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上古時期,都不願意做「老大」,甚至是唯恐避之不及?

2020-12-17 指點江山

人們世代尊稱堯和舜為上古先王,堯舜相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

可以說,「禪讓」是一個古老的詞語,顧名思義,即統治者將首領之位傳給他人。它最初出現在上古時期,當時帝堯為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在其去世前,曾將首領之位主動傳給舜,並推舉舜為新的首領。這種讓賢之舉,被後世稱為「禪讓」。

後來,帝舜又禪讓於大禹,成為五千年治國的國家哲學。

準確來說,「禪讓」又分「內禪」與「外禪」。所謂「內禪」,即統治者將帝位傳給同族同宗之人;「外禪」則是統治者將帝位傳給外姓,像帝堯傳位於舜就是「外禪」。上古時期,從黃帝起,帝位即不傳於嫡系長子。

黃帝禪讓於少昊;少昊禪讓於黃帝之孫顓頊;顓頊去世前,先是將帝位傳給嫡子,結果嫡子過早夭折,帝位便轉而傳給族子嚳繼承。論血脈關係,帝嚳為黃帝曾孫,後將位置傳給其子帝摯;帝摯禪讓於異母弟唐堯;帝堯禪讓於舜;帝舜禪讓於禹。

上古時期的禪讓,皆是心甘情願讓賢,並不摻雜任何私慾存在。反觀封建時代的禪讓,多是屈服於壓力,被迫禪位。這也不難理解,為何黃帝、帝堯、帝舜、大禹,這些上古君主,會成為流傳千古的聖賢之才,僅是這等胸襟,便令後來人為之敬仰。

縱觀上古禪讓之事,多是由於膝下子嗣不肖,故而統治者傳賢不傳親。能夠被選為禪讓繼承者,基本都是品行德善,聖賢之才。不過,令人好奇的是,上古時期的帝位禪讓,似乎並沒有太大吸引力,有資格繼承帝位的人,往往是百般推脫,甚至是唯恐避之不及,這又是為何呢?

《後漢書》曾記載,帝堯因其子不肖,準備將帝位禪讓給別人。聽說巢父品行良善,帝堯便找到巢父,準備將帝位傳出,誰知巢父聽聞後,極力推脫,就是不同意。帝堯無奈,只好作罷。後在旁人推薦下,帝堯又去找許由,許由急忙藏起,跑到其他地方過了了耕田的日子。

這些上古賢能,在面對禪讓時,要麼推脫要麼躲避,看似有些匪夷所思,實則是自謙的表現。在這些賢能看來,繼承帝位就代表著治理國家,而他們的能力有限,怕辜負了帝堯的好意。可見,上古時期,人們還未被權欲遮蔽雙眼,這一定程度與當時落後的社會環境有關。

上古賢能氣節崇高,那麼後世就沒有類似之事了嗎?當然是有的,如漢代,就有許多不貪權欲之人,他們賢能出眾,卻樂於隱居山林,過著與世無爭的平凡生活。朝廷多次請他們入朝為官,皆不成行。這些賢能過著平凡的日子,卻做著不平凡的事情。

漢恆帝時期,有個卸官回鄉的人,叫做張升,史料記載:「他少好學博覽,而任情不羈。交友但問志同道合,不問窮賤聞達。任郡為紀綱,以能出守外黃令。吏有受賄,即論殺之。遇黨錮(公元一六七年)去官,後竟見誅。」

張升在歸途中,遇到了知心朋友。二人一番寒暄後,談起了當今時局,當說到「奸佞橫行、殘害奸黨」時,張升悲憤而泣。這時,旁邊有位老人路過,拄著拐杖走到二人旁邊,安慰道:「夫龍不隱鱗,鳳不藏羽,羅網高懸,去將安所?雖泣何及乎?」說罷,老人便離開了。

