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古珠沒資料?權威學術經典來襲,目前國內唯一 | 玉分享

2021-02-17 玉宴

打開微信,見社科院公眾號官宣新書發布,翼兒同學頓時眼前一亮!

此書原作者是夏鼐,中國考古學先驅、中國人學習埃及學的鼻祖,浙江溫州人。國內最早開始關注珠子文化研究就是他,除了埃及古珠,鑲蝕紅玉髓在中國的傳播也必定提到夏鼐。

中國人寫的書,為什麼會需要翻譯呢?

夏鼐生於1910年,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倫敦大學學院,獲埃及考古學博士學位。此書實際上是他在倫敦大學留學期間撰寫的博士學位論文,被中外學者共同推崇為埃及考古學領域系統研究珠飾的代表作。

翼兒同學在北大歷史系上學期間,就曾經讀過英文原文,那時還不懂珠子,只是作為專業課參考書。印象最深是裡面附帶的珠子製作流程圖。

據悉,新出這套譯本比原文又增加了圖片資料,收錄了300多幅倫敦大學學院獨家授權的埃及古珠照片,全彩印刷,是文物收藏、藝術設計的絕佳參考。

而翼兒同學大學四年教授上古文明史的親老師,正是本書譯者:顏海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古代東方文明研究所所長

埃及學在中國,夏鼐是名副其實的第一人。改革開放後,1985年黃埔一期、1987年黃埔二期,都由外教直接授課,系統學習埃及學/Egyptology

顏老師就出自黃埔二期。

18年前翼兒同學在北大求學那會兒,埃及學還是孤絕冷門,本科生只要有興趣,就可以跟著研究生蹭課,學習古埃及文字。

於是從大一開始,翼兒同學就跟著顏老師邊學古埃及文邊讀了大量一手資料,深深愛上這片「人神相親的土地」。

也正是因為有古埃及文字功底,畢業後許多年,浪跡江湖玩收藏,和洪掌柜相識於微博,見她發了枚費昂斯聖甲蟲,翼兒同學一眼便認出上面銘文:men-kheper-ra,古埃及新王國第18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的王名!

掌柜的大喜,提出帶起她的古埃及藏品當面切磋。於是約在上海玻璃博物館的蜻蜓眼大展碰頭,一見如故。

後來一個文獻,一個實物,一起前往埃及玩耍。巧的是,2015年、2019年,兩次赴埃及,都剛好趕上顏海英老師同時也在!且行程交匯點都在神廟。

▲ 2015年在埃及Abu Simbel神廟巧遇埃及學顏老師

Abu Simbel,古埃及文明鼎盛期最傳奇的一座神廟,位於尼羅河最南端。站在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大雕像前,沐浴著Ra神的陽光,偶遇自己的埃及學老師,再次聽她講解古埃及人如何信仰治國,神廟怎樣充當埃及社會的CPU,何等緣分!何等奇幻!

現如今,伴隨古珠大火,越來越多國人開始對埃及學產生興趣。

畢竟,放眼世界珠子史,埃及古珠意義非凡。沒有哪個文明像古埃及那樣,運用那麼豐富的材料,創造了那麼多樣的珠子。又以那麼紛繁複雜的護身符樣式,與天地間那麼紛繁複雜的神聖能量溝通。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埃及珠飾就自創潮流,直到公元前30年整個文明毀滅,中間數千年歲月,埃及本土幾乎人人佩戴珠子,甚至出口到古代世界其他地區。

然而,有關埃及古珠的專著,卻幾乎不見。從夏鼐1943年完成博士論文到現在,70多年過去,這部《埃及古珠考》/Ancient Egyptian Beads仍是埃及古珠領域全面系統研究絕無僅有的一部。

所以非常值得隆重推薦,權威作者,權威譯者,經典名著,科班兒正統!

目前書剛剛印出來,還沒來得及上架,過些時候即可在京東、噹噹等網站買到。各位看官敬請期待~!

