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教育,父母和孩子都是家庭的一份子,需要每個人都參與。每位父母都不是天生的教育家,都是在與孩子的相處中一起成長。
01
最近,聽到同事抱怨最多的就是:
現在娃有多難帶,每天回家伺候他們,但是他們還是鬧,不聽話。
很多父母他們都覺得,陪伴孩子是一項單向行動,將陪伴孩子當做任務來完成,但是卻忽略了一點:
陪伴孩子對我們自己的影響。
其實,陪伴孩子一直都是一項雙向活動,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中收穫快樂和成長,同樣,父母也會相應獲得自己的思考與再次成長。
就像,一次我下班回家,小寶一直坐在沙發上等我,見我回來了,馬上屁顛屁顛跑來了。
拿出握在手上的糖果給我說:這是今天XX(好朋友的名字)給我的,很好吃,我也給媽媽留了一個。
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的,因為孩子的世界如此簡單純潔,又是這麼容易滿足,對於美好事物,他們更懂得如何欣賞,如何分享。
反觀自己,好像已經少了孩子般的純粹與分享了,而小寶這一次,讓我漸漸的似乎重新認識了自己,認識了這個世界。
02
作為父母,其實最大的驕傲就是孩子又進步了,成長的更好了。
尤其是當我們發現,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與我們的陪伴息息相關時,那種油然而生的滿足感真不是說說而已。
小寶以前一個人都不敢一個人睡,說什麼都要跟我睡,有一次我出差了,她爸一個人在家帶的孩子。
回來後我發現孩子是一個人睡的,她爸說:小寶本來是很害怕的,但是我說媽媽出去工作了,小寶只能自己睡了,媽媽要賺錢給小寶買新的衣服。
沒想到,小寶竟然,點點頭說:那小寶也要聽話,不能讓媽媽分心,小寶要快快長大。
那一瞬間,原來我們每次的新鮮陪伴,都對孩子至關重要且影響深遠。
會深深印刻在孩子的腦海中,也會反射在他們的一言一行中,讓他不斷地進步、變優秀。
03
一直很認同一句話:
高質量的陪伴是一種愉快和諧的雙向交流,讓孩子變得更自信、獨立、有力量的同時,父母也會從中收穫愉悅和成長。
其實,無論是寶寶還是父母,這個身份,我們都是第一次嘗試,我們也要慢慢磨合,慢慢成長。
養孩子的過程,就是陪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
很多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後會變得失去自我,孩子變成了生活的全部。
在這種家庭中,父母不懂得與孩子交流,不會認錯低頭,「為你好」成為了父母的口頭禪,一些父母未完成的心願也會被強加到孩子頭上。
孩子們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自然會變得壓抑叛逆,就像熱播電視劇《小歡喜》中的英子一家,英子媽媽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英子身上,反而讓英子想逃離這個家庭。
最好的陪伴成長就是,父母陪著孩子,相互影響,相互變成優秀的那個。
註:本篇文章圖片素材均來源於網路,
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