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鵬城裡人與海的情結|深研院的海洋大學堂揭秘(下)

2020-08-27 小K閒不住


海洋大學堂研究院樓梯站臺的宣傳照

(介紹PPT首頁)

海洋大學堂宣講PPT首頁


初了解

在上一期推文中,介紹了我們在張駿老師的帶領下,參觀的產業園展廳的過程,那麼這一期,我們繼續跟隨張老師,了解海洋大學堂這一品牌特色項目。

閒言少敘,讓我們開始吧!


(會議內容劃分四部分)

據老師介紹,海洋大學堂是深圳研究院於2017年成立的,主要圍繞「海洋+教育+旅遊」的創新教學模式,室內教學與戶外體驗相結合,旨在使人們「認識海,了解海,熱愛海」,在探索海洋生物奧秘的同時回歸自然天性。藉助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的科技支撐,全方位培養人心、手、腦的綜合能力,並打造海洋特色教育品牌。

成立初衷

(圖源:新華網)

據老師介紹,研究院之前並沒有涉及海洋科普教育,主要是因為眾多的課題使得其精力難以分散。而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讓研究院意識到必須有所行動。

2017年3月12日,一頭體長約12米,重14噸的抹香鯨在深圳東部海域被漁網纏身,身上多處被漁網割傷。雖然研究院聯合廈大、中大、香港海洋館的專家,使用了噪聲驅趕、敲船梆子、聲吶等多種方法,但是效果非常不明顯。經過79小時的多方救援,抹香鯨雖脫困於漁網,卻由於受傷較重而擱淺於惠州碼頭港附近淺灘。更令人驚嘆的是,這頭抹香鯨的肚子裡面還有一個小生命,這是全球第一次發現懷孕的抹香鯨!

這一次抹香鯨擱淺事件,得到了持續兩周的關注,省、市媒體的媒體都輪番報導,人們討論熱情極高。

對於大家來說,第一次有大型鯨類擱淺在這個海域,難免覺得震驚:原來深圳還有這麼大的魚!當發現這個抹香鯨無論如何都不願意回深海區(周邊的淺海深5米左右),大家都在關心它的去留。

然而,部分媒體的報導中,卻貿然地採用了鯨鯊這一物種的配圖,媒體作為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這種做法會在社會起到錯誤的引導作用。這不僅僅是職責的錯誤履行,更反映了大眾對海洋知識的了解不足,社會普遍存在的海洋科普教育漏洞。這將會對知識傳播和資源保護極其不利!

因此,深研院抓準群眾的好奇與求知慾,將科普與旅行等輕鬆的活動結合,開辦海洋大學堂,帶領大眾將科普融入日常,用行動守護海洋。


(會議交流過程)

「關於抹香鯨死因」

話題未完,大家肯定有疑問,孕期的抹香鯨一定求生欲極強,況且解剖得知其並未吞食垃圾,那麼它為什麼會不斷返回淺海,最終擱淺呢?

有專家說,一個可能是它的聲吶系統出了故障。鯨類大部分都是運用聲吶,依靠回聲進行定位的。據此推測,它可能是受到了某些幹擾,例如軍事演習時,軍隊為了發現海裡的潛艇,會發射高強度的聲吶來進行回聲定位,這就有可能會破壞一些海洋生物的導航功能。這個說法是否確切,我們猶未可知。

海洋的世界奇幻莫測,萬千生靈恣意成長,它們的安全已人類密不可分,讓我們充實海洋知識,更好地保護共同的家園。

創新教學模式


張老師聲情並茂地為我們介紹海洋大學堂的事項

開頭曾提到,海洋大學堂實施「海洋+教育+旅遊」的創新教學模式,將室內教學與戶外體驗相結合。

「關於海洋大學堂的目標與定位?」

定位:小學—中學—高中(校園課堂),逐步推廣海洋科普教育,現以中小學為主。

目標:「身臨其境」地學習海洋知識,體驗式的教學,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習海洋知識從而建立與大海的聯繫,才能更自覺地加入到保護海洋環境的行動中來。

