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個省(區、市)2110所高校、直接參與學生545808人、提交的項目作品118804個」,截至第二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啟幕之際,參賽大學生數已佔普通高校在校生總數的2%(最高的省份參賽比例達到6%),直接參與學生與提交的項目數量分別是首次大賽的3.3倍、2.7倍,更有5個省份報名項目數超過1萬。
自3月份第二屆大賽啟動以來,眾多高校蓄勢待發,通過課程改革、教學變革等方式為各自「種子選手」蓄積力量,於無形中努力打造著「永不落幕」的比賽。
回顧經典,意猶未盡。展望和期待第二屆大賽將帶給我們震撼之時,亦需向首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決勝出的金、銀獎項目致敬。正是有了 「前人」的探索積澱,後來者方能居上並奮勇向前。
有情懷也有理性地做事
創業團隊:雲南大學滇池學院,「網際網路+非物質文化遺產雲南民族刺繡」項目
「歷史悠久的白族刺繡以其獨特的技法、豐富多彩的紋樣圖案歷來受學術界高度重視。然而,全國刺繡市場銷售額80%為蘇繡、12%為湘繡,雲南少數民族刺繡比例卻不足5%。」劉璽作為「網際網路+」非物質文化遺產雲南民族刺繡——「採薇民繡」項目負責人,緩緩地道出項目的緣起。
2015年,劉璽在深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進行調研時發現,在原本極具白族刺繡特色服飾的地域,只有村裡零星的幾位老人還依舊穿著白族傳統服裝,也只有村裡的老人才懂得古老的白族刺繡針法。
回到學校,「讓這一歷史悠久的白族刺繡非物質文化得以傳承」的想法始終在劉璽腦中盤旋。於是,她與同學合夥成立了昆明後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通過進一步整合繡娘資源,建立雲南少數民族繡娘庫,創辦刺繡傳習所。此外還聘請楚雄、大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為公司技術總監,收集遺失在民間的雲南少數民族刺繡圖紋集,逐步建立雲南少數民族刺繡圖紋庫。
初創時,與120名少數民族繡娘籤約後,劉璽就開始讓繡娘做帶有刺繡的手鐲、掛飾等物品。但當時剛上線的網上銷售平臺缺乏客源,產品銷量差,劉璽就與團隊成員一起嘗試各種辦法,連續一周都睡在辦公室。
但劉璽始終堅持「靠情懷做事,但不販賣情懷」的信念,終將雲南民族刺繡跨界到網際網路平臺上,顛覆了雲南民族刺繡家庭生產、自給自足的傳統模式,開創了一條「政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高校(產品研發中心)+公司(銷售平臺)+繡娘(產品生產)」的現代化民族刺繡產業鏈。
目前,該項目產品已由日常消費品向工藝品方向邁進。並計劃藉助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平臺,通過文化藝術品眾籌、在線拍賣、國際文化交流等形式逐步將產品銷往東南亞和歐美國家,把雲南「繡」到全世界。
(首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創業導師功不可沒
創業團隊:對外經貿大學,「掘金三板」項目
「掘金三板」旨在為新三板投資者、研究者及從業者提供全面、專業的數據查詢、研究資訊訂閱、互動交流社區、投資者關係管理和股權眾籌等服務。
2015年3月,對「新三板」領域關注已久的張智斐將在三板市場創業的想法告訴了研究生導師宋國良,「『掘金三板』涉及網際網路金融前沿領域,新三板市場也是剛興起的市場熱點,是個全新課題。」於是在導師引薦下,他與「第一財經」主持人陳達一拍即合,隨即聯合創立了「掘金三板」。
「他選擇創業不是頭腦一時發熱,而是清醒地認識到創業將要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宋國良積極地扮演「引薦人」角色,為「掘金三板」提供人脈資源,還推薦許多優秀學生到公司實習。
「創業伊始,我們對於在三板市場上做什麼還是存在迷惑的,如果不是宋老師建議,我們到現在可能也僅是一個網際網路交流社區而已。」張智斐回憶,當團隊第一次將商業計劃書呈現給指導老師時,受到了頗多質疑。為此,學校還特意安排優秀師資為「掘金三板」項目團隊修改計劃書,提供專業指導和細緻梳理,提煉出項目精華。
