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引領未來郵政物流行業發展

2020-12-20 中國機器人網
     最新發布的《烏鎮指數:全球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6》顯示,中國在人工智慧這股浪潮中表現搶眼,相關領域投資達到146筆,融資規模超過26億美元,企業數量和專利數量僅次於美國。這些數據足以預見人工智慧在未來的發展前景以及在中國愈發重要的市場地位。 

    遙想2001年上映的史蒂文·史匹柏執導的科幻電影《人工智慧》,讓社會對賦予機器人情感後帶來的道德倫理問題展開深思。15年後的今天,人工智慧雖然尚未發展到電影裡描述的科技程度,但是已經以更積極的形象、更豐富的內涵、更多元化的應用存在於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特別是對於郵政這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發展人工智慧,更有助於企業的轉型升級,將大量的勞動力從重複的手工作業中解放出來。那麼,面對如此光明的市場前景和愈發重要的市場地位,人工智慧在全球郵政物流領域的發展現狀如何,未來又該借鑑哪些經驗加快其安全應用呢?讓我們不妨從本期文章中獲取一些答案。

    影響發展的動因

    日前,德國郵政敦豪發布了2016年《物流趨勢雷達》報告,對未來幾年最為重要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其中包括自主學習或機器學習系統、按需投遞和客戶定製產品的批量規模生產等。 

    《物流趨勢雷達》報告自2013年首次發布以來,今年已經是第三版。今年的《物流趨勢雷達》報告揭示了26個在未來5~10年將會對物流行業產生重要影響的主要發展趨勢,這不僅代表了品牌新趨勢,還對前幾版報告中曾經提及的趨勢演變、衰退或是蓬勃發展進行了跟蹤。 

    敦豪創新及趨勢研究部門副總裁Markus Kückelhaus表示,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極其困難的,因為很難提前知道哪些趨勢是對業務有長遠影響的,而哪些趨勢僅是短暫存在的。為了能夠儘早識別各種趨勢的發展情況,敦豪發布了《物流趨勢雷達》報告,旨在幫助公司保持領先的行業地位。 

    今年的《物流趨勢雷達》報告指出,人工智慧與個性化是最重要的驅動力,其他驅動因素還包括使用自主學習或機器學習系統的智能供應鏈。儘管高昂的建設成本在早期使物流行業望而卻步,但數據驅動以及自主供應鏈對製造、物流、倉儲以及「最後一公裡」投遞的優化簡直不可想像,在未來不到5年的時間裡,一切將成為現實。 

    自主學習系統 

    近幾年,自主學習系統對於涉足電子商務活動的公司來說愈發重要,大多數在線搜尋引擎以及產品推介都是以自動進行自我修正的機器學習算法為基礎的。在物流領域,機器學習算法技術的應用還僅限於智能投遞地址識別。然而,物聯網時代將產生海量數據,這將為機器學習在物流供應鏈領域的應用提供新的發展機遇。人們熟知的自主學習系統有臉書的DeepFace人臉識別系統、谷歌DeepMind公司的自主學習機器人、亞馬遜根據客戶行為的產品推介等。 

    機器人 

    自主學習系統、機器人與自動化技術有望使物流過程向著零瑕疵的方向發展,並創造更高水平的生產力。新一代協作機器人和自動化解決方案,將顯著提高工作效能,為人工操作提供真正的替代解決方案。比如,美國Rethink Robotics公司研發的人形協作機器人Baxter和Sawyer、矽谷公司Fetch Robotics研發的自走型揀選機器人系統、丹麥優傲機器人製造商研發的協作機械手臂等。 

    人工智慧 

    隨著自動化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測試無人駕駛車輛。在傳感器以及成像技術領域所取得的突破成就了新一代更加便利、可靠的無人駕駛車輛的誕生,比如,自動叉車、無人駕駛卡車等。敦豪預測,無人駕駛車輛將通過更高的安全性、更高的效率以及更高的質量來改變物流行業的發展。 

