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特殊性,教育部發布」重磅「通知,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簡稱」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考試時間為7月7日至8日。
雖然現在,高考飽受詬病,似乎每個人都可以過來指點江山一下,指出高考的各種弊端,但是不得不承認,目前為止,高考仍然是最公平、最有公信力的人才選拔機制。
高考牽動著千家萬戶每一個有考生家庭的神經,與其說它是一個人的行動,不如說是一個家庭的總動員。
凡是有考生的家庭,大多會以考生為核心,犧牲小我利益,滿足考生最大利益。簡單粗暴的父親也會變得和藹可親了,喜歡絮絮叨叨的母親也變得簡潔利索了,只要考生一個眼神一個表情,父母就選擇悄悄。不過考生也別太得意,高考之後一切秋後算帳,出來混,早晚要還的。
在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雖然人們的選擇越來越多元化,但是高考依然是最好的選擇。通過高考改變自己的人生路徑,依然是最高效最直接最便利的機會。
現在的人很難想像到1977年恢復高考後,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從恢復高考頭兩年裡走出來的張藝謀和易中天,如果沒有參加那場高考,也許他們的人生將會走向另外一條道路。而那些年參加高考的各路知青、工人、軍人和農民,也許在回望人生的時候,也會特別感謝那場高考。
現在的人也很難體會得到,當年恢復高考後,參加高考的那些人在當時是何等心情,也許他們懷著一顆激動和不安的心,焦灼的在等待命運的改變。畢竟在那個年代,能夠改變命運的機會實在是太少了。
在我們村,曾經有一個參加恢復高考的人,據說離考上大學只差了一分,為此他為這一分抑鬱了一生,整個人也變得魔障了。每次和人聊天的時候,他都會伸出一根指頭,嘴裡喃喃的說一分,就差一分。也許只有他自己心裡知道,正是這一分,讓他永遠成為了一個農民。
在我上學的時候,我們村有一個年輕人考上了大專學校,即便如此,我們都把他當成神一樣的存在。他是我們村的第一個大學生,後來留在了大專院校當了一名英語老師。每次談論起他的時候,村裡的人都無比羨慕,畢竟是吃上國家的糧食了。
八九十年代農村的年輕人,似乎一生下來就已經決定了宿命,那就是留在村裡繼續當一個農民。那時候的階層基本不能互相流動,出身是什麼身份,基本上離開的時候就是什麼身份,為此每次我到城上的時候,特別羨慕那些城裡的孩子。
唯一能夠讓孩子離開土地的方法就是讓孩子上學。當時我們村裡十幾個上學的,上到高中的只有三個人,最後考上大學的只有一個人。那些沒有通過中考高考留在農村的孩子,也許終生就要和土地打交道了。
當然現在形勢發生了變化,很多農村的孩子不用通過上學,也有很多就業的渠道。而農村的生活也不再那麼苦逼,甚至比城裡的人還會玩。但是要想跨越更高的階層,實現更好的發展,謀求更好的生活,通過高考考上大學留在城裡,仍然是最有效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這裡甚至連之一都沒有。
有錢有權勢的家庭,可以通過金錢買到學歷和機會,但是對於我們絕大多數平凡家庭的孩子,只能通過學歷來謀求經濟和生活。
你可以不看重高考,你也可以鄙視大學,你甚至可以對教育肆意指摘,前提條件是你們家如果有個礦的話。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那麼沿著高考這條跑道前進,將是最有效的方式。
高考不僅僅意味著是一種學習,更意味著是一種選擇,一種機會,一種人生的改變。
無論是在現在的農村還是城市,無數的年輕人通過高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階級固化雖然在現在或多或少的存在,但是要打破這個壁壘,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用高考為自己加速。
高考真正影響最大的是底層人物的命運。那些在農村被稱為鐵蛋鋼蛋和黑蛋的人們,通過高考從農村包圍城市,最後變成了湯姆傑瑞和艾文。
如果沒有通過高考,馬雲可能還在肯德基店門前徘徊,中國也不會有一個偉大的企業家。如果沒有通過高考,俞敏洪可能還在一個小地方過著自己閉塞的生活,網絡上也不會出現一個教育帝國。
正是通過高考,讓現實生活中出現了千千萬萬個馬雲和俞敏洪,他們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你,更可能是人海中的每一個人。
很多年後,當你坐在辦公室,有那麼一瞬間,你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了思考。回望自己的人生,才會發現,若干年前那個7月的7號8號,不是你高中學習的結束,而是你人生的一個新的開始。
你是怎麼看的?請留言交流。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