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是國際性的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協會,在全世界有超過四十萬名會員,是全球最大的非營利性專業技術學會。IEEE Fellow即為IEEE會士/院士,是IEEE組織的最高榮譽,只有不超過0.1%的會員有資格當選。所以IEEE Fellow是學術科學界公認的頂級榮譽和重要職業成就,當選學者基本都是工程技術相關領域內有卓越成就的優秀科學家。在前不久公布的「2019年IEEE Fellow名單」中,有295名新成員加入,中國內地高校有至少三十位學者入選。名單如下(由於統計誤差,表單中或有錯誤、遺漏)。
從表單中可以看到,入選人數最多的高校(含科研單位)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科院系統的中科院自動化所。它們均有三名學者當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均有兩名學者當選,武漢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高校有一名學者當選。三十位當選者所在單位大多為985高校以及中科院系統,只有五名當選者來自非「985高校和中科院系統」。由此可見,985高校以及頂級科研單位集聚了數量龐大的優秀人才。同時,我們也看到,諸如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這樣的知名985高校並未有學者當選。主要原因還是IEEE Fellow主要來自電子、工程、信息等領域,有些985高校實力雖然很強,但在工科領域有所薄弱,所以沒有相關領域學者當選也屬必然。
五名來自非「985高校和中科院系統」的當選者中有三人來自「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他們是來自北京郵電大學的張平、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吳敏和來自西南交通大學的吳廣寧;有兩位入選者來自非「雙一流」高校,它們分別是來自廣東工業大學的謝勝利和來自山東科技大學的周東華。廣東工業大學雖沒有「雙一流」的名號,但學科建設水平、科研實力、社會聲譽都不輸「雙一流」高校。作為國家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和「中國製造2025」試點單位、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廣工錄取分數線一直處於高位,其在科研上的投入也另不少名校「望塵莫及」。在2018年5月教育部發布的中國高校年度統計中,廣工以8.36億元的科研經費投入位居全國第四十位。
山東科技大學的名氣與廣工似乎有些差距,卻也是一所工科優勢突出的多科性大學。它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有較大的區域影響力。廣工也好,山科大也罷,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IEEE Fellow評選中有學者入圍,真的非常不容易。廣工和山科大很搶眼的表現,說明在部分沒什麼名號的高校,同樣也會有頂尖學者出現,它們的某些學科領域的實力不一定比211高校或「雙一流」高校弱。
除中國內地高校的三十位入選學者外,還有至少六位入選者來自內地企業,至少十位入選者來自中國港澳臺地區。這數十位來自中國的優秀學者,佔了全部新增IEEE Fellow人數的超過15%。這說明中國學者在工程以及相關學科領域的實力越來越被認可,中國學者在相關領域的「話事權」也越來越大。而對於這數十位當選者而言,未來迎接他們的將會是更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