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裡,總分總就是最Diro的!上來就一個模塊一個模塊地複習我可能會搞不清楚自己比較擅長哪個模塊,哪個模塊是學起來比較困難的,萬一擅長的模塊學了很長時間,到最後自己學不會的模塊又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複習,那可不就是複習滑鐵盧了麼……
整體複習刷題也挺好,就是每次我想練一下資料分析的時候還得把言語、推理、數量、常識也帶著全部做一遍,題做完了也忘了要幹嘛了,資料分析本來就是做得太慢,想要提點速度,這一套做下來也不知道資料分析用了多長時間,速度有沒有提高……
先做一套題來測試一下自己的水平,看看自己擅長哪塊,哪塊有缺陷,針對自身情況安排複習計劃,然後一個模塊一個模塊進行專項突破,鞏固優勢、增強弱項,把整體水平提高到一定的層次之後再把這些模塊集中起來練習,排出最適合自己的做題順序。
同時鍛鍊整體思維,按照正式考試的流程進行模擬,儘快熟悉行測考試,避免因為模擬不到位出現沒有流出塗卡時間之類的低級錯誤。
既然都說到這兒了,那也不妨分享一些我的備考經歷:
我經歷過一次國考和一次省考,決定參加國考的時候距離筆試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了,身邊其他備考的小夥伴第一輪複習都已經接近尾聲了,而我才剛收到網上買的教材。
這種進度落後的體驗其實很不好受,每天都很焦慮,只有在看一些「如何在兩個月準備公務員考試」「一個月備考公務員來得及嗎」之類的經驗貼時這種焦慮感才會得到緩解,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雞湯和雞血之中,真正學習的時間沒多少,最後理所當然地就考崩了。
說真的,那段時間越臨近考試我就越想放棄,每天早上睜開眼都想捫心自問一句「我真的需要這份工作嗎?」——現在看來還是需要的。國考失敗之後還是不想就這麼算了,說到底還是因為自己沒有拼盡全力,這樣的失敗會讓我更不甘心,於是決定再真正地拼一把,趁畢業之前還有時間備考和應屆生身份參加我們省的省考,如果還是考不上再另謀出路。
確定了要參加省考之後,仗著自己之前有備戰國考的經驗,練書也不看了,直接去做題,刷了幾套題之後我狂躁的心就逐漸沉靜下來了——跟裸考沒兩樣,做得每一套題都是五十多分,根本不及格……也反思了一下自己,還是太急功近利,基礎打得並不牢固,很多基礎知識都模模糊糊的,還有一些根本沒印象,做題的技巧也絲毫沒有掌握,做題全靠悟性,總結也沒有好好做,題做了也是白做,做過的題沒有起到該起的作用……
然後開始一點點改正,先是給自己列了一個完整的複習計劃,階段計劃、每日計劃都有,重新打了一遍基礎,把自己沒記住的內容全部過了一遍,加深印象、一些必要的知識點都仔細熟讀記憶了,也做了筆記,畫了框架圖,因為時間緊也沒有做得特別詳細,主要就是建立一個完整系統的知識框架。
書翻完一遍之後就趕快開始了專項突破,給自己一個月的時間完成這一步,主要就是做題、學技巧。國考時沒做完的模塊寶典重新派上了用場,技巧則是跟著阿甘上岸說學的。當時就是看課+練題,每天先花兩個小時看視頻課,把視頻裡講的解題技巧記熟,把講義裡的例題做完之後,再去模塊寶典中找同類型的題目進行練習鞏固,之前做過的題目也會重新用技巧做一遍,感受一下技巧的便捷之處。
我算是真切地體會到了技巧對於做題的意義,阿甘不愧是市面上這麼多課程裡技巧講得最好的,同樣的一道題,普通的解題方法就是按照審題、判斷、計算、選擇的順序一步一步走,兩三分鐘的時間才總算答出來一道題,而熟練運用技巧的話幾十秒時間就能選出正確答案,而且還不怎麼費腦子。
我曾經就見過一道帶圖的資料分析題,求17年的某個數據,如果先看題目的話很容易被帶進去,拿起紙筆就開始演算,需要運算的數字又都是兩位小數的,算起來很麻煩,可是我還記得阿甘說以圖為主的原則,果然,答案在圖上標著呢,直接選B就行,整個過程連20秒都不到……
技巧學到手之後做題就會變得容易很多,原本不會的題目掌握了解題規律之後迎刃而解、原本繁瑣複雜的題目也可以用技巧抽絲剝繭,快速解答、甚至發現某個明顯特徵之後還能有秒殺的效果。通過刷題把技巧掌握熟練之後就是通過模考來檢測學習成果,查漏補缺,很快我的成績就保持在了70分以上。
就不同模塊來說,言語理解與表達佔有40道考題。這部分題目看似簡單,正確率卻很難穩定下來。和很多人一樣,我最開始在這一部分也是按照「語感」來作答,導致錯誤率較高。複習這裡的時候就著重掌握做題技巧以及總結,像關鍵詞、主題詞、總分結構、分總結構、分分總結構、轉折之後是重點等解題技巧,結合語感練習模擬題,只要做到熟練運用,堅持實踐與總結相結合,就能讓正確率大幅提高。
判斷推理部分佔卷面35道題目,題型包括圖形推理、類比推理、定義判斷、邏輯判斷題型。判斷推理與言語理解與表達不同,需要我們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一定的做題技巧。比如邏輯判斷中的圖形推理,大部分題目乍一看沒有頭緒,可如果掌握了圖形推理的25條規律,很多題目都能很快看出端倪、稍加思索就能選出正確答案。
最開始我對於數量關係基本是處於半放棄狀態的。可如果這樣,行測是不可能得到高分的,所以也沒敢完全放棄,學過一些技巧也經過一定量的練習之後,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在規定時間內挑選出簡單的題目來作答,並保持題目的正確率,然後儘量做其他題目,時間到了之後就趕快放棄進行下一個模塊;
資料分析其實是好拿分的,就是審題和計算方面會比較麻煩,只需要掌握快速審題的方法和一些速算法,這部分就能快速提高,審題要提高速度就得先看問題,學會快速鎖定關鍵詞,在關鍵詞附近找到目標數值,帶入公式之後,用插板法也好、直除法也好,總之用速算法快速算出答案,我的資料分析就是這樣從最開始的四五十分鐘做題時間變成最後的半個多小時的。
常識判斷部分通常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包括文學、地理、計算機、歷史、時事政治等多方面等。所以平日裡注意各個方面知識的積累,多關注和了解時事熱點和政府工作報告等信息也就夠了,沒有必要刻意搜集背誦,這種題一般都是猜不到的,花時間在上面並不划算。
最後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按我的計劃是用來做真題的,當時重新買了省考真題來做,做真題的時候就按照模擬考試來,包括塗卡,考慮到做完題之後還要訂正總結,申論的答案對照起來比行測麻煩得多,所以規定自己至少每天一套行測題,每兩天一套申論題,做過的題都要有痕跡,做錯的題整理、訂正,做對的題也要分析有沒有蒙的成分,以及有沒有更快的做法……
行測是一場對我們各方面能力的綜合考驗,要在行測中獲得好成績,比起來按照什麼順序複習,更需要我們有足夠的毅力,也要足夠靈活變通,知道如何取捨以及如何運用各類技巧。
最後也要祝你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