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學生都陸續放寒假了。
有個親戚說,他的女兒放了寒假卻不回家,而是直接就走親戚,到她姨媽家去了。
親戚抱怨說:「這孩子真不懂事,她姨媽家都上班,他卻『賴在』人家不肯走!」
親戚的女兒今年上大二,據說,去年寒假,也是一放假就住到姨媽家去了,連春節也沒回家過,一個假期四十多天,就到家裡轉了兩圈,拿點東西,連水都沒喝就走人了!
孩子為什麼要「賴在」姨媽家不走?除了姨媽從小疼她、她和姨媽關係「特鐵」之外,孩子還有一個的理由,就是自已家中沒有暖氣、太冷,呆在姨媽家比在自已家裡舒服!
不得不說,作為大二學生了,在「住親戚」這一點上,孩子的這種觀念,是極其幼稚的,還停留在十歲以前的小孩子水平上。
愛住親戚是小孩子的通病,因為作為客人,親戚家對孩子當然就很客氣,一是吃飯上要「加菜」,二是凡事會順著孩子,有求必應,一般不對他們發脾氣。這種情況下,孩子吃得好,玩得好,心情舒暢,當然就會「樂不思家」。
但親戚畢竟是親戚,不是自已家,所以時間是有限的,一般的小孩子住親戚,大多是雙休、寒暑假,一開學,一上學,雖不情願,卻也不得不回家。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漸漸知道,家就是家,親戚就是親戚,為什麼在親戚家呆得「舒服」,就是因為家不是自己的,自己是客人,親戚對自己才「客氣」;而隨著年齡的長大,他們漸漸懂得了自己住親戚,無論多麼「擔事兒」(我們家鄉俗語,關係好、不見外的意思),都還是會給親戚在經濟上,時間上增加一些負擔,生活上帶來一定的不便。因此,親戚無論多近,待自己多好,都會把親戚當親戚去走,可以住,但這個住卻只是為了聯終感情,滿足親戚和自己雙方長時間不見面的饑渴感,因而,住是有時間的,不會無限期地住下去,更不會把親戚家當成自己家長期住在那裡。
可是,現在親戚女兒已是大二了,把姨媽家當成自己家的理由,不僅是姨媽喜歡她,她愛姨媽,更還有一個理由是嫌自己家「太冷」,不得不說,這個理由和想法真是太幼稚了,這是典型的心理不成熟的表現!
親戚女兒的情況雖然極端,但當下心理髮育跟不上年齡的孩子卻是越來越多:厭誤學習,沒有理想,愛玩手機,愛看電視,從不想著做家務,大學、研究生畢業都不想著去工作,甚至22歲了還要大人餵……所有這些都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人們給這種孩子一個定義——「巨嬰」。
孩子為什麼長不大?為什麼會成為「巨嬰」?除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事無巨細地包辦溺愛之外,當下孩子生活、成長狹隘成了單一的文化知識學習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孩子們沒有生活、社會實踐的閱歷,活動圈子狹小,接觸人有限,當然就無法建立起全方位的社會、生活觀念,無法全面理解、正確處理家人、親戚、朋友、同事和社會普通人之間的關係,就像我親戚的大二女兒一樣,她認為姨媽對他好,他愛姨媽就行了,就可以把姨媽就當成了媽,把姨媽家就當成了自己家,而自己「冰冷「的家就不願回了!
孩子的懂事、成熟不是「樹大」就能「自直」,也非大人「說教」就能湊效,因為一個人懂事與成熟是在生活、社會實踐中歷練出來!我們不想讓孩子成為不懂事、不成熟的巨嬰,就要讓孩子走進生活,走向社會,在與各種各樣的人際交往中,在社會實踐中孩子才會懂事起來,成熟起來!
所以,這個寒假,還要不要把孩子送進補習班,興趣班?如何過,對孩子成長才更有意義?家長朋友當好好謀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