p.s. 多年以來,我們的玉宴公眾號陸續寫過很多關於埃及珠寶、埃及文明以及埃及旅行逛博物館的原創圖文,點擊下方搜索框即可查閱👇👇👇

相關焦點

  • 【轉載】古玉水銀沁的奧秘
    進入正題,執古推薦一篇值得閱讀的學習資料,原創:徐文寧。 什麼是古玉水銀沁?清·徐秦基撰《玉譜類編》中說:「黑者為水銀沁。古者殮用玉,以水銀在屍腹內,遇玉即凝,故用玉塞之。水銀隨地皆生,故非葬玉而亦有水銀沁。」另外,清·劉大同在《古玉辯》中也著說:「殉葬之水銀,有大坑、小坑之別。大坑水銀所沁者,即成黑漆古矣。」
  • 千萬別說你懂古玉系列:高古玉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高古玉之美蘊含的深意很多,它的美包含有王侯將相,達官貴人的審美。做器之前必有樣圖,經審定之後,玉工才能施以工法,所以它代表了當時上層社會的審美水平。古人生活比現代人簡單得多、樸素得多,考慮問題更深入、更貼切,追求的是事物的內在。所以,我們看到古玉之美,美得讓你心靈震撼。
  • 從埃及古地圖到陶寺「現代化切割」的玉鉞
    有常識但沒受過教育的人,要勝過受過教育但沒有常識的人(富蘭克林)。偽史造假派就是這群受過教育但沒有常識的人。這群人明明很無恥下流,卻還喜歡打著學術爭鳴幌子蓄意欺騙更多沒有常識的人。本來,這些垃圾人只要他們沒有直接點我名進行攻擊,我也根本沒有閒心跟這群噁心人浪費時間。
  • 考古人傳奇|夏鼐與埃及考古學
    在學習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過程中,他還將古埃及語言文字與中國語言文字作比較,於 1936 年寫成《一個古埃及短語在漢語中的對應例子》一文,發表在埃及學權威刊物《埃及考古學雜誌》第 24 期上。      從 1938 年起,夏鼐在格蘭維爾的指導下,開始攻讀埃及考古學博士學位。
  • 古玉第一黑:黑皮玉
    古玉第一黑  也許僅僅是巧合而已,先前國內文物界和收藏界圍繞黑皮玉器真偽之辯如今不再激烈,說真的不再為真而反覆證明,說假的也不再頻頻舉證。正因當年黑皮玉器的密集現身讓古玉收藏界一時無法接受,才使得收藏者較為集中。其中張一平的收藏最多,數量過千,僅造型各異的黑皮玉龍就足以舉辦專題展覽。目前,圈內公認的一個黑皮玉器藏品數據是2000件左右。無法確認的是藏品品類,一襲「黑衣」裹體外,彼此間極少相同,似乎只有「神秘」兩字可以解釋一二。
  • 良渚+目前唯一發現+史前制玉作坊遺址,如何保護?專家開了一天的會
    如果你還沒來得及複習良渚人制玉作坊秘密的故事,這裡列出這個良渚人開的「工業園區」的介紹,感受一下——它是迄今為止長江下遊地區發現的良渚文化時期規模最大的制玉作坊遺址群;它出土了大量制玉相關遺存資料,是目前出土玉料、玉器半成品最多的良渚文化遺址;有別於以往發現的各類各級良渚文化遺址,
  • 如何鑑定古玉真偽?高人給您支幾招!
    專業視角,傳承文化,解讀價值,立志做國內最權威最接地氣的收藏類微信公眾號。我們會帶給您最豐富的收藏資訊,最隱秘的行業內幕,最實用的鑑別方法,最寶貴的藏家心得。關注《古玉鑑賞》公眾號,享受超值免費服務,每天都有新收穫!
  • 鬥魚《怪物獵人:世界》狂歡月 攻擊珠爭奪戰來襲
    原標題:鬥魚《怪物獵人:世界》狂歡月 攻擊珠爭奪戰來襲   當下,在國內電競賽事正短暫處於「空檔期」之際,鬥魚傾力打造的《怪物獵人:世界》狂歡月活動彌補了玩家對於趣味賽事直播的需求。近日,《怪物獵人:世界》狂歡月活動中,「攻擊珠爭奪戰」已來襲。
  • 得之古玉靠奇緣,品之如讀史書經典,伴之乃人生一大幸事
    古玉鑑賞須有好玉之德,還要了解通古中華玉文化,才能有容人之量。不好玉則神不聚,不薄財則心不寧,不通古則無鑑玉之識,不容人則意亂情迷。故古玉乃至潔聖物,來不得半點邪念對古玉我們要禮敬珍愛。商代婦好暮出土玉跪人古人以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
  • 出土文獻領域唯一專業學術期刊創刊
    出土文獻領域唯一專業學術期刊創刊本報訊 (記者 李婷)記者獲悉,上海再添重量級學術交流平臺——經過半年多的籌備、組稿、編審,由上海中西書局與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出土文獻》昨天正式創刊亮相。這是我國出土文獻研究領域出版發行的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的專業學術期刊。古文字學泰鬥裘錫圭曾指出,出土文獻指出自古墓葬、古遺址等處的古文獻資料。作為古代文獻的一種類型,為與傳世的「紙上文獻」相區別,學術界或稱其為「地下文獻」「新出古文獻資料」「古文字資料」等。
  • 收藏古玉,應該正確認識了解古玉真品與仿品材質有什麼樣的區別