    在城市地區,無人駕駛車輛會面臨交通擁堵等問題。無人駕駛飛行器或無人機憑藉其對空運網絡的周密協調,為快遞運輸增添了一種新的方式,未來或將改變物流行業發展。無人駕駛飛行器雖不會完全取代傳統的地面運輸方式,但將在交通高度擁堵地區以及偏遠地區為客戶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務,比如,敦豪推出的包裹無人機通過使用四軸飛行器以及斜翼無人機進行包裹投遞、亞馬遜推出了Prime Air無人直升機運輸系統、谷歌推出了Project Wing無人機送貨系統。 

    按需投遞 

    不斷變化的消費行為以及個性化需求也導致了其他發展趨勢的出現,比如按需投遞。按需投遞通過為消費者提供靈活的投遞服務,方便消費者在合適的時間、地點接收包裹,而這也促使「最後一公裡」投遞服務開始轉型發展。 

    在過去的兩年裡,「眾包物流」開始興起,並得到一定發展。比如,Uber公司推出的Rush服務,覆蓋了一系列眾包投遞服務,使投遞服務不僅僅局限於大型投遞運營商,它通過群眾的力量以及靈活的快遞服務,為消費者傳達了「最後一公裡」按需投遞的理念;按需投遞公司Shutl為消費者提供快速履單服務,通過該服務為在線零售商以及本土當日遞公司架起了溝通的橋梁;按需投遞客戶端Postmates,招聘自由職業者為投遞司機,為消費者提供投遞服務。 

    個性化需求 

    消費者對高度個性化產品的需求使客戶定製產品批量規模生產的發展成為必然,而這將成為未來20年的發展趨勢。批量生產不僅使產品生產分散化,還將使供應鏈快速發生變化,這就要求物流提供商迅速、靈活地做出反應,以便於從容應對。 

    敦豪戰略、市場營銷兼創新副總裁Matthias Heutger表示,《物流趨勢雷達》報告中所闡述的主要發展趨勢將改變全球物流行業的發展,其中15個發展趨勢將在5年內對物流行業產生影響。因此,對於涉足供應鏈管理以及物流行業的企業來說,非常有必要了解這些未來或許將改變行業競爭格局的發展趨勢。

    安全問題受關注

    機器人在各個領域變得愈發重要,它們已經被應用於醫藥、農業以及製造業等領域,還能夠駕駛汽車和無人機。然而,機器人使用的增多及其功能的不斷擴展將給社會帶來重大影響。歐洲議會法律委員會曾經舉行聽證會,討論人工智慧在運輸及製造業等領域使用日益增多所帶來的影響,參與聽證會的代表包括來自法律及機器人工程領域的專家。 

    針對機器人行為的法律責任問題,來自Gessel法律公司的Pawel Kwiatkowski表示:「機器人在法律中並不被認可,那麼機器人可以表達意圖嗎?答案非常簡單,機器人可以處理簡單的算術題,但是當算術題較為複雜時,問題就產生了。」 

    英國牛津大學的Niel Bowerman則表示:「讓人工智慧的使用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這其中歐盟委員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人工智慧領域,歐盟委員會應該具有全局意識。一些人工智慧的進步或許會帶來不穩定因素,從而導致某些國家的不適應。對此,歐盟委員會可以制定框架,使其向著有利於社會穩定、促進經濟進步的方向發展。」 

    比薩聖安娜高等學校教授Andrea Bertolin表示:「有必要建立通用的技術標準。如果能夠建立一個歐洲機器人機構,來研發監管產品製造的技術標準,可以幫助人們從機器人研究轉向機器人產業化發展。」 

    歐洲議會法律委員會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工作小組正在起草一份報告,報告撰寫人Mady Delvaux表示:「無人機已經投入使用,自動駕駛汽車也將很快上路行駛,這些都將帶來急需我們解決的問題,我們在報告中會給出最直接的建議。」據悉,該報告將作為未來機器人以及人工智慧相關立法的基礎。

    實踐領域的創新

    德國郵政用機器人應對業務量增長 

    近日,德國郵政宣布,正在測試應用於快遞交付的機器人,旨在幫助投遞員處理日益增長的包裹業務量。 

    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在亞馬遜及其他網站購買商品,因此,需要德國郵政處理的包裹數量也在穩步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函件業務量的下滑,但是由於貨物體積不一,給投遞帶來了新的問題。 

