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所謂高貴,就是對自己心存敬畏:尼採的智慧箴言》

2020-12-08 四夕清荷

所謂高貴,就是對自己心存敬畏。這是尼採對生命價值最高的肯定,而他的一生,正是其踐行這一真諦的最完整最絕妙的反映。

一本尼採所有文集裡面最適合當下語句的摘錄。選取他一生所有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兩百多句話,展現了這位先哲的思想和心智。

敬畏自己,是擁有高貴靈魂的開始。而所謂的高貴,就是對自己心存敬畏。

智者的語言如同一盞燈,能照亮我們在黑夜中前行,走出黑暗的人,終將會迎來光明。

本書選取尼採一生所有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兩百多句話,囊括了尼採的思想精髓,展現了這位先哲的思想和心智,帶給我們讀者無限的啟迪。

本書一共分為七個篇章:《我·自我》《女人·人性》《生命·人生》《心·思想》《愛·幸福》《行動·溝通》《超越·超脫》,涉及尼採思想言論的方方面面,句句都是尼採思想的精髓。

本書七個篇章,涉及尼採思想的方方面面,濃縮就是精華。文字言簡意賅,富於哲理,耐人尋味。猶如年少時一本專門用來摘抄名人格言的筆記,隨時可以信手翻看,常讀常新,並頻頻露出會心的微笑。

高貴是自己給的。學會與自己相處,對自己心存敬畏。做一個精神貴族。只要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愛自強,對任何人都不用自卑。

對自己心存敬畏,更多的是學會如何真正地去愛自己,愛這個世界。

很簡潔的一本書,能涵蓋的一些人生哲理或者名言警句都在裡面,有一些話真的是發人深省。

一個個的片段,把一本本書的精華都寫了出來,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也是自己,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有的安全感多是自己給的。

一本賦哲理與魔力的心靈咒語書,採集尼採所有作品中具代表性的213句話,精心合理的選編,如詩一樣的語言,每天默念一頁,直抵人生的真相:對自己的過去有所敬畏,對自己的未來心存期待,你終將與最好的自己相遇。

什麼是高貴,作家梁曉聲說過:高貴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書中七個篇章,就是尼採關於生命意義的思考,是尼採給我們人生意義的啟示。它是遞進式的,它帶領我們認識生命、理解生命、善待生命。

我們來這人世走一遭,還是要多懂些智慧,高貴的活著。

尼採(1844-1900)德國著名哲學家、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他的著作對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對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

