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祖安文化」汙染未成年人心靈

2020-12-17 半月談網

小學生宣傳「拒絕『祖安文化』,提倡文明上網」。 資料圖片

「祖安文化」不僅會影響青少年個體的品德素養,還會對青少年文化生態、特別是網絡文化生態產生負面影響,它所帶來的審醜取向,會通過線上線下的多級傳播,深入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因此必須引起全社會的警惕。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定要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特別是家長,應多傾聽青少年的心聲,幫助青少年及時紓解不良情緒,提升媒介素養,引導孩子選擇更具有審美特徵的文化載體,從而代替「祖安」等黑文化的出現。

網際網路是各種亞文化的發源地,也吸引、聚集著大量未成年人。2020年5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93.1%。

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研究報告》還顯示,未成年網民在網上遭到諷刺或謾罵的比例高達42.3%。令很多成年人特別是家長不易察覺的是,近年來,一種新的網絡文化——「祖安文化」,逐漸在年輕一代網友中流行開來。該文化標榜「惡語相向」「不積口德」,其主要特徵就是「花式」爆粗口,如此一來,罵人彈幕、P圖搞視覺衝擊、惡意剪輯、惡意「錘人」、詞條侮辱、私信轟炸等惡行,在網絡頻頻上演。

「祖安文化」由何催生催化而來?如不加以遏制,會產生哪些更深遠的不良影響?如何進一步淨化未成年人的網絡空間,有效遏制這種荼毒青少年特別是未成年人的「黑文化」?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祖安文化」是一種粗口文化

疫情期間,孩子們在家上網時長明顯增加。北京某初中學生家長劉女士在幫兒子調試網課時意外發現,自己眼中品學兼優的孩子,居然在網上頻繁地與其他網絡用戶相互攻擊、嘲諷。幾十條留言中,很多用詞和表述方式讓她驚訝,「乍一看沒什麼,但仔細識別發現都是罵人的話,甚至可以說非常惡劣」。詢問過孩子後她才知道,這種表達方式是正在未成年網絡用戶中流行的「祖安文化」。

「祖安」一詞源於某網遊同名服務區,該區玩家以擅長說髒話和罵人出圈,為了不被語言自淨機制屏蔽說話內容,該玩家另闢蹊徑,以獨特犀利、不帶髒字的語言文字來宣洩情緒,達到「嘲諷」目的,由此創造出一套髒話體系。

如今,「祖安文化」已經「火」出圈外,逐漸滲透進現實,侵蝕校園,致使語言暴力在青少年中流行,一些未成年人紛紛以「祖安男孩」「祖安女孩」自居,熱衷於比拼誰罵得更有創造力,藉此肆意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網際網路協會法律工作委員會委員朱巍認為,「祖安文化」實際上是一種粗口文化,「『祖安文化』是為了避免被網際網路關鍵詞查詢屏蔽,改變了罵人的方式,以比較隱晦的方式來罵人,它跟現實生活中的粗口罵人是一樣的。」

朱巍認為,「祖安文化」有三個特點,一是只有在線上才能體現出特殊含義,所以基本只存在於線上的各種「圈」裡。第二,主要發生在一些亞文化的圈裡面,比如說「飯圈」,其主要成員都是未成年人。第三,「祖安文化」不只單純罵人,基本都伴隨著人肉搜索,繼而衍生成網絡暴力。

「『祖安』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受『飯圈文化』等其他文化的影響。在『飯圈文化』中,充斥著網絡水軍、人肉搜索、網絡暴力、群體詆毀、煽動網暴、誹謗詆毀,甚至好像發展成一個生態鏈。在此過程中,這些未成年人所用的手段往往超過我們的想像,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危害網絡安全、危害個人人身安全的行為」,經過長期觀察,朱巍發現,「祖安文化」所呈現出的暴戾之力以及產生的社會危害度、對網際網路治理的影響和對被侵權人產生的傷害均非常大。

「祖安」的流行與網絡傳播的特性以及青少年的個性特徵有關

「祖安文化」本存在於網遊等小眾社群,為何會滲透進現實生活,在青少年群體中流行,甚至汙言穢語成為一種創造力的比拼?

