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假性動脈瘤破裂,濰坊市中醫院覆膜支架腔內修復術化險為夷

2020-12-20 半島網官網

近日,濰坊市中醫院介入醫學科成功為一位車禍傷並胸主動脈假性動脈瘤患者進行胸主動脈創傷性假性動脈瘤腔內修復術,患者術後恢復良好,已痊癒出院。

主動脈假性動脈瘤是一種少見的主動脈疾病。主動脈假性動脈瘤是指由於主動脈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動脈鄰近的組織包裹而形成血腫的一種疾病,多半發病急,有劇烈的胸痛。

治療原則

主動脈假性動脈瘤一般不能自愈,可自行破裂,一旦破裂後果嚴重,因此,明確診斷後應手術治療。

覆膜支架置入腔內修復術:腔內修復術治療腹主動脈真性動脈瘤具有創傷小、術後恢復快、併發症的發生率低等優點,現如今已成為腹主動脈真性動脈瘤首選治療方法。採用覆膜支架治療腹主動脈假性動脈瘤與治療真性動脈瘤原理相同,都是通過跨病變部位放置覆膜支架,固定於遠近端正常動脈壁,將瘤體與正常血流隔開,促進動脈瘤內血栓形成,從而達到防止動脈瘤增大和破裂的目的。

胸主動脈破裂口

胸主動脈破裂口

胸主動脈破裂口

胸主動脈破裂口

胸主動脈破裂口

右側股動脈穿刺預置縫合器

1.經左側肱動脈→左側鎖骨下動脈→胸主動脈→腹主動脈→右側髂總動脈→髂外動脈→股動脈導絲,一根導絲貫穿左側肱動脈及右側股動脈。經右側10F鞘引出。

2.左側股動脈穿刺置入豬尾巴造影導管

3. 右側股動脈穿刺置入10F鞘管

4.主體及分支支架分別經COOK特硬導絲及分支導絲引入,旋轉定位

右側股動脈主體特硬導絲及分支導絲引入

左側豬尾導管造影定位

主題支架及分支支架釋放主題支架及分支

腔內支架釋放後,主動脈造影顯示假性動脈瘤完全隔絕。

病因及常見疾病

主動脈假性動脈瘤非常少見,導致假性動脈瘤的原因很多,包括外傷、手術、感染、退行性、遺傳性、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假性動脈瘤是指主動脈破裂後,血液經破口進入周圍組織在血管周圍形成血腫,繼而由纖維組織包裹形成瘤腔,其瘤壁非完整的主動脈壁,可含主動脈的外膜或僅為結締組織,因此假性動脈瘤壁缺少肌層及彈力層,易破裂。心血管手術後發生假性動脈瘤有時可無臨床症狀,一旦破裂後果不堪設想,常致死亡。

