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家的孩子在自己家長住是什麼體驗?」孩子的吐槽真實又扎心

2020-12-19 好孕

文|好孕姐

刷某乎時,看到有孩子發出這樣的問題:「從小到大,無論寒假還是暑假,都有親戚家的孩子來家裡住,而且一住很多天的那種,雖然理智上要求自己多寬容些,但是還是覺得很不舒服。是不是因為我天生小氣?」而當問題拋出來時,底下留言的網友紛紛表達自己的同感,看起來再熟悉的親戚,長期住在自己家,還是會引起孩子討厭的,以下原因很真實:

生活習慣的不同,導致生活的不便

畢竟家還是一個私密的空間,當然需要注意隱私的,而有一個陌生人的到來,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也會給家人帶來生活的不便。如果是兩三天還能忍忍就過去了,但是一住就是幾十天,對於家人的生活影響還是挺大的,所以對於孩子來說,真的對長期住在家裡的親戚家孩子喜歡不起來。

蘭蘭是家裡的獨生女,而在她上初中時,舅舅家的孩子因為上學的問題就長期住在了她家裡,如果是生活習慣一致還比較能夠忍受。而表妹從小就不吃蔥姜蒜,到了蘭蘭家之後也強烈要求蘭蘭媽媽做飯時一點都不能放,所以每天的飯菜味道可想而知。因為這個問題蘭蘭特別鬱悶,如果是實在太饞了,就自己出去吃,或者是晚上自己在廚房偷吃個方便麵。所以,對於蘭蘭而言,最開心的日子就是表妹放假回自己家的日子,終於可以一家三口,每天不要太舒心。

所以,在孩子的觀念裡,之所以比較反感親戚家孩子的長期入住,也是人性使然,希望保持小家的獨立空間。

大人總是習慣性讓自家孩子讓著親戚家孩子,容易引發不公

同時,孩子之所以不喜歡親戚家的孩子,也跟大人對孩子不同的待遇有關。因為大人為了照顧親戚的面子,對親戚家的孩子照顧有加,甚至在倆孩子犯錯時也多偏袒親戚家的孩子,容易引發不公,而讓孩子心裡產生埋怨。

因為疫情的問題,小薇家的表弟從年前就住在她家,到現在還沒有回家。而在這幾個月裡,這個十幾歲孩子的襪子和內褲都不知道自己洗,總是讓表姐幫忙,而如果小薇在媽媽那裡吐槽,總是受到媽媽的埋怨:你是姐姐的,讓著他一點怎麼了?令小薇覺得心裡特憋屈。而小薇自己寶貝的玩具,之前玩了很多年都好好的,而表弟三兩下就搗鼓壞了,可把小薇氣壞了。

