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在教育兒子這件事情上高於諸葛亮?一個政治精英,一個草包

2020-12-14 世界史圖鑑

這涉及到司馬懿和諸葛亮對於後代的教育問題,其實也並不是說司馬懿想讓自己的兒子成才,而諸葛亮想讓自己的兒子成為草包,而是兩者在各自的政權裡,對自己後代的定位不同,從而導致了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對於司馬懿而言,他所處在的一個政權是曹魏政權,在當時政權內部的派系十分複雜,所以司馬懿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龜縮自保息事寧人,但是當司馬懿初步奠定了自己的功勞簿以後,他就成為了皇帝眼前的紅人。

並且在老一輩大部分都已經去世的情況下,司馬懿自己的野心顯露,而且司馬懿的利益集團並不僅僅是他和的兒子,還包括他們的下屬以及跟隨過他們的軍隊,還有氏族大家族,他們都想要分割曹魏政權的利益,而司馬懿就是他們的代言人,這也是為什麼曹爽一定要在,方方面面壓制司馬懿的原因,因為曹氏宗族力量認識到士族大家族崛起,並形成利益集團,對自身統治的緊迫性與危機性。

司馬懿作為這一個利益集團的核心人物,以及自己對於權利慾望的掌控和需求,他需要有兩個最得力的臂膀,所以自幼就耐心教導他的兩個兒子,司馬獅和司馬昭。並不一定是說,司馬懿在兩個孩子幼年童年的時候就教導他們謀朝篡位,而是希望他們能夠以司馬懿之子的姿態進入朝政,歷任高級官員,保證集團利益。

諸葛亮所在的蜀漢政權,內部的集團利益也很複雜,但是諸葛亮認為自己在內部派系的力量並不如司馬懿那樣,是本土集團容易獲得氏族元老的支持,而且蜀漢政權並沒有統一天下的實力,在這一點上,諸葛亮想到的是如何保證自己的後代在未來有一個較為安穩的日子,而並不是把他們推到政治鬥爭當中,諸葛亮的考慮,其實也是對的。

畢竟諸葛亮的勢力在蜀漢集團中是外來力量的一部分,在本地很難紮根。看一看蜀漢政權的構成結構,我們就知道了,東州集團,荊州集團和益州集團,三方之間的問題紛繁複雜,就是諸葛亮也疲於奔命,而蔣琬費禕一個因此而死,一個因此被暗殺。在諸葛亮死後,內部派系根本無法得到平衡,如果諸葛亮真的心疼自己孩子的話,一定會盡力保證他們遠離政治,但是司馬懿不同,他在曹魏是本土力量的代表,而且還是中央集團利益的代表之一,可以獲得大量的支持。司馬懿和諸葛亮兩人的秉性也有所不同,則必然導致兩者對於後代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向天壤之別。

