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擁有最特別的揮桿動作和最筆直的擊球線路 |
泰格· 伍茲曾經說過,只有兩個高爾夫球員「擁有自己的揮桿」,一個是本· 霍根(Ben Hogan),另一個就是莫伊· 諾曼(Moe Norman)。
莫伊·諾曼是加拿大球手,已於2004年離開人世,享年75歲。諾曼僅在美巡賽短暫打過比賽,大部分時間在加拿大打球,因此很少有世界級的冠軍榮譽。諾曼畢生共斬獲55個職業冠軍頭銜,並於1995年入選加拿大高爾夫名人堂。雖然遠離世界高爾夫中心舞臺,但他的大名仍然遠播在外。獲得美巡賽冠軍次數最多的山姆·史尼德(Sam Snead,獲得過82次美巡賽冠軍)曾評價諾曼是史上最偉大的擊球手。憑藉驚人的擊球準確性和持續擊出筆直彈道的能力,諾曼獲得了"PipelineMoe"(像管道一樣筆直的莫伊)的外號。這源於他標誌性的"諾曼揮桿"——擊球準備時雙臂僵硬地伸向身體前方,從側邊看,雙臂幾乎與球桿成一條直線;較寬的站位,膝蓋彎曲得很少;上杆幅度較小;送杆充分伸展,手腕動作很少。
接下來是諾曼對打高爾夫的一些看法,從中你會發現他是多麼與眾不同:
"有一天,我遇到了著名的短打教練戴夫·佩爾茨。我們在爭論,我的開球能比你的推球還直。他覺得好笑,我對他說我是認真的。『讓我們在球道250碼處立起一個樁,你在距洞杯80英尺處打到樁。』戴夫拒絕了這個賭注。但戴夫到處講這個故事,因此這是真事兒。"
"我打了太多的球,左手掌形成了很厚的繭。它變得非常厚,我用剪刀將它剪掉老繭的邊緣非常鋒利,如果在臉上劃一刀會出血。說到手上的繭,我想起了第一次見本·霍根的經歷。他當時在練習場上,其他球員都圍著看他練球。霍根並沒有注意到,因為他真的非常專注。他結束練習時,抬起頭看到所有人都在看著他。他離開時說:『我知道你們為什麼不優秀了,你們的繭都長在屁股上了。』"
"別握杆太輕。這是個錯誤,因為你會過多運用手腕。相反,你要握杆握得牢靠!你可能不會打出很遠的擊球,但你會打得更直,這才是這項運動需要的。"
"球桿越重越好。我的球桿的揮重是E-3,我的1號木的重量是16盎司(約為0.45千克)。為了達到這種重量,我在握把下的桿身和桿頭上都貼了鉛片。我不喜歡輕的球桿,那對我來說就像火柴一樣,當你揮桿時,球桿會亂晃。"
"對於現在的球手來說,我最喜歡維傑·辛格。我觀察他,他和自己相處得非常好,他並不懼怕說出自己相信的東西。對於女子球手來說,安妮卡·索倫斯坦是最好的。理由是一樣的,她自己非常放鬆。當她打了博基後,她會立即忘掉它,繼續下一個洞。她知道她有能力在下一洞抓鳥。"
"手掌握杆,而不是手指!網球球手是怎麼持握網球拍的?手掌。棒球手是怎麼持握棒球棍的?手掌。包括其他用具——斧頭、錘子,這些都是用手掌持握。手掌是身體最敏感的部位,為什麼要用手指持握高爾夫球桿呢?"
"你的頭腦是發電機,身體是馬達。球桿是扳機,球是子彈。瞄準,開火吧!"
"使用鈦金屬的1號木,我現在(約70歲)能比35歲的時候開球更遠,這是事實。這並不能滿足我,反而讓我煩惱。當我100歲的時候,我想比現在的擊球還遠?不,這是不正確的。大家在乎的只是擊球更遠,包括使用鐵桿。擊球更準確要比擊球更遠更重要,永遠不要忘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