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西安開啟思想盛宴

2020-12-17 西安發布

陝西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與日本友好往來源遠流長,多年來,日本一直是來陝旅遊的重要客源國。12月11日,2020年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交流研討活動在西安舉辦。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張旭表示,青少年交流是中日友好往來的重要組成,為增進兩國相互理解、促進中日友好、夯實民意基礎發揮了獨特作用。

為了促進恢復和擴大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張旭希望兩國共同加強頂層設計,加強市場開發和宣傳推廣力度,積極開展更深入的市場調研,設計高品質修學旅行產品,培養更多青少年交流相關專業人才。通過開展體育、文化和旅遊等活動,增進兩國青少年的相互了解和彼此認知。

陝西省政府副省長程福波指出,中日互為重要近鄰,舉辦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交流活動,是落實兩國元首2019年會談成果的重要舉措。在入境旅遊重新開啟後,歡迎更多日本青少年來陝修學旅行,共同推動文化交流互鑑,促進友誼世代傳播。

日本駐華使館公使貴島善子表示,日中兩國間有很多友好城市,日本除了東京、大阪等城市,還有很多獨具魅力的地方。利用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平臺擴大友城之間的學生互訪、校際交流,將進一步促進兩國青少年交流活動長期穩定開展。

外交部亞洲司參贊鄧偉表示,民間友好始終是中日關係發展的重要基石。青少年交流是中日民間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心籌劃發展有特色、有亮點、有聲勢的青少年修學旅行活動,將有助於推動形成兩國民眾積極互動的新格局,築牢兩國關係的正向民意根基,為中日關係進一步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據了解,1987年,中國成立了由旅遊、教育、鐵道、民航等多個部門共同參與的中國接待日本青少年修學旅行委員會。多年來,該委員會為兩國長期睦鄰友好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推動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的市場化運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次活動邀請到了中日修學旅行領域專家、學者,通過交流發言的形式,總結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的成果,探討面臨的問題, 深入推進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發展。

文化和旅遊部、外交部、教育部、交通運輸部、國家體育總局、民航局、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等成員單位代表,北京、天津、上海、遼寧、江蘇、浙江、福建、陝西、山東、河南、廣東、四川、雲南等省市文化和旅遊廳(局),重慶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等14個分委會代表,中國旅遊集團、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旅行社代表15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西安文旅之聲出品

