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開學季,不少大學生和家長可能都在頭疼生活費怎麼給的問題。本期內容用一個公式輕鬆幫大家解決這個問題!
在這裡我也堅決反對一部分家長認為上大學後孩子就可以不管了,不給生活費了。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沒有能力給的可以理解,有能力給還不給的除了傷透孩子心外,還會浪費孩子的大把學習精力!據我所知,就算是歐美發達國家大部分家庭也都是每個月或每年給生活費的,而不是網上流傳的歐美國家的孩子18歲家長就不管了,這種不負責任的新聞不知道是誰寫的!當然生活費不是奢侈費,也不能讓大學生養成揮霍無度的習慣,被消費主義洗腦,這也是要抵制的!
這裡有一張全國大學生平均每月生活費統計圖,可以自行對照一下,以各自省為參照,初步形成概念。當然不是說按這個圖上給的就是正確的,這張圖只是一個大概的情況,並且是平均值。這張圖中可能北京、廣州的生活費有點誇張了,尤其是北京都快3000了,不少家庭父母單個人一個月也就3000多塊工資,顯然不合理。
公式當然不是萬能的,會有一些前提條件。家裡比較貧窮的,建議家長能給一點是一點吧,不用給家長太大壓力,國家還有助學貸款、獎學金、助學金等政策,周末及放假也可以打工賺取生活費,(打個廣告,對兼職、大學時期賺錢方法感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我,我下期內容會寫這方面)學費的話工作以後還上就行,畢竟助學貸款利息特別低。這裡貧窮家庭的定義是,家庭月平均靈活收入不到1000元的家庭,這裡的靈活收入指的是除去房租、房貸、吃飯等生活必須費用外的收入,少於1000元的話實在太少了,後面的公式就無效了。還有靈活收入大於1000少於2000元的家庭,這類家庭建議統一給每月800-1300(隨收入多增多),如果學生還是有消費需求,還是靠獎學金或者打工吧。
開門見山,我認為每個月合理生活費的公式是:1000+靈活收入✖ 5%——10%(隨著靈活收入增高而降低)。
1000元不是一個隨便編的數字。我調查了身邊朋友以及自己的大學食堂夥食費(川渝地區、北上、天津的高校)得出的平均費用。25元午餐加晚餐應該是可以吃的不錯的,5元可以解決早餐,那麼一天夥食費為30元,一個月為900,再加一下水電費等生活雜費100元,得出一個月1000元。
至於靈活的收入的5%——10%,這個比例也不算高,每個適用公式的家庭都能承受得了。比如月靈活收入3000元家庭算比較少的了,10%也就三百,加上1000也完全不會造成家庭困境;有部分家庭月靈活收入比較高,比如有50000,這時候最好按最低來,也就是5萬✖ 5%=2500,加上1000也是3500不會特別離譜,特別富豪的家庭就不說了,想給多少給多少無所謂了。
如果每個家庭都能按照我這個公式來給生活費,相信一定不會讓大學生養成過度、奢侈消費的習慣,或者出現生活費不夠去搞校園貸的情況。每個家庭情況都不同,作為大學生應該要有對家庭起碼的認識水平,消費習慣要符合家庭的收入水平,以後走上工作崗位也是一樣的。
以上就是本期內容,我是熱衷於教育、大學生活領域的三水清源,希望您能點讚、收藏、分享、關注,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