這位老人在後來被稱為「陳留老人」,他的這番話意思為:無論是真龍還是金鳳,都應該適時隱藏自己,否則,終將會陷入羅網中。言外之意明顯,即朝廷作為一個政治圈子,就如同羅網,身在其中的人,若不懂得為官之道,早晚會落得悽慘下場。

最有意思的是「漢陰老父」。當時漢恆帝出巡,來到沔水時,周圍百姓皆來圍觀,唯有一位老人對此置之不理,繼續埋頭耕田。隨行的官員心中好奇,派人上前質問:「天子親至,你這老農為何不去一觀陣容呢。」老人聞此,笑而不語。

這官員只好上前親詢,這次老人終於說話,問道:「請問天下亂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這是一個很高深的問題,顯然,能說出此話者,必然是一位隱居賢者。

老人的意思很明確,即天下為何要有天子?到底是為了「亂」還是為了「治」?目前的現狀是立天子以「父天下」,天下百姓都要「奉天子」行事,這是極不合理的。詢問的官員聽了深感慚愧。這次有關「漢陰老父」的典故,一直被記載中史書中。

綜上可知,古代時,民間不乏隱居賢能,他們雖選擇遠離政治,卻依舊心懷天下。一旦看透世俗紛爭,那些權欲就無法遮蔽他們的雙眼,這也是為何中國古代賢能,多對權力不感興趣。事實上,能夠做到這點的,在歷史上少之又少。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的禪讓制》、《漢書》』

