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攜手嘉陵江 40年無戶口的涼山兄弟終於領到戶口簿

2020-12-14 封面新聞

西昌好心人和受助者

封面新聞記者 汪仁洪

半個世紀前,四川南充女子王某華嫁到四川涼山,定居在涼山西昌某礦家屬區,不久相繼產下兩子。王某華母子仨皆因患病與人交流困難,且家庭經濟拮据,致使王某華戶口一直在南充,而兩子一直未上戶,在當地不能享受殘疾照顧、低保等相關政策。

在涼山退休教師吳桂芬幫助下,兩地警方通力合作。2020年6月18日,愛心飛越大涼山和嘉陵江,年過四旬的兩兄弟收到了南充警方寄來的戶口簿。

南充市順慶區政務大廳辦理證件

年過四旬無戶口

王某華的戶籍在南充順慶區。半個世紀前,王某華嫁給西昌某礦一工人師傅,並定居礦上家屬區。王某華出嫁後,沒把戶口遷移到西昌。1976年、1980年,王某華的兩個兒子相繼出世。

王某華有病,無法與人正常交流,兩個兒子身體也同母親一樣,加上當時王某華認為戶口不怎麼重要,二胎又屬於超生,就一直未給兩個兒子申報戶口。

後來王某華的丈夫去世,她一人帶著兩個兒子,繼續住在該礦家屬區,靠在西昌撿拾破爛賣錢,維持生計。

一晃,今年王某華年過七旬,兩個兒子都年過四旬。

拿到戶口本

退休教師管「閒事」

前不久,西昌某校退休教師吳桂芬看見王某華母子仨艱辛生活一幕,心中無限悲憫。

國家有殘疾照顧、低保等相關政策,礦上也有救助政策,王某華母子仨為何享受不到?由於同王某華一家交流有障礙,吳桂芬旁敲側擊弄清原委:王某華的戶口在南充,但她早無娘家人了,同南充失聯多年,家鄉已經陌生了,南充方面也不知王某華生活情況;兩個兒子無戶口,「黑戶」在涼山、南充都享受不到相關政策照顧;並且身體、經濟原因,王某華母子仨甚至沒有改變現狀的想法。

吳桂芬決定管管這「閒事」。

吳桂芬先找到西昌某礦工會主席馮波。馮稱,只要把王某華戶口遷移至西昌,礦上就能按照政策把王某華納入特困家庭進行救助。

王某華的兩個兒子怎麼辦?吳桂芬又到西昌市太和派出所。被告知王某華是南充戶口,兒子只能在南充辦理戶口。派出所派民警馬茹同南充警方對接辦理王某華母子仨戶口事宜。

順慶民警曹明強展開調查

兩兄弟領到戶口簿

吳桂芬向南充市順慶區公安分局寄去求助信。

「家鄉人流落他鄉,我們應該提供幫助呀!」順慶區公安分局行政審批綜合科教導員曹明強看到信件後馬上展開調查。此時,西昌民警馬茹打來電話,調查工作進展更為順利。

兩地警方聯手,王某華一家的基本情況很快被弄清。兩地警方研究認為:王某華在南充有戶口,兩個兒子可在南充上戶,但一家如回陌生的家鄉,生活將更艱難,「最好的處置辦法是,兩個兒子在南充上戶,王某華母子仨再把戶口遷移到西昌,西昌的相關照顧政策就能享受了。」

王某華一家贊同此方案。

順慶警方委託西昌警方協助調查取證、採集補錄戶口人員照片信息。6月12日,順慶警方收到西昌警方寄來的相關資料。當日,順慶警方為王某華的兩個兒子補錄了戶口,為其辦理了南充戶口簿。之後,順慶警方將王某華母子仨的戶口簿郵寄到太和派出所。

6月18日,年過四旬的兩兄弟第一次到太和派出所拿到了戶口簿。

順慶、西昌警方表示:兩地警方將繼續聯手,特事特辦,通過一站式服務,把王某華母子仨的戶口遷移至西昌某礦家屬區,再協助他們在西昌辦理身份證,申請《殘疾證書》及低保,解決其生活困難問題。

