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持家是個寶」,勤儉節約是個優良傳統,即使家庭條件不錯,推行極簡主義也是很好的選擇。但是對於孩子的教育培養方面,只要家裡不是很窮,這3個方面還是別太節儉,該花的花。
1、培養孩子自信
不要給孩子總灌輸家裡很窮的觀念,省錢還要努力掙錢,一些生活必需品或者給孩子買幾件不是很貴重的新衣服,不必過於節儉,讓孩子有個良好的儀表,讓孩子更自信。
如果有能力最好發展孩子一門特長愛好,可以是讀書、畫畫、書法或者其它唱歌、音樂、舞蹈等特長,藝多不壓身,給孩子增加競爭力。
2、多出去走走
帶孩子多出去走走,讀萬卷書,還要行萬裡路。旅行的好處是書本無法帶來的體驗和感受,多看看各地的文化風俗和人文風貌,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增加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提高情商能力發展。
見多識廣的孩子總是很容易受到歡迎,氣質顯得與眾不同,格局寬廣,如果一味省錢,孩子閉門不出,孩子也不太喜歡與人交流,對塑造良好的性格發展不利。
3、食物營養
「民以食為天」,孩子正在長身體,生長發育需要充足的營養供給,不是給孩子買什麼零食或者每天大魚大肉,造成消化不良,而時平時注意肉類蛋奶和蔬菜水果的合理飲食搭配。
身體是學習的本錢,高強度的腦力勞動需要豐富的營養。多關注孩子的營養和健康,了解孩子的發育情況,有問題及早治療,避免疏忽,不然以後會花更多的錢,還會有損孩子的健康。
如果父母過於節儉,總是給孩子灌輸我們家經濟條件不好,需要省著花的理念,孩子的行為會非常膽小謹慎,性格也比較內向,想起自己的家庭條件就會有一種自卑心理,和同學交往也不是很自信。
有錢沒錢一樣過,關鍵是態度,即使經濟條件不是太好,只要家庭是和睦幸福的,父母也在努力追求高品質的生活,爭取給孩子帶來更好的經濟保障就足夠了。
生活是一種態度,一種精氣神,不要一句「我們家裡很窮」,就挫敗了孩子的自信心,經濟條件可以改變,孩子的性格一旦形成卻很難改變。
只要不是家裡很窮,父母也別太節儉,該花的花,該大方的時候大方,更有利於在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長大了也會感激父母的辛苦付出,以更優秀的自己來回報父母。
歡迎關注胡蘿蔔媽媽育兒說,70後倆娃媽媽,大孩子小寶寶的育兒知識盡在這裡,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