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伊拉克為何敗得這麼快?參戰者說出實情:並不是美軍太猛

2021-02-26 閒談室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1991年1月17日,在談判和聯合國安理會警告無果的情況下,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為恢復科威特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並恢復其合法政權為由,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實施轟炸,海灣戰爭正式爆發。這是自冷戰結束後的全球爆發的第一場大規模武裝衝突,也被稱之為「第一場現代化戰爭」。大量先進武器裝備的使用,令伊拉克軍隊迅速崩潰,懸殊的戰果震驚了全世界。

就在戰爭爆發前夕,伊拉克的強硬態度,加上伊拉克剛剛從「兩伊戰爭」中脫身,部隊剛剛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同時伊拉克軍隊當時還自稱世界第四,裝備了大量的先進裝備,已經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除了彈道飛彈和核彈等戰略性武器,當時伊拉克軍隊常規力量的現代化水平甚至在我國之上,這也就是為什麼戰後有人說,海灣戰爭打醒了中國的原因。同時也推動了中國軍隊的改革和武器裝備現代化發展進程。

為此,很多專家學者認為,美國選擇打擊伊拉克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美國很有可能會為此像「越南戰爭」一樣陷入戰爭泥潭久久無法脫身。但事實證明,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美軍不僅僅沒有陷入戰爭泥潭,反而讓全世界第一次見識到什麼叫現代化戰爭。從戰爭打響到戰爭結束,僅僅用了短短的41天,陸戰更是只有短短的100小時。

要知道越南戰爭美軍一打就是20年,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伊拉克戰爭多國部隊僅僅陣亡223人,負傷697人,13人被俘,伊拉克方面卻陣亡25000人,負傷75000人,伊拉克方面付出了比聯軍多100餘倍的代價,被迫同意停火,從科威特撤軍。

從當時伊拉克軍隊在科威特境內的規模來看,當時伊拉克在科威特境內的部隊就高達20萬人,坦克2000餘輛,加上後續支援或者直接參戰的人員,總數高達86萬人,而聯軍參戰的人數為68萬人。可以說伊拉克方面擁有絕對優勢的兵力,加上又是在本土作戰,理應有一定的優勢。但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美軍「勢如破竹」般將伊拉克軍隊打的潰不成軍。當時的伊拉克軍事最期望能夠同美軍展開陸戰,因為伊拉克軍隊有大量的坦克和裝甲車,數量上有優勢,人員上也有優勢。同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陸戰僅僅打了100個小時戰爭便結束了,陸軍同樣無力抵抗。

戰後的今天,有許多人在研究,海灣戰爭伊拉克為何會敗的如此之快?到底是武器裝備上的絕對壓制,還是軍隊的消極抵抗導致伊拉克軍隊迅速崩潰。其實,許多人認為,伊拉克之所以敗的如此之快,是因為海灣戰爭是一場非對稱的戰爭,武器裝備差距太過於明顯,傳統且保守的作戰思想已經過時,在先進武器的打擊上毫無招架之力。當時美軍出動了F16「戰隼」、F15「鷹」和F/A18「大黃蜂」等三代戰鬥機。還出動了F-117隱形戰鬥機打頭陣,並利用反輻射飛彈和電子戰機等壓制住了伊拉克軍隊的防空火力,再配合各種精確制導炸彈和GPS定位系統,幾乎是指哪打哪,直接癱瘓了伊拉克軍隊的防空和通訊系統。

而伊拉克軍隊方面空軍雖然也配有米格-25和米格29等三代戰鬥機,但同美制戰機比起來,質量差距明顯,而且美軍還有預警機指揮空戰,伊拉克空軍同樣毫無招架之力,前後有38架米格機被美軍飛機擊落,為保存實力伊拉克空軍不得不逃往伊朗躲避打擊,但這些戰機又被伊朗扣留。

