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個月給5000塊錢生活費還有嫌少的,而有的家庭一個月1000塊錢都拿不出來,孩子照樣咬牙堅持讀完四年大學。
為什麼同樣是大學生,同樣是上大學,差別會如此之大呢?
那些抱怨父母給的生活費少的大學生真應該好好看看,一個月花三千四千五千的錢都花哪去了?
花錢是個無底洞,如果不懂節制的話,腰纏萬貫也有花光的一天。大學生的主業是好好學習,不然父母還要養著一個二十幾歲的成年人幹嘛。又何苦呢?
以下我們來說一說大學生一個月多少生活費合理,以及錢都花哪了?
1.全國大學生平均每月生活費集中在1000-2500塊錢的水平
根據對全國大學生月生活費的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的月生活費普遍在1000塊錢到2500塊錢之間。這個幅度受大學所在城市級別影響。北上廣這樣的一二線城市消費水平較高,大學生的月生活費在2000-3000之間合理。像三四線城市的大學生,每個月有1000-2000之間就足夠生活的。
當然,也有的大學生每個月連1000塊錢都花不到,而有的大學生月消費上萬的也大有人在。
所以,大學生一個月給多少生活費合適完全沒有統一標準,主要在於大學生自己如何去支配使用。
2.每個月給多少生活費都能上學,給少了自己掙,給多了應該有所結餘
除了受學校所在地影響之外,每個大學生的家庭狀況各異,每個家庭的父母承受能力也不同。
所以,有的家庭給的多點,有的家庭給的少點。不過,這完全不影響大學生的正常大學生活。大學校園是開放式的,學生在學習之餘完全可以去做做兼職賺點零花錢。據相關數據統計,每年在校大學生有80%都有在校外做兼職賺取零花錢的經歷。
如果父母給的零花錢比較多的,也不是一定要花個精光。完全可以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3.大學生的錢都花哪了呢?為什麼有的大學生月消費過萬
大學生的消費主要由吃飯、網購、應酬、自身形象包裝等四部分組成。
吃飯花的錢並不多,指的是大學生平時在校內的正常開支,一個月算下來500塊錢差不多了。
網購這部分女生花得比男生多,女生的化妝品、服飾、零食等都通過網購完成。男生的話如果算上遊戲充值這部分的錢那也不少,男生的買得不多但是貴,他們傾向於買品牌,這部分的開支月平均大概在600-800塊。
最大部分的是應酬,不過應酬這一塊只是一部分的同學有,絕大部分的大學生沒有應酬這一塊,而那些月消費上萬的大學生主要在應酬這一塊砸了不少錢,一頓飯、一頓酒局沒有幾百上千塊下不來,具體數目也是不可統計的。
最後這一塊就是自我形象包裝,也就是除去正常的服飾這些,有的大學生還追求品牌化、精細化,買東西要牌子的,頭髮也經常更改造型的,這些錢的支出也不在少數。
4.上大學並不是比誰花得多
上大學的主業仍然是學習,如果沒有學習的意識,反而成為花錢大王,何必來大學走這一遭呢?
大學生除了學習知識以外,財務管理的能力也要逐步修煉起來,什麼錢該花,什麼錢少話應該做到心中有數。當然,如果自己又能力去掙,多花一點也無所謂,花自己掙的錢才香,父母給的最好有節制地花。
我是朱老師,文章為本人原創,歡迎你的轉發分享、收藏!
關注我,你能讀到更多有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