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潘志偉
就目前來看,高考依然是無法替代的,也是唯一最接近公平的選拔方式。作家路遙曾經這樣寫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對於目前中國的大部分平凡人來說,高考依然還是人生中四件大事之一。另外三件是:出生、結婚、死亡。
很多人面對高考會思考一個問題:在今天這個時代,高考對人生的影響還大嗎?有多大?這是個很開放的問題,可以宏觀上談談情懷、人生、職場、雞湯,也可以微觀上很具體到技術層面的探討,比如高考志願填報和職業的發展。
對於高考相關領域的研究、評論,老潘一向秉持「溫和、勸慰」的風格,會告訴大家高考不會決定人生,這沒有錯,人生是線,從長達幾十年的線來看,而高考是點,一個點即便再重要也不會決定一條線。
但是現實沒這麼理性和科學,沒這麼文縐縐,我們會看到,某種意義上、某種程度上、某個角度上、對於某個特定群體來說是這樣,高考就是決定了人生,高考之外的其它的因素給人生帶來的只是細枝末節的變化。但是這太唯心主義了太不政治正確了,所以大家都不敢說,一般會委婉地說高考不能決定人生但可以極大影響人生。
為什麼強調普通人,普通人就是隨波逐流的芸芸眾生,基本上不偏離主流人生軌跡,和「別人家的孩子」「精英」「異端」「邊緣群體」「運氣爆棚」是對立的,更多是那一群在臺下給臺上的人鼓掌的人,是職員、職工、群眾,這個群體也可以理解為多數人。
對於這個特定群體,很大程度上高考是決定人生的。如果你畢業十幾年甚至更長,回頭看一下你們班上當年沒考上大學、考上差大學、考上好大學的同學現在都怎麼樣?大多在社會地位、收入、伴侶質量、孩子讀什麼學校、生活質量方面有明顯分層的,這裡要有前提條件:除了高考成績差別大其它各方面差不多,你非要跟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彩票中大獎、特定能力超強的比那就是給自己添堵。
對於普通人這個群體,沒考上大學,大概率意味著將一輩子從事低端三低三高的工作。
三低:技術含量低、工資低、抗風險能力低。
三高:勞動強度高、加班頻率高、流動率高。
現實中,有人沒有考上大學,通過吃苦耐勞還是混的不差。但是仔細思考這個「不差」的背後,其勞動強度有多大?工作環境如何?
考了好大學,大多意味著高就業質量、高深造率,意味著更高的起點更多的機會。
考了差大學,學校連保研資格都沒有,考研還會受到「歧視」,好多學校的部分專業已經不收考研生了,即便收,其它條件差不多的情況下985、211優勢很大,校招的單位更是良莠不齊,好單位、好工作只要985、211。
現實中,有個很蒼白的邏輯思路是這樣的:考不上好大學意味著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意味著收入低,收入低大多也就意味著找不到好對象,找不到好對象意味著人生不可能有多幸福……
所以人生就是一環套一環,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所以有人說高中欠下的債需要一輩子來還,雖然極端了但是還是有一些道理。
這類問題下你一定會看到很多勵志和黑色故事:沒讀大學卻飛黃騰達;讀了很差的大學卻混的風生水起;讀了很好的大學卻混的一地雞毛……
其實本質上這就是典型的讀書無用論,沒讀大學讀了很差的大學混的很好的例子不少,讀了好大學混的差的也確實很多,但是大概率呢?概率低的問題不具有廣泛討論性,這是常識,我們要看就要看大多數!
雞湯看看就行了,千萬不要盲目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都逃不過大概率,對於高考,一定要重視,重視!努力,堅持,堅持努力,唯有努力,「奮鬥成就人生」才是大道……
【作者】潘志偉,2008年畢業於蘇州大學,工學學士。高級工程師(計算機與軟體)、紅河州信息與軟體項目評標專家、國家二級建造師、2015年通過國家司法考試。高考志願填報諮詢專家(人工智慧+大數據平臺輔助決策的專業化高考志願填報)。
「這些年的閱歷讓我意識到高考志願填報是關乎我們命運的,這些年我也長期關注和深入研究高考志願填報,幫助過很多孩子成功填報志願。在這個事情上,我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來幫助大家。」
如果你或者你的孩子今年高考,正處在這個有機會刷新命運的時機,歡迎與我交流。聯繫電話(微信):1388739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