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青年教育藝術研究院國內研究室主任陳苗苗認為,「祖安文化」的流行與網絡傳播的特性以及青少年的個性特徵有關。「網絡傳播使人際傳播不再受距離的限制,『祖安』髒話出現後,在青少年網絡社群中通過裂變式的人際傳播,迅速『出圈』。再加上青少年群體中一些『祖安』意見領袖線上線下推波助瀾,『祖安文化』就開始從網絡人際圈向外輻射和延伸,傳播到現實社交圈。另外,『祖安』髒話會被一些青少年群體加以模仿、推崇甚至創意改造,和青少年的個性特徵有關。」

陳苗苗列舉道,首先,青少年的情感具有爆發性、衝動性等特點。「祖安」誕生在網絡環境中,網絡的交往特點是無接觸,那麼孩子想表達自己的情感、語氣甚至動作的時候,要想表達出力量,就會在表達方式上做文章。從這點上看,簡單粗暴的髒話恰好能滿足一些青少年的需求,被一些缺乏辨識力的孩子使用、傳播、再創造。

其次,青少年喜歡標新立異。「祖安」詞彙特點和表達方式,雖然不夠美,卻有著標新立異的長相,容易吸引青少年。

第三,青少年需要歸屬感,在網絡圈子裡行走時,如果對方使用「祖安文化」,他會選擇從眾,增加集體認同感。

第四,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辨識力,且法律意識還比較淡薄,所以不容易考慮到「祖安」的暴力、戾氣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傷害,甚至會侵犯對方的名譽權。

「『祖安』以說髒話為特色,有些青少年認為這有助於自己緩解情緒上的痛苦,但其實通過『祖安』來轉移壞情緒,實在是弊大於利。『祖安』不僅是不文明的語言表達,還會導致青少年對什麼是文化美產生錯誤的價值判斷,長此以往,邊傳播邊創造,容易把自身變成一個無禮之人。」陳苗苗提醒道, 「『祖安文化』不僅會影響青少年個體的品德素養,還會對青少年文化生態、特別是網絡文化生態產生負面影響,它所帶來的審醜取向,會通過線上線下的多級傳播,深入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因此必須引起全社會的警惕。」

為青少年塑造積極健康的精神世界

今年8月至9月中旬,各地網信部門、教育部門集中清理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祖安文化」「黑界」等不良信息97.5萬餘條,累計關閉違法違規網站平臺6000餘家,處置相關問題帳號、群組64.7萬餘個。

「治理『祖安』不能僅停留在刪除相關信息,一定要追查發布帳號,線上線下統一治理,否則這種文化無法根除。」朱巍指出,以「祖安」為代表的這種線上文化,實際結合著多種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情況出現,保護未成年人權益,就要追究侵害未成年人權益之人的責任,從線上到線下,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採訪中,專家普遍認為,「祖安文化」與家庭氛圍無必然關係。但清除這種文化,可在學校和家庭教育中找到破解之法。

陳苗苗發現,熱衷創造「祖安」的青少年有一些共性的心理訴求,那就是不良情緒宣洩。

引發他們不良情緒的問題有哪些?他們的不良情緒為什麼沒有得到健康的紓解?

陳苗苗認為,這些問題可能更是催生「祖安」的源頭。她建議,首先,一定要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顯示,學業壓力、同伴關係、親子關係是引發青少年煩惱的前三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必須對此加以重視,調整『重智輕德』的傾向,扭轉功利化育人的價值理念,加大對青少年個性特徵的研究和尊重。特別是家長,應多傾聽青少年的心聲,幫助青少年及時紓解不良情緒。」她表示,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孩子的需求與喜好,引導孩子選擇更具有審美特徵的文化載體,從而代替『祖安』等黑文化的不斷出現。」

其次,家庭和學校要關注青少年的媒介素養教育。陳苗苗認為,更多青少年會選擇跟風、推崇、助力「祖安」,也暴露出一些青少年在媒介素養能力上的匱乏,「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缺乏辨識力,無法辨識出『祖安』是好玩、搞笑、有創意還是低俗、無禮甚至因其包含欺凌暴力而涉嫌侵犯他人名譽權。」