相關焦點

  • 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交流研討活動在西安舉行
    12月11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交流研討活動在西安舉行。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張旭、副省長程福波出席並致辭。張旭指出,青少年交流是中日友好往來的重要組成,為增進兩國相互理解、促進中日友好、夯實民意基礎發揮了獨特作用。
  • 2020年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交流研討活動在西安舉辦
    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委員會在推動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的市場化運作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針對恢復和擴大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張旭希望兩國共同加強頂層設計,加強市場開發和宣傳推廣力度,積極開展更深入的市場調研,設計高品質修學旅行產品,培養更多青少年交流相關專業人才。通過開展體育、文化和旅遊等活動,增進兩國青少年的相互了解和彼此認知。
  • 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七日電(記者於奇)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國家旅遊局聯合舉辦的「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北京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研討會」今天在此間召開。  本次修學研討會邀請了中日雙方政府、教育界、旅遊界、新聞媒體的相關人士三百六十人參加。其中,來自日本的中學校長、教導主任一百五十二名,中方中學校長一百零二名。
  • 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委員會中方協調會召開
    11月10日,由外交部、文化和旅遊部共同牽頭的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委員會在京召開中方協調會。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張旭、外交部部長助理吳江浩出席會議並講話。張旭表示,多年來,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委員會在增進中日青少年交流和相互了解,加深彼此認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兩國長期睦鄰友好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委員會在推動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的市場化運作,推動籤證和航空便利化,改善綜合接待環境和條件,吸引更多日本青少年到訪中國,使中國成為日本青少年修學旅行的最佳目的地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 陝西成為日本青少年修學旅行重要「打卡地」
    為加強中日兩國青少年交流互鑑、增進相互理解、發展長久友誼,促進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的發展,12月11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中國旅遊報社、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的「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研討會」在曲江國際飯店舉行。
  • 見證中日友好 西安將迎來兩項國際文化活動
    繼2019年我市舉辦「東亞文化之都」系列活動後,又有兩項國際化重磅文化活動將在西安舉行。12月11日文化和旅遊部將在西安舉辦「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研討會」,規劃展望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的美好願景。同時,2020年「東亞文化之都」西安新春音樂會也將同期舉行,奏響一場開容包放的國際文化盛宴。
  • 交流互鑑 共促發展 西安已形成18條修學旅行主題和線路
    在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交流研討活動上,西安市文旅局介紹了我市修學旅行交流發展現狀。目前,西安已形成了包括18個方向在內的修學旅行主題和線路,如:紅色革命遺蹟,歷史名勝,絲綢之路研究,秦嶺文化研究,自然和野外活動體驗,非物質文化考察,食品和傳統小吃體驗等。
  • 西安將舉辦兩項國際文化活動
    繼2019年我市舉辦「東亞文化之都」系列活動後,又有兩項國際化重磅文化活動將在西安舉辦。12月11日,文化和旅遊部將在西安舉辦「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研討會」,規劃展望中日青少年修學旅行的美好願景。同時,2020年「東亞文化之都」西安新春音樂會也將同期舉行,奏響一場開容包放的國際文化盛宴。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就開始接待日本青少年修學旅行業務。1987年,中方成立了多個部門共同參與的中國接待日本青少年修學旅行委員會,陝西也是其中10個分會之一。
  • 北京市今年接待逾三萬日本青少年修學旅行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八日電應中國國家旅遊局邀請,由日本公立學校負責人組成的修學旅行研修團,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到北京開展研修考察,以期為二00二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雙方人員交流及以修學旅行為基本方式的青少年交流打下基礎。
  • 日本青少年和教育界人士到孔子家鄉修學旅行增多
    日本青少年和教育界人士到孔子家鄉修學旅行增多 中新社發 薛紅軍 攝    新華網東京7月28日電(記者 鍾沈軍)記者從27日在東京召開的山東省旅遊推薦會上獲悉,日本青少年學生和教育界人士組團到孔子家鄉修學旅遊呈現增長趨勢。     山東省旅遊促銷團團長梁文生介紹說,山東是孔子的故鄉,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正日益被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所了解。
  • 韓國:「修學旅行」
    看看他們怎樣過  新華社首爾專電(記者幹玉蘭)每年到了暑假,韓國各地大、中、小學生都會組團參加被稱為「修學旅行」的各種海外考察、旅行和進修活動,以拓寬眼界,增加閱歷。  據悉,韓國的「修學旅行」制度始於1900年,普及於上世紀70年代之後。幾乎每個韓國人都在學生時代參加過各種類型的「修學旅行」,這種旅行已成為韓國獨有的社會文化現象,被認為是青少年走出課堂、增長見識和交友的良好方式,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  近年來,除了傳統的觀光和考察類型的「修學旅行」,韓國還出現了外語「修學旅行」、體育「修學旅行」等全新的形式,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 中國駐福岡總領事會見來自日本最早組織往中國修學旅行的高中校長
    在會見中,律桂軍總領事感謝柳川高中多年來為中日交流所作積極貢獻,並介紹了中國抗疫和復工復產良好形勢。律總領事表示,在中國出現新冠疫情後,柳川高中的同學們自發捐款,支援中國抗擊疫情,用實際行動書寫了中日兩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感人故事。在柳川高中,兩國青少年共同學習,共同成長,這是增進相互理解的最直接有效方式,也是為中日友好的未來積蓄力量。
  • 日本修學旅行怎樣開展?
    修學旅行旨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與人交往和溝通的能力、自理和自律的能力,培養學生安全和守規則的意識、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通過了解本地區、本國的歷史和文化,進而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和豐富的內心世界。  日本從二戰後就開始逐步實施修學旅行,到1960年已成為所有中小學的常規教育活動,《日本學校教育法》中對此作出了相應規定。
  • 修學旅行 | 這一點,日本走在我們的前面!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對正處於成長期的青少年來說,遊學的確可以增長見聞,擴展心胸、學到不少在書本中無法獲得的知識。那麼遊學到底有何意義,是否真的對孩子有好處呢?所謂遊學,是外出旅遊學習,這項制度源自於歐洲,日本是亞洲最早推行遊學制度的國家,大概從明治時期開始。
  • 「取長補短」日本「修學旅行」對中國「研學旅行」發展的啟示
    舉辦修學旅行前,要在前年度進行策劃,要成立由校長、教務長、年級主任、班主任等組成的修學旅行計劃委員會,選定目的地之前要前去考察與交涉,讓學校保健所人員調查修學旅行住宿地的食品與環境衛生等。同時,修學旅行活動具有經濟帶動作用,也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使政府為下一輪修學旅行活動提供更有力的財政支持,實現了可持續發展。日本人很少有人會說自己「沒有參加過修學旅行」。
  • 又是修學旅行時
    「不行的,孩子的學校9月將組織他們去中國修學旅行。澳大利亞也不行,他初中時也是參加修學旅行去過了。去哪兒呢?反正不能和修學旅行的地點重複了。」山田喃喃地念叨著。     山田先生所說的「修學旅行」,是日本小學到高中階段學校教育的一個特色環節,通過集體旅遊來提高學生的文化、語言、歷史等各領域的認知水平。
  • 西安歐亞學院學生在中日美韓國際青少年美術書法大賽中獲金獎
    西安歐亞學院學生在中日美韓國際青少年美術書法大賽中獲金獎   近日,西安歐亞學院社團活動中心接到喜訊
  • 今夏開始我國中小學生赴日本修學旅行可以免籤
    新華網東京5月30日電(記者冮冶)日本政府日前作出決定,從今年夏天開始,對來日修學旅行的中國中小學生實行免籤。   日本對來日修學旅行的中國中小學生實行免籤,是推行其「觀光立國」計劃以及加強日本與亞洲國家青少年交流等事業的重要內容之一。
  • 日本修學旅行讓孩子觸摸真實的世界
    從1946年起,日本文部省(現文部科學省)就將修學旅行正式納入學校教育體系,並多次下發文件,指導全國中小學的修學旅行。通過修學旅行,學生不僅可以親身接觸自然、社會、歷史和文化,還可以在集體旅行中學會與他人相處,養成團隊意識。修學旅行已成為日本人青少年時代的共同回憶,也成為日本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巖瀨正司:「旅行」只是一種形式和手段——中國網專訪日本修學旅行...
    日本修學旅行重點落在「修學」,突出修身養性、學以致用,強調「教育性」「集體性」和「體驗性」三個要素,旅行只是一種形式和手段。日本修學旅行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江戶時代,但真正意義上的修學旅行應是1882年日本櫪木縣第一初級中學組織學生赴東京參觀上野第二屆實業發展促進博覽會。歷經百餘年的發展,日本修學旅行日臻完善,構建起了一整套完備的實施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