相關焦點

  • 28歲姑娘沒戶口難結婚追蹤 目前已領到戶口簿
    28歲姑娘沒戶口難結婚追蹤 目前已領到戶口簿 昨日上午,當「黑戶」姑娘楊敏(化名)接過嶄新的戶口簿時激動地說。因為出生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28年來,她嘗盡辛酸,好不容易與相愛的男友準備結婚,又因為沒有戶口,婚事一拖再拖。通過多方幫助,昨日上午,楊敏終於領到了屬於她的戶口簿。  11月14日,本報以《沒戶口沒身份證 28歲姑娘難結婚》為題,報導了28歲的楊敏急盼結婚卻無戶口,通過微博向蓮湖警方求助一事。
  • 一家人78年被列入黑戶 在鄰居幫助下領到戶口簿
    長沙老人期盼78年終於領到戶口簿(圖)  今年78歲的任巧珍出生在嶽陽洞庭路,在巴陵古城生活了半個多世紀,因躲避日本侵略者的殺戮及其他特殊原因,78年來,她和家人一直被列入「外來」人員之列,沒有戶口簿,更辦不了身份證,由此給她和兒女帶來了諸多的辛酸和磨難。
  • 「戲劇精神永不停息」 大涼山國際戲劇節讓世界看見涼山
    濮存昕在戲劇節上與涼山孩子們互動。  莫裡 (圖片由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組委會提供)  難得的是,戲劇今年能在大涼山過一個「暖冬」。涼山地處祖國西南腹地,有大山大川、宜人氣候和燦爛多樣的文化,文學、詩歌、音樂等尤為繁盛,文藝精神長存,戲劇土壤豐厚,戲劇早已是涼山各族人民群眾生活的一部分。涼山堅持把文旅產業作為發展的首位產業之一,全域旅遊正加速發展,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要謀劃如何持續提升涼山的影響力。涼山州委相關負責人說:「涼山人血脈中融入了藝術基因,融入了藝術情感,戲劇表達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夢想。」
  • 45年無戶口的他,終於拿到了戶口本,背後一群人多方奔波幫助他
    12月27日上午,仙居縣上張鄉的姚先生在妻子張某某和村幹部的陪同下,到仙居縣公安局行政審批科領到了戶口簿。「我終於有戶口了,」姚先生的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夫妻倆對民警盡心盡責為其辦理落戶手續表示衷心的感謝。
  • 鏡頭下的大涼山:涼山「學前學普」實施一年 學齡前孩子有了哪些變化?
    封面新聞記者 徐湘東 肖洋為幫助孩子們在學齡前解決語言問題,2018年5月,國務院扶貧辦、教育部在涼山州啟動「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試點,讓學齡前兒童在學前就學會普通話,打破語言障礙,提升學習能力,從源頭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 時隔30年,太原這名男子終於拿到了自己的戶口簿
    時隔30年,太原這名男子終於拿到了自己的戶口簿 2020-12-18 22: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涼山為什麼這麼窮?四川大涼山貧困原因分析
    印象大涼山  中國最後消除奴隸制的地方  網傳的「最悲傷作文」  數年前,時任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代理縣長的曲木伍牛曾寫過一篇調查報告《涼山彝族地區貧困問題研究  2014年10月份的涼山日報報導,涼山州勞務輸出實現巨大轉變,前三季度共輸出101萬人次,但輸出質量不高,有序輸出率僅有27%。  網際網路上,流傳著大量大涼山童工的照片,有些孩子為了每天20多塊錢的工資,去小煤窯裡當童工,只是為了能吃飽飯,他們在小學一二年級就輟學,甚至得到父母允許外出打工。
  • 大涼山教育的真相
    這是涼山民族中學21屆春暉班石一同學的願望。春暉,春天的陽光,讓萬物復甦、拔節生長的力量。春暉班(計劃)成立於18年,21年畢業的春暉班是第二屆,一共有50人,學生主要來自在涼山州各市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或農村低保戶家庭。
  • 盤錦:跨省千裡取證 民警找回「丟失」40年的戶口
    央廣網盤錦12月3日消息(記者郭威)近日,盤錦市公安局興隆臺分局興海派出所民警來到興海街道東躍村,為77歲的李景彩老人送上了剛剛辦理完畢的戶口簿和身份證。當她看到戶口簿上,屬於自己的戶籍信息,頓時眼眶通紅,因為她終於找回自己,「丟失」40年的身份。
  • 鏡頭下的大涼山:走進戲劇節 發現大涼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戲劇發生在涼山。11月7日,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在暖暖的冬日西昌盛裝開幕。當戲劇遇上涼山,將會有怎樣的可能?這一期的「鏡頭下大涼山」,我們一起走進戲劇節,發現大涼山。△11月7日晚,戲劇節開幕大戲——民族歌劇《聽見索瑪》上演。
