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報記者 劉愛軍 圖由受訪者提供
在人才輩出的大連足球界,出現過不少子承父業、兄弟齊上陣的足球故事,當足球成為家族傳承的愛好和追求時,我們城市的足球文化更加絢麗多彩。在大連就有這樣一個足球家庭:家裡走出老一代遼寧隊隊員,他的女兒朱玉紅又是大連最早的女國際裁判,他的外孫入選過國字號球隊,如今又投身到姥爺曾效力的遼寧隊,將心中的足球夢想繼續下去。
不久前,本報記者採訪了朱玉紅,和她一起探尋縈繞家族三代人的足球夢。
1
父親:
工人出身的大連足球元老
在有關大連的足球史志上,有這樣的記載:朱秉臣,遼寧隊隊員,參加過第一屆全國工人運動會。可是老人已經作古,關於老人的足球生涯,他的女兒朱玉紅知道得更多。朱玉紅說:「我爸爸是香爐礁朱家屯人,那時候,父親和其他愛踢球的人一樣踢球,沒事就上市體育場外場去展示一下球技。」
朱玉紅拿出幾張父親朱秉臣的照片,照片上的朱秉臣一身運動裝束,顯得意氣風發。朱玉紅還真不知道踢野球的父親被哪一位「伯樂」相中,參加了一支名叫全國公路公司運輸隊的球隊,「那支隊完全是業餘的,組建起來就是為了參加第一屆全國工人運動會。」
1955年,第一屆全國工人運動會在北京先農壇體育場進行,在工人階級領導一切的年代裡,工人運動會規格極高,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到場觀看了比賽。
朱玉紅說父親代表的全國公路運輸足球隊在全部二十多支參賽隊中,最終獲得了第四名,「父親的球隊是一支由工人組成的業餘隊,和一些專業隊比賽,打到這個名次已經很不錯了。父親是踢前衛的,他的隊友、我的大爺朱作富說我父親踢得非常好,北京、上海的球隊也看好了他,要挖他走。」
朱秉臣沒去,朱玉紅說一方面故土難離,另一方面,大連方面也不放人,「把我爸他們的行李都扣下了,就怕他們走。」後來,大連方面遲遲沒能組隊,這樣,朱秉臣便加入了遼寧隊,並在那裡效力了六七年。
退役後的朱秉臣擔任了大連玻璃製品廠的工會主席,對足球仍然痴迷,朱玉紅說父親和當時任玻璃製品廠廠長的李福儉,也就是李明的父親一起配合,打造了玻璃製品廠隊這樣一支大連足球圈裡的強隊,「前一段,在李明父母的金婚慶典上,李伯伯還跟我說起這事。」
1984年,朱秉臣因病去世,「父親在世時的心願就是希望他的兩個兒子能像他一樣踢進專業隊。」朱玉紅說。
2
朱玉紅:
大連最早的國際級女裁判 響噹噹的女金哨
朱玉紅說:「我的兩個哥哥,一個技術好,體能差些,另一個體能好,技術又遜色了一些,很遺憾,他們都沒進入足球專業隊。」
哥哥沒進入足球圈,妹妹可是足球圈內的名人,朱玉紅是大連最早的女國際裁判,執裁過亞運會、亞洲杯等重大國際賽事,也是響噹噹的金哨獎得主。朱玉紅說:「是父親啟發了我,從小他就領著我去看球,再大點就把我送進了市業餘體校,當時沒有女足,就讓我打籃球,當時的待遇是每天四分錢,月票、半斤牛奶和幾塊餅乾,就覺得滿足得不得了,我的優點就是中長跑好、體能好。」1984年,大連市舉行首屆女子足球裁判培訓班,已經工作四年的朱玉紅成為首批55名學員中的一員,1991年,她又參加了中國足協國家級裁判培訓班,1995年,朱玉紅成為國際級裁判員,是大連歷史上第一位女國際裁判。朱玉紅說從當初學習裁判開始,11年了,當年的55名同學中,只有她一個人堅持了下來。和當年父親踢野球差不多,朱玉紅一開始也是吹野球,「什麼比賽我都吹,我在大連吹一場比賽,收入是一塊錢。」
