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1991年1月17日,在談判和聯合國安理會警告無果的情況下,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為恢復科威特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並恢復其合法政權為由,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實施轟炸,海灣戰爭正式爆發。這是自冷戰結束後的全球爆發的第一場大規模武裝衝突,也被稱之為「第一場現代化戰爭」。大量先進武器裝備的使用,令伊拉克軍隊迅速崩潰,懸殊的戰果震驚了全世界。
就在戰爭爆發前夕,伊拉克的強硬態度,加上伊拉克剛剛從「兩伊戰爭」中脫身,部隊剛剛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同時伊拉克軍隊當時還自稱世界第四,裝備了大量的先進裝備,已經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除了彈道飛彈和核彈等戰略性武器,當時伊拉克軍隊常規力量的現代化水平甚至在我國之上,這也就是為什麼戰後有人說,海灣戰爭打醒了中國的原因。同時也推動了中國軍隊的改革和武器裝備現代化發展進程。
為此,很多專家學者認為,美國選擇打擊伊拉克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美國很有可能會為此像「越南戰爭」一樣陷入戰爭泥潭久久無法脫身。但事實證明,這些擔心都是多餘的,美軍不僅僅沒有陷入戰爭泥潭,反而讓全世界第一次見識到什麼叫現代化戰爭。從戰爭打響到戰爭結束,僅僅用了短短的41天,陸戰更是只有短短的100小時。
要知道越南戰爭美軍一打就是20年,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伊拉克戰爭多國部隊僅僅陣亡223人,負傷697人,13人被俘,伊拉克方面卻陣亡25000人,負傷75000人,伊拉克方面付出了比聯軍多100餘倍的代價,被迫同意停火,從科威特撤軍。
從當時伊拉克軍隊在科威特境內的規模來看,當時伊拉克在科威特境內的部隊就高達20萬人,坦克2000餘輛,加上後續支援或者直接參戰的人員,總數高達86萬人,而聯軍參戰的人數為68萬人。可以說伊拉克方面擁有絕對優勢的兵力,加上又是在本土作戰,理應有一定的優勢。但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美軍「勢如破竹」般將伊拉克軍隊打的潰不成軍。當時的伊拉克軍事最期望能夠同美軍展開陸戰,因為伊拉克軍隊有大量的坦克和裝甲車,數量上有優勢,人員上也有優勢。同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陸戰僅僅打了100個小時戰爭便結束了,陸軍同樣無力抵抗。
戰後的今天,有許多人在研究,海灣戰爭伊拉克為何會敗的如此之快?到底是武器裝備上的絕對壓制,還是軍隊的消極抵抗導致伊拉克軍隊迅速崩潰。其實,許多人認為,伊拉克之所以敗的如此之快,是因為海灣戰爭是一場非對稱的戰爭,武器裝備差距太過於明顯,傳統且保守的作戰思想已經過時,在先進武器的打擊上毫無招架之力。當時美軍出動了F16「戰隼」、F15「鷹」和F/A18「大黃蜂」等三代戰鬥機。還出動了F-117隱形戰鬥機打頭陣,並利用反輻射飛彈和電子戰機等壓制住了伊拉克軍隊的防空火力,再配合各種精確制導炸彈和GPS定位系統,幾乎是指哪打哪,直接癱瘓了伊拉克軍隊的防空和通訊系統。
而伊拉克軍隊方面空軍雖然也配有米格-25和米格29等三代戰鬥機,但同美制戰機比起來,質量差距明顯,而且美軍還有預警機指揮空戰,伊拉克空軍同樣毫無招架之力,前後有38架米格機被美軍飛機擊落,為保存實力伊拉克空軍不得不逃往伊朗躲避打擊,但這些戰機又被伊朗扣留。
原本伊拉克方面認為地面力量會有優勢,當時伊拉克裝備了數千輛坦克,還有T72這樣的先進的坦克,但交戰後表明,即使是T72坦克,在美軍的M1艾布蘭主戰坦克面前,同樣只是靶子,M1艾布蘭主戰坦克配備了更先進的瞄準系統,觀瞄距離遠,能夠夜間作戰,T72信息化方面遠不及M1艾布蘭主戰坦克,導致大量被摧毀,更不用說T55、T62和69II這樣有代差的坦克了。
同時伊拉克軍隊喪失了制空權後,導致地面的人員和裝甲車輛成為美軍空軍戰機的靶子,例如著名的死亡高速公路,撤退的伊拉克車隊在高速公路上被美軍大量摧毀,有超過1800餘輛各種車輛遭到美軍空中力量的突襲摧毀,許多支援的部隊也直接被摧毀在路途中,這些都是伊拉克軍隊迅速崩潰的原因。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