創傷性胸主動脈假性動脈瘤最常見致傷原因為車禍引起的減速傷,其他的還包括高處墜落傷、重物砸傷、銳器傷等。最常見的發生部位是主動脈弓與降主動脈交界的主動脈峽部,約佔54.0%~91.4%。由於主動脈峽部附近的動脈導管韌帶、左主支氣管、第1肋間動脈及降主動脈前筋膜限制了胸降主動脈起始部的活動,使得動脈韌帶以遠的降主動脈比較固定,而主動脈弓、升主動脈和心臟活動度相對較大,人體遭遇突然減速時主動脈弓部慣性前移產生的剪切力導致主動脈峽部撕裂,若動脈裂口較小,出血受周圍縱隔組織的局限、包裹則容易形成假性動脈瘤。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假性動脈瘤 什麼是假性動脈瘤
    主動脈根部、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部假性動脈瘤手術治療2. 胸降主動脈假性動脈瘤,有四種手術方式可供選擇。①胸降主動脈置換術。②胸降主動脈帶膜支架主動脈腔內修復術。③胸降主動脈術中支架置入術。④雜交手術。③假性動脈瘤累及左鎖骨下動脈,無法進行胸降主動脈帶膜支架主動脈腔內修復術的患者。④感染性假性動脈瘤的患者。
  • 「HENDO」技術體系治療主動脈弓部疾病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20, 27(9). doi: 10.7507/1007-4848.202002088摘要主動脈弓部疾病包括主動脈弓部動脈瘤、假性動脈瘤、潰瘍、夾層和壁內血腫等,是主動脈疾病領域的研究熱點和治療難點之一。
  • 魚骨劃穿食道主動脈,76歲老人反覆嘔血4個月
    實則不然,在人體食管中有一處貼近胸主動脈的地方,而胸主動脈是人體內最靠近心臟、內徑最粗、壓力最大的血管,如若魚刺等尖利物品穿破食管壁扎進胸主動脈,最終導致胸主動脈破裂,後果不堪設想。近日,76歲的劉爹爹因嘔血4個月在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確診。
  • 腹主動脈瘤開放手術|主動脈瘤|修復術|手術|血管|-健康界
    在一項小型試驗中,抗凝途徑(靜脈內注射、直接主動脈內注射)和時機(在主動脈鉗閉之前或之後立即給予)似乎對實現充分抗凝沒有影響[58]。雖然我們在完成動脈瘤修復術和下肢循環的評估後,常規使用硫酸魚精蛋白逆轉肝素,但該作法並不是通用的。
  • 山大二院血管外科成功搶救感染性腹主動脈瘤破裂患者
    近日,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血管外科在第二手術部醫護人員配合下,成功搶救一名急性感染性腹主動脈瘤破裂患者,挽救了患者生命。患者系一名老年男性,因「發熱10餘天,腹痛4天」入院。入院後完善檢查,確診為感染性腹主動脈瘤破裂。
  • 巨大假性動脈瘤完整清除
    雙下肢CTA示:假性動脈瘤存在動靜脈瘻可能性大。入院診斷為:1、右股動脈假性動脈瘤2、高血壓病Ⅲ級 3、右腎結石。骨外科彭成忠主任醫師、血管外科王樂樂副主任醫師和科室醫生們結合患者的病史、症狀、專科檢查及輔助檢查等,經過詳細周密的討論,商討最佳的治療方案,決定採用右股動脈假性動脈瘤清除、補片修補手術。
  • 巧妙修復70歲老人即將破裂的主動脈通道
    陳祖榮在詳細詢問病情、檢查病人後,與急診科醫生作出了同樣的判斷,並有破裂可能。予以降壓降心率治療後,立即做了腹部CTA檢查,確定老人為腎下型腹主動脈瘤、雙側髂動脈瘤,存在明顯破裂前兆,隨時可能危及生命,必須立刻實施手術。通俗一點解釋,就是腹部主動脈的某一段被撐大了,「管道」因此變得非常薄,一不小心就會被血壓衝破裂。
  • 濰坊市中醫院提醒睡夢中突然頭痛噁心可能是蛛網膜下腔出血
    於是家人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送到濰坊市中醫院腦病重症急救科就診。經檢查患者是「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動脈瘤雖然名字叫瘤卻不是腫瘤,而是腦血管壁上鼓起的一個『小囊腔』,囊腔壁也就是鼓起來的很薄的血管壁。腦動脈瘤可以發生一個,也可同時發生多個,隨著動脈血的搏動性衝擊,這個囊腔可能會越來越大,一旦破裂,血液就像洪水一樣沿著蛛網膜下腔擴散到整個大腦表面。」
  • 三亞中心醫院成功實施分支型主動脈支架植入術
    中新網海南新聞8月21日電(吳英智) 近日,三亞中心醫院介入科周祥群主任帶領其介入手術團隊,為一位年近七旬的高危III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成功實施了經導管分支型主動脈覆膜支架植入術,這是海南省範圍內首例成功實施的經導管分支型主動脈覆膜支架植入術,開啟了海南省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分支型支架植入術治療的時代。
  • 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和治療|主動脈|併發症|替換術|夾層|診斷|治療|...
    國內外關於Stanford A型AD腔內治療的文獻報導較少,均為小樣本或個案研究。有限資料顯示,急性Stanford A型AD行全腔內修復術的手術死亡佔0-14%;主動脈破裂、內漏、卒中、支架近端再發逆行撕裂、心肌梗死等是主要的併發症和致死因素。
  • 要命的主動脈夾層!——勵峰
    主動脈夾層這個老百姓認知較為陌生的疾病最早於1826年由Morgagni首次報導提出,通過屍檢醫生們發現該類疾病以大動脈內膜撕裂乃至於動脈破裂猝死為主要特徵表現(圖1)。儘管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人類社會在醫療領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但直至20世紀中葉主動脈夾層仍然為心血管系統疾病中最為兇險致命、最為束手無策的惡疾之一。
  • 【科普】主動脈瘤到底是不是腫瘤?會出現惡性的嗎?點我,仔細了解下
    主動脈瘤通常指:真性主動脈瘤、假性主動脈瘤和夾層主動脈瘤。其真正的涵義是血管的內徑較其正常內徑發生改變,例如真性主動脈瘤其內徑通常超過正常內徑的1.2-1.5倍,破裂的風險明顯增加,需要進行人工血管置換或者支架重現塑造血管形態。動脈瘤有沒有良惡性之分?既然不是癌症或者腫瘤,當然是沒有良惡性的。
  • 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完成首例主動脈弓動脈瘤全去分支雜交手術
    紅網時刻7月15日訊(通訊員 羅丹)65歲的姜先生因胸部隱痛1周,到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患有主動脈弓動脈瘤,收入住血管外科。動脈瘤位於主動脈弓部且累及了左側鎖骨下動脈由於動脈瘤位於主動脈弓部且累及了左側鎖骨下動脈,手術治療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做傳統的開胸動脈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換手術,需停循環,在體外循環深低溫下進行,對心、肺、腦等重要器官損傷巨大。由於患者合併有慢阻肺,很難熬過圍手術期高風險併發症。
  • 主動脈夾層診斷與治療規範中國專家共識
    符合以下任意一項者為C型:1)原發內膜破口在弓部或其遠端,夾層逆行剝離至升主動脈或近端主動脈弓;2)弓部或其遠端有動脈瘤形成(直徑大於5.0 cm);3)頭臂動脈有夾層或動脈瘤形成;4)TEVAR術後逆撕A型/'AD;5)套筒樣內膜剝脫和廣泛壁內血腫;6)主動脈根部或升主動脈術後殘餘夾層或新髮夾層;7)病因為遺傳性結締組織病,如Marfan症候群。
  • 覆膜支架介入治療逆撕型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
    Stanford A 型主動脈夾層(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和壁間血腫(Stanford type A intramural hematoma,TAIMH)臨床一般採取外科手術治療,目的是防止主動脈破裂、心臟壓塞以及減輕主動脈瓣反流[2]。對於 r-TAAD 和 r-TAIMH 的治療,很多學者認為外科手術治療仍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