在去年成功完成2次融資至今,該項目又新增新三板企業的投資者關係管理平臺業務,這也使張智斐更有信心地再次計劃第三次近1.5個億的融資方案。
(首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自造血」的開放性機制
創業團隊:浙江大學,米趣科技項目
「一個企業的成功,離不開整個團隊的合作,離不開合理的機制和開放的企業文化。」毛靖翔作為米趣科技的創始人一語道出其企業得以長久發展的關鍵要素。
在米趣,毛靖翔鼓勵所有員工創業。「公司就是一個孵化器,員工有好的創業項目,我就會做早期投資,即便失敗了,也不影響其在公司的日後發展。」
任何公司都會對合伙人進行業績考核,沒有達到目標的,股權就會被稀釋,做得好的則會拿到更多。毛靖翔抓準這一市場規律,將「狼性」貫穿在公司機制與企業文化中,每個股東拿出2%-3%的原始股,放進對賭股權池。他很自信地說:「我不怕公司上市的時候我會變成小股東,我只怕我們幾隻狼放在羊群裡面會逐漸失去對創新創業的熱情,以及對創造的衝動。」
在管理機制有效運行的同時,毛靖翔對於人才制度的建設也沒落下,為引進人才,不惜開著瑪莎拉蒂當起「優步」司機。
某次,公司缺乏用戶界面設計方面人才,他得知中國美院的學生最合適,於是就守株待兔,特地找美院學生「拉活」。「一上車就搭話問人家專業,有沒有興趣來公司,還給他講我們的企業文化。」毛靖翔說,他當司機不收錢,就單純想招人,沒想到還真被他招到了。
開放式的人才引進方式,不僅為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更是為米趣科技不斷地注入了大量的新鮮血液,使其不斷發展到當下這般輝煌:目前,米趣科技市場估值已約30億人民幣,成為2014年至2016年國內發展最快的移動網際網路公司之一。
(首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無阻礙的快速運達
創業團隊:南京工業大學,「8天在線」項目
不知何時起,我們的生活與移動網際網路變得形影不離,網際網路已然成為大眾生活一個組成部分。
南京工業大學就走出來一支6人創業團隊,在大環境影響下開始於「O2O」平臺上摸爬滾打。然而他們未曾想到自己會成為校園「O2O」標杆,而這一切都是源於一個夢想。
就像「8天在線」名字一樣,創業團隊一開始就寄予其「隨時購物無阻礙」願望,從快消品產業供應鏈入手,通過各個微倉建立「在線雲超市」,減少分銷商和門店貨倉等中間環節和附加環節的額外成本,為消費者提供更廉價方便的購物服務。
如果說「網際網路+」時代孵化出「8天在線」新型平臺,使創新創業實踐贏在起跑線上,那麼「8天雲物流」閃電服務則是使「8天在線」從萬千「O2O」平臺中脫穎而出的助跑器。
「8天在線」擁有一支龐大的被稱為「鏢師」的校園物流團隊。「鏢師」通過物流員應用程式籤到,從配貨員手中接訂單,完成白天校園1小時內和晚上8分鐘內配送任務。
「鏢師」服務還有一套標準的流程:怎麼敲門,敲幾下,如果用戶不在如何處理商品等。對於兼職物流激勵與培養也實施創新管理:分為1-9個級別,升到6級後,可直接免實習期,成為「8天在線」正式員工。
截至2016年2月底,「8天在線」已密集覆蓋全國50個城市1200所高校,校園周邊寫字樓和社區新型便利店也已達百家。今年3月份,「8天在線」獲約2億元B+輪融資,此輪融資由國內日化領域標杆企業「隆力奇集團」領投,蘇大天宮等繼續跟投。
(首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
用「品質」說話的產品
創業團隊:大連海事大學,大米科技Idami智慧廚房+農業4.0項目
「我們大米科技的宗旨是為客戶提供安全、方便、好吃的大米。」具有多年創業經歷的楊健深知產品質量才是「籠絡」人心最長久之策。
談起與大米的緣分,楊健笑稱源自一次偶然機會,朋友送來一包自家產的五常大米,飯做熟後滿屋飄香。」
「大米科技Idami智慧廚房+農業4.0」負責人楊健表示,項目自啟動之初,就旨在打造一款「吃得放心的食品」。
「大米品質雖好,但怎樣讓大家知道我們的米好呢?」楊健思來想去,決定開設體驗店,「我們注重體驗這個環節,所以一定要讓客戶去吃」。
心動不如行動,大米科技迅速開設「O2O」線下體驗店,提供堂食及外賣等簡餐服務體驗,讓大家都能來品嘗「大米科技」的飯。
