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信息快遞)

2020-12-16 人民網

  黑龍江出版集團主辦、中國政法大學和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協辦的「民族精神與文化發展學術研討會暨『民族精神與文化主題書系』出版座談會」近日在北京舉行。與會者圍繞新形勢下如何開展民族精神研究這一問題進行研討。

  與會者指出,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文化傳統、思想感情、心理特徵、行為方式等的綜合反映,是民族文化的統帥和核心,也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動力。民族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總會打上鮮明的時代烙印。因此,研究民族精神必須緊扣時代,體現時代感;還應有寬廣視野,將其放在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情境中來研究,放在傳承民族文化、維護社會長治久安的情境中來探索。民族精神研究是一個宏大課題,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將宏大問題細化為具體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與會者對民族精神與文化主題書系給予較高評價,認為該書系抓住當前民族精神研究中亟待回答的一些重要問題,從不同維度、不同方法路徑對民族精神及其與文化的關係進行闡釋,體現了學術界和出版界敏銳的學術洞察力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相關焦點

  • 愛國:民族精神的核心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最穩定的文化基因。自古以來,捨身為國者榮,賣國求榮者恥,一直都是國人普遍認可的道德標準。時至今日,經過數千年的沉澱、特別是百年來反帝自強鬥爭的洗禮,愛國主義已然內化成了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構成了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支柱。
  • 輝煌的民族精神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
    從「民族精神創造一切,理解一切」這個角度來概括,民族精神則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發展進程中,通過歷史積澱而形成的民族意識、民族文化、民族習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等共同特質,是指民族傳統文化中維繫、協調、指導、推動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粹思想,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發展的核心和靈魂。
  • 第一節 愛國:民族精神的核心
    愛國精神的現狀、問題及其對策 人們有一種預期,那就是中老年人由於經歷過民族國家危機的年代,或者受到較多的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情感相對較為強烈;而青年人因為沒有反面的經驗,又成長在多種社會思潮激烈碰撞的新時期,愛國主義的情感可能相對較弱。
  • 讓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這檔節目全方位展示了多座著名博物館的文化淵源、諸多國寶藏品的前世今生、系列文化遺產的歷史蹤跡,讓那些在博物館中沉睡了千百年的國寶紛紛「活」了起來。此後,「如果國寶會說話」、「約會博物館」、數字洞窟、雲上展館等一大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物新形態、新載體紛紛湧現,不斷將曾經「冷門」的考古帶進普通百姓的生活,寶貴的中華歷史文化遺產煥發出新的光彩。
  • 傳承傳統文化 弘揚民族精神 ——讀《中國文化與中國精神》
    □董興傑在當今世界相互激蕩的文化潮流中,對自身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建設與傳承至關重要。在此背景下,細讀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文化與中國精神》,感覺獲益匪淺。中國文化與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與此同時,建設好中國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傳承好中國精神,打造強大軟實力就變得尤為迫切。該書論述極富特色。
  •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寶貴的財富,日本是一個重視本民族精神的國家
    就是在日常的穿著、舉止、生活方式、甚至思想上,日本人的集體主義觀念都是別具一格的,集團意識構成了「大和精神」的核心。個體對群體盡「忠」,群體對個體施「恩」,構成了集團意識的紐帶。這種別具一格的集團意識對於日本經濟的復興發揮著巨大的影響。日本的企業經營者可以充分利用這種觀念,培養出一支世界上最忠心耿耿的職工隊伍。
  • 解讀德國足球文化:日耳曼民族的精神
    日耳曼民族的精神  說到德國足球,隨之會聯想到這些場面70年半決賽德國對義大利,貝肯鮑爾在場上被對方踢斷了胳膊,作為場上隊長和精神領袖,他不能倒下!貝肯鮑爾纏著繃帶又上場了,並堅持到了最後一秒鐘。雖然德國隊最終還是輸了,但3比4輸的轟轟烈烈!
  • 從文化視野看斯拉夫民族語言學研究
    「民族語言學」這一學科概念,曾因著名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而為人熟知並得以廣泛傳播。關於民族語言學,馬林諾夫斯基最初的關注點是基於對某語言社群生活方式及言語行為的觀察,進而研究其信仰、精神體系,從而達到了解該語言社群普遍世界觀的目的。民族語言學在斯拉夫世界逐漸發展為具有獨特文化基因的學科範疇,即「斯拉夫民族語言學」。
  • 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四論學習貫徹全省民族工作會議精神
    做民族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既要發揮好物質力量的作用,又要發揮好精神力量的作用,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注重強化思想教育引導,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斷夯實團結奮進的共同思想基礎。  民族團結,既是全省各族兒女的福祉所在,更是我省發展進步的基石。
  • 「習近平談核心價值觀」——民族的根與魂
    原標題:民族的根與魂 談繼承 延續精神命脈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 偉大民族精神何以成為總書記的高頻詞?
    新華社發  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 【跨境民族】文化共享理念下跨境民族教育提升方略
    「文化共享」作為共享發展理念的有機組成部分,強調要在最大限度、最廣範圍、最多受眾、最基本要求上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消除人們之間的「文化鴻溝」,縮減人們之間的「文化距離」,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王永友,史君,2016:153)。
  • 甘肅省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所被命名為第七批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
    甘肅省民族法制文化研究所被命名為第七批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 2020-12-15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族文學》展現各民族燦爛文化
    《民族文學》蒙、藏、維等少數民族文字版以辦刊實績彰顯了少數民族母語文學的重要性,在語言形式方面使中國當代文學變得更加豐富,使中國當代文學的多樣化發展增添了重要的內容,同時也在國家級的文學平臺上體現了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珍視和保護民族文化多樣性的民族政策;體現了在全球化與社會轉型背景下,中國當代文學對文學人口的新發現和進一步壯大。
  • 網絡評論|以偉大抗疫精神推動民族復興
    網絡評論|以偉大抗疫精神推動民族復興 2020-12-21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四大著力點
    什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定義,即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
  • 李道湘談慈孝情懷:增強民族凝聚力 傳承中華文化精神
    17日下午,「2019第五屆中華慈孝文化論壇」在浙江杭州舉行,各界領導、專家、學者齊聚靈隱寺,在千年古剎共話「慈孝」。中華文化學院原黨組成員、教務長李道湘就「中華文化精神與民族凝聚力」做主旨演講。分析其原因,有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而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中華文化強大的內聚力、綿延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凝聚力為何如此強大?」李道湘表示,這與民族成員對歷史文化的認同有重大關係,「特別是對核心價值的強烈認同息息相關。」
  • 弘揚民族精神 堅定文化自信 | 清華同衡助力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弘揚民族精神 堅定文化自信 | 清華同衡助力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2020-12-16 19: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彝族是中國民族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還有神秘的畢摩文化
    彝族是中國民族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古老的風土人情。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彝族人民養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擁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音樂舞蹈藝術,民族節目燦爛多姿。彝族人不僅民風淳樸,而且彝族文化神秘悠遠,博大精深。走進了這片美麗而富有神奇傳說的彝人古鎮,感受浸淫在畢摩文化裡的鄉愁。一個民族產生,必然有與之並行的文化形態。勤勞智慧的彝族先民,創造了值得子孫後代為之驕傲的光輝燦爛的彝族文化,它不僅成為彝族自身的靈魂與精神支柱,而且對中華文明乃至亞洲文明都作出了重大貢獻。
  • 民族精神:中華民族奮勇前行的不竭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國各族人民風雨同舟、和衷共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廣為弘揚,湧現出大批英雄模範,鑄就起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精神防線,充分展示了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充分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