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大學之後,絕大多數同學就讀的大學,都會距離家比較遠,有些甚至還會跨省,乃至跨域大半個中國。所以,上了大學之後,同學們自然也就不能像以前那樣,經常回家。大多數時候,還是只能住在宿舍,在學校裡進行自己的大學生活。
如此一來,大家自然就要面對一個問題:
作為一個大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要多少,才算足夠呢?
這個問題,從家長和孩子乃至老師的眼裡分別來看,肯定是不一樣的。在家長和老師看來,學生進入大學之後,主要的任務仍然是學習。最多的花銷,也就是一日三餐,偶爾買幾件衣服,再買一些學習用品,也就夠了。
但在學生眼中,則大不一樣。進入大學後,我們開始獨立生活,從小到大第一次脫離父母的管束,獨自決定自己的生活。學生需要有自己的娛樂,需要有自己的交際,有些談戀愛的,額外的花銷肯定還要更多一些。如果家長還是只按照最基本的生活費來算,肯定是不夠的。
那麼,一個大學生,到底一個月需要花多少錢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算一算這筆帳。
1.日常飲食
除了少數的民辦高校以外,大多數公立高等院校,在餐飲食堂這一塊,都會享受國家的補貼。所以在價格上,往往會比外面的市場價要便宜一些。總得來說,一葷一素加主食,大致會在8—10元左右。這裡我們取平均值,按九塊錢計算,晚餐和午餐,每一餐都是九塊錢。至於早餐,一方面早上大家剛剛起床,食慾不會太好,另一方面早餐的價格,往往會比正餐更加便宜。在高校內,一般學生5元錢吃一頓早餐,絕對可以吃飽。這樣加起來的話,一個月按三十天算,就是690元。這裡我們取整,算700元。
2.零食及通訊費用的開銷
零食方面,剛剛獨立生活的大學生,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錢,自然不可能完全杜絕零食。每天吃完飯買一瓶飲料,或者晚上沒吃飽,睡覺之前吃點零食,吃點水果,都是有可能的。一個月的零食費用,我們按150元計算。
在通信費用上,我們按話費50元,網費30元計算。
合計230元。
3.日常正常的交際活動費用
上了大學之後,學生也逐漸有了自己的交際圈,需要有自己的交際活動。同寢室每隔一段時間,出去一塊吃頓飯;或者去市內附近的一些景點活動,都是需要經費的。這裡,我們按每個月200元的活動經費來算。
以上三點,都是保持一個學生在學校正常的基礎開銷,還沒有包括談戀愛之後的額外費用,沒有買衣服的費用。單單這三部分,加在一起,就已經達到了1130元。如果想添置一些手機電腦之類的大件,則更是一筆非常大的開銷。
至於購買衣服之類的東西,則要取決於學生所在城市的消費水平。如北上廣深之類的城市,生活費用肯定要高;而一些普通的地級市,消費水平則相對低一些。而且,隨著這些年網絡越來越發達,年輕人也越發喜歡網購。很多學生的衣服,也都是從網上買到的。這種情況下,費用就不單單要取決於所在城市的消費水平,更要取決於學生家庭的生活環境。
總體來說,當下大學生活當中,一個普通學生,每個月給1500元的基礎生活費,應該是比較恰當的。當然,這個價格,要隨著學生所在城市變化。如果學校是位於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生活費可以略微上調一些,2000元左右,也是很正常的。
算到這裡,相信很多家長朋友,應該都已經心裡有數。對於該給孩子多少生活費,也都有了一個大致的概念。不過,很多學生朋友看到這裡後,可能就要抱怨起來,覺得兩千元左右的生活費,根本就不夠生活正常開銷的!
那麼,這其中的巨大差別,究竟產生自哪裡呢?答案,其實就在很多大學生的不理性消費當中。
很多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前,並沒有過任何理財經驗。在家生活的時候,家長雖然也會給一些零用錢,但往往數量較少。進入大學階段後,父母往往會按月發放生活費,這就會讓很多人忽然有一種錯覺,誤以為自己很有錢了。
於是,很多大學生上了大學之後,在消費上開始沒有節制。男生可能會去買一些高檔的電子產品,女生則可能會去買一些高檔品牌的衣服和化妝品。這些東西,都是明顯超出了學生能承受的範圍,但是對於沒有任何理財經驗的學生來說,卻往往抵擋不住此類誘惑。
如果遇上消費欲特別強,家裡又不會給予充足的生活費的時候,有些大學生,便會鋌而走險,陷入一些網貸的圈套,繼而無法自拔。
作為家長,在給予孩子一定保證的生活費用時,更要提前教給孩子一個完善的理財觀念,讓孩子對錢有一個概念。要明白,什麼是自己承受範圍內的消費,什麼是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消費。比如說,購買一些太過奢侈的衣服和化妝品,去一些消費很高的營業性場所消費,談戀愛消費絲毫沒有節制……這些,都是不理性消費的例子,都是超出學生承受範圍的。
最好的辦法是,家長算清孩子正常的生活費用,給予孩子正常的生活保障。至於超出正常範圍外的消費,家長一方面,要給孩子樹立起正確的金錢觀念,要讓孩子不會做出胡亂消費的事情。另一方面,家長也要鼓勵孩子,自己去賺取那些超出了家長所能提供保障的金錢。
在大學階段,課業往往並不是特別繁忙,學生也有充足的時間,去做自己的事情。賺錢的路子,也不止一條。比如,好好學習拿獎學金,或者利用課餘時間去做兼職,都是能獲得一些報酬的方法。
家長應該鼓勵孩子,為了自己的消費欲望,去努力奮鬥。這樣的話,不但能讓孩子體會到家長賺錢的不宜,從而理性消費。最重要的是,能培養孩子一個良好的金錢觀,為以後良好的人生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