為打通從農田到餐桌的全供應鏈來保證產品質量,楊健帶領團隊藉助當下最時髦「網際網路+」思維,不但通過農田眾籌直接為客戶提供物美價廉大米,還設計智能米桶、智能電飯煲,通過使用大米科技手機APP,不但可以監測大米的剩餘量並直接手機訂購,還能隨時隨地遠程遙控做飯,實現到家即可吃飯。
公司剛成立3個月時,該項目大米產品就取得天貓銷量第一成績,到目前累積銷售額已超過2000萬,但楊健並不滿足於大米本身的初期銷售,建設線下體驗店,更以智能廚房產品帶動大米消費。目前,首批6家旗艦店已開張,46個城市正準備陸續籤約開店。
(首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
專家觀察
產業升級不會憑空發生
王蔚 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投資服務聯盟理事長
自去年舉辦首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至今,兩屆大賽中全國各高校報名項目已近20萬個,成千上萬個不同細分領域的優秀新經濟體從賽場走上實實在在的產業道路,這是雙創教育在高等教育體系內經過星星之火般燃燒出的火焰,也終將燃出燎原之勢。
「大學」自誕生之日,便承擔社會智慧中心和社會文明發展引領職責。觀上世紀80年代後的美國高等教育,在傳統製造業、資源業急劇下滑時,從高校中走出的思科、甲骨文、谷歌等偉大企業就成了科技新興力量,支撐了美國經濟16年高速增長,其帶來的包括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在內的信息革命,也深遠地影響了全球產業發展走向和每個人生活狀態。正是這股潛在力量釋放著源源不斷的「洪荒之力」,美國超過1600所高等院校開設創業課程,並形成較科學、完善的創業教育教學、研究體系,成為「美國夢」價值觀始源和魅力所在。
而我國歷經改革開放後30餘年跋涉,已行進在產業轉型升級這一民族復興關鍵環節,產業升級不會脫離科技資源憑空發生。在雙創背景下,在201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推動下,高校的科技輸出,形成產業升級的源動力,勢必會在未來10餘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成就一批偉大企業,成為中國產業升級的引領力量。
學而優則創
高峰 浙江大學黨委學工部創業教育辦公室主任
創新創業教育分廣義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業教育。廣義即企業家精神培育,幫助人更有創意、更有擔當、更有智慧地完成任務,這正是新時代大學應承擔起的使命和任務。廣義創業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普適性教育,可以說是新時期素質教育。
自主創業教育即開辦企業教育,是面向特定人群的提升型教育。創業者與創業團隊核心能力訓練,自主創業教育實踐平臺搭建,是自主創業教育得以有效開展的可行路徑。其豐富了大學校園夢想的種類,展現了一片新天地。
倡導內生型創業教育。何謂內生?即始終著眼於價值觀。價值觀是決定一個人選擇的最深層次依據。最理想的創業教育,是塑造創新創業價值觀,培育企業家精神,推動國人主流價值觀由「學而優則仕」,逐步變革為「學而優則創」。
我們現實可以做到的,也應該做到的,是讓學生可以有方法、有途徑、有平臺去明晰自己的價值觀是否在創業,並為學生提供指導,搭建平臺,構建生態,為他們的創業夢想添磚加瓦。大學,應該是一個能提供多種夢想,並讓每一種夢想得以起航的地方。
打造內生型創業教育的路徑。廣義創業教育與自主創業教育融合發展,是內生型創業教育的根本路徑。二者既相互區別,更相輔相成。要做好廣義創業教育,必須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並注重打造價值鏈條和建設生態系統,而這些又必須靠自主創業教育打開局面,並依託自主創業教育提供典型示範。反觀,自主創業教育又需要廣義創業教育傳播創新創業價值觀,沒有廣義創業教育,自主創業教育也會變成無源之水。
(高峰系2015年首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冠軍「智能視力輔具及智能可穿戴近視防控設備」項目指導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