因為這樣的原因,孩子實在是無法喜歡親戚家的孩子在自己家長住,也是可以理解的。你們有沒有親戚家的孩子在自己家住的經歷?是什麼感覺呢?歡迎大家討論

相關焦點

  • 為啥現在的孩子反感走親戚?3點原因很扎心,真不怨娃不懂事
    所以朋友說,這孩子真的是越來越不懂事,讓人失望。孩子不願意走親戚,並不是個例,很多孩子都是如此,越長大越不願意走親戚。那為什麼會這樣呢?以下3點原因很扎心,真的不怨孩子不懂事。沒對象的問什麼時候找對象,有對象的問什麼時候結婚。除此之外,還要相互之間把孩子當「物件」攀比一番。這個人說自己孩子學習成績好,但就是才藝不過關。那個人說,孩子才藝懂得怪多,就是學習成績提不上去。說著,說著,就開始給孩子們排名,弄順序。說到興頭上,還指名讓某個孩子表演一下才藝。表演的,不好意思。沒表演的,覺得丟人,怎樣都不好過。
  • 父母犯錯,孩子買單,《以家人之名》扎心了
    ,尤其是當他們自以為是得說出「人生哲理」時,這些話語都變成了刀子扎在了孩子心上。3)被家長逼著向長輩敬酒在這一點上,應該沒有人會成為漏網之魚吧。幾乎所有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本來在飯桌上吃得好好的,家長非要把你提起來向別人敬酒,還一邊自謙的責怪自己家孩子不懂事,搞得氣氛尷尬不已。當然,尷尬是孩子的,家長則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
  • 孩子一句話兩邊都尷尬,現實又扎心
    有的老人,對這個問題早就釋然了,比如說我的媽媽,她之前以為自己就是要靠邊站,孩子當然是和奶奶親,其實不僅僅是媽媽這樣,老家的幾乎所有人都是這樣認為的,姥姥們會經常跟外孫外孫女開玩笑:「家裡來親戚了,你又來走親戚了?」因為在我的老家,人們的觀念還是很傳統的,姥姥很少幫助女兒帶孩子。當老人幫忙帶了孩子以後,則又當別論。
  • 久住自己的親戚家,為什麼長時間之後會感到排斥?
    大家都有過,由於種種原因而導致要住在親戚家,結果剛開始住的時候還可以但是,時間一長就會導致親戚發生於一種厭惡感,這是因為什麼啊,快往下面看看吧!久住自己的親戚家,為什麼長時間之後會感到排斥,是因為,一般住親戚家的人,覺得自己不如住家裡舒服自在,有種寄人籬下的感覺。設身處地想想,你也給親戚帶來了很多不便。應該有感恩心,不該抱怨。成家以後就不是原生家庭了,住親戚家和父母家的確是不一樣。
  • 孩子的回答扎心且現實,家長應自省
    孩子的回答扎心且現實,家長需自省:這不,我身邊就有兩個不錯的例子。他們兩個人一個和奶奶親,一個和姥姥親。和奶奶親的那個孩子,平時他的爸爸總是告訴他,外婆是媽媽那邊的親戚,媽媽和自己不同姓;而奶奶是爸爸這邊的親戚,和自己是同姓的,要更親近一些。
  • 為何孩子長大後不願去姥姥家?孩子給出的原因現實又扎心,好心疼
    一般情況下,老人與孩子都是隔代親,老人尤其疼愛孩子,而孩子也因為老人的疼愛而親近老人。但凡事總有例外,部分老人出於種種原因,區別對待孩子,過後還埋怨孩子不親近自己。為什麼孩子長大後不願去姥姥家?孩子給出的原因既現實又扎心,讓人心疼,也讓人懂。
  • 孩子的回答真實又扎心,父母要反思
    確實,同樣是孩子的長輩,為什麼現在都流行姥姥帶娃,而孩子的奶奶卻沒影兒了呢?對此,有些寶媽解釋說,是因為婆媳間容易鬧矛盾,奶奶帶娃不如寶媽的意,而姥姥帶娃,因為跟寶媽是親母女,凡事都好說。所以,寶媽們也更願意把孩子交給姥姥帶。但是,姥姥帶娃,奶奶又要吃醋,擔心自己的孫子以後跟外人親,不跟自己親。於是,就有很多人會問孩子:奶奶親還是姥姥親?
  • 「你家孩子這麼醜,別曬了」,寶媽刷屏朋友圈遭怒懟,實話太扎心
    儘管瘋狂曬娃的行為被很多人吐槽,但是寶媽們也有自己曬娃的理由:「我家寶寶實在太可愛了,忍不住想給別人看看。」「我的朋友圈想發什麼發什麼,關你什麼事?」,更多人想的是,你家孩子跟我有什麼關係?,而不是拿我去換點讚的」小女孩的話句句扎心
  • 孩子是姥姥姥爺帶,長大卻和爺爺奶奶親,第一條理由就扎心了
    孩子是姥姥姥爺帶,長大卻和爺爺奶奶親,第一條理由就扎心了小玉從小是由外婆帶大,3歲那年媽媽為了送她上幼兒園就接到了身邊,之後很少去外婆家。沒想到這孩子長大之後就不愛去外婆家了,好幾次,媽媽都提出帶她去看看外婆,孩子都說不要,可是她爸帶她去爺爺奶奶家就很開心。媽媽難免心裡有些難過,我的孩子既然不和我的娘家人親,每次媽媽和朋友鄰居聊到孩子和外婆時,就會吐槽這孩子帶不親,外婆養了條「白眼狼」了。為什麼孩子由姥姥姥爺帶,長大卻和爺爺奶奶親呢?
  • 扎心!這屆父母輔導孩子作業有多難?孩子學習還是得靠「它」!
    扎心!這屆父母輔導孩子作業有多難?孩子學習還是得靠「它」!,總是傳來一陣陣的哀嚎,這並不是發生了什麼慘劇,只不過是家長在輔導作業!  提起輔導孩子作業,幾乎沒有不咆哮的媽媽。很多家長也無奈的吐槽,每天下班後就剩兩件事情:輔導孩子寫作業,或準備回家輔導孩子作業。