    收藏古玉器,並不是因為古玉器的工藝和藝術性高於現代玉雕刻,主要是緣於歷史賦予它們的深厚的文化積澱,緣於對祖先文化的認知和崇仰,緣於我們對傳統文化藝術傳承的責任,緣於我們對逝去的時光的留戀和追憶...古玉鑑定要先從料、型、工、紋、沁」上分析真假。
  • 東南亞古珠中蝕花線條攜帶的密碼信息
    緬甸泰國這些珠飾製作於2000-2500年之前,我們對於那個時候的緬甸泰國的社會生產力一無所知,因為沒有歷史書籍文字的記載,我一直很好奇他們是怎麼讓那個時候的珠飾製作得如此精良規矩,難道他們擁有比我們目前猜測更高級的文明?研究緬甸泰國珠飾系列中蝕花線條的時候會發現,他們有著神秘的規律:有些是均勻的1111排列,有些是22排列,有的是232、333 等等。
  • 買古玉不可貪圖便宜,學習欣賞品玉不可走馬觀花
    收藏學習古玉久了,就會明白,你永遠都在學習的路上,市場的不斷變化,古玉不同年代的藏品雕工的不同,和不同年代用不同的玉料材質等等因素都須要用心研究了解學習,還有造假的不斷升級,這些都會讓你不斷地豐富自己玩古玉的經驗和要更加專業。
  • [分享]建築學術講座資料下載
    建築學術講座專題為您提供建築學術講座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建築學術講座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當攝影記者請安藤擺出各種姿勢時,一旁的日本媒體和安藤的幾位助理都驚訝得目瞪口呆。一位助理半開玩笑地說:「中國小夥子,我跟了安藤這麼多年,你是唯一一位敢讓安藤擺姿勢的人!」
  • 古玉收藏,你在哪一個層次
    古玉收藏你在哪一層次?古玉的收藏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心生歡喜,第二層,看得出真假,第三層,悟得出精髓。說起來簡單,但是真正要把這三層弄明白的著實不多。這種喜歡是發自內心的,並沒有什麼功利行為,目的不是要從中間掙什麼錢,只是覺得自己跟這塊石頭冥冥之中有那麼一種緣分,看到了,喜歡了,便買下了,這是目前市場上大多數。對玉器收藏的愛好者一個普遍的狀態,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過:「美石者為玉」!所有漂亮的石頭在過去都稱之為「玉」。
  • 百度文庫集千萬學術文檔 畢業論文資料不再難查
    記者了解到,對於首次面對學術論文的學生來說,如何便捷查找和閱讀相關領域專業權威資料是最大的難題。據悉,百度文庫正式上線了學術文檔專區,或將成為全網最大的學術資料分享平臺之一,讓廣大學子能夠輕鬆便捷地獲取海量權威學術文檔。
  • 上海再添重量級學術交流平臺 出土文獻領域唯一專業學術期刊創刊
    記者獲悉,上海再添重量級學術交流平臺——經過半年多的籌備、組稿、編審,由上海中西書局與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出土文獻》昨天正式創刊亮相。這是我國出土文獻研究領域出版發行的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的專業學術期刊。
  • 【鳳 麟】入埃及記 (一)  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謎
    真希望一直受薰染至今熟練掌握象形文字的中國人將來能出現幾個古埃及學家,再來一次破譯的突破。我國現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夏鼐先生,被譽為最了解古埃及學的中國人,大概早年留洋西方,接觸學習一些西方史界已成定論的古埃及學說。顯然他也不可能更進一步深入持久的研究挖掘辨疑。埃及學的興起,源於羅塞塔石碑的被發現。
  • 朱威烈:埃及翻譯表彰獎獲得者
    埃及文化部在總統夫人的直接支持下,於1995年啟動了「國家翻譯工程」,計劃用十年時間翻譯出版各國優秀人文社會科學著作1000種,因此也稱為「千書工程」。2005年底,第1000種書出版。2006年2月埃及文化部再次舉辦「翻譯與文化互動」國際學術研討會,以慶祝這項浩大工程的勝利完成,由總統夫人親自向來自英、美、法、德、西、意、中、俄、日等國的十位長期致力於將阿拉伯優秀著作翻譯成世界各主要文字的教授、學者頒發表彰獎,並組織座談、採訪,聽取他們在翻譯工作中的感受和意見,藉以增進埃及與各國文化的互動和交流。
  • 玉器專家周學文老師剖析如何鑑別與欣賞精品古玉
    目前的狀況是明清時期的玉器依然是市場主流,而年代久遠的古玉的市場價值並未完全體現出來。古玉在國內二級市場表現較好,在海外同樣備受關注。海外藏家對中國古玉的關注和喜愛程度遠遠高於近現代玉器,如在國際市場上拍賣的商周、戰國時期一個小小的玉件,價格常常達到幾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