  • 巴中夫妻赴大涼山支教!獲評2020年四川「最美職工家庭」!
    符鐸耀和妻子林顏都是教師,2018年,夫妻倆響應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援彝號召,帶著年幼的兒女奔赴大涼山支教,將青春和熱血灑在那片炙熱的土地上。與涼山州有「淵源」 夫妻倆攜手支教今年36歲的符鐸耀是巴州區第四中學老師,工作10多年來,他秉承著對教育的熱愛和赤誠,從一名普通教師成長為巴州區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
  • 板鞋上的彝族兄弟:體育讓我們走出大涼山
    原標題:板鞋上的彝族兄弟:體育讓我們走出大涼山  新華網鄂爾多斯8月14日體育專電(記者鄭直 王靖)14日的鄂爾多斯東勝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剛剛結束民族運動會男子板鞋100米複賽的四川隊隊員沈友真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旁邊站著他的哥哥阿說勇古子。兩人來自涼山彝族自治州,是骨肉相連的親兄弟。
  • 北來新作講述大涼山
    龍雙豐四川作家北來耗時二十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大涼山往事》,表現一個北方來的商人於1934年至1950年的15年中,隻身走進大涼山做布匹生意的艱苦卓絕經歷,展現了涼山風起雲湧的時代變革,呈現出大涼山奇特的地貌、風俗、人文多維度的空間,
  • 春風送暖大涼山——四川涼山的脫貧之路
    【偉大壯舉·扶貧印記】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東 周洪雙進入3月,地處四川省西南端的大涼山,滿眼春色,孕育無限生機。幹部群眾搶抓時機,奮勇向前,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基礎上,全力確保涼山彝族自治州如期脫貧。俯瞰涼山州甘洛縣眉山村。王雲攝/光明圖片涼山州美姑縣農作鄉依色村依託山勢地形,大面積種植玉米增收致富。
  • 食味涼山|跑完西馬在涼山享美味(上)大涼山特色美食名店撩動你的胃
    一起去放鬆心情,領略涼山的美景、美食吧。大涼山美味野生菌涼山出產豐富,美食眾多。有彝家坨坨肉、辣子雞、連渣菜等為代表的彝家味道,以邛海湖畔為代表的漁家菜品,以野味山菌為主的生態野味,還有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
  • 走出大涼山 走進趣口才 大涼山孩子進京上直播
    2020年9月10日上午,時值第36個教師節之際,「趣口才」創始人王赫先生、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公益支教老師劉金歌、高考語文滿分北大堯堯學姐,攜金歌老師支教所在地大涼山的彝族孩子們與張振生校長一起走進北京趣口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直播公開課。
  • 「最美時代新人」飛越千裡支教幫扶大涼山
    近日,太原市小店區發布2020年第二期「最美時代新人榜」,排在榜首的就是「勇挑重擔,跨越千裡,遠赴四川大涼山支教,用愛與責任點亮彝區孩子們幸福人生的小店區沙河街小學教師劉敬」,作為教育部中小學名校長工程清華大學基地史鳳山名校長工作室第二批支教教師,劉敬與王惠芳、陳晶3位老師,於5月
  • 戲「聚」涼山 戲劇沃土(解碼·城市味道)
    當大涼山遇到戲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這個冬日,國際戲劇界的目光聚焦在了中國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作為今年少有的線下舉辦的戲劇節,第二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以「回歸和凝望」為主題,在35個場地,舉辦50多部戲劇展演、400多場活動、多場戲劇論壇。
  • 彝寨勵志歌手海來阿木:我要歌唱大涼山 像花兒一樣綻放的故鄉
    海來阿木成了許多涼山青年追隨的勵志偶像,就像27年前,「山鷹組合」第一次走出大涼山一樣。事實上,在脫貧攻堅政策下,在控輟保學推動下,今天的涼山,年輕人早已不再為衣食發愁,他們廣泛接受教育,努力走出涼山,逐夢城市。海來阿木說,他一直想寫一首關於涼山的歌,但這個題目太大,他怕寫不好,「不過以後我肯定是要唱涼山的,因為,那是像花兒一樣綻放的故鄉。」
  • 展現涼山風光描繪脫貧成果 「大涼山迴響」主題創作作品展開展
    封面新聞記者 徐湘東 肖洋1月6日,「大涼山迴響」主題創作作品展在西昌邛海畔聽濤小鎮開展,近50名優秀藝術家創作的展現涼山秀麗風光,描繪涼山脫貧攻堅成果的書畫作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前去參觀「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