原本伊拉克方面認為地面力量會有優勢,當時伊拉克裝備了數千輛坦克,還有T72這樣的先進的坦克,但交戰後表明,即使是T72坦克,在美軍的M1艾布蘭主戰坦克面前,同樣只是靶子,M1艾布蘭主戰坦克配備了更先進的瞄準系統,觀瞄距離遠,能夠夜間作戰,T72信息化方面遠不及M1艾布蘭主戰坦克,導致大量被摧毀,更不用說T55、T62和69II這樣有代差的坦克了。

同時伊拉克軍隊喪失了制空權後,導致地面的人員和裝甲車輛成為美軍空軍戰機的靶子,例如著名的死亡高速公路,撤退的伊拉克車隊在高速公路上被美軍大量摧毀,有超過1800餘輛各種車輛遭到美軍空中力量的突襲摧毀,許多支援的部隊也直接被摧毀在路途中,這些都是伊拉克軍隊迅速崩潰的原因。

            你若喜歡,點個

相關焦點

  • 蘇聯最快的戰鬥機,名震一時的米格25,為何在海灣戰爭中不堪一擊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裝備著大量蘇式戰機的伊拉克,遭到了戰機更先進的美軍的碾壓式攻擊。伊拉克空軍的米格25戰鬥機想要通過速度優勢來對付美軍戰機,卻總是被美軍抓住弱點近身纏鬥,最終被美軍戰機擊落。在整個海灣戰爭中,米格25戰鬥機最多只擊落了一架美軍戰鬥機(有爭議),真實戰績極可能是"零蛋"。米格25戰鬥機是冷戰時期飛行速度最快的戰鬥機之一,即使米格25戰鬥機不如美國的三代戰鬥機,也不至於被打出"零蛋"的成績,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米格25戰鬥機在海灣戰爭中不堪一擊呢?米格25戰鬥機之所以在海灣戰爭中不堪一擊,和一位叫別連科的飛行員有很大的關係。
  • 沒有最快,只有更快:米格25靠擊落美軍F18,給海灣戰爭傳說添堵
    上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讓人們見識什麼叫:高科技戰爭,對空中力量的作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樹立了美國空軍天下第一的形象,打造了一個現代戰爭的傳說,其實也有讓美軍鬱悶的地方,當時伊拉克空軍的米格25靠擊落美軍F18,給海灣戰爭傳說添堵。
  • 海灣戰爭給世界帶來了啥?現在哪些國家能達到美國海灣戰爭的實力
    說也慚愧,現在好像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能達到美國海灣戰爭的實力。當然,咱們國家已經很接近了,其它絕大多數國家根本不夠看!一場真實的海灣戰爭!有人說美國的海灣戰爭幾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這個由美國為首的34個國家組成的與伊拉克戰爭的局部戰爭並沒有剷除薩達姆政權,與此同時還給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埋下了伏筆。但是如果我們只看這些表面信息的話,極有可能被海灣戰爭當中的實質信息所迷惑。
  • 美軍當初打完伊拉克以後,為何不開採石油?答案其實很簡單
    在中東地區發生的那些衝突和戰爭,都和石油資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包括在2003年爆發的那場伊拉克戰爭也是如此。所以既然和石油有一定關係,美軍當初打完伊拉克以後,為何不開採石油?答案其實很簡單。美國肯定是想從中東地區掌控以及獲取石油資源的,但是美國當初進攻伊拉克卻不是因為想要直接開採伊拉克的石油,在解釋這件事情以前,我們可以先思考一下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從海灣戰爭到伊拉克戰爭,美國幹嘛總和伊拉克過不去?要論石油儲備,伊拉克也不是最大的,為什麼它就成為美國的攻擊目標了呢?
  • 夾道歡迎美軍,伊拉克人民後悔了嗎?美籍伊拉克人的話引人深思
