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

2020-12-13 河南日報官方網站

  

  「夏王朝的確定,是探索五千年中國文明的起源、形成、發展這樣一個大課題的基石。」在第三屆世界古都論壇暨夏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的主旨發言環節,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系統梳理了中國考古學對夏朝、商朝的探討,以及對文明起源的探討。在他看來,研究中華民族、中國文明的起源,必須得有一個起點和基石,而二里頭遺址就是這個基石。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一年前建成開放,成為探索中國五千年文明發展的鑰匙,這是中國考古學界同仁們長期發掘、研究、討論形成的結論。

  從1959年徐旭生先生發現二里頭遺址到現在,60多年過去了,二里頭遺址越來越受到重視。李伯謙說,夏代在司馬遷的《史記·夏本紀》及先秦時期的文獻中均有提及,但缺乏實物證據,很長時間未得到實證,直到二里頭、登封王城崗等遺址的考古發掘後才開始得到證實,以考古資料與歷史文獻相結合證實了夏王朝的存在。二里頭遺址的確認,為確定夏文化的存在提供了實實在在的證據。

  1996年,國家啟動了夏商周斷代工程,集中了9個學科12個專業的200多位專家學者聯合攻關,採取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結合的方法,特別運用了「碳14」年代測定,提出了夏文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以王城崗遺址為代表的河南龍山文化遺存是夏朝早期文化,以河南新密新砦遺址為代表的文化遺存是后羿代夏時期的夏文化,以二里頭文化為代表的是少康中興至商湯滅桀的夏文化,而二里頭遺址是夏朝中晚期的都城。

  「有了二里頭遺址這個基石,就可以更好地追溯我們國家文明的起源。」李伯謙說。(記者 李冰)

相關焦點

  • ...研究——訪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如何判斷夏的遺存?10月19日,在洛陽舉行第三屆世界古都論壇暨夏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期間,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接受了記者採訪。李伯謙說,近年來,考古學界通過對登封王城崗遺址、新鄭新寨遺址和二里頭遺址的發掘,結合歷史文獻記載,證實了夏王朝的存在。
  • 擴大視野,推進夏文化研究——訪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
    如何判斷夏的遺存?10月19日,在洛陽舉行第三屆世界古都論壇暨夏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期間,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接受了記者採訪。 李伯謙說,近年來,考古學界通過對登封王城崗遺址、新鄭新寨遺址和二里頭遺址的發掘,結合歷史文獻記載,證實了夏王朝的存在。
  • 追溯中華文明的源頭—訪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先生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先生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明和夏商周考古研究。1996年出任「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重大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專家組副組長「。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核心成果《夏商周年表》公布後,他又把研究轉向更早年代的考古,成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預研究」主持人之一。
  • 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李伯謙:夏朝是真實存在的,但研究...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9月28日上午,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舉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趙輝作為嘉賓參加了揭牌儀式。
  • 2000年11月9日 《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
    經過200多名老中青專家學者5年的努力,上溯中國文明起源,下啟中國文明走向的夏商周三代終於有了較為明確的年代學標尺。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我國的歷史紀年由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彌補了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一大缺憾。
  • 夏商周時期的中原與周邊
    為紀念鄭州商城發現60年,緬懷韓維周、安金槐、鄒衡三位考古學家的治學精神和學術成就,進一步推動夏商周考古學研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河南省文物局、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於2015年7月在鄭州聯合舉辦「夏商周時期的中原與周邊——紀念鄭州商城發現60周年暨韓維周、安金槐、鄒衡先生學術成就研討會」。
  • 二里頭遺址與三官廟遺址,哪裡更具夏商周斷代的準確性?
    為配合引江濟淮工程建設,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2018年7月30日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第一階段至2018年12月底結束。1959年夏,徐旭生先生率隊在豫西進行「夏墟」調查時,發現了二里頭遺址,並被徐旭生先生確定為早商文化遺存。從1959年開始發掘,遺存可劃分為四個時期,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制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蹟。
  • 《夏商周年表》廓清千古之謎 中國歷史紀年上推1200年
    「夏商周斷代工程」的4位首席科學家李學勤、李伯謙、仇士華、席澤宗及眾多科學界人士今天出席了新聞發布會。    歷時5年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九五」期間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總目標是制訂有科學依據的夏商周三個朝代的年代學年表。
  • 聽考古大咖李伯謙、劉國祥怎麼說
    5月8日下午,由鄭州圖書館、鄭州市嵩山文明研究基金會等單位主辦的公益講座「天中講壇」走進鄭州師範學院,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國祥教授為廣大師生講述了「紅山文化與中華五千年文明之路」。本次講座由我國著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重大課題「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教授主持。
  • 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商丘市殷商文化之源研究中心「兩站一院一...
    10月31日,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商丘市殷商文化之源研究中心「兩站一院一中心」揭牌儀式暨第一屆世界殷商文化之源高峰論壇在新落成的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啟動。當天,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中共商丘市委書記王戰營,北京大學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項目首席科學家李伯謙,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河南省文物局局長田凱,中共商丘市委副書記、商丘市人民政府市長張建慧,部分考古界專家、學者出席了此次活動。
  • 蚌埠禹會村遺址聚落考古新發現學術交流會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新偉,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資深教授李伯謙出席會議。 王誠在致辭中稱,蚌埠禹會村遺址以其規模宏大的龍山時代城址和祭祀遺存而著稱,承載著華夏民族厚重的歷史記憶,先後被「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等確立為重點科研課題,為淮河流域文明化進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為研究夏代早期歷史與傳說開闢了新的領域。
  • 名校名專業:北大考古專業,中國第1個考古學專業,每年招40-50人
    1998年,與國家文物局聯合辦學成立考古文博院(中國文物博物館學院)。2002年,北京大學正式成立考古文博學院。九十載春秋,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培養了兩千餘名優秀的專業人才,承擔了「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絲路重大考古發掘與絲路文明傳承研究項目」等多項重要研究課題,為中國考古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目前,學院中有教授22人,副教授11人,助理教授6人。其中,大部分教師在國內外知名大學受過良好的系統的教育,具有很高的科研素質、國際化的視野和先進的人才培養理念。
  •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在中國高等院校中,北京大學最早設立了考古學的教學研究機構。北大考古的歷史幾乎和中國考古學的歷史同樣久遠。學院擁有強大的教師陣容,現有教工107人。其中事業編在職49人(含新體制5人),勞動合同制9人,博士後8人,離退休41人。事業編在職人員中,教學科研系列35人(含新體制5人),實驗技術系列4人,博物館研究系列3人,圖書資料系列2人,行政崗位5人。
  • 聽聽著名考古學家李伯謙怎麼說
    20世紀20、30年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對殷墟進行了15次大規模科學考古發掘,證實了這是商0代後期的都城所在,即《古本竹書紀年》「盤庚遷殷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之地。盤庚遷殷既已確認,那麼文獻記載裡的商王朝的第一個都城商湯「亳都」是否可靠?如果可靠,又在何處?
  • 北京大學通報表揚考古文博學院王迅等八名師生
    2007/09/18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悠蕁 9月17日,北京大學下發通知,決定對考古文博學院考古工作隊王迅、胡剛、何嘉寧
  •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以探索性勞動傳承學科使命,以田野實習培育...
    以探索性勞動傳承學科使命,以田野實習培育考古英才 2020-03-27 來源:教育部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勞動存在多種形式,包括家務勞動、服務性/公益性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