相關焦點

  • 司馬懿兒子成龍鳳,諸葛亮兒子卻成庸才,其教育方式有啥區別?
    但可以很明顯地發現,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和諸葛亮的兒子能力對比差距明顯,司馬昭最終竊取曹魏統治權將司馬家推上巔峰,而諸葛瞻卻戰死沙場,諸葛瞻的主子劉禪甚至要看司馬昭的臉色才能活命。很多人以為這種差距是教育問題,其實是時代問題。
  • 為何司馬懿兒子都是人才,諸葛亮兒子平庸無能,背後原因讓人深思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司馬懿和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旗鼓相當的對手,兩人在諸葛亮北伐之戰中較量過兩次,一次是諸葛亮打敗了司馬懿,這是第四次北伐,也稱為滷城之戰,另一次是諸葛亮被司馬懿耗死,這是第五次北伐,也稱為五丈原之戰。
  • 司馬懿的兒子成人中龍鳳,諸葛亮的兒子卻名不副實,只因教育不同
    嚴師不一定出高徒,虎父也能教出犬子,這是很常見的情況,並不是光出現在諸葛亮一人身上。當然,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也算不上無用,只是有些名不副實,他的美名在蜀漢可謂人人皆知,被大家寄予厚望,但他最終的結局是因為猶豫不決錯過戰機,被魏國大將鄧艾擊敗。諸葛瞻死在了這場護蜀戰鬥中,備受後人詬病。對比之下,司馬懿的兒子卻總給人一種「人中龍鳳」的印象,這種印象主要是司馬師、司馬昭兩個嫡子帶來的,司馬懿的第9個兒子司馬倫,也是庸才。
  • 歪說三國:諸葛亮和司馬懿戰場對詩,司馬懿膽量不大,酒量更差
    從此諸葛亮就走向死循環了,整天把「克復中原,以報先帝知遇之恩」掛嘴上,窮兵黷武,六年的時間,六出祁山。雖然鞏固了蜀國的統治,但是同時也極大地消耗了蜀國的國力。這不,劉備死了沒幾年,諸葛亮坐不住了,要北伐曹魏。
  • 諸葛亮的空城計其實已被識破?司馬懿思考再三,沒有殺諸葛亮!
    《三國》這部電視劇被眾人熟知的則是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機智過人,這兩個人在打仗上面來說,都有自己的策略,雖然兩個人不在一個國家,但他而人都互相賞識,同時他們也非常的熟悉對方。而《三國》裡有一出空城計廣為人知,講述了諸葛亮在馬謖丟掉街亭後身處險境,而司馬懿率領15大軍趕到諸葛亮面前,諸葛亮攜帶兩個學童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卻不敢入城。
  • 張郃奉司馬懿之命追諸葛亮被殺,是司馬懿的陰謀嗎,諸葛亮如何想
    這一戰是諸葛亮第一次與司馬懿對戰,諸葛亮前三次北伐,曹魏方面都是曹真負責,司馬懿原本是都督荊州諸軍事,這一次算是空降關中對陣諸葛亮,而張郃、郭淮等人則一直在關中及隴右與諸葛亮打交道,比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張郃在街亭打敗了馬謖,張郃對諸葛亮的用兵多少是熟悉的。
  • 三國時期,司馬懿子孫皆為人中翹楚,而諸葛亮子孫都是無能廢物?
    他多次救蜀國於危難之中,也難怪劉備會三顧茅廬請他出山,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蜀國。但是,令人嘆息的是,翻開歷史史籍,諸葛亮的子孫卻一個個都是無能之輩,於廢物無異,但是司馬懿的子孫卻是各個人中龍鳳,名聲響徹雲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諸葛亮一生可謂順風順水,偏偏臨死前與司馬懿的一戰,天公不作美
    在大家的印象中,諸葛亮無比聰明,什麼事情都能解決,沒有任何事情能夠阻撓他。然而歷史上的諸葛亮真的如此嗎?其實並不一定。雖說他確實有著過人的才智,但完全沒有書中寫的那麼神通廣大。像赤壁之戰時,擺臺借風讓火攻得以成功,把曹操的水軍燒的一乾二淨,也純粹是演繹中的誇大手法。
  •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二計空城計,諸葛亮空城計為何能嚇走司馬懿
    下面上戰例諸葛亮大擺空城計,司馬懿腦補退兵三國時期,蜀國魏國經常交戰,諸葛亮北伐那真是至死方休 。有一次,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駐紮在陽平關,派魏延等人率主力東進,只剩下萬餘人守城。又命士兵把四面城門打開,派人在門前撒水掃地,諸葛亮自己則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陣仗,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趕緊騎馬前去觀看。
  • 三國演義之離間計,司馬懿智鬥諸葛亮,七出祁山功虧一簣
    正巧,這時有魏軍的探子進來報告:「昨天,苟安押運糧草車到軍前,因為在路途上天天喝酒誤了期限,比規定的時間晚了十天。諸葛亮要按軍法將苟安治罪,是大家求情,才免了苟安的死罪,但還是打了他八十軍棍。苟安心中不滿,當天半夜帶著五六名隨從逃跑了。」司馬懿聽到這裡,連連點頭,高興得喜笑顏開,連聲說:「我已經有了打退蜀軍的辦法了!」
