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好心人和受助者
封面新聞記者 汪仁洪
半個世紀前,四川南充女子王某華嫁到四川涼山,定居在涼山西昌某礦家屬區,不久相繼產下兩子。王某華母子仨皆因患病與人交流困難,且家庭經濟拮据,致使王某華戶口一直在南充,而兩子一直未上戶,在當地不能享受殘疾照顧、低保等相關政策。
在涼山退休教師吳桂芬幫助下,兩地警方通力合作。2020年6月18日,愛心飛越大涼山和嘉陵江,年過四旬的兩兄弟收到了南充警方寄來的戶口簿。
南充市順慶區政務大廳辦理證件
年過四旬無戶口
王某華的戶籍在南充順慶區。半個世紀前,王某華嫁給西昌某礦一工人師傅,並定居礦上家屬區。王某華出嫁後,沒把戶口遷移到西昌。1976年、1980年,王某華的兩個兒子相繼出世。
王某華有病,無法與人正常交流,兩個兒子身體也同母親一樣,加上當時王某華認為戶口不怎麼重要,二胎又屬於超生,就一直未給兩個兒子申報戶口。
後來王某華的丈夫去世,她一人帶著兩個兒子,繼續住在該礦家屬區,靠在西昌撿拾破爛賣錢,維持生計。
一晃,今年王某華年過七旬,兩個兒子都年過四旬。
拿到戶口本
退休教師管「閒事」
前不久,西昌某校退休教師吳桂芬看見王某華母子仨艱辛生活一幕,心中無限悲憫。
國家有殘疾照顧、低保等相關政策,礦上也有救助政策,王某華母子仨為何享受不到?由於同王某華一家交流有障礙,吳桂芬旁敲側擊弄清原委:王某華的戶口在南充,但她早無娘家人了,同南充失聯多年,家鄉已經陌生了,南充方面也不知王某華生活情況;兩個兒子無戶口,「黑戶」在涼山、南充都享受不到相關政策照顧;並且身體、經濟原因,王某華母子仨甚至沒有改變現狀的想法。
吳桂芬決定管管這「閒事」。
吳桂芬先找到西昌某礦工會主席馮波。馮稱,只要把王某華戶口遷移至西昌,礦上就能按照政策把王某華納入特困家庭進行救助。
王某華的兩個兒子怎麼辦?吳桂芬又到西昌市太和派出所。被告知王某華是南充戶口,兒子只能在南充辦理戶口。派出所派民警馬茹同南充警方對接辦理王某華母子仨戶口事宜。
順慶民警曹明強展開調查
兩兄弟領到戶口簿
吳桂芬向南充市順慶區公安分局寄去求助信。
「家鄉人流落他鄉,我們應該提供幫助呀!」順慶區公安分局行政審批綜合科教導員曹明強看到信件後馬上展開調查。此時,西昌民警馬茹打來電話,調查工作進展更為順利。
兩地警方聯手,王某華一家的基本情況很快被弄清。兩地警方研究認為:王某華在南充有戶口,兩個兒子可在南充上戶,但一家如回陌生的家鄉,生活將更艱難,「最好的處置辦法是,兩個兒子在南充上戶,王某華母子仨再把戶口遷移到西昌,西昌的相關照顧政策就能享受了。」
王某華一家贊同此方案。
順慶警方委託西昌警方協助調查取證、採集補錄戶口人員照片信息。6月12日,順慶警方收到西昌警方寄來的相關資料。當日,順慶警方為王某華的兩個兒子補錄了戶口,為其辦理了南充戶口簿。之後,順慶警方將王某華母子仨的戶口簿郵寄到太和派出所。
6月18日,年過四旬的兩兄弟第一次到太和派出所拿到了戶口簿。
順慶、西昌警方表示:兩地警方將繼續聯手,特事特辦,通過一站式服務,把王某華母子仨的戶口遷移至西昌某礦家屬區,再協助他們在西昌辦理身份證,申請《殘疾證書》及低保,解決其生活困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