當年的12分鐘跑曾嚇退多少中國足壇好漢,在足球裁判界也有一道12分鐘跑「生死線」,朱玉紅說:「女子足球裁判員要求12分鐘內必須達到2400米,男裁判至少要跑2800米,否則不合格,裁判員也不比球員輕鬆多少。」家住在太原街的朱玉紅把濱海路當成自己的訓練場,一周至少跑三四次,一跑就是20多公裡。1998年,大考來臨,朱玉紅赴馬來西亞參加亞洲裁判員學習班,因為航班延誤,朱玉紅到達酒店時已經是凌晨兩點了,亞足聯通知,全體裁判員,五點起床,六點測試12分鐘跑。三月的吉隆坡,氣溫仍達到30多攝氏度,不動也一身汗,12分鐘跑在一輪輪地進行,這時筋疲力盡的男女裁判們被一陣掌聲吸引,主持測試的亞足聯的官員宣布,來自中國的國際裁判朱玉紅12分鐘跑的成績是2806米,這個成績已經達到了男子裁判員的水平,於是一大幫外國同行把朱玉紅抱了起來。在不久後舉行的曼谷亞運會上,朱玉紅主裁了五場比賽,她的工作受到當時亞足聯秘書長維拉潘先生的稱讚。裁判的判罰是足球場上永遠爭議的話題,朱玉紅說:「好的裁判就應該是判罰準確,公正權威。」她印象深刻的一場比賽是幾年前大學生運動會上,東道主四川與上海隊的比賽,比賽中,朱玉紅判罰四川隊一個點球,東道主隊員吵著要罷賽,這時,朱玉紅把四川隊隊長叫過來,說:「要服從我,以我為準,判點球是因為你們隊員明顯的手球犯規,球打手和手打球不一樣,馬上比賽,否則棄權。」賽後,裁判委員會總結說朱玉紅當時位置好,頂住壓力判點球,判罰無異議,賽事結束後,朱玉紅獲得全國大學生比賽賽區優秀裁判員稱號。1998年,朱玉紅在執法超霸杯比賽後,又獲得全國裁判員金哨獎。
3
兒子:
曾經的國字號小將
他鄉逐夢
8歲踢球,曾經的大連實德隊隊員,入選過國青隊和國奧隊,這是朱玉紅的兒子王亮的足球履歷。最令球迷印象深刻的是在2009年的一場中超比賽中,首次亮相中超的王亮毫不怯場,在客場把主隊王棟防得心浮氣躁,最後自領紅牌下場。
朱玉紅說父親去世時,兒子還沒出生,但是家族裡的足球基因被兒子繼承了。在母親眼裡,兒子王亮是一個有追求、有夢想的孩子,「2004年,15歲的兒子代表實德隊參加在北京舉行的全國青少年足球錦標賽,兒子跟我說,『媽,這次比賽的最佳射手的獎品是一雙名牌足球鞋,放心吧,那雙鞋肯定是我的。"那次比賽,實德隊成績並不好,王亮也沒拿到那雙鞋,但他跟媽媽說:「我現在知道了,我在全國同齡人中是個什麼位置。」之後,王亮紮實進步,2007年,他入選劉春明所帶的國青隊,兩年後,又入選孫衛的國奧隊。樸成華、徐弘等教練非常看好王亮,2009年,王亮受傷後,是樸成華力主實德俱樂部把王亮送到德國治傷。
朱玉紅說那次受傷後,王亮恢復得不是非常好,耽誤了兩年。受傷,打不上比賽,其他球隊邀請,也讓年輕的王亮彷徨,朱玉紅說孩子就希望為家鄉球隊效力,去年上海一個中超球隊邀請兒子去,但孩子一聽要讓他改變位置,就回來了,今年又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為大連阿爾濱隊效力,最後去了姥爺曾經效力的遼寧隊,孩子仍然很開心。「進入遼寧隊後,孩子訓練十分刻苦,競爭激烈,我也給孩子打氣,用能力去證明自己,憑實力打動教練。」
朱玉紅對記者說,剛和王亮的教練通了電話,教練說 「只要訓練刻苦,就會有機會。」
朱玉紅曾偷偷地問王亮,踢球?還是上學。王亮回答得堅決:「踢球。大連需要我,我還會回來。」
年輕的王亮仍然在頑強地追逐著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