍人士這一條被拒。其實這完全可以通過辦理海外護照解決。
  • 理性看待外籍學生免試中國大學,外籍護照免試清華大學不是真的
    據北京博飛華僑港澳臺學校外籍中心介紹:攻讀學位的國際生比例是評 價一所大學辦學質量、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中表1清華大學學生統計數據"J國本土學生,去辦一個外國護照,未曾到這個國家學 習、生活,卻用這個國家的護照,以留學生身份申請內 地名校,而內地名校也通過審核、錄取。這被輿論稱為 「國際高考移民」,一名在內地高考中可能連本科線也 達不到的學生,在「搖身一變」成為持外國護照的留學 生之後,就順利進入名校。
  • 刻苦讀書不如投機取巧?教育部表態:「假外國人」的好日子已到頭
    關於這個問題,相信已經有許多人在思考,家長給孩子送到國外讀書,尤其是「小學生」到底用意何在,真的只是為了學習嗎?其實,對於這件事,網友們也有自己的想法,甚至還有的人認為,讓孩子從小便去國外讀書是為了方便「拿綠卡或者是國籍」,甚至還有人直接選擇在國外生孩子,為了就是可以拿到國籍。
  • 北京公布2021外籍孩子入學身份要求,哪些學校可報?具體流程看這裡
    現在不少外籍家庭想讓孩子就讀北京市公立學校,目前北京市公立學校報名正在進行中,多個城區已經公布了2021年外籍孩子申請入學的要求,我們優愛爸媽對這些政策進行了分類與歸納,這裡可以供大家參考。2、公立學校專門招生的國際部(目前這類學校數量較少、部分也是為外籍孩子就讀國內大學準備)本文提到的外籍孩子不包括海外生子僅持有外籍護照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