    德國郵政包裹及信件創新部門主管Clemens Beckmann表示:「機器人應用於包裹投遞領域將在3~5年內實現,因為這項技術已經初步成熟。」 

    該機器人看起來像是安裝了輪子的桌子,可用於放置貨物,並可跟隨投遞員幫助他們運輸和攜帶包裹。如果投遞員停止走路,機器人也會停止,投遞員繼續前進,機器人也會繼續行駛。德國郵政已在其倉庫進行機器人試驗,同時也在考慮使用機器人提貨和上門攬收包裹。然而這僅是一個想法,因為這涉及無人駕駛的相關規定。 

    不過,德國郵政已在其他地方開始測試機器人,比如,倉庫裡可移動的貨架,並考慮在中國大型倉庫使用無人機幫助監控庫存情況和看守貴重商品。德國郵政表示,在物流領域,約有80%的工作仍需要手工完成,但人類與機器人一起配送快遞將很快成為現實,這有助於更快、更高效地處理包裹。

    Hermes啟動機器人包裹投遞測試 

    Hermes公司計劃與Starship Technologies公司合作測試機器人投遞,從而成為首個測試機器人投遞的歐洲包裹公司。 

    作為德國Starship Technologies公司的獨家物流合作夥伴,Hermes在8月底就開始以漢堡為試點逐步展開測試,主要測試區域為Ottensen、Volksdorf和Grindel,測試為期4個月。在測試期間,Starship公司的3個機器人負責投遞用於測試的標準包裹。 

    目前,越來越多的網上購物者青睞到店收取包裹,因為他們要麼不在家中,要麼不願將包裹寄放在鄰居家。因此,在測試初期,Starship Technologies公司的包裹投遞機器人負責將測試客戶的包裹投遞至Hermes公司的包裹商店,客戶在方便時可到包裹商店收取包裹。 

    投遞至包裹商店的包裹通常可以在商店存放10天。除了到店收件服務外,客戶還可以選擇通過智慧型手機預訂家庭投遞服務,由機器人負責投遞到客戶家中。機器人投遞並不會對人工投遞產生替代性影響,而是為客戶提供了額外的選擇。選擇機器人投遞服務的客戶在確定投遞時間後,機器人將在30分鐘內完成投遞。投遞機器人使用集成導航和避障軟體,並以每小時6000米的速度在人行道或步行街行走,為確保安全,由專人負責監控,監控半徑為5000米。 

    當投遞機器人抵達投遞地址時,收件人將收到簡訊通知,然後憑藉加密的PIN碼開啟機器人並收取包裹。如果遇到暴力或不當開啟,機器人將立即觸動警報並向公司總部發送通知。得益於持續的全球定位信號系統及其自身的定位技術,公司可以在任意時間定位機器人的位置,誤差不超過2.5釐米。在工作過程中,每個投遞機器人都將永久性在線,並與Starship Technologies公司的員工相連。工作人員將在人行道上監控機器人的行進路線,在緊急情況出現時給予必要的幹預。 

    在漢堡進行測試期間,有專人負責現場答疑,這對於網路圖形作業測試階段的投遞機器人來說至關重要,以此有效協助投遞機器人了解測試環境,熟悉當地路況。只有當網路圖形作業測試階段完成後,機器人才能形成自動駕駛模式,最終確保投遞機器人始終與公司總部相連。 

    Starship Technologies公司投遞機器人的行駛速度不會超過步行速度,其行駛範圍僅限於人行道或是其他供行人行走的區域。通過攝像機和傳感器,機器人可以識別交通信號燈或人行橫道,在探測到障礙物後,投遞機器人會自動停止。 

    聯合包裹以移動拖車提效 

    聯合包裹英國公司與英國企業以及研究機構合作,共同研發創新型電動自行車和移動拖車,旨在通過此舉有效緩解倫敦市中心的包裹投遞壓力。聯合包裹公司表示,新一代的投遞拖車具備速度快、可移動以及快速分析等功能,旨在通過可持續的投遞系統,促進城市快遞物流發展。 