「關於海洋大學堂的室內教學及戶外體驗?」

(圖源:海洋大學堂ppt)


「關於海洋大學堂的市場化運作如何理解?」

「海洋+教育」,就是海洋相關的科普教育,而「教育+旅遊」,則表現了「在旅途中學習」的理念。這可以理解成一種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因為市場才是檢驗其是否符合需求的最好地方。

從2017年到現在,幾年的檢驗證明海洋大學堂是符合市場需求的。

「進學校雖然需要收費,但我們收費的目的不是積累資金,而是為了更快地投入到科普教育的改進中,這個做法並不違背我們的創立初衷。」

發展教育旅遊的另一個優勢,便是地理環境。大鵬新區位於深圳東南部,三面環海,東臨大亞灣,西抱大鵬灣,海岸線長133.22 公裡,約佔全市的二分之一。發展定位為「三島一區」 (生態島、生物島、生命島、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度假區) 是全市唯一不考核GDP的區。森林覆蓋率超過76%,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它是深圳生態環境最好的區域,空氣品質綜合指數保持全市第一,是深圳的「綠肺」和「後花園」。這樣的地方非常適合旅遊體驗。

而此過程中,我們也了解到,大鵬新區的配套基礎設施並不完善。交通,就是制約其發展的最大瓶頸。每當周末,來此旅遊放鬆的人數激增,難免出現堵車的情況,而大鵬新區與外界往來的道路只有一處,大家堵在路上進退兩難,兩三小時的塞車使旅遊的歡快大打折扣。如果政府提供更多的支持,在交通方面完善一下,起到導流的作用,那麼對於其自身的發展將會非常有利。

社會公益

海洋大學堂組織的海洋環保社會公益行動

海洋大學堂組織的海洋環保社會公益行動

海洋大學堂在公益方面也有涉及許多項目,其中包括社會公益活動以及海外交流兩大板塊。


(圖源:海洋大學堂PPT)


(圖源:海洋大學堂PPT)


至此,關於海洋大學堂的介紹就告一段落啦!如果有興趣了解更多,可以關注【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所】官方公眾號!還可以點開我們推文查看喔: https://mp.weixin.qq.com/s/Iq5OeflFpCkv6cH_jp8iwQ

