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媽媽問,孩子該上幼兒園了,是公立的好些,還是私立的好些,如何給孩子選擇幼兒園呢?
在一期《世界告訴我可以》中,邀請了童話大王鄭淵潔,一起討論孩子上幼兒園的問題。
節目中,鄭淵潔曝孫女上幼兒園遇到很多糟心事,其中就提到了孩子在幼兒園容易生病的事情,他說孫女上一個月幼兒園,發燒了3次,以前在家從不發燒。
後來,他就發現孫女每天回來的時候,水壺裡的水還是滿滿的,他就去找老師溝通,希望老師督促孩子多喝水。
沒想到幼兒園卻反問他,你怎麼知道我們沒有給孩子喝水?
鄭淵潔說,孫女帶去幼兒園的水,原裝的又回來了,在學校肯定沒喝啊!
老師再次稱孩子喝完了,這是學校又重新給孩子裝的水。
結果,鄭老師一句話,讓幼兒園老師語塞,他說:「我們家有化驗水的東西,那就是我們家的水!」
老師聽完後愣了,也不再說下去。突然覺得現在的家長不容易,凡事都要鬥智鬥勇,一個喝水的問題,都要上升到科學的高度去解決。
後來,也是迫於無奈,又給孩子重新選擇了幼兒園。
鄭淵潔說,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第一次給孩子選擇幼兒園,很多時候,會焦慮,彷徨。
作為過來人,如何判斷幼兒園是否合適呢?他建議父母從孩子身上找答案。
第一,孩子在脫離了初期的分離焦慮,適應幼兒園生活以後,突然變得不愛去了,而且反應強烈,這時候家長要考慮孩子在幼兒園遇到問題了。
第二,孩子去了以後,是不是經常性的生病,可能和幼兒園的作息習慣、照顧細節有關。
第三,孩子上幼兒園以後,有沒有流露出惡習,比如罵人等。
從這3點來判斷,這個幼兒園合格不合格,以及有沒有必要重新選擇幼兒園。所以,想讓一個孩子喜歡上幼兒園,需要所有人充滿愛的努力,包括老師、家長。
相信,鄭淵潔的經歷能引起很多媽媽的共鳴,記得有位媽媽發朋友圈說:給娃選幼兒園堪比高考填志願!
確實如此,在家人悉心呵護下三年的小「幼崽」,人生要第一次離開父母的呵護,父母一定是焦慮又擔心的。
於是,我們開始向身邊有經驗的媽媽請教、網上查資料、挑選、實地查看、攻略,可卻越來越茫然,還是不知道如何選?
客觀來說,教育選擇永遠沒有標準答案,即便看了再多的幼兒園信息,最終還是要根據孩子、家庭、未來教育規劃自行決策。
教育選擇雖然是沒有標準的,但是不論是公立還是私立,5大細節是通用的,都可以考量這個幼兒園是否合適。
一、飲食衛生問題
幼兒園飲食安全尤為重要,千萬不能忽視,是考察幼兒園的重點,重點查看廚房的衛生條件、廚師的健康資質、配送食品單位的資質、餐具的消毒措施等。
二、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窗戶、走廊,有沒有防盜窗、樓梯間有沒有防護網、臺階處是否有防滑措施、孩子上特色課的教室是否有防護措施、桌子、小床有沒有氣味,是否環保等等。
三、是否有監控
監控雖說只是一種手段,而且並不是處處都能看到,但是,透過監控,家長能看到孩子在幼兒的多數情況,及時了解孩子的狀態,這無疑也是一種保障。
四、師生比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老師帶幾個孩子,國家規定一般不能超過7:1,但是,師生比越低越好,這樣老師才有足夠的精力去關注每個孩子,對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五、老師和孩子的相處狀態
這個是最不容易觀察的,但是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老師的情緒是否高漲、愉悅,老師的狀態是否輕鬆、活潑,老師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糾紛等等,這些都將直接影響孩子的生活、學習,對幼兒園的直觀感受。
所以,考察幼兒園時,家長可以多停留一些時間,觀察老師給孩子上課的真實狀態,老師有沒有做到尊重孩子,這是塑造孩子人格的基礎。
孩子上幼兒園,不僅意味著開始了獨立的學習生活,也意味著開始從個人到集體的適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期待,我們又忐忑,希望這些小萌娃,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遇到懂自己的好老師,有一個幸福的幼兒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