    聯合包裹公司將在2017年初在倫敦上流住宅區對拖車系統進行測試。拖車系統的研發將有效應對B2C國內包裹業務量的迅猛增長。移動拖車中內置GPS追蹤器,技術解決方案公司Skotkonung利用混合優化算法對追蹤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持續分析並優化投遞路徑,提高投遞效率。 

    聯合包裹公司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可持續發展總監Peter Harris表示,公司一直以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為傲,合作夥伴的先進技術加上聯合包裹公司多年的物流經驗,將改變未來包裹的接收方式。 

    愛沙尼亞郵政推出「包裹機器人」終端 

    近日,愛沙尼亞郵政技術公司推出「包裹機器人」終端,為廣大的電子商務公司、零售商以及物流公司提供服務。 

    「包裹機器人」終端已經進入測試階段,首批將有10臺「包裹機器人」終端補充至原有的網絡終端中去,具體投放地點為維爾揚迪和塔爾圖市。隨著測試階段的結束,未來將有更多的「包裹機器人」終端投入使用。測試階段,本地企業可在線預訂服務,並享受包裹的免費郵寄。「包裹機器人」終端將布放在大型商超附近,提供全天候服務,方便客戶在任意時間就近收取包裹。一旦包裹抵達「包裹機器人」終端,公司將以電子郵件或簡訊的方式通知客戶前來收件。 

    「包裹機器人」終端採用先進的技術設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安全性能和運營效率,為廣大客戶提供了便利。該終端使所有業務在一個地點即可處理完畢,且硬體設計適合所有客戶群體,包括老人和殘疾人。此外,通過對包裹的緊扎和疊高,大大提升了「包裹機器人」終端的儲存空間,其存儲量是傳統智能包裹櫃的3倍。除存儲容量的優勢外,「包裹機器人」終端還有溫度控制功能,使終端設備的溫度長年控制在5℃~20℃之間。未來,「包裹機器人」終端的運營還將通過行動應用程式來控制。 

    SkySafe提高無人機安全性能 

    位於美國聖地牙哥的無人機初創公司SkySafe引進新技術,提高無人機的安全性能,以保護人們及各公共場所免受無人機的威脅。SkySafe公司的目標是通過改善無人機的安全性能、組織管理以及協調等,幫助無人機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公司正在創建這樣的工具,以期更好地控制和保護空域安全。公司新研發的系統可以在必要時有效探測、識別、跟蹤安全隱患並採取相應舉措。 

    無論是機場、監獄,還是重要的基礎設施,該系統都可以獲取該地區的安全區域,授權無人機進行安全操作,並防止安全事故發生。該系統包含一系列節點,持續對覆蓋區域進行掃描,尋找無人機發出的特定信號。當系統探測到無人機時,向客戶發出提醒,以便採取適當舉措。如果無人機在未經允許的區域內飛行,SkySafe公司研發的新技術可以使用射頻信號,將其帶回地面。 

    SkySafe公司執行長Grant Jordan表示,公司的研發團隊由安全研究社區、麻省理工學院以及軍方的專業人士組成。此前有消息稱,SkySafe公司已經募集到300萬美元的種子資金,以發展其無人機技術。 

    喬達倉儲庫存實現人工智慧管理 

    法國物流巨頭喬達國際集團與Delta Drone無人機公司合作,將四旋翼無人直升機同地面機器人結合,從而實現倉儲庫存的人工智慧自動化管理。 

    喬達國際集團是法國物流龍頭企業,Delta Drone無人機公司在民用無人機領域也享有盛譽,兩家公司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對合作項目進行了廣泛的實地測試,測試地點分別選取了巴黎附近的聖烏昂洛莫納和土魯斯附近的普萊桑斯—迪圖什。 