讓青少年遠離網絡在今天幾乎是不現實的。陳苗苗認為,更現實的策略是「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養,讓青少年了解網絡空間有其雙刃劍屬性,是否要推波助瀾、是否要成為某社群中的一員,首先要運用自己的媒介判斷力去辨識。」

她建議,家庭媒介素養教育要受到家長重視,家庭教育的內容特別需要與時俱進,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包含媒介素養。「家長不僅要幫助孩子學會管控自己的媒介使用時長,還應該跟孩子多討論媒介作為雙刃劍的兩面性,避免孩子對媒介資源不加分析、照單全收。」

「一些精神分析原理指出,青少年如果在主流文化裡得不到肯定和承認,就會通過亞文化群體獲得歸屬感。因此,家庭和學校都應該努力使青少年在主流文化中獲得肯定與承認。」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飛建議,家長還應多創造寬鬆民主的家庭氛圍,讓孩子能夠在家庭中自由表達自己的心聲,不感到壓抑;堅持對孩子進行明辨是非的教育,避免孩子形成錯誤的是非觀。

同時,家長要幫助孩子塑造積極健康的精神世界,「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積極的生活方式,多帶孩子參與高尚文雅的藝術活動,讓孩子眼睛和耳朵能夠看到和聽到更為美好的精神世界,讓粗鄙的文化無法在其心中生根。」殷飛說。(記者 周韻曦)

