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得 | 從經典走向經典——重讀《走向探究的科學課》

2021-02-12 小學科學教學

2012年11月,喻伯軍老師送了我一本《走向探究的科學課——章鼎兒、路培琦、李子平評說科學課》,當時拿到這本書如獲至寶,前後讀、劃、研了三遍,並以此影響自己對科學課課堂教學的認識和實踐;2018年12月,在杭州崇文實驗學校舉行的全國「走向探究的科學課」教學研討會上,又拿到了第二本書——《走向探究的科學課——致敬經典》,前後也讀了兩遍。這個暑假,把兩本書對比起來又讀了一遍,深有所感:

一、經典從不缺乏

     第一本書中,我看得最多的,研究得最多的是章鼎兒老師的《科學探究活動與課堂教學改革》,也曾三遍聽章老師作這個講座,在章老師一遍又一遍、一個實例又一個實例的講座中,我感悟了科學課中「主要活動」設計和活動後「交流研討」的重要性,認識到了科學課不僅僅是教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並在此基礎上,在章老師的多次細心指點下,我形成並在全國教學研討會上執教了《電動機》一課。

    在第二本書中,我看到了劉默根老先生的《小學自然大綱、教材的幾個問題》和《小學自然學科的目的和要求》兩篇文章,猛然感悟,原來經典從不缺乏。劉默根老先生是我國小學自然課改革的發起人,他把自然課的教學研究從「教什麼」、「怎麼教」提到了「為什麼教」這個高度來思考開設這門課的價值和意義,並且提出了自然學科的認識主體是兒童等六項教學主張。從80年代到90年代,章鼎兒、李子平、路培琦三位老師從《昆蟲》、《橘子的認識》、《植物的果實》、《紙橋——形狀和承受力》、《小天平》、《蠟燭會熄滅嗎》等經典的課例詮釋了什麼叫走向探究的科學課,從行動和實踐上詮釋了劉默根老先生的自然教學思想,從而使我明白了當初章、李、路三位前輩為什麼被稱為「三劍客」,原來,經典從不缺乏。

二、經典仍在延續

      兩本書中,都選用了專家講座作為第一篇,第一本書中,有章鼎兒老師的《科學探究活動與課堂教學改革》,路培琦老師的《探究活動的體驗和設計》,李子平老師的《科學探究之「器」》和章鼎兒老師的《小學科學教學工具的使用》;第二本書中,有劉沛生老師的《致敬經典》,劉默根老先生的《小學自然大綱、教材的幾個問題》和《小學自然學科的目的和要求》,姜允珍老師的《在自然教學中怎樣體現「一舉多得」的目的要求》。兩本書的第二篇呈現的是經典的教學案例與評析。

      第二本書是三劍客的經典案例與前輩大家的評析,第一本書是周向鵬、李家緒、劉晉斌、聞蓉美、阮翔、李霞、周朝勇、邵鋒星等的經典課例與三劍客的評析。

     從兩本的經典教學案例與評析來看,清楚地看到了兩代人為之努力與研究和奮鬥的成果,經典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延續。兩代人的經典教學案例,都指向了「學為中心」的主要活動的設計和交流研討的呈現,都在闡釋劉默根老先生提出的「為什麼教」的問題。

     如今,喻伯軍老師提出「簡約的課堂」的教學理念,簡約並不簡單,簡約是對課堂結構的簡約,不簡單培養的是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交流研討的能力,是指向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科學課堂的學習,是對走向探究的科學課的接地氣的提法。因此,經典在一直在延續。

三、經典需要傳承

       重讀兩本書,價值不在於去認同和接受前兩代人成就的經典,而是接過「經典」的接力棒,以我們的行動和實踐,去影響我們現在身邊的老師和學生,以及將來走上科學教學崗位的新老師。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一是系統地闡述了當前小學科學教學的思想和實踐行動,是我國小學科學教學研究和改革的裡程碑,指引著當前小學科學教學研究和改革的方向,是所有科學老師老師必須學習、模仿並從中感悟,改變、改進自己的科學課堂的教學;二是成為科學課堂改革的評判標準。

     如何讓經典繼續傳承?就如「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唯有「讀——>實踐」,讀通、讀懂、讀透兩本書,以書中的案例比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在實踐中研讀,在研讀中實踐,不斷提升自己對科學課堂教學改革的認識。唯有這樣,經典才能在我們及下一代科學人的手中繼續傳承,散發出熠熠的光彩。