    喬達國際集團表示,此項合作完全凸顯了新研發系統的潛力。該系統包含一個裝有高解析度攝像頭的四旋翼無人機和一個地面機器人,地面機器人配有電池組,以便滿足整個系統對能源的要求。載有輕型貨物的無人機通過一系列特殊的電子元件及電腦系統可以辨別託盤位置,進而完成相應操作任務。 

    日前,喬達國際集團和Delta Drone無人機公司方面就利用無人機技術研發自動倉儲管理方案籤署了一項協議,可以確保實時的數據計算和信息報告,進而實現整個價值鏈的整合,包括喬達自身信息系統的數據處理以及數據檢索。首批產品的交付預計在2017年第一季度完成,隨後將進入量產階段,並逐漸推廣至喬達國際集團的所有倉儲中心,使法國本地及全球客戶都能夠享受到該成果。此外,Delta Drone公司還利用自主研發的IT系統提供一系列數據收集和數據處理的全球服務。(本文由中國網際網路法律+O2O第一門戶——獵律網整理)

相關焦點

  • 專家訪談|李華民:人工智慧+郵政,解鎖智慧物流新領域
    編者按:人工智慧是研究應用計算機的軟硬體來模擬人類某些智能行為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作為當下關注熱點,人工智慧對於郵政行業產生了深刻的變革性影響,為智慧物流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本文聚焦人工智慧+郵政,預測智慧物流最新發展趨勢。全文精彩,敬請關注。
  • 人工智慧+物流快到家:無人倉、無人車、無人機,行業加速進化
    「今天,快遞物流公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轉型階段,引領物流行業這場爆發式裂變的不僅僅是模式和資本,更是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興技術。」順豐集團首席技術官兼順豐科技執行長田民說。  在這個物流行業劇變的時代,京東啟用無人分揀中心、菜鳥網絡用無人機跨海送貨、蘇寧力推物流雲倉……目前,人工智慧對物流行業改造成果如何?
  • 全球物流行業的第一名:營業額是順豐的8倍!中國郵政位居其後
    而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也隨之造就了大批快遞企業,在國內,作為起步較早,實力強勁的中國郵政毫無疑問是快遞行業的老大哥,並且其營收高居全球快遞物流行業第二名。而作為全球位列第一位的同樣是一家郵政企業——日本郵政。
  • 人工智慧 郵政在探索
    諸如此類,無不印證著人工智慧時代已經開啟。  郵政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經營業務領域廣泛,發展人工智慧,更有助於郵政將大量勞動力從重複的手工作業中解放出來投入到新興領域中,促進企業的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目前,中國郵政已經陸續開展了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企業實踐的一系列探索。
  • 物流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_物流機器人的發展前景
    物流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消費者的需求也在逐漸轉變,更趨於多樣化和個性化,企業的訂單處理也呈現出「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高時效」的特點。特別是「新零售」概念的推出,對倉儲系統的智能化、柔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中國郵政物流:何處是歸途?
    【編者按】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民營快遞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中國郵政卻從業內的一家獨大到如今發展緩慢。目前,郵政物流要想獲得新生應該從體制機制創新、平臺化打造、產品整合優化、服務質量四個方面進行系統性變革。本文轉載自《中國水運報》,作者解筱文,經億歐物流編輯,供行業人士參考。
  • ——從兩會關鍵詞解讀郵政發展
    新的一年,我們必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深化改革,為將兩會關鍵詞中釋放的利好信號落地生根、將中國郵政打造成為行業的「國家隊」而一起拼搏、一起奮鬥,開啟中國郵政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 DHL聯合IBM發布報告:人工智慧在物流行業大有可為
    2018年4月27日,北京——全球領先的物流服務供應商DHL近日與IBM發布了一份聯合報告,對人工智慧(AI)在物流行業的發展潛力進行了評估,並揭示了如何更好地應用人工智慧實行物流行業變革,增加新智能物流資產,創造運營典範。
  • 中國第三方物流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國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第三方物流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認為,我國的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場中所佔的比例僅為10%。還沒有太多大型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這是截至**物流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也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 DHL看好人工智慧在物流領域的發展潛力
    屆時,其將致力實現成為全球人工智慧專業知識和應用領域領導者 「三步走」目標的第一步。作為全球矚目的物流品牌,DHL也非常認同在人工智慧優勢的支持下,中國物流領域將突破發展。DHL近期與IBM合作發布了一份報告,評估人工智慧在物流領域的潛力,並揭示了如何物盡其用地優化物流行業,從而助力打造新興智能物流資產和運營範例。
  • ...行業進程《中國智能物流企業百強榜暨中國智能物流業發展與趨勢...