相關焦點

  • 如何看待「祖安文化」
    「祖安文化」起始只是一場互相無意義對罵的狂歡,部分人藉此發洩日常生活中被壓抑的情緒。但是當這種文化流傳開來,在網絡上不斷傳播戾氣,無疑會讓更多人感到不適,引起未成年人效仿,甚至釀成網絡暴力事件。 其實不難發現,未成年人「出口成髒」無非一場對成年人世界的語言暴力,或者說「祖安文化」的模仿秀。
  • 祖安文化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祖安這個梗是怎麼來的介紹
    以對方母親為圓心、直系親戚為半徑、生殖器為主武器、意淫為主技能,配以倫理、兩性、家畜、寵物、殯葬行業等領域的特有動詞及名詞……近年來,一種人稱「祖安文化」的亞文化在很多遊戲社區、社交媒體、視頻剪輯網站走紅。  調查發現,隨著這種所謂的「文化」出圈、擴張,追求罵人要有創意,髒話要足夠惡毒的「祖安文化」日漸侵蝕部分校園,青少年語言粗鄙現象愈演愈烈。
  • 要為「出圈」的祖安文化「除圈」
    近來,隨著「祖安話」的出圈,所謂的「祖安文化」也在網絡上形成一股以「爆粗口」「口吐狂言」為特徵的效仿之風,其中不乏學生。他們在網絡世界中也構建起一個暴戾、混亂的「地下之城」,甚至將「祖安話」嵌入校園現實生活中的話語體系,使之成為一種常態化的「語言暴力」。
  • 新華社髮長文批評「祖安文化」:真的該管管了
    調查發現,隨著這種所謂的「文化」出圈、擴張,追求罵人要有創意,髒話要足夠惡毒的「祖安文化」日漸侵蝕部分校園,青少年語言粗鄙現象愈演愈烈。1. 滿口髒話卻引以為傲,自稱「祖安男孩」、「祖安女孩」南京某初三班主任葛老師偶然注意到班上的學生在發生摩擦時常常飆一些「戾氣非常重的詞」。
  • 警惕「出口成髒」的「祖安文化」汙染校園
    「祖安文化」是一種語言暴力現在的小朋友比我們兒時接觸的信息要多得多,泥沙俱下,給孩子帶來的衝擊首先就反映在語言上。據《半月談》的報導,如今在部分校園裡正在流行髒話,甚至形成了一套髒話話語體系,被稱為「祖安文化」。有老師發現,班裡即便是成績好的同學,也會在群裡連續噴出髒話。布置作文「給好友寫一封信」,動不動就是「聽說得癌症了?恭喜你!記得請我去你墳頭蹦迪」。
  • 六部委聯手整治「飯圈」「祖安文化」:腦洞創意,怎麼就用來罵人了?
    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將在全國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加大對「飯圈」「黑界」「祖安文化」等涉及未成年人不良網絡社交行為和現象的治理力度。然而不少青少年的父母至今一頭霧水:啥是「祖安文化」?
  • 粗鄙暴戾失底線,髒話成了亞文化,「祖安文化」正侵蝕校園
    來源:半月談以對方母親為圓心、直系親戚為半徑、生殖器為主武器、意淫為主技能,配以倫理、兩性、家畜、寵物、殯葬行業等領域的特有動詞及名詞……近年來,一種人稱「祖安文化」的亞文化在很多遊戲社區、社交媒體、視頻剪輯網站走紅。調查發現,隨著這種所謂的「文化」出圈、擴張,追求罵人要有創意,髒話要足夠惡毒的「祖安文化」日漸侵蝕部分校園,青少年語言粗鄙現象愈演愈烈。
  • 半月談:滿口髒話卻引以為傲,「祖安文化」正侵蝕校園
    調查發現,隨著這種所謂的「文化」出圈、擴張,追求罵人要有創意,髒話要足夠惡毒的「祖安文化」日漸侵蝕部分校園,青少年語言粗鄙現象愈演愈烈。滿口髒話卻引以為傲,自稱「祖安男孩」「祖安女孩」南京某初三班主任葛老師偶然注意到班上的學生在發生摩擦時常常飆一些「戾氣非常重的詞」。
  • 半月談|粗鄙暴戾失底線,髒話成了亞文化,「祖安文化」正侵蝕校園
    調查發現,隨著這種所謂的「文化」出圈、擴張,追求罵人要有創意,髒話要足夠惡毒的「祖安文化」日漸侵蝕部分校園,青少年語言粗鄙現象愈演愈烈。一些網友的反應很興奮,通過直播間的彈幕「歡呼」——「這就是文化輸出」。對追捧「祖安文化」的人來說,這種贏則雙親健在,輸則家族升天的罵人方式令人「眼前一亮」,罵得好會被表揚為「好聰明的中國人,好優美的中國話」,戰鬥力特別強的,則被稱作「祖安文科狀元」。有網友總結「祖安語錄」的製作要素:「有創意,不單調;夠下流,夠惡毒。」
  • 半月談 | 粗鄙暴戾失底線,髒話成了亞文化,「祖安文化」正侵蝕校園
    粗鄙暴戾失底線,髒話成了亞文化,「祖安文化」正侵蝕校園半月談記者 蔣芳 貝赫以對方母親為圓心、直系親戚為半徑、生殖器為主武器、意淫為主技能,配以倫理、兩性、家畜、寵物、殯葬行業等領域的特有動詞及名詞……近年來,一種人稱「祖安文化」的亞文化在很多遊戲社區、社交媒體、視頻剪輯網站走紅。
  • 不能坐視粗鄙的「祖安文化」侵蝕校園
