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濰坊市中醫院介入醫學科成功為一位車禍傷並胸主動脈假性動脈瘤患者進行胸主動脈創傷性假性動脈瘤腔內修復術,患者術後恢復良好,已痊癒出院。
主動脈假性動脈瘤是一種少見的主動脈疾病。主動脈假性動脈瘤是指由於主動脈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動脈鄰近的組織包裹而形成血腫的一種疾病,多半發病急,有劇烈的胸痛。
治療原則
主動脈假性動脈瘤一般不能自愈,可自行破裂,一旦破裂後果嚴重,因此,明確診斷後應手術治療。
覆膜支架置入腔內修復術:腔內修復術治療腹主動脈真性動脈瘤具有創傷小、術後恢復快、併發症的發生率低等優點,現如今已成為腹主動脈真性動脈瘤首選治療方法。採用覆膜支架治療腹主動脈假性動脈瘤與治療真性動脈瘤原理相同,都是通過跨病變部位放置覆膜支架,固定於遠近端正常動脈壁,將瘤體與正常血流隔開,促進動脈瘤內血栓形成,從而達到防止動脈瘤增大和破裂的目的。
胸主動脈破裂口
胸主動脈破裂口
胸主動脈破裂口
胸主動脈破裂口
胸主動脈破裂口
右側股動脈穿刺預置縫合器
1.經左側肱動脈→左側鎖骨下動脈→胸主動脈→腹主動脈→右側髂總動脈→髂外動脈→股動脈導絲,一根導絲貫穿左側肱動脈及右側股動脈。經右側10F鞘引出。
2.左側股動脈穿刺置入豬尾巴造影導管
3. 右側股動脈穿刺置入10F鞘管
4.主體及分支支架分別經COOK特硬導絲及分支導絲引入,旋轉定位
右側股動脈主體特硬導絲及分支導絲引入
左側豬尾導管造影定位
主題支架及分支支架釋放主題支架及分支
腔內支架釋放後,主動脈造影顯示假性動脈瘤完全隔絕。
病因及常見疾病
主動脈假性動脈瘤非常少見,導致假性動脈瘤的原因很多,包括外傷、手術、感染、退行性、遺傳性、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假性動脈瘤是指主動脈破裂後,血液經破口進入周圍組織在血管周圍形成血腫,繼而由纖維組織包裹形成瘤腔,其瘤壁非完整的主動脈壁,可含主動脈的外膜或僅為結締組織,因此假性動脈瘤壁缺少肌層及彈力層,易破裂。心血管手術後發生假性動脈瘤有時可無臨床症狀,一旦破裂後果不堪設想,常致死亡。
創傷性胸主動脈假性動脈瘤最常見致傷原因為車禍引起的減速傷,其他的還包括高處墜落傷、重物砸傷、銳器傷等。最常見的發生部位是主動脈弓與降主動脈交界的主動脈峽部,約佔54.0%~91.4%。由於主動脈峽部附近的動脈導管韌帶、左主支氣管、第1肋間動脈及降主動脈前筋膜限制了胸降主動脈起始部的活動,使得動脈韌帶以遠的降主動脈比較固定,而主動脈弓、升主動脈和心臟活動度相對較大,人體遭遇突然減速時主動脈弓部慣性前移產生的剪切力導致主動脈峽部撕裂,若動脈裂口較小,出血受周圍縱隔組織的局限、包裹則容易形成假性動脈瘤。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