相關焦點

  • 6句經典語錄告訴我們,心存敬畏,是一個人終身的修行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學會敬畏,懂得敬畏,敬重敬畏,勤勤懇懇做事,踏踏實實做人,人生才有方向,生活才會幸福、美好!今天分享6句關於心存敬畏的經典語錄,心存敬畏,是一個人終身的修行。1.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曾國藩)人生在世,應該心存敬畏。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歸,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反之,若心無敬畏,則行無所止,於是膽大妄為,傷天害理,最終必自取滅亡。
  •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箴言12:15)愚妄人看智慧以自己的眼見自己的標準出發,而智慧人則會留心查看自己的東西是否為出自神,是否是向著神,從喜愛聽到不同異議中明辨神的意思。這就是為何《箴言》花大量筆墨強調聽從勸教這一美德的重要性。《箴言》裡面教導我們許多處世的智慧與做人做事的道理。有許多寶貴的金玉良言,讓我們好好來思想、甚至於牢牢記在心裡。不論你是不是基督徒,信息都帶給我們在生活處世上更有聰明智慧。
  • 心存敬畏,是一個人基本的修養
    意思是說,做人,要有敬畏之心。敬畏,能讓人自律與自覺,告誡人有所為有所不為。一個人,只有對生命、對規章、對職責心存敬畏,才能行穩致遠。敬畏,不僅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行為準則,更是人生的大智慧。所以說,敬畏生命不僅意味著靈魂的升華,更能用自己的愛與真誠來溫暖別人的心靈。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之一的法國人阿爾貝特史懷澤,創立了「敬畏生命」的倫理學。他認為,生命是尊貴的,這種尊貴,不僅是「寶貴」更是「高貴」。敬畏生命的休戚與共,是世界的大事。
  • 開啟智慧的聖經箴言卷 之惡人的路和義人的路!(第三章)
    1章10節到19節提到惡的路,這條路充滿了貪圖財利、奪財害命,用不當的方法取得不義之財,甚至為了自己的好處設計陷害別人,極盡一些狡詐,去圖謀自己的利益,卻讓別人落在了苦楚當中。這是惡人之路。箴言的1章20~33節就提到選擇惡人的路,輕看智慧勸誡的結果,到最後就是自食惡果。在這段經文中,智慧原是樂意向那些固執、驕傲、自大的人來說話,可惜他們一定是拒絕的。
  • 【津玉良言】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做廉潔從教的好老師為深化「黨風廉政文化進校園」專題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廣大教幼思想道德修養,強化拒腐防變和廉潔從教意識,東麗區委黨校彭義強老師蒞臨我園,為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以及教師們開展了「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 心存敬畏,是成年人的基本修養(好文)
    一個人,只有對自然萬物心存敬畏、對高尚品德心存敬畏、對自己的行為心存敬畏,才能行穩致遠。做人常懷敬畏心一直記得同事的一件小事。同事趙帥是一個外表霸氣的男人,但就是這個人,特別「怕死」。這恰恰印證了:不負青雲志,常懷敬畏心。無論什麼職位,只有對事業心存敬畏的人,才會孜孜不倦地痴迷投入,不斷傾注自己的精力、思想和感情,才有機會成就一番作為。正如同河流有了兩岸的約束,才能奔向大海,我們唯有不失敬畏,才能真正走向更精彩的遠方。
  • 《菜根譚》:懂得收斂,對人有敬畏之心,才是一種適度的智慧
    國學文化《菜根譚》:懂得收斂,對人有敬畏之心,才是一種適度的智慧。正所謂說「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這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句文化俗語。但是「狂妄」卻是人性中常犯的一個弱點。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樣的事情,都要明白一種適可而止,低調收斂的智慧,不要讓自己因為過度炫耀,而惹來災禍,喪失自己的人生。國學文化《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則無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則無豪橫之名。
  • 尼採《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所謂勇敢,就是敢於超越
    這句耳熟能詳的名言,出自尼採《善惡的彼岸》,而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裡,尼採則用了一種更激烈的表達:用老鷹的雙眼去注視深淵,——用老鷹的利爪去牢牢抓住深淵:這才是我所謂的擁有勇氣。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一部很奇特的書,全書模仿聖經的寫法,充滿了語言的智慧與激情,在文學、哲學領域都佔有重要地位。更令人稱奇的是,理查·施特勞斯還把這本書「改編」成了同名交響詩,這在哲學史、音樂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 每日哲理,孫子兵法,道德經,箴言賞析,敬畏學習改變命運 伊甸說
