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修學旅行時
本報記者 裴軍
名古屋小學生休學旅行
李晉攝
暑假臨近,山田先生開始考慮帶上高二的孩子去何處旅遊一番。
「去中國吧,還能參觀世博會。」記者推薦道。
「不行的,孩子的學校9月將組織他們去中國修學旅行。澳大利亞也不行,他初中時也是參加修學旅行去過了。去哪兒呢?反正不能和修學旅行的地點重複了。」山田喃喃地念叨著。
山田先生所說的「修學旅行」,是日本小學到高中階段學校教育的一個特色環節,通過集體旅遊來提高學生的文化、語言、歷史等各領域的認知水平。
據日本修學旅行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2008年度,日本全國共有944所高中組織了海外修學旅行,其中公立431所,私立513所,參加的學生人數為150975人。從訪問的國家和地區看,前三位分別是東南亞(24.3%)、北美(19.6%)、大洋洲(17.9%)。東南亞國家中,新加坡居於首位,選擇中國大陸為修學旅行目的地的佔7.6%,位居第六。
近幾年,我國國內學校的修學旅行開始升溫。為招徠中國學生去日本,日本政府在2008年10月頒布了免除中國修學旅行學生入境籤證的措施。措施規定,只需要學校校長給駐華使領館出具一封組織赴日修學旅行的證明信,一份學生名單和一份在日本的活動日程表,即可獲得30日之內的入境免籤。
日本修學旅行的目的地不盡相同。小學生多是選擇距離學校並不太遠的地點,例如關東地區小學多去東京、橫濱、日光或箱根,關西地區小學多去京都、大阪和伊勢志摩等地。從初中生開始,旅行範圍擴大到整個日本。上世紀90年代起,日本初、高中學生的修學旅行開始涉足美國夏威夷、義大利、中國、韓國、澳大利亞等,尤其是私立中學,更多選擇組織學生去海外旅行。有的學校還將其有特色的修學旅行作為一個強項寫進招生簡章。
修學旅行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開拓視野。不過,這項活動最核心的問題是如何保證學生的安全。圍繞這個問題,日本各學校在組織修學旅行前要做好充足準備,制定專門的危機管理手冊。既要防患於未然,又要在事故或突發事件出現後做到及時和妥善應對。尤其在海外旅行前,校方一方面通過外務省和旅行社積極搜集旅行目的地的各類狀況,包括社會治安、天氣、衛生狀況等;另一方面,在出發前會反覆對學生進行危機教育,培養迴避和處理危險狀況的安全防範意識。
日本的修學旅行一般都會委託給信譽良好的旅行社辦理,路線安排也儘可能選擇發生意外可能性最小的地方。這也是為何新加坡成為日本學校首選的修學旅行目的地的最大原因。
雖然修學旅行是以單獨的學校、班級為單位各自施行,但日本政府部門對修學旅行有著非常嚴格的管理制度。目前,日本47個都道府縣地方教委每年都會出臺本年度修學旅行的實施細則,轄區內的中小學校必須遵照執行。細則具體包括實施旅行的學年、旅行天數、行程長短、所需費用以及隨行教師的人數等。
由於日本實行地方自治,因此各地教委關於修學旅行的準則和標準並不相同。例如,北海道教委規定,高中生修學旅行須控制在5晚6日之內,如果是海外旅行或是國內旅行乘坐飛機,則時間須限定在4晚5日。隨行教師的人數也依據出遊學生人數而變化,例如學生在20人之內,隨行教師需要3人;30名學生之內隨行4人;67名之內隨行5人,以後每增加25個學生隨行老師增加1人。
東京都教委2010年度的修學旅行準則規定,初中生修學旅行時間控制在72小時之內,高中生為96小時之內。小學、初中生的所需費用「要考慮到家長的經濟負擔,儘可能減少預算」,高中生修學旅行則明確規定,國內旅行每人不得超過7.98萬日元,海外旅行費用上限為9.5萬日元。而宮城縣制定的準則要求高中生海外旅行費用限額則是15萬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