  • 司馬懿比諸葛亮成名更早,劉備為啥不去請他出山
    很多人印象中,對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年齡存在一個誤解,認為司馬懿的年齡要比諸葛亮大許多。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兩人的年齡不相上下,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司馬懿生於179年,兩人只差了兩歲,屬於名副其實的同一代人。兩人的家庭出身倒是差別不小。
  • 諸葛亮真有雄才大志麼,司馬懿與諸葛亮才智究竟誰更勝一籌
    諸葛亮這時候在哪呢?歷史上的記載諸葛亮還在一個小地方當檢察官呢。再來說說空城計,空城計確有這個計謀。這個在三十六計其中的一計也是頗有名氣的。提起來空城計都能想到的是諸葛亮留下兩位童子,坐在城牆上彈琴,嚇退了司馬懿。三國演義當中司馬懿領著大部隊,諸葛亮來不及撤退,怎麼辦呢?就自編自導了一出空城計。將城門大開。
  • 諸葛亮、司馬懿、郭嘉、龐統、周瑜,這五人實力排名是怎樣的?
    這年頭比的是綜合素質。在三國亂世綜合能力大概就是:行軍打仗,治國安邦,出謀劃策。本文以這三點作為排名標準。第五,「宇宙戰神」郭嘉。郭嘉曾和藏獒特斯拉並列的網絡流量巨頭,歷史上的他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曹操下決心。從職位看曹操特意為他搞個軍師祭酒的職位,此公絕對是曹操的親信心腹,軍師祭酒郭嘉幹了11年,這些年這位既沒有行軍打仗,又沒有治理一方。
  • 司馬徽為什麼不向劉備舉薦同族的司馬懿,卻舉薦了諸葛亮和龐統
    奇怪的是,司馬徽是名門士族中人,他為什麼舉薦了諸葛亮和龐統,卻並未舉薦家族中的司馬懿等人呢?從後來的表現來看,司馬懿絲毫不比諸葛亮和龐統差。  其實如果是站在後人的角度上看,司馬徽確實應該優先舉薦司馬懿。
  • 司馬懿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佩服還是輕視?
    乍一看,司馬懿對於諸葛亮的評價,是呈兩個反面的,第一段的評價是說諸葛亮志大才疏,第二段的評價是誇諸葛亮很厲害,為何會出現這兩位截然不同的評價呢?難道第一個評價時期,司馬懿還沒有和諸葛亮交過手?下面我們從這兩段評價的發生時間來分析一番。
  • 司馬徽把諸葛亮等人介紹給劉備,為啥不介紹司馬懿?原因很簡單
    從文臣來看,劉備手下有糜竺和簡雍等人,他們將劉備手底下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條,甚至還時不時參加對外的交際活動,能力非常出眾。可是劉備擁有這等賢臣猛將,卻未能在這天下佔據一方,只能四處投靠他人,為何?其實主要原因就是劉備手下缺少有能耐的謀臣!而徐庶、諸葛亮、龐統就是一等一的謀士,有他們相助,才能立刻緩解劉備所面臨的危機!
  • 司馬懿告誡兒子的2句話,每句都是大智慧,讓孩子受用一生
    司馬懿告誡兒子的2句話,每句都是大智慧,讓孩子受用一生諸葛亮聰明蓋世,為什麼蜀國最先滅亡?司馬家族卻能一統天下!答案是,司馬懿更加的會培養人才。諸葛亮去世後,蜀國再無人才,人稱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在三國裡,最會教育孩子的應當數司馬懿了,司馬懿非常重視在實戰中教育孩子,每次打仗都會帶上兩個兒子,在戰爭中學習韜略。在司馬懿告誡孩子的兩句話中隱藏著大智慧,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吧。「笑到最後的贏家,都是不著急沉得住氣的人。」
  • 三國最大的贏家:「冢虎」司馬懿
    提起《三國演義》中的謀士,除了諸葛孔明外,就不得不提魏國的權臣司馬懿。他也是三國那段歷史上重要的人物!蜀國和魏國的較量,其實就是孔明和司馬懿的較量!只不過在這場鬥智鬥勇,互探虛實的你來我往中,諸葛亮早早地就病死在了五丈原!
  • 三國最厲害的六個謀士,司馬懿第四,諸葛亮第三,第一無人能敵
    曹操當初在官渡想撤兵,也是提前和荀彧諮詢過事情的。所以,在事情的謀劃上,荀彧的能力也還是不錯的。而且在後三國時代,原來曹操時代的謀士基本落幕,而且曹丕和曹睿也沒有曹操這麼耀眼的君主光環,所以才導致司馬懿的大放異彩。司馬懿在謀略上雖然很厲害,但真正讓司馬懿成名的是篡了魏,他的政治手腕厲害。所以,司馬懿的謀士排名,排在第四位。
  • 三國858:諸葛亮忌憚司馬懿之才,馬謖獻上一條反間計,孔明採納
    諸葛亮平定了南方,回到成都,便練兵積糧,準備進取中原。一天,接到報告:魏主曹丕病故,長子曹睿即位,封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司馬懿自己請求防守雍、涼二州去了。諸葛亮大驚道:「司馬懿大有才能,倘把雍、涼兵馬練成精兵,便成大患,還是乘早出兵伐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