相關焦點

  • 英國文學史 上古時期
    開始上班了累不累?哈哈哈,以上洒家都不關心。洒家在意的是,大家好好複習了沒有?考卷做過了沒有?四月份就要考試了啊喂~看在大家身心疲憊的份上,今天就出點簡單的東西吧。 英國文學史 上古時期 四大考點    紅字部分是考試出題點,黑色部分要能看懂
  • 有二胎的家庭,為什麼老二比老大更精?根源在這裡
    有二胎的家庭,為什麼老二比老大更精?根源在這裡中國有句古話,叫:老大憨,老二精。很多父母發現,還真是這樣。老二雖然比老大年紀小,但是學習能力更強,有時候甚至比老大更精明、更懂事。其實,這很可能是因為老大做了個好榜樣呀!但不少父母都認為,老大就應該讓著老二。
  • 為什麼很多畢業生不願意去做銷售,甚至感到丟人?
    銷售門檻低在目前看來,大部門銷售崗位是門檻低的,沒有「硬」的技術壁壘,不同專業甚至不同學歷都可以做銷售,所以這就導致本科畢業生不屑於做這份工作,比如你是985市場營銷應屆畢業生,與一個大專學歷會計專業畢業的人同在這份崗位上(沒有歧視的意思,只是說明起點高低)你也會不太舒服吧。2.
  • 為什麼90後都願意拿固定的工資都不願意做銷售呢?
    銷售是一個一般人做不了,有能力的人不願意做的工作。因為銷售是以業績說話,你的能力再強如果沒有業績支撐那只能是被人歧視;而真正有能力的人也早早地爬上了管理崗位。那麼,為什麼90後都願意拿固定的工資都不願意做銷售呢?首先,我們先看看90後的群體是什麼樣的人?
  • 一般人為什麼不願意做銷售;願意做銷售的都不是一般人
    一般人為什麼不願意做銷售?在這個世界上,各行各業所有最有成就的人,他們的成就都來自於銷售,銷售技巧是各行各業成功人士的基本功。所有的成功方法、致富技巧當中或者是企業運作當中,最重要的一門技術叫做銷售技術(技巧)企業需要銷售技巧——因為它是維持這個企業生存的、必備的,最重要的一項的能力——銷售可以帶來收入。
  • 《山海經》中的兇獸猿猴,一出現就會發生戰亂,百姓唯恐避之不及
    《山海經》中的兇獸猿猴,一出現就會發生戰亂,百姓唯恐避之不及不知道大家平時在家的時候喜不喜歡看書呢?看書不僅能豐富我們的知識,還能改變我們的氣質,那不知道大家平時都看那一類型的書呢?相信大家應該都有看過《山海經》這本書吧,這本書中記載了非常多的上古神獸,神話故事,山川大理等等,內容非常的豐富。
  • 中國古代有個上古時期,這到底是指的什麼時候?
    中國古代有個上古時期,這到底是指的什麼時候?文|薦文史上古時期,現存文字記載出現以前的歷史時代,對世界各地上古時代的定義也因此不同,在中國上古時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時代。有很多神話故事夸父逐日,共工和祝融撞斷不周天,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等等很多神話故事,這些都是有文字記載的嗎?這些是沒有的,都是人們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上古時期也就是沒有文字記載的時候,那時候也是沒有文字的,所以這段時期都被稱為上古,太古時期。事實上,我們關於上古的「記憶」,多半都是後人想像出來的。
  • 詩歌起源於上古先秦時期,人們為什麼會選擇這種體裁來表達?
    詩歌起源於上古時期,最開始是用以簡短的文字,來記錄勞動人民的生活,在遠古還是野蠻時期時,詩歌的出現可以看出人們在思想上的進化,進行文學語言的交流。先秦遠古時期的詩歌是怎麼樣的?遠古時期的詩歌字數簡練,多以記錄人民日常的生產生活情況,剛開始詩與詩歌是融合在一起的,人們用唱歌形式來寫詞表達情感,方便傳誦,可以擴大歌謠的影響範圍遠古時期,人們崇拜自然的力量,對一切未知物都表以崇敬之意,具有對自然的迷信色彩,人們在進化過程中,開始對自然之物進行模仿,在用語言描述表達詩歌的出現,是遠古人民對生活的期望,對神靈的崇敬。
  • 上古青銅器驚豔之美——上古時期的青銅製烹飪器和飲食用具鑑賞
    上古時期,相信很多人對「上古」的具體時間很模糊,所以先簡單科普一下「上古時期」,根據目前最高史學權威<中國通史>,上古和中古史的劃分是以秦皇朝為界的,即先秦(先於秦朝)史就是上古史:含春秋、戰國、夏商周及夏商周之前的三皇五帝時代和更早的遠古時代,亦稱神話時代(沒有當時直接的文字記載,那個時候發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無法直接考證。
  • 有生就有死,上古時代的墓葬制度,在不同時期的特點都有啥特點?