    所謂「道」,就是從政治上使民眾與君主的思想一致,這樣,民眾就能與君主同生死共患難,誓死效命,毫無二心。所謂「天」,就是氣候的陰晴、寒暑、四季節令的更替規律等。所謂「地」,就是指行程的遠近、地勢的險峻或平易,戰地的廣狹,是死地還是生地等。所謂「將」,就是看將領們是否具備智、信、仁、勇、嚴五種素質。所謂「法」,就是指部隊的組織編制制度,軍官的職責範圍規定,軍需物資的供應管理制度等。
  • 我們心存敬畏之心賞玩奇石,才會明心見性「悟」出新境界
    我們鍾愛奇石,我們敬畏神秘的大自然。我們欣賞這些奇怪而美麗的石頭的同時也就是在感受我們生活的美好。當我們激情萬丈時我們抬頭望天,藍天的廣闊無垠讓我們清醒和理智;當我們情緒低落時我們有奇石相伴,我們欣賞奇石,從中領悟它堅韌淡泊的情懷,放下該放下的,我們就會豁然開朗。我們敬畏大自然,我們感恩天賜的「美石」。
  • 心存敬畏:什麼都不怕,才最可怕
    自古我們中華民族就有心存敬畏的傳統。比如,敬畏上天,畢竟民以食為天,所以就會敬畏老天爺。老天爺是仁慈的,厚德載物。老天爺是公正的,揚善懲惡。老天爺也是嚴厲的.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觀念:人在做,天在看,三尺頭上有神明。虧心事做不得,肆無忌憚也不行。
  • 2015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大全-讀書筆記摘抄
    新東方網整理中外名著讀書筆記大全,將好的讀書筆記摘抄,大家可以參考範文,總結讀書筆記格式,了解讀書筆記怎麼寫。 讀書筆記怎麼寫?每天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感念黨對我們的培養教育,感念黨所賦予每一個黨員幹部的責任,每天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對人民的敬畏,對權力的敬畏,對黨紀國法的敬畏。每天懷著一顆進取之心,在工作中找差距,在工作中比幹勁。只有這樣,才可以在生活中有一顆平常的心,簡單生活,努力工作。
  • 我們需要謹記箴言: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我們需要謹記箴言: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多讀聖經【耶十三24】「所以我必用曠野的風吹散他們,像吹過的碎秸一樣。」這份具體是指,他們被擄到巴比倫,而失去自己的居所、自由和信仰。
  • 心存敬畏 宜家用世 積極作為
       ——讀《中國傳統文化之根:敬畏之心》有感讀了《中國傳統文化之根:敬畏之心》,我感觸最深的是其中的一句話「『存誠、慎獨、宜家、用世』的君子,必定是個敬畏神明,敬畏天地,敬畏道德,敬畏祖先的人,也就是真正懂得敬畏的人。
  • 尼採為何要說「快樂的科學」?
    在《權力意志》時期的一則筆記中,尼採在回顧《悲劇的誕生》時寫道:「在生理學上來推算,一個強大種族的沒落時代就是科學人這個類型在其中成熟的時代。前後都是詩,是尼採著作中唯一的結構。全書採用了「箴言/格言」形式。德語「箴言/格言」(Aphorismus)一詞源自希臘文的動詞aphorizein,意思為「界定」。此所謂「界定」不是要下邏輯定義,而是要「劃界」,與流俗之見劃界,包括認識、道德和心理方面的偏見和流俗見解。到底應該把尼採這裡的Aphorismus譯成「箴言」還是「格言」?我們以為以「箴言」為佳。
  • 尼採哲學為什麼迷人?揭示了文明世界的謊言!
    在《權力意志》時期的一則筆記中,尼採在回顧《悲劇的誕生》時寫道:「在生理學上來推算,一個強大種族的沒落時代就是科學人這個類型在其中成熟的時代。前後都是詩,是尼採著作中唯一的結構。全書採用了「箴言/格言」形式。德語「箴言/格言」(Aphorismus)一詞源自希臘文的動詞aphorizein,意思為「界定」。此所謂「界定」不是要下邏輯定義,而是要「劃界」,與流俗之見劃界,包括認識、道德和心理方面的偏見和流俗見解。到底應該把尼採這裡的Aphorismus譯成「箴言」還是「格言」?我們以為以「箴言」為佳。
  • 箴言書中頗有智慧的四句話,讓你既認識生活之哲理,又感知神學之奧秘
    一: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箴言書》1:7節這句箴言特別適合還未信主的世人,這是給他們認識神的道路上予以啟迪與警示。世人的智慧大多是謀權、謀術,目的是為了榮耀自己。而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智慧則是充滿了危機感,因為權力於利益是一個無底洞,永遠也得不到滿足,正所謂慾壑難填、人心不足蛇吞象。所以,世俗的智慧就是欲望與貪婪的溫床,充滿了人性的幽暗與罪行。
  • 揭示文明世界的謊言:尼採哲學為什麼迷人?
    前後都是詩,是尼採著作中唯一的結構。全書採用了「箴言/格言」形式。德語「箴言/格言」(Aphorismus)一詞源自希臘文的動詞aphorizein,意思為「界定」。此所謂「界定」不是要下邏輯定義,而是要「劃界」,與流俗之見劃界,包括認識、道德和心理方面的偏見和流俗見解。到底應該把尼採這裡的Aphorismus譯成「箴言」還是「格言」?我們以為以「箴言」為佳。
  • 尼採:現代人最大的失誤,就是放棄了靈魂中最高貴的東西
    尼採:現代人最大的失誤,就是放棄了靈魂中最高貴的東西查拉圖斯特拉發現,有一個青年在躲避著他。一天晚上,當他獨自從那個名叫「花斑牛」的城市邊的群山中走過的時候,瞧啊,他發現這個青年倚靠著一棵樹坐著,用疲倦的眼神凝視著山谷。查拉圖斯特拉抓住那個青年倚靠的那棵樹,如是說道:「如果我想要用我的雙手去搖動這棵樹,我是不可能做到的。
  • 尼採名言警句45則
    3、 不要因為自己沒有天賦的才能而悲觀:要是覺得自己沒有才能,就去學習一種。 ——尼採 《曙光》4、不要輕易去否定自己,接受自己,熱愛自己,無論是毫無經驗還是一事無成都應該將自己當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