    數字時代為中國智能物流產業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建立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虛擬實境等技術基礎之上的科技、經濟和社會之間的共生關係,為中國智能物流行業整體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間。日前,以「點亮數字未來」為主題的2020中國數位化年會上,法國裡昂商學院作為年會獨家學術支持機構在會上發布了2020《中國智能物流企業百強榜暨中國智能物流業發展與趨勢》白皮書(下文簡稱《中國智能物流》白皮書)。
  • 中國物流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物流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顯示,**年1-**月份,全國社會物流總額182.2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4%,增速較1-**月回落0.2個百分點,較**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
  • 百度CIO李瑩:百度地圖正引領中國人工智慧地圖創新發展
    來源:金融界網站12月29日, 2020百度地圖生態大會在京舉辦,大會以「智繪未來新圖景」為主題,集中展示了百度地圖一年來引領行業創新和賦能生態的新進展,彰顯了科技助力社會進步的新力量。百度集團副總裁、百度集團首席信息官(CIO)李瑩出席大會並致辭,她表示:「在2020這個不平凡的一年,作為AI技術典型落地場景的百度地圖,實現了從國民出行工具到新基建數字底座的重要躍遷,未來將繼續以新一代人工智慧地圖開創者的姿態,扛起社會責任的大旗,引領中國人工智慧地圖創新發展。」
  • 快遞協會權威認可,順豐科技獲郵政行業科學技術獎
    近日,中國快遞協會公示了2020年度郵政行業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順豐科技憑藉「順豐物流時效管控項目」榮獲二等獎,其在智慧物流領域的創新舉措得到物流專家及快遞行業的認可。郵政行業科學技術獎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由中國快遞協會主辦,於2018年正式設立。
  • 何黎明會見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凱一行
    2月11日下午,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會見了來訪的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凱一行。李總介紹了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公司2014年的發展情況和下一步的發展戰略,並對中物聯長期以來給予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在中國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環境下,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公司作為國有物流快遞企業的標杆,積極適應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的變化,創新物流服務,努力踐行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引領行業發展,何會長對此表示高度讚賞。何會長還表示,中物聯願意為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公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服務。
  • 重磅發布|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發布 《中國郵政快遞業綠色發展...
    2020年是「十三五」時期收官之年,同時也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報告系統梳理了「十三五」時期以來郵政快遞業綠色發展歷程,重點總結了2019年郵政快遞業綠色發展成效,並對未來綠色發展態勢進行分析和展望。
  • 中國人工智慧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下面將重點對核心業態包含的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智能信息及數據、智能技術服務、智能產品四個方面展開介紹,並總結人工智慧行業應用及產業發展趨勢。  1、智能基礎設施  智能基礎設施為人工智慧產業提供計算能力支撐,其範圍包括智能傳感器、 智能晶片、分布式計算框架等,是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 2020電商物流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京東物流今年新擴建13座城市倉庫
    2020電商物流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京東物流今年新擴建13座城市倉庫 2020年6月8日 HuangJiang來源:網際網路
  • 中國郵政、順豐、蘇寧物流使命必達背後,是物流行業頭部格局的日趨...
    中國郵政、順豐、蘇寧物流使命必達背後,是物流行業頭部格局的日趨穩定 2020年02月16日 12:2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期
  • 「佛系」著稱的中國郵政,為何沒被物流行業所淘汰?有三點原因
    如今我國是在飛速發展的,各方面的發展都是很快的,我國城市面貌這些年的變化還是很大的,從以前低矮的平房,到如今的高樓大廈林立,很多城市為了跟上我國的發展腳步,生活節奏都是很快的,在快節奏的今天,我國各行業都講究效率,速度決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