  • 孩子的回答,現實又戳心,卻不能怪孩子
    一部分孩子表示自己對姥姥的印象不是很深,雖然小時候姥姥帶過自己,但是現在已經不記得了;奶奶每天都接送上學,還會做很多好吃的,自己想要的奶奶也會滿足自己,所以奶奶更親。一部分孩子表示,奶奶和自己住在一起,每天都能見到她,自然更喜歡奶奶。也有一些孩子的回答很驚人,他們認為奶奶是重要的家人,而姥姥只是親戚。
  • 在孩子眼中,奶奶和姥姥有區別嗎?孩子的回答雖扎心但真實
    聽到兒子這話,小羅愣住了,沒想到孩子居然是這麼想的,其實現實生活中這種事情真的很常見,被姥姥帶大的孩子卻更喜歡奶奶,小羅兒子的回答雖扎心但真實。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在姥姥這種對待下,孩子可能感受不到全部的愛,沒有對比之前孩子可能沒覺得有什麼,但有了奶奶的對比之後,孩子就會有落差,對姥姥不滿意。其次,為了讓女兒省心,姥姥在帶娃時比較嚴厲,畢竟孩子每天都和姥姥相處,有些壞毛病姥姥就會經常提醒。
  • 帶孩子去親戚家拜年,都有什麼講究?這些方面家長要了解下
    不管我們走到哪裡,禮貌問題都是應該時刻注意的,大人們要告訴寶寶如何稱呼對方,教會寶寶一些禮貌問題,懂禮貌的寶寶更受大家的歡迎,同時語言上的表達也是值得關注的,在親戚家,無論寶寶是和大人對話,還是小孩子之間的玩耍、對話,都需要注意語言上的表達,告訴寶寶文明用語,用合適的語言表達,比如親戚給零食吃不想要時也要說聲謝謝,除了禮貌、語言表達上的問題,還有就是親戚的忌諱,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和討厭的,所以我們大人們需要注意親戚的忌諱問題
  • 在孩子眼裡,奶奶和外婆有什麼區別?孩子們的回答真實又扎心
    ,而且我幾乎是在姥姥家長大的。姥姥家和我們家離得比較遠,所以基本上就是逢年過節去看望一下。不過,姥姥對我也不錯。看完孩子們的回答,的確很扎心。孩子其實是最直白的,對於他們來說,姥姥好還是奶奶好?完全取決於兩者對自己的態度。你對孩子好,孩子也就會更願意和你親近。
  • 從孩子的行為上,就能看出夫妻關係如何,很扎心
    所以,家長需要有預防的心態,從孩子的一些情緒變化中,去反思自己是否做的正確。作為父母,是有責任為了孩子而改變的。孩子在家庭裡是屬於弱勢的一方,處在被動的狀態。只有家長積極主動的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家庭和孩子。可以從孩子身上一些微小的變化來反省自己,是否需要調整夫妻之間的關係了。
  • 家長的四個回答讓孩子崩潰,孩子:扎心了
    而且很多事情媽媽們都覺得這不是應該小孩子知道的,若是這個時候孩子又一直追問自己,不給孩子一個理由的話,真的可能就會被孩子一直問下去的。因此很多媽媽出於敷衍都會給孩子隨便編造一個理由,然而有四種回答是媽媽們經常用到的,不得不說會讓孩子感到崩潰:扎心了!
  • 可悲但真實!現在的孩子不會玩。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玩?
    當然,也有很多家長認為讓孩子玩就是放任不管、或者玩遊戲——我剛開始覺得很意外,後來看類似說法多了才想這其中的原因,後來恍然大悟:因為現在的家長絕大多數就是被自己的父母這樣逼過來的,他們自己都不會玩或者對玩的理解就是玩電子遊戲,又如何讓他們引導和陪伴自己的孩子去玩呢?
  • 白巖松為什麼說「辛苦萬分也不會讓孩子寄宿」?3個現實,太扎心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寄宿制的學校裡去呢?這是因為他們平時工作太忙了,而沒有多少的時間去照顧孩子,甚至還有些在外去打工的家長,由於長期的不能待在家裡,那麼把孩子送到寄宿制的學校裡去,便是最好的選擇,於是這樣一來,寄宿制的學校與學生也就越來越多了,因為它們為家長帶來了省心與便利。
  • 面對親戚朋友的「中國式逗娃」,家長應該怎麼做?保護孩子是重點
    1)「只要你覺得不舒服,你可以拒絕」這是父母應該告訴孩子的第一句話。當孩子面對親戚一些「逗弄」的行為,比如「跳個舞我就給你紅包」。對於一些外向的孩子,這可能算什麼事,但對於一些敏感內向的孩子來說,這種事情可能很難為情。家長這時候就可以告訴孩子,如果親戚的行為讓自己的很難受,你可以斷然拒絕,或者直接離開,這是你的權利,沒必要忍受。
  • 為啥家長總看孩子不順眼?教育專家:家長實則對自己不滿,扎心了
    文|秘籍君作為家長,為什麼經常看孩子不順眼,想要動手打他?打完又覺得心疼、愧疚,這到底是一種什麼心理?前幾天,去一個朋友家裡吃火鍋。一到她家,就開始和她一起準備菜。在我和她洗菜切菜的過程中,孩子自己一個人在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