相關焦點

  • 海大深研院已在深圳海域種植珊瑚5萬多株
    ▲志願者和科研人員準備潛入海中普查珊瑚。深圳商報記者 邢浩 通訊員 歐陽晨欣 攝7 月 5 日上午,志願者與科研人員在大鵬新區南澳辦事處鵝公灣潛入海中,進行樣帶定位布設,魚類斷面、無脊椎類斷面和基質調查,檢視珊瑚健康狀況及珊瑚幼體補充量 …… 正式拉開了 2020 廣東珊瑚普查序幕。7 月 4 日,2020 年廣東珊瑚普查暨美麗大鵬珊瑚種植活動舉行啟動儀式。
  • 為守護藍色海洋,大鵬少年變身「海洋工程師」
    大鵬夏季「自然課堂」為守護藍色海洋「開講」深圳新聞網7月16日訊(記者 凌安兒)7月15日,2019年大鵬夏季「自然課堂」為守護藍色海洋「開講」,40名愛海少年變身小小「海洋工程師」、沙灘垃圾記錄員和海洋生物觀察員,完成一次知海、親海的研學之旅。
  • 深晚報導|市民心中的深圳海洋博物館:應體現深圳特色、生物保護
    ▲深圳海洋博物館選址。據悉,深圳海洋博物館選址於大鵬半島新大片區,三面環山,面朝龍岐灣,地理自然環境優越。海洋博物館將按照 " 海館相融、館園一體 " 的設計理念,強調建築與周邊山、海、園、帶(濱海休閒帶)的公共連接與空間對話,並以 " 中國領先,世界一流 " 為目標,建設成集收藏、研究、展示、科普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海洋博物館,打造海洋資源收藏展示中心、海洋文化教育中心、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公眾諮詢問卷一經發出,便獲得熱烈回應。
  • 「潛愛大鵬」赴臺參與兩岸海洋教育交流活動
    「潛愛大鵬」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以下為部分資助項目示例:1. 有助於推動城市間友好合作的項目深圳圖書館「世界文化區」推介友城文化2015西雅圖中國新年音樂會西雅圖「深圳日」活動深圳-海法創新孵化器對話會 2.
  • 大鵬自然課堂又開課,邀「特區40年」小記者「手」護海洋
    因為颱風「海高斯」來襲,原定於8月19日舉行的2020年大鵬自然課堂「手」護海洋創意營活動延期了。當前新區正在正加快打造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度假區、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載區。如何守護好這一片美麗灣區?繼2020年大鵬春天雲課堂之後,大鵬自然課堂夏季活動將走進楊梅坑山海之間的深圳市生態監測自然學校,以「手」護海洋為主題,通過海洋保育課堂、遊戲、手作等創意活動,培育青少年海洋文化意識。
  • 「藍色深圳」將有大動作 未來擬建海博館和國家級海洋公園
    本次活動由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海洋漁業局)、深圳市廣電公益基金會主辦,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深圳市少年宮承辦。同時在全市各區(新區)還設立了9場分會場活動。記者從活動現場獲悉,目前,深圳已在大鵬新區規劃建設一座深圳海洋博物館,該博物館規劃面積達5萬至8萬平方米,將與國家海洋博物館規模相當。同時,深圳已選劃大鵬半島申報國家級海洋公園,籌建華僑城國家級海洋公園和深圳灣自然保護區。
  • 深研院信息工程學院院友會成立大會暨「北京大學大數據國際峰會...
    2016年4月16日,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學院院友會成立大會-2016北京大學信息校友深圳聯會暨「北京大學大數據國際峰會」在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B棟模擬法庭召開。深圳研究生院、深研院信息工程學院及北大相關兄弟院系的領導和信息工程學院院友參加了院友會成立大會。
  • 深圳再迎985高校!中國海洋大學將設深圳校區
    圖源:中國海洋大學官網芥末堆10月15日訊,昨天,深圳寶安區政府、中國海洋大學、鹽田港集團在深圳籤署了共建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以下簡稱「海大深研院」)框架協議,海大深研院將落戶深圳寶安區。據悉,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將出任院長,海大深研院將分期建設海洋生物資源、海洋高端儀器裝備、海洋生態環境三個實驗室、一個智能海洋大數據中心和藍色智庫,匯聚以全職院士為核心的海洋高端人才。海大深研院落戶深圳寶安區,戰略目的在於支撐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帶動深圳海洋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 「保育珊瑚、愛護海洋」 深圳大鵬半島2020珊瑚調查啟動
    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大鵬半島2020珊瑚調查在深圳大鵬新區啟動。啟動珊瑚調查活動,對於更好地認識海洋,做出科學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 未來福田直達大鵬看海……深圳13條城際高鐵線路曝光!
    這條線路與深汕高鐵線路不同,始發站與穗莞深城際三期末站皇崗口岸站非常近,從皇崗口岸到葵湧站,與深惠城際大鵬支線互換,看線路很可能直接從大鵬半島直接跨海到惠州巽寮灣再到深汕站。除了深汕城際,從給出的遠期研究城際和高鐵線路中,可以看到,深圳遠期還將有廣深第二高鐵、深珠城際/高鐵(伶仃洋通道)、深港西部通道、深莞增城際、深汕城際。
  • 雲上瞰深圳大鵬:乘風破浪,展翅高飛
    雲上瞰深圳大鵬:乘風破浪, 大鵬展翅高飛。 山海相依,青山綠水。 大鵬新區是深圳「生態基石」,海洋、河溪、森林、溼地、沙灘、島嶼……這裡的生態資源要素齊全。