    作者:與歸(媒體評論員)近年來,一種人稱「祖安文化」的「罵人風潮」在很多遊戲社區、社交媒體、視頻剪輯網站走紅。據媒體報導,隨著這種所謂的「文化」出圈、擴張,追求罵人要有創意,髒話要足夠惡毒的「祖安文化」日漸侵蝕校園,青少年語言粗鄙現象愈演愈烈。如江蘇南京某初三班主任葛老師,便偶然注意到班上的學生在發生摩擦時,常常飆一些「戾氣非常重的詞」。
  • 祖安文化只不過是低素質玩家的遮羞布
    著名官方媒體半月談針對祖安文化做出調查,發現祖安文化已經火出了遊戲社區,漸漸汙染了青少年的價值判斷。今天加菲就和大家聊一聊祖安文化。 其實祖安文化這個名詞都是具有汙名化的,侮辱了文化和祖安這兩個詞語。
  • 滿口髒話卻引以為傲,「祖安」現象正侵蝕著校園
    調查發現,隨著這種所謂的「文化」出圈、擴張,追求罵人要有創意,髒話要足夠惡毒的「祖安文化」日漸侵蝕部分校園,青少年語言粗鄙現象愈演愈烈。滿口髒話卻引以為傲自稱「祖安男孩」「祖安女孩」某初三班主任葛老師偶然注意到班上的學生在發生摩擦時常常飆一些「戾氣非常重的詞」。有些時候,幾個學生看表情、看氛圍都只是在交流、開玩笑,但口中的詞「髒得令人震驚」。
  • 以嘴臭聞名的祖安文化,火了第二次.
    現在看來,「 祖安 」 二字怕是早已跳出英雄聯盟了。。。關於祖安梗,差評君有講過( 傳送門 ),起源於遊戲 《 英雄聯盟 》 的祖安大區。然而,就和許多網絡梗的爆火一樣,如今的 「 祖安 」 二字早就脫離英雄聯盟這個遊戲,展翅翱翔在網際網路的天空中了。而駐紮了成噸玩梗達人的二次創作聖地嗶哩嗶哩,自然成了 「 祖安 」 二字再次發光發熱的地方。
  • 盛行的祖安文化是另類幽默還是不加以掩飾的低俗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股名為「祖安文化」的風潮席捲了整個電競圈,甚至現在已經出圈到了網際網路的各個角落。 越來越多的LOL玩家開始在自己的快捷回復上設置「祖安語錄」,遊戲中也逐漸充斥起了「祖安文化」。
  • LOL:這就是祖安人打招呼的方式,歡迎來到祖安
    LOL到現在發展已經有十年了,十年來,從最開始的艾歐尼亞和德瑪西亞大區,到現在一共有29個大區,足以說明LOL在中國的人氣有多火,坊間有很多關於大區的傳說也各具特色,例如艾歐尼亞區的和諧能單挑其他大區的男爵,諾克薩斯的演員是最多的,黑色玫瑰的妹子是最多的,然而有這麼一個大區,他不是靠技術聞名,也不是靠妹子多聞名,而是靠著素質這個詞聞名的,這就是—祖安
  • 中式+祖安文化的罵人英語了解...
    中式+祖安文化的罵人英語了解一下時間:2020-04-18 16:1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right your right什麼意思什麼梗? 中式+祖安文化的罵人英語了解一下 中式+祖安文化的罵人英語:對你媽對。 簡單來說就是放屁、狗屁的意思。
  • 央媒點名批評:這種「文化」正在毀了我們的孩子,家長們可得當心了!
    而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種「文化」從網上擴散到網下,從社會侵蝕到校園,速度令人乍舌。在某主流用戶為未成年人的視頻網站上搜索「祖安」,可以看到相關投稿數多如牛毛,播放數更是不低。所以,家長必須對「祖安文化」提高警惕。優秀文化教人讀書明理,而「祖安文化」卻只會貽害無窮。
  • 祖安文科生給你們推薦兩個轉換器 讓你口吐蓮花-祖安,文科生,轉換...
    相信憑藉這兩個網站可以讓你們不用失去雙親就能縱橫祖安大舞臺。當然各位祖安打字機可能是沒空一句一句的翻譯,而人類的智慧又是遠遠超乎我的想像,現在就有某位狗粉絲開發的一個抽象話轉化器,送給大家。警告:雖然下面內容已做打碼處理,但是依舊可能讓人不適,請未成年人在家長陪同下觀看。不愧是用貂思考的人,是在下輸了你是莎士比亞沒有士如果你們把這個【 罵爹模式 】勾上,那麼這個祖安網站就會把之前關鍵詞中的你?(規避詞)替換成你親愛的老父親,雖然還不太智能就是了。
  • 濱海文化 | 天津濱海新區文化館:創新未成年人文化教育服務新模式
    為充分發揮文化場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今年自疫情發生以來,天津市濱海新區文化館在結合實際做好防控的前提下,專門為未成年人精心搭建文化藝術平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組織開展了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