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速推算年柱幹支法天幹:1(甲);2(乙);3(丙); 4(丁);5(戊);6(己);7(庚);8(辛); 9(壬);10(癸)地支:按1(子);2(醜);3(寅);4(卯); 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推算天幹:公元後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數-3=年幹,負數則加10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數+8=年幹(公式揭密:因為公元3年為癸亥年,而天幹又是逢10一循環。公元4年天幹是甲,而4-3=1。由於沒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幹為末位數-3+1,再+10轉為正數)推算地支:公元後任何年代:(公元年數-3)÷12,得餘數0-11為年支,負數則加12,0視作12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數-2)÷12,餘數-11-0為年支,加12轉為正數,0視作12(公式揭密:類似前述)另:⒈公元年末二位數+9=年支(適用於1800—1899 年);⒉公元年末二位數+1=年支(適用於1900—1999 年);⒊公元年末二位數+5=年支(適用於2000—2099 年);說明:註:年幹支是以立春為界,而不是以春節為界的。如1964年陽曆2月4日的陰曆為十二月二十一,仍為癸卯年;但1964年陽曆2月5日的陰曆雖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例一:求公元前7的年柱幹支:年幹=-7+8=1,即甲;年支=(-7-2)÷12=-9,加12轉為正數3,即寅。故公元前7年是甲寅年。例二:求2000年的年柱幹支 :年幹=末位數0-3=-3,加10=7,即庚。 年支=00+5=5,即辰。 故2000年是庚辰年。例三:求1999年的年柱幹支 :年幹=末位數9-3=6,即己;年支=末二位數99+1=100減去8個12後餘4,即卯。故1999年是己卯年。註:我們所說的某個陽曆年份對應的陰曆幹支,是該年大部分時間與其對應,而不是完全重合的。
二、快速推算月柱幹支法
1.推算天幹:年幹x2+月數=月幹,超過10則減去10的倍數到0-9,0視作10)(公式揭密:由於甲子年的正月是丙寅月,即甲1對應丙3,推算下去,乙丑年的正月是戊寅,即乙2對應戊5,再下去是丙3對應庚7,正好每年正月的天幹為年幹x2+1)2. 推算地支:陰曆月支是固定不變的,自商代曆法開始,將每年的第一個月的地支定為寅,稱為「正月建寅」,以後各月按地支順序類推。正月天幹的計算方法為:若:遇上甲或己的年,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依照正月之幹支,其餘月份按幹支推算即可。正月為寅(從立春當天到驚蟄前一天),二月為卯(從驚蟄當天到清明前一天),三月為辰(從清明當天到立夏前一天),四月為巳(從立夏當天到芒種前一天),五月為午(從芒種當天到小暑前一天),六月為未(從小暑當天到立秋前一天),七月為申(從立秋當天到白露前一天),八月為酉(從白露當天到寒露前一天),九月為戌(從寒露當天到立冬前一天),十月為亥(從立冬當天到大雪前一天),十一月為子(從大雪當天到小寒前一天),十二月為醜(從小寒當天到立春前一天)。注意:月幹支是以節令為準,不是以農曆每月初一為分界線,交節前為上個月的節令,交節後為下個月的節令。所以我們所說的某個陰曆年份對應的幹支,是該月大部分時間與其對應,而不是完全重合的。關注微信號書原九星,打開易經神奇之門。
例一:2008年陽曆2月3日的月柱幹支:此日陰曆為十二月二十七,且還未立春,年幹支應算做2007年的幹支丁亥 。年幹丁4x2+月數12=20,再減10=10,即癸;此日還未立春,地支為醜;故2008年陽曆2月3日(陰曆十二月二十七)的月柱幹支為癸丑。例二:2008年陽曆2月4日的月柱幹支:此日陰曆雖為十二月二十八,但正好立春,年幹支應做2008年的戊子,月數應為1,而不是12。年幹戊5x2+月數1=11,再減去10=1,即甲;地支為寅;故2008年陽曆2月4日(陰曆十二月二十八)的月柱幹支為甲寅。
三、快速推算日柱幹支法公元2000年元旦是戊午日,欲求任何一天的日幹支,皆可以此天為參考。即計算出欲求當天與2000年元旦相距總天數,假設相距總天數為A。則公元2000後某天的日幹支求算方法如下:(A-5)÷10,取餘數0-9即為日幹;(A-5)÷12,取餘數0-11即為日支。
四、快速推算時柱幹支法
幹支紀時是以十二時辰為標準的,而十二時辰的地支是固定的,即23-1點為子時,1-3點為丑時,3-5點為寅時,5-7點為卯時,7-9點為辰時,9-11點為巳時,11-13點為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因此,時幹支即時辰幹支的推算和月幹支一樣,只要求出時幹就可以了,其推算方法前人也總結一首歌訣,叫「五子遁元」或「五鼠遁元」歌:
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法,壬子是真途;
就是說日天幹時甲或己的,子時為甲子時,丑時為乙丑時,寅時為丙寅時,卯時為丁卯時,辰時為戊辰時,巳時為己巳時,午時為庚午時,未時為辛未時,申時為壬申時,酉時為癸酉時,戌時為甲戌時,亥時為乙亥時。日天幹是乙或庚的,子時為丙子時。日天幹是丙或辛的,子時為戊子時。子時的幹支知道了,一下便可以順推。因其是據日幹推子時,從而得知各時辰幹支,故又謂之「日上起時法」
例如1971年6月18日(陰曆)午時,以此推算是(1971-3)/60=32餘48,根據幹支表,序數為48是辛亥年。6月為正月的幹支是寅月,六月為未月,根據丙辛之年從庚算,即乙未月。18日根據1月1日是丙戌日,元旦同五一、下數是七一,即1月2日是丁亥日,7月1日是丁亥日,8月8日(陽曆)是乙丑日。午時根據乙庚丙作初,即壬午時
1971、6、18、11時30分為辛亥年、乙未月、乙丑日、壬午時。想了解更多周易文化還需要我們不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