相關焦點

  • 讀《走向探究的科學課——致敬經典》有感
    本書編寫收錄了1981年到2000年間我國小學自然課改革的經典講座和經典課程教學案例。通過詳述我國不同時期設計和執教的經典課例從而生動的體現了現代科學教育思想的改革思路與目的。    除去引言結語,本書分為兩篇,分別為「專家講座」、「教學案例與評析。」     在拿到這本書時,如果只看書名,最直觀而簡單的猜測莫過於認為其最為中心的思想就是「以探究為核心」的價值導向。
  • 重讀經典,是經歷一次「靈魂的壯遊」 | 此刻夜讀
    重讀經典或者說附庸經典,本身就包含了自豪、聰明、有品位諸多美好詞語中的意義。卡爾維諾說:我們將人們讀了愛不釋手,加以珍藏的書冠之以經典;但並非只是那些有幸初次閱讀它們的人,才精心珍藏它們,欣賞它們。這是純粹的讀書和藏書的經驗,是從閱讀和珍藏的行為中判斷經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普遍的適用性。
  • "走向西部——中國美術館經典藏品西部巡展"寧夏開幕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寧夏自治區文化廳廳長阮教育致辭原標題:普及經典 文化惠民 「走向西部——中國美術館經典藏品西部巡展」寧夏開幕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劉思恩): 「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走向西部——中國美術館經典藏品西部巡展·寧夏」12月19日在銀川當代美術館開幕。
  • 小店區西溫莊小學| 「相約經典快樂暑假」讀書活動
    本臺通訊員:崔芳芳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採之不盡的富礦,是經驗教訓的結晶,是走向未來的基石。讀書是人們重要的學習方式。
  • 「教育強國」張頤武:善用網絡 推動經典走向大眾
    張頤武:善用網絡 推動經典走向大眾教育強國★★★★★(張頤武:長安街讀書會成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更多精彩請點擊「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01202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
  • 從心所欲不逾矩,有為有畏「套中人「|「經典重讀作文
    (60 分)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閱讀、文化燦爛的民族,故而留下了許多有關讀書的警句,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年少不知書中味,再讀已是書中人。」「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由此可見,好文章是需要重讀的,因為重讀後,往往會給人帶來新的體會。
  • 當我們走向六十歲,才明白(經典)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當我們走向六十歲,才明白:1、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當你走向六十歲,忽然發現,自己真的老了,白髮一撮一撮,皺紋深深淺淺,都不敢面對鏡子了。
  • 世界閱讀日倒計時|跟著大咖重讀經典 悅見未來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隨著4.23世界閱讀日的日益臨近,關於讀書的話題也逐漸升溫。為更好營造良好閱讀氛圍,好讀書,讀好書,封面新聞邀請到眾多文化名家,擔任「書香天府·全民閱讀」推廣大使。他(她)們談閱讀,聊感受,曬書單。我們發現,從閱讀中尋找智慧和力量的讀書人們,閱讀的對象具有高度統一的特點:經典。
  • 「重讀經典·倡行價值閱讀」研討會在長沙舉行
    5月24日上午,「重讀經典·倡行價值閱讀」研討會暨湖南省價值閱讀品牌示範店啟動大會在長沙舉行。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省文聯主席歐陽斌在會上發言。活動現場展示的圖書。紅網長沙5月24日訊(時刻新聞記者王嫣)價值閱讀,為中國未來而讀。
  • 小學科學課合作學習探究
    合作學習是科學探究活動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有效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在構建合作小組時,通常按照異質組合的方式來分組。科學課課型不同,角色分工也不宜相同。比如科學實驗課,我設置了組長、材料員、記錄員、安全員4種角色,並規定了每個角色的職責。組長負責組織協調小組活動,記錄員負責記錄實驗結果,材料員負責領取及管理材料,安全員負責安全提醒。又比如科學討論課,除了組長,計時員負責記錄討論時間,紀律員負責控制噪音,檢查員負責檢查個人意見。
  • 「探索雙線融合 走向深度學習」教育科研論壇:虛擬實驗課亮相
