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醫附院通過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校驗評審並獲高度評價

2020-12-20 齊魯壹點

近日,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順利通過了兩年一次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專項校驗評審,並獲得省衛健委領導高度評價。

根據國家相關文件要求,山東省衛生健康委組織專家對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開展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進行了兩年一次的專項校驗工作。院長李建民、副院長陳強譜,有關部門、科室負責人陪同校驗。

專項校驗是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已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構進行的專項檢查和指導,已確保此類技術的規範應用和有序發展。此次校驗,省衛生健康委組織了倫理與管理組、臨床組、實驗室組、男科組的專家對濱醫附院生殖醫學科進行現場評審。

校驗現場匯報會上,生殖醫學科主任王雁林教授匯報了醫院夫精人工授精(AIH)、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ICSI)的運行情況,生殖醫學科醫生現場接受了專家們的提問。隨後,專家組分別到生殖醫學科門診、胚胎培養室、男科實驗室等地進行了細緻的現場評審,對倫理管理、規章制度、病歷資料、技術操作規範、實驗室管理及質控等方面進行了認真評審,並與科室工作人員進行了交流。

經校驗,專家們一致認為濱醫附院嚴格遵守國家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相關政策和社會倫理規範,制定並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熟練掌握併合理應用各項技術操作規範,在人員、設備和場地等方面均高於國家相關規定,完全能滿足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要求。專家組組長鄧曉惠教授現場宣布濱醫附院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校驗合格。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李虹主任在總結講話中指出,濱醫附院生殖醫學科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在黃河三角洲地區起著引領和標杆作用。她指出,兩年一次的校驗,是遵從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進行嚴格審查,也是對生殖中心工作的負責和促進。

濱醫附院生殖醫學科創立至今完成人工授精助孕8000餘周期,試管嬰兒助孕近4000周期。在助孕周期數逐年上升的同時,科室助孕妊娠率也逐年穩步提高,並於今年維持在試管嬰兒(新鮮取卵)妊娠率50.6%,試管嬰兒(凍胚移植)妊娠率60.31%,人工授精妊娠率17.85%的國內領先水平。(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蔣芳芳)

相關焦點

  • 濰坊市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順利通過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校驗評審
    12月16日,山東省衛健委組織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評審專家組對濰坊市人民醫院夫精人工授精技術、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ICSI)及其衍生技術的開展情況進行了專項校驗。評審專家組分為管理與倫理組、臨床學組、實驗學組、男科與化驗室組、綜合執法組5個小組,分別通過聽取匯報、查看現場、審閱資料、核驗技術人員資質、現場訪談、問卷考核等形式對濰坊市人民醫院人類輔助生殖技術開展情況進行全面、細緻的評審
  • 菏澤市中醫醫院通過輔助生殖技術校驗評審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文文 菏澤報導  1月14日上午,菏澤市中醫醫院輔助生殖技術校驗評審會召開。此次校驗,由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婦幼處主任科員齊兆鵬一行人到市中醫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進行現場評審、指導。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時志江、副院長馬仰國等醫院領導班子和相關科室人員參加了評審會。
  • 山東省中醫院生殖與遺傳中心順利通過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校驗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焦守廣 通訊員 劉卓2020年12月17日下午,由山東省衛健委組織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專家組一行7人對山東省中醫院生殖與遺傳中心進行了夫精人工授精技術(AIH)、供精人工受精(AID)、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IVF-ET
  • 我院生殖與遺產科順利通過輔助生殖技術校驗
    「贛州市婦幼保健院開展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AIH、IVF-ET、ICSI)校驗合格,通過校驗……」1月6日上午,省衛健委婦幼處四級調研員徐小梅率江西省人輔技術校驗專家一行六人對我院生殖與遺傳科開展的
  • 贛州婦幼保健院生殖與遺傳科順利通過輔助生殖技術校驗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周小梅報導:「贛州市婦幼保健院開展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AIH、IVF-ET、ICSI)校驗合格,通過校驗……」1月6日,江西省衛健委婦幼處四級調研員徐小梅率江西省人輔技術校驗專家一行六人對贛州婦幼保健院生殖與遺傳科開展的AIH(夫精人工授精)、IVF-ET
  • 省婦幼保健院輔助生殖中心順利通過國家衛計委評審校驗
    中國江西網訊 曾韓 鍾嬡 報導:根據國家衛計委相關文件規定,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每兩年必須評審效驗一次。近日,省衛計委專家組對江西省婦幼保健院輔助生殖中心開展的夫精人工授精技術(AIH)、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IVF—ET)、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ICSI)進行了現場評審校驗。
  • 菏澤市中醫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夫精人工授精技術順利通過校驗評審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記者 時海彬 1月14日,山東省衛健委組織專家對市中醫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夫精人工授精技術(AIH)進行校驗評審。參加此次評審的專家為臨沂市人民醫院朱冬沂、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許成巖、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晁嵐、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孫振高、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吳克良、威海市婦幼保健院劉吉、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王雁林。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時志江、副院長