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剛剛過去,我們就被各種花式拒收禮物的視頻刷屏,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校長站在學校門口,挨個檢查學生,將要送給老師的鮮花都沒收放在垃圾桶上,帶禮物的孩子也將禮物沒收才能進入學校等等。有的學校來拉起了圍欄,將所有禮物拒之門外。
教師節送禮不知在何時成了一種預定俗稱的行為,雖然很多家長對於老師手裡,這種行為一直處於抨擊狀態,但是又害怕自己的孩子,因為不送禮會被老師另眼所待。所以在送禮和不送禮之間非常糾結的·,禮物的貴重也很難拿捏。
近期又出了一件事情,因為一個家長沒有給老師送禮,被老師移出家長群。這讓很多家長表示很「心累」。也有不少老師身份的網友發言,說教師節我們不收禮,送禮物對我們來說是種負擔。
在眾多反對教師節收禮的議論中,有這樣一個向左的聲音,是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校長,他說:他並不反對老師收禮,但是他只收這兩種禮物。
為什麼老校長不反對收禮?
這位老校長是北京著名小學徐家小學的前任校長,卓立在任20年直到退休,如今已是70多歲的老人。
老校長說:他並不反對老師收禮,是因為學生給老師送禮,表達的是學生對老師的感情,所謂: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在教師節這樣一個比較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孩子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出對老師的愛戴,是對老師工作的一種支持和慰藉。
我有一位老師朋友曾經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無論學生怎麼淘氣,怎麼讓她生氣,但是在看到學生們的笑臉和很信任的目光時,就會覺得所有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從這一層面來說,孩子們的禮物對老師的工作是一種實物化的認可。所以卓校長才不反對老師收禮。
老校長:我不反對收禮物,但只收這兩種禮物
1、手工賀卡
卓校長說,自己一直保留著任教多年來孩子們送給他的手工賀卡,雖然有的已經發黃泛舊,但每次翻看,心裡都會湧起一股暖流。這些款式各異、年份不一的賀卡,在他看來就是自己教師生涯的「軍功章」。
看著孩子們在賀卡上,稚嫩的字跡和圖畫,都會讓老師們想起自己曾經上課的狀況,腦海裡浮現的也是孩子們面對老師的笑臉,這種感覺對於老師來說是一種很欣慰很幸福的感覺。
對於一個學生來說,送給老師自己親手所做的賀卡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這樣子避免了過大的花銷,也會讓孩子抒發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這才是送給老師禮物的最真摯的祝福,不摻雜一絲一毫對金錢的執念。
也難怪卓老校長會喜歡!
2、具有紀念意義的東西
作為老師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聽到自己帶出來的學生有了什麼樣的成就。老師的臉上也會洋溢出驕傲的笑容,這種成就感和喜悅感也是老師的幸福所在。就像得到一個心愛的寶貝,自己有別人沒有的那種小驕傲,都可以拿出去炫耀。
如果一個孩子在畢業之後,學有所成帶著自己的成績回去看望老師,並給老師送上具有很大紀念意義的禮物,對老師來說就是一種最大的安慰,也是對於老師來說最有心的禮物。
家長要避開的幾點忌諱
1、「現金」式禮物
很多老師在收禮物的時候,最不希望收到的就是跟金錢有關的禮物,比如:現金紅包或者購物卡之類的,但是有很多家長會強行的將這類東西塞給老師,這樣讓老師就會覺得左右為難,收了對自己不好;不收,辜負了家長的一片心意甚至會招來一些惡語相向。
我家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我就無意中聽到這樣一段對話:
A:上次我給老師送的購物卡,他最後也沒收,還讓孩子給帶回來了,這不打我臉呢嘛
B:現在的老師就是裝清高,可肯定是你送的不夠人家不滿意,給你退回來了唄
A:現在上個學可真麻煩,上得討好老師,下得討好孩子
B:害,現在不都這樣嘛
2、隱晦的送禮
還有一種家長的行為,更加讓老師接受不了,覺得老師不收禮肯定是不好意思明著收,就偷偷的暗地裡塞。假借著一些事情,將錢交到老師手裡。
我打個比方:比如送給老師一本書,一個小盆栽,這些東西老師一般都會收下,家長就把錢夾在書裡,或者粘在盆底。
有的老師就稀裡糊塗的收下了,然後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就開始胡說:老師收了錢不辦事。這樣的老師得有多怨!
#育兒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