    福州教院二附小教師周國溶藉助中央電教館虛擬實驗,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小學科學課——《閃亮的燈牌》。「老師,小燈泡冒煙了!」隨著乾電池數量的增加,虛擬實驗操作界面上的小燈泡冒出了一股黑煙。仿真的實驗現象演示,讓學生們可以拓展課堂實驗以外的知識。信息學科《創意編程:海底暢遊》課程上,同學們通過VR設備,身臨其境暢遊海底世界,讓學習更有體驗性、趣味性。
  • 假期閱讀《語文經典重讀》之分析與感悟
    一、 重讀經典的意義首先援引楊先生自序當中的一段話對於其做以解釋:「這本《語文經典重讀》是我對中學語文一些經典篇章的重新解讀。之所以寫這樣一本書,其原因是因為我對中學語文教學的不滿意。然而,在這首詞中想要理解其氣勢磅礴的內涵,我認為就應該抓住這首詞的關鍵所在,就得抓住「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對於這兩句的理解,就決定了對整首詞所凸顯主題的相關理解。
  • 重讀經典,感悟數學文化與傳承
    重讀經典,感悟數學文化與傳承作者:劉 興 華作品編號:043投稿時間:2020.7.272020年,居家辦公,居家學習,用自己的努力與行動來抗擊疫情面臨新的生活,我一直在思考:數學知識與技能,AI、媒體技術,可能會代替老師傳授給學生,數學教師什麼的工作會有新的生機?新春伊始,林群院士推薦了2020年1月出版的雙語版《一個數學家的辯白》。這本書一直伴我閱讀、學習、工作、探索,走過春天,步入盛夏。從數學文化的視角,有了新探索和新思考。《一個數學家的辯白》是英國數學家戈弗雷·哈代著於1940年的作品。
  • 走向科學教育的新課堂——上饒縣第一小學開展科學學科培訓
    走向科學教育的新課堂——上饒縣第一小學開展科學學科培訓  徐燕強調科學教育已成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有效途徑,教師必須要有過硬的知識儲備和思考能力,才能勝任科學課程教學只有教會學生開展科學探究的方法、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才會讓每一位學生自身潛能得到最大發揮,課程實施才會更有實效,讓學生真正走進科學教育的新課堂。  新教材以新課標理念為導向。此次培訓由我校科學骨幹教師陳誠太做講座。他從課程標準、教材編排體系、實施建議三個方面剖析科學課程理念,闡述教學過程,指導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的方法,從課程標準的修訂、新教材的變化、教學流程等方面做了詳細講解。
  • 講座|辛德勇:因讀書而走向藏書
    直播現場:主講人辛德勇和主持人俞國林今天這個談話的主題,即「由讀書走向藏書」,等一下我會慢慢講。需要說明的是,我本來想把主題定作「由讀書走向藏書再到墮入寫書」。所以,在談過讀書與藏書的歷程之後,再來談談「墮入寫書」這一結局,好像也是應該的。不過當年賈元蘇大姐幫助我出版《讀書與藏書之間》,一開始,我還怯生生地,生澀得很,沒想到有那麼多讀者支持我,5000冊書,不到半年就脫銷了。這一下就讓我膽兒壯起來了,而且覺得寫書也很好玩兒,結果,就一發不可收拾,成了個什麼樣子,這大家也都看到了。
  • 閱讀·分享,讓我們走向更好的自己!
    閱讀·分享,讓我們走向更好的自己!讀書分享為提升機關黨員幹部綜合素養,督促機關黨員幹部學習交流,增強紀法幹部反腐協調工作配合度,12月3日,市紀委監委機關、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開展「做悅讀黨員 建書香機關」讀書分享活動。
  • 精緻的薰陶與渾厚的濡染 ——評孫立權《經典重讀:柳宗元詩<江雪>》
    孫立權老師執教的這堂經典重讀課極具探索意義。宏觀著眼,這節課是小初高同課異構的重要一環,跨學段同課異構在體現設計者的語文教育理念的同時也凸顯了語文學科自身教育規律的獨異性。微觀而論,對這篇極其「簡單」文本的深度教學實踐,展現了執教者高超的教學水平與前衛的教育理念。這節課水準高,亮點多,其中所呈現出的精緻的薰陶與厚重的濡染,尤為令人難忘。理想的教育是重薰陶的。
  • 重讀經典!《夢的解析》第七章(5):原發過程與繼發過程—壓抑
    重讀經典!重讀經典!重讀經典!重讀經典!重讀經典!
  • 重讀經典!《夢的解析》第七章(3):願望滿足
    重讀經典!重讀經典!重讀經典!重讀經典!重讀經典!《夢的解析》第二章:夢的解析方法大揭秘!
  • 讓學生在閱讀中走向詩和遠方
    ,認真完成假期讀書作業。在暑假時間過半之際,各班採用過程性評價,對讀書學生情況進行總結,並評選出班級優秀讀書明星。西溫莊小學努力構建「大閱讀」格局,傳承弘揚傳統文化,享受經典魅力孩子們在日日誦、天天讀活動中享受閱讀,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炎炎夏日,閱讀好愜意!捧起自己心愛的書籍,到那奇幻的世界暢遊,是多麼自在逍遙。根據自己班級的要求,或是自己的愛好,堅持每天閱讀30分鐘,養成讀書好習慣!各班評選出了讀書活動中的讀書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