    因為自海灣戰爭爆發後,伊拉克雖然戰敗,但對美國的態度卻更加強硬,在石油市場上和美國較量,甚至宣稱要實現去美元化,石油市場由伊拉克人來控制,而不是美國人控制,美國的美元霸權地位受到了挑戰,這些因素都成了美國發動戰爭的理由。
  • 紅桃5,伊拉克這名讓美軍聞風喪膽的「炭疽夫人」,最後怎樣了?
    阿瑪什回到伊拉克之後,就跟隨著伊拉克生物生化武器之父亨達學習,先後擔任了伊拉克的微生物學方面的領軍人物,海灣戰爭結束之後阿瑪什已經成為伊拉克的生化武器負責人,很快就成為了伊拉克的高層人物。雖然海灣戰爭對伊拉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阿瑪什仍然選擇重建伊拉克生化武器工程,致力於將天花、炭疽等急性傳染病進行武器化,試想一下,如果阿瑪什真的成功了,那麼該有多麼可怕?
  • 1991年海灣戰爭:百萬大軍成活靶子,陸軍100小時結束戰爭
    這三方互相打了幾十年,中東戰爭就是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之間爆發的;而中東強國伊拉克曾經跟伊朗打了8年戰爭,打得民窮財盡,最後無奈罷兵。伊朗和伊拉克的8年戰爭被稱為「兩伊戰爭」,它透支了伊拉克的國力。在戰後債臺高築的情況下,伊政府想「以戰養戰」,派兵入侵科威特,結果引起了美國的軍事打擊。
  • 美軍在伊拉克去留兩難
    有美國媒體近日報導,美國政府打算以切斷2.5億美元軍事援助相要挾,阻止伊拉克政府驅逐駐伊美軍。美軍對伊拉克的佔領要追溯到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時。「9·11」恐怖襲擊的發生,使美國的軍事戰略向全面反恐轉變。
  • 海灣戰爭,一仗打醒了整個世界,究竟什麼有這麼大的力量?
    海灣戰爭,一仗打醒了整個世界,究竟什麼有這麼大的力量?海灣戰爭,一仗打醒了整個世界,是新型科技戰爭的開端,從此各國大力發展高科技。快來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1990年8月2日凌晨1時,伊拉克10萬大軍越過伊科邊界向科威特發起突然進攻,僅用10小時就佔領了科威特,由此引爆了震驚世界的海灣危機。在持續的5個半月裡,國際社會的和平努力終成泡影。1991年1月17凌晨2時30分,從海灣的美國戰艦上發射出的第一枚「戰斧」巡航飛彈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爆炸,終於拉開了海灣戰爭的戰幕。
  • 當年賣給伊拉克的69式,面對美軍淪為火力點,為何毫無招架之力
    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和伊朗都裝備了大量先進武器,包括飛毛腿彈道飛彈,F-14戰鬥機等武器悉數登場。但由於雙方糟糕的戰術素養,最終兩伊戰爭變成了一場消耗戰。雙方都開始尋求廉價的武器。而當時兩國都選中了我國的69II主戰坦克,這是他們在國際市場上能夠找到的性價比最高的同類裝備了。
  • 歐巴馬和小布希的算盤:打了9年的伊拉克戰爭,到底是贏還是輸?
    伊拉克戰爭發起後,不到半個月時間,美軍就基本把薩達姆的勢力打殘。有人還懷疑,薩達姆共和國衛隊去哪了?為何薩達姆一點抵抗力量都沒有呢?美國根本不會給薩達姆的機會,突襲空襲已經使薩達姆無法還手。而且薩達姆的軍隊投誠的多,即使想忠誠於薩達姆,也只能先保命為主。
  • 打醒世界各國的一仗:海灣戰爭展示了什麼叫信息化作戰
    打醒世界各國的一仗:海灣戰爭展示了什麼叫信息化作戰 兩伊戰爭:兩個武器購買國之間的戰爭,就算有高端武器,也只會普通得使用,野蠻的對轟。海灣戰爭:武器製造國對購買國的單方面碾壓。對武器的使用是基於平臺專業化、系統化、配合性的使用。
  • 伊拉克戰爭之後,伊拉克的經濟,究竟是增長了還是降低了
    2003年3月,美國向伊拉克發動戰爭,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遭到逮捕,並於2006年底被絞死。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美軍進入巴格達後,不少伊拉克民眾走上街頭,親手推倒了薩達姆的雕像。在他們看來,擺脫薩達姆統治的伊拉克,顯然會更加美好。那麼,十多年過去了,伊拉克人民有沒有後悔呢?