  • 深圳市委常委、秘書長高自民為深研院師生講授思政課
    10月27日下午,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召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重要講話精神專題會暨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會,邀請深圳市委常委、秘書長高自民作專題講座。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楊平,深研院黨政領導班子、黨委委員和師生代表500餘人參加講座,講座由深研院黨委書記譚文長主持。
  • 深耕碧海,牧漁未來——廣東海洋牧場建設駛入「快通道」
    在深圳大鵬海洋牧場種珊瑚,陽江啟動「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戰略合作,全國首臺半潛式波浪能養殖旅遊平臺「澎湖號」投入運營,成為省內首個「可遊玩的海洋牧場」……近年來,廣東省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高度重視海洋牧場建設,堅持把海洋牧場建設作為保護海洋生物資源、轉變漁業發展方式、提高漁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大力打造藍色糧倉
  • 深圳大鵬驚現天然「心形」小島
    大澳灣洲仔頭小島像兩顆相連的心(「潛愛大鵬」王曉勇 攝) 由於大鵬新區與「潛愛大鵬」, 一直在洲仔頭附近種植珊瑚 因此,這個小島取名為「海洋之心」。 今年大鵬新區國際戶外嘉年華將在這片沙灘舉行,預計「海洋之心」可能成為新的世界級海洋旅遊景觀熱點。 昨天上午9點多,王曉勇利用無人機進行航拍,拍下了大澳灣洲仔頭對開的兩個小島,圍觀者突然說:「這個島好像是心形的」。王曉勇看了看好像真的有點像,就把圖片旋轉了一下,兩顆一大一小相連的綠色心形鑲嵌在碧海之上。
  • 深圳版「淺水灣」,城市轉角處與山海相逢!
    NO. 2|貳深圳版「淺水灣」城市轉角處與山海相逢隨著城市高樓大廈越來越多,車水馬龍、摩肩擦踵已經成為了生活的常態,建築密度越來越高,也讓人們越來越嚮往擁抱大自然的清淨生活。香港淺水灣2019年5月10日,青谷在深圳溪湧工人度假村裡舉辦了"研青鑑谷"的座談沙龍,與深圳一線地產人一同體驗了在青谷生活的一天,並分享了這塊風水寶地的人居價值。眾所周知,城市核心腹地有山有海的地方本身就極其稀缺,目前國家積極推動能源戰略,不少海岸線都做了戰略部署,可供城市享有的優質海灘已經不多了。
  • 深圳海洋大學項目承辦機構招標結果公示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簡稱綜研院),於1989年2月成立,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倡導下,經國務院領導同志批准,由政府官員、經濟學家、企業家共同發起的政策研究和諮詢機構。綜研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十三屆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原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葉小文任理事長(代),著名經濟學家樊綱任院長兼首席專家。全院員工一百七十餘名,其中80%為研究諮詢人員。
  • 北京大學深研院完成2018級新生報到工作
    為方便新生來校報到,深研院在深圳北站安排了迎新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負責接站工作,引導新生乘坐接駁大巴前往學校。我們負責學校的後勤工作,如校園的指引牌、總務處指引指南、學校擺渡車、舞蹈教室的行李房、校園車輛管控(停到車庫裡)。新生入學期間要儘量做好安保和指引工作,讓新生來到這裡能夠清晰地知道手續如何辦理,並了解校園環境和設施,在這裡感受到學校帶給他們的溫暖。」
  • 北大深研院舉辦「線上+線下」2020年畢業典禮
    6月24日上午,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2020年畢業典禮在滙豐商學院負二樓報告廳舉行。因受疫情影響,本次畢業典禮採取「線上+線下」的形式開展,265位畢業生於現場參加了畢業典禮,其他畢業生通過線上5G直播觀禮。深研院今年共有畢業生103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5名,碩士研究生975名,包括70名留學生及港澳臺生。
  • 深圳鹽田和大鵬獲評「2020中國天然氧吧」
    鹽田與大鵬是深圳全市空氣品質、河流和海域水質最好的區域,是深圳這座一線城市的「生態基石」。   近年來,大鵬與鹽田先後獲得、入選「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鹽田區正在公示階段),兩區聯合創建東部灣區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 河南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落戶大鵬新區
    近日,深圳大鵬新區管理委員會與河南大學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大鵬新區舉行,河大深研院落戶大鵬。大鵬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峰,黨工委委員、組織人事局局長梁珂,河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劉志軍,河南大學深圳研究院院長牛利民等出席籤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