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微信,見社科院公眾號官宣新書發布,翼兒同學頓時眼前一亮!
此書原作者是夏鼐,中國考古學先驅、中國人學習埃及學的鼻祖,浙江溫州人。國內最早開始關注珠子文化研究就是他,除了埃及古珠,鑲蝕紅玉髓在中國的傳播也必定提到夏鼐。
中國人寫的書,為什麼會需要翻譯呢?
夏鼐生於1910年,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倫敦大學學院,獲埃及考古學博士學位。此書實際上是他在倫敦大學留學期間撰寫的博士學位論文,被中外學者共同推崇為埃及考古學領域系統研究珠飾的代表作。
翼兒同學在北大歷史系上學期間,就曾經讀過英文原文,那時還不懂珠子,只是作為專業課參考書。印象最深是裡面附帶的珠子製作流程圖。
據悉,新出這套譯本比原文又增加了圖片資料,收錄了300多幅倫敦大學學院獨家授權的埃及古珠照片,全彩印刷,是文物收藏、藝術設計的絕佳參考。
而翼兒同學大學四年教授上古文明史的親老師,正是本書譯者:顏海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古代東方文明研究所所長。
埃及學在中國,夏鼐是名副其實的第一人。改革開放後,1985年黃埔一期、1987年黃埔二期,都由外教直接授課,系統學習埃及學/Egyptology。
顏老師就出自黃埔二期。
18年前翼兒同學在北大求學那會兒,埃及學還是孤絕冷門,本科生只要有興趣,就可以跟著研究生蹭課,學習古埃及文字。
於是從大一開始,翼兒同學就跟著顏老師邊學古埃及文邊讀了大量一手資料,深深愛上這片「人神相親的土地」。
也正是因為有古埃及文字功底,畢業後許多年,浪跡江湖玩收藏,和洪掌柜相識於微博,見她發了枚費昂斯聖甲蟲,翼兒同學一眼便認出上面銘文:men-kheper-ra,古埃及新王國第18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的王名!
掌柜的大喜,提出帶起她的古埃及藏品當面切磋。於是約在上海玻璃博物館的蜻蜓眼大展碰頭,一見如故。
後來一個文獻,一個實物,一起前往埃及玩耍。巧的是,2015年、2019年,兩次赴埃及,都剛好趕上顏海英老師同時也在!且行程交匯點都在神廟。
▲ 2015年在埃及Abu Simbel神廟巧遇埃及學顏老師
Abu Simbel,古埃及文明鼎盛期最傳奇的一座神廟,位於尼羅河最南端。站在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大雕像前,沐浴著Ra神的陽光,偶遇自己的埃及學老師,再次聽她講解古埃及人如何信仰治國,神廟怎樣充當埃及社會的CPU,何等緣分!何等奇幻!
現如今,伴隨古珠大火,越來越多國人開始對埃及學產生興趣。
畢竟,放眼世界珠子史,埃及古珠意義非凡。沒有哪個文明像古埃及那樣,運用那麼豐富的材料,創造了那麼多樣的珠子。又以那麼紛繁複雜的護身符樣式,與天地間那麼紛繁複雜的神聖能量溝通。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埃及珠飾就自創潮流,直到公元前30年整個文明毀滅,中間數千年歲月,埃及本土幾乎人人佩戴珠子,甚至出口到古代世界其他地區。
然而,有關埃及古珠的專著,卻幾乎不見。從夏鼐1943年完成博士論文到現在,70多年過去,這部《埃及古珠考》/Ancient Egyptian Beads仍是埃及古珠領域全面系統研究絕無僅有的一部。
所以非常值得隆重推薦,權威作者,權威譯者,經典名著,科班兒正統!
目前書剛剛印出來,還沒來得及上架,過些時候即可在京東、噹噹等網站買到。各位看官敬請期待~!
p.s. 多年以來,我們的玉宴公眾號陸續寫過很多關於埃及珠寶、埃及文明以及埃及旅行逛博物館的原創圖文,點擊下方搜索框即可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