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可以震裂平靜的生活。海嘯,可以吞沒美好的家園。但記憶永存,生生不息。
宮城縣位於日本東北部,東朝太平洋,西面群山連綿。宮城縣的首府仙臺市擁有100萬人口,是日本東北地區政治、經濟中心城市。仙臺綠樹成蔭,櫸樹大道和流經市區中心部的廣瀨川,共同將這座現代化的城市與自然融為一體。仙臺因此被人們愛稱為「杜都」,就是「樹林城」的意思。
宮城縣盛產木材,山毛櫸是做家具的好木材。這裡製作的立櫃,具有厚重大方的風格。同時,木雕工藝品也十分有名。木偶結構簡單,表情純樸,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工藝品之一。由於宮城近海是溫暖海流和寒冷海流的交匯處,所以水產豐富,漁業發達。竹葉魚糕是日本有名的宮城縣特產,是一種將魚的白肉擦碎,與鹽、甜料酒、澱粉等充分揉拌在一起,蒸食或烤食的食品。因形如竹葉而得名。
每年夏天,仙臺市都要在8月6日到8日舉辦七夕節活動。這一活動已有300年的歷史。活動期間,市中心大街的各家店鋪都會裝飾上色彩靚麗的傳統竹飾,爭奇鬥豔。竹枝上面掛著寫滿願望的長紙條兒和紙花彩球。
仙臺踏尋魯迅足跡
仙臺擁有眾多大學,是著名的學術都市。20世紀初,魯迅先生曾在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醫。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如今已經變成了東北大學片平校區。
校園雖然地處鬧市,但十分寧靜。校園裡豎立著一座魯迅銅像。堅挺的頭髮,濃密的鬍鬚,深邃的眼神,清晰的勾勒出了魯迅的形象。這座銅像由著名雕塑家曹崇恩先生於1992年製作。在雕像的背後用日文刻有「紀念中國文豪魯迅1904年到1906年留學於此、後覺悟拯救民族精神更為迫切而棄醫從文」的碑文。魯迅銅像的一側是刻有「仙臺醫學專門學校跡」的石碑,身處此情此景,人們能夠感受到魯迅當年在此求學的歲月。
魯迅留學仙臺醫學專門學校時,師從於藤野嚴九郎教授學習解剖學,得到了藤野教授的熱心指導,凝結了兩人深厚友情的《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也廣為人知。後來魯迅決定棄醫從文,並且將離別時藤野教授送給他的照片掛在書房裡,用以自勉,不久他發表了大量名作,成為著名的文學家。
魯迅當年求學仙臺時的借宿地,是一棟老舊的兩層木屋,離東北大學正門約300米。在這裡,魯迅受到了主人很好地照顧,如今,這座木屋依然保存完好,見證著中國人民與日本人民的深厚友誼。
松島
在宮城,有一處風景如畫、古蹟處處、充滿歷史氣息的地方,就是被稱為「日本三景」之一的松島。松島並不是指一個島嶼,而是由260多個大小島嶼構成的島群。這些島嶼是由古地層第三期、第四期的火山及砂石匯集而成的鬆軟巖石,經過海水不懈的衝擊及風吹日曬的侵蝕,便形成了今日形態各異生動多端的小群島。
松島海岸線曲折,島嶼星羅棋布,不但山形壯麗,更且有天然溫泉,成為溫泉勝地之一。白天一座座島嶼宛似一顆顆珍珠,躺臥在碧藍港灣上,陽光揮灑,格外亮麗;到了黃昏,轉瞬又變成一幅如詩如畫的仙境圖。
松島的怪島不可勝數,有的狀如豺狼,也有的狀如海鷗,甚至有狀如牛的肩胛骨。雖然小島眾多,但面積之小實在讓人難以立足。小島上密密麻麻的細小松樹,造就了氣韻生動、奇特無比的天然盆景。
在靠近海岸的島嶼上還建有可追溯到日本平安時代初期的寺廟,因供奉五大明王像而得名「五大堂」,被認定為日本的重要文化財產。離岸較近的福浦島還有大型步橋與陸地相連,在這裡,紅橋、綠島和白色遊船相互輝映,文化遺產和自然美景和諧交融,構成一幅惟美的海景圖。
海洋牛奶--宮城牡蠣
宮城縣東北部沿岸一帶海岸線優美、曲折,受到海浪長年累月衝刷而形成了許多石巖,海浪捲來,巖礁的隙縫中激起陣陣水花,充滿旋律,扣人心弦。這裡地形奇特,海灣和海岬相互交錯,形成巨大的裡亞式海岸,造就了許多天然良港。其中,氣仙沼海灣三面環海,河流從此入海,形成了著名的漁港。
這一帶海域培育了日本全國最好吃、最鮮嫩的牡蠣,牡蠣的養殖和增產技術(專利)世界第一。這種牡蠣成長快、不容易生病、肉質鮮美,被稱為日本的「宮城種」。現在,在法國、美國西海岸、澳大利亞、紐西蘭、中國和韓國等世界各地養殖的牡蠣差不多都是「宮城種」。牡蠣肉肥嫩爽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素有「海洋牛奶」之稱,是健膚美容和防止疾病的珍貴海鮮。
(來源:日本新華僑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