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由於年紀小,所以總是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破壞力等,仿佛永遠有使不完的力氣。有時候家長一會沒有看住,孩子們就開始使勁「作妖」和「破壞」,常常令家長啼笑皆非。
小涵有一個3歲的兒子,平時特別調皮,經常玩完玩具後就亂丟,把家裡弄得像垃圾堆。對此小涵說了不知道多少遍,讓兒子不要亂丟,可是兒子一點也聽不進去,照樣亂丟。
有一天,小涵在網上買的東西到了,於是下去取快遞。在下樓時囑咐兒子不要調皮搗蛋,承諾取完快遞迴來就帶他出去玩,兒子乖乖地點了點頭。
誰知道等小涵一出門,兒子就迫不及待開始實施自己的小計劃。只見他把自己平時洗澡的洗澡盆翻出來,然後麻利地給洗澡盆裡裝滿水。琢磨了一會後,再把自己喝的奶粉倒入了盆裡。
然後又把玩具丟在盆裡,然後直接踩著小板凳進入水盆裡,興高採烈地泡起了「牛奶浴」。小涵回到家後,看見這一幕頓時被氣笑了。
因為小涵看見兒子竟然把奶粉倒入水裡,即心疼錢,可是看見兒子坐在水盆裡,偷偷泡起「牛奶浴」又覺得好笑。所以小涵就把這一幕拍了下來,然後上傳到網上。
不少網友看到這一幕,紛紛留言。網友一說:「這娃太會享受了,小小年紀就會泡牛奶浴。」
網友二說:「皮膚白不是沒有道理的,這奶粉不算是真的浪費。」
網友三說:「最好是揍一頓,以後就不敢把奶粉倒入水裡了。」
不得不說,熊孩子調皮起來,真的令人頭疼不已。雖然孩子的這些行為在我們大人看來是在搞破壞,是在調皮。
但是在孩子看來,他壓根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在搞破壞,他當時的心情可能就是好奇,就想知道整個人泡在牛奶和玩具的水裡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1)用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有時候孩子在搞破壞時,父母一般都會訓斥孩子,雖然表面上我們成功地制止了孩子的破壞行為,讓孩子長記性,但是實際上卻破壞了孩子早期的探索欲望。所以家長儘量不要訓斥孩子,要用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因為東西壞了,可以再買,但是孩子的好奇心遭到打壓甚至消失的話,那就太得不償失了。
2)要明白孩子搞破壞背後的原因
比如上面的孩子把奶粉倒入水裡,家長第一反應應該是先確定他為什麼要這麼做?想要知道什麼?以及有了怎樣的發現?家長記住,要肯定他的探索欲。
接下來可以這樣跟孩子說:「這瓶奶粉是爸爸媽媽用自己的血汗錢來買的,你這麼倒入水裡,爸爸媽媽又得花200多元給你重新買一瓶奶粉。而且你今天就沒有奶粉喝了,所以下次不可以把奶粉倒入水裡,也不能玩水。
3)給孩子立規矩,讓他心服口服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會從規矩中了解生活中的「允許」和「不允許」,逐漸養成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
比如孩子拆東西時,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好,以後要愛惜玩具,或者給他準備一些可以拆裝的玩具,滿足他的探索欲。當孩子玩水時,可以和他約定去遊泳館去玩水,不能一個人在家獨自玩水,否則會很危險。
4)父母也要嚴格遵守規矩
如果我們大人違反規矩的話,那麼就給孩子留下了一個「原來規矩可以改的印象」。我們在要求孩子做到的同時,也要求自己必須做到。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不認同規矩的話,爸爸媽媽要保持冷靜,不能暴怒或者強迫孩子遵守規矩,要平靜地向孩子說明規矩的內容,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議規矩的內容,但是一旦制定了規矩,就要嚴格執行。
5)父母記住不要嘮嘮叨叨、喋喋不休
我們總是熱衷於給孩子制定各種各樣的規矩,但是孩子總是三番五次觸犯規矩。所以我們就不停地反覆嘮叨,比如給孩子說教、指導、解釋、哄勸、命令、強調、祈求,結果發現孩子卻沒有認真聽,左耳進右耳出,甚至覺得煩躁。
所以父母不要經常在孩子面前嘮嘮叨叨、喋喋不休,要給予孩子一定的信任,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讓他慢慢把規矩內化成自己的好習慣。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搞破壞時,你是怎麼處理的呢?歡迎關注,留言,點讚。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則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