    中國是一個十分注重禮儀的文明古國,「生者有禮,死事有儀」,我們的老祖宗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基本上實行的都是土葬,而這種喪葬習俗,衍生出脈絡清晰的墓葬制度。單從上古時代的墓葬形制中,我們就能看出,上古時代的墓葬制度是隨著社會關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演變的。
  • 星太奇:上古時期,奮豆騎著小恐龍上學,卻導致他上課遲到了!
    一萬年前的上古冬瓜小學,是茅草和木頭搭建而成的,十分的簡陋但又不失可愛溫馨。這時期的人類信息交流還很簡單,只是發出「嘰裡呱啦」這樣的聲音,沒有形成現在的白話文,現代人是聽不懂他們講什麼,但可以根據從肢體語言猜測他們表達出的想法。
  • 為什麼家裡老大長大後有出息,但人際關係卻不好?看完心疼老大!
    於是老大立馬就哭了起來,而且還在他媽媽胳膊上面咬了一口,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憤怒。隨後媽媽直接給哥哥一個「白眼」還一邊說「都這麼大了還不知道要讓著弟弟。」這時候的哥哥就更加不開心,只能自己默默地坐在一旁不說話,看到這裡的時候,我都有點難受。
  • 真正成熟的人,絕不做這三件事,唯恐避之不及!
    一個人從稚嫩到成熟,最大的標誌不是身體上的變化,很多人看起來人到中年,心智、思想卻並不成熟,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誌不一定是懂得做什麼,但至少會懂得什麼事不能做。古代經典《格言聯璧》中便講述了人到中年,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有這三件事情,絕不輕易做,唯恐避之不及!
  • 女媧補天」或許並非神話,可能發生於上古時期,補的是月球
    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每個文明都有其完整的文明體系,同時也擁有完整的神話傳說體系,我們從小就聽過夸父逐日、大禹治水、女媧摶土造人等故事,可當我們仔細研究中國及世界上古神話傳說時,發現一個驚悚的事實,那就是上古神話有大量的關於太陽和天的記載,卻很少有關於月亮的描述,即使有,出現的時代也已經很晚了。女媧的神話主要涉及到兩件事,泥土造人和女媧補天,都沒有關於月亮的記載。
  • 羌笛悠悠、口弦聲聲,上古時期的羌族樂器
    羌笛悠悠、口弦聲聲,上古時期的羌族樂器羌 笛「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據傳,上古時期大禹發明了羌笛。現在所見羌笛為六聲雙管豎笛,用油竹製成,長約50釐米,直徑1~2釐米,雙管雙翼,管上齊開六孔,管頭插竹,用"鼓腮換氣法"吹奏,故聲不絕於耳,其聲清澈、纖細,音域不寬,卻悠揚婉轉。口 弦口弦,俗稱「口弦子」,是產生並流傳於羌族民間的一種樂器。
  • 為什麼父母都喜歡老二,不喜歡老大
    天底下多數父母都喜歡老二不喜歡老大嗎?同事談起他的小孩,肯定會很自豪地說我二女兒如何如何好,學習不用操心,還要考研什麼的。談起二女兒就會滔滔不絕的聊。我追問:你大女兒怎麼樣?同事說:大女兒學習不好,成天惹事。之後又轉到二女兒身上說。大女兒好像在同事心裡沒有存在感。
  • 為什麼老大總是欺負弟弟妹妹?
    在多子女家庭中存在一個永恆的主題——同胞競爭,如果父母把全部注意力都傾注在老二身上,就會給老大帶來很大的心理創傷,比如強烈的被拋棄感,覺得爸爸媽媽不愛我只愛弟弟/妹妹。當孩子在家庭中感到爸爸媽媽更喜歡弟弟而不喜歡自己的時候,就會覺得是因為弟弟的到來讓自己失去爸爸媽媽的寵愛而討厭弟弟,欺負弟弟,甚至會虐待弟弟。
  • 一眼千年,罈罈罐罐講述上古時期的故事 天門石家河掘出的上古迷城
    細心的人會發現,壕溝的走向與當地地表水流的自然侵蝕方向並不一致,它或橫亙在衝蝕溝谷上,或硬生生開挖於開闊平坦的臺地。經考古專家確認,這條壕溝是數千年前的護城河,而土臺就是上古時期的城牆。這個沉睡數千年的上古迷城,半個多世紀前,因一項水利工程修建得以重見天日。1954年,特大洪災波及天門,下屬的石家河鎮農場被淹。
  • 生下二胎,老大不同意,這樣的家庭,最後都怎麼樣了?
    ​ ​或許父母的初衷是給老大陪伴,但是沒有撫養能力,帶給老大的到底是陪伴還是負擔?01有個高中同學,父母都是公務員,高二的時候,父母要了二胎。決定要二胎的時候,他們就和老大商量,說現在他們都還健在,完全有能力撫養老二。
  • 同一個爸媽生的,為什麼老二比老大聰明?老二的優勢,老大比不了
    同一個爸媽生的,老二卻有明顯優勢在沒生二胎之前,小佳就聽朋友說起她家裡的老二要比老大更加聰明,而且朋友還說這在很多家庭都很常見。但小佳卻不以為然,只覺得是朋友比較偏心二寶。但當她生了二胎之後,卻發現朋友的話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