  • 第一次海灣戰爭廿五年回顧:聯合作戰概念的啟蒙
    用該次衝突迄今四分之一世紀的事後之見,評斷海灣戰爭中的聯合作戰,將更為準確。在某種程度上,由於在後來交戰中,美軍無法複製沙漠風暴作戰行動的輝煌成就。再者,各軍種也未能毫無保留的全然採納聯合作戰。對聯合作戰的效益,陸戰隊似乎最表質疑,而且在海灣戰爭期間,陸戰隊與其他軍種的作業互操作性受限,顯然使其疑慮更深。
  • 時隔28年再看海灣戰爭,如今哪幾國軍事實力能達當時美軍水平?
    二戰之後,雖然全球整體趨於和平,但也爆發過幾場規模不小的戰爭, 其中就包括海灣戰爭。 提到海灣戰爭, 不得不說的是這場戰爭是人類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 高科技的軍事裝備被投入使用, 其在作戰模式上也與以往具有較大差異。
  • 海灣戰爭中,69式坦克被美軍摧枯拉朽,專家考察後:99A橫空出世
    當時我國的69式坦克成為伊拉克購買的最大一宗買賣,69式坦克其實是59式坦克的演化版,是我國比較早的一種改進型坦克,定型後已經是改革開放時期,走出國門才發現與當時國際先進坦克代差太大,無論火控、裝甲、機動都懸殊太大,加上當時的國家政策就是軍隊為經濟建設讓路,於是就沒有在解放軍大量配備。
  • 美國為何急於從中東撤軍?看看30年前的海灣戰爭就明白了
    最近,美國宣布了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撤軍的計劃。事實上,美國從這兩個國家撤軍的打算,從來沒有停止過。美國雖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但是,現代戰爭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以美國的實力,恐怕也不是能夠輕易承受的。
  • 面對美軍進攻伊拉克強撐25天,伊朗能堅持多久?張召忠一語揭秘
    美軍的戰鬥力位居世界第一,攻打伊拉克時僅花費了25天就鎖定了勝局,如果面對伊朗需要多久?面對美軍進攻伊拉克強撐25天,伊朗能堅持多久?當年美國為了攻打伊拉克發動了著名的伊拉克戰爭,當時,美英聯軍勢如破竹,戰爭從2003年3月20日到4月15日,僅僅花費了25天就結束了這場聲勢浩大的軍事行動,速度之快令外界大吃一驚。
  • 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俄羅斯為啥不營救薩達姆?原因有這幾點
    二戰結束後,世界仍未實現全面的和平,局部戰爭和代理人戰爭時有發生,其中規模最大且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場戰爭,當屬發生在上世紀末的海灣戰爭。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戰爭還為後來的伊拉克戰爭埋下了伏筆。2003年,美國打著反恐的旗號將美軍開進了伊拉克,伊拉克戰爭由此爆發。
  • 軍事解讀:伊戰談兵錄-信息技術與伊拉克戰爭
    >  伊拉克戰爭只打了3個多星期,美國就幾乎全面佔領了伊拉克。美軍事上速勝的原因自然很多,但有一點為大家所公認,那就是現代化信息技術幫了美軍的大忙。  伊拉克戰爭是美國進行的一場現代化立體戰爭,在海、陸、空立體作戰的同時,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信息環境為依託,用數位化設備將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電子對抗等網絡系統聯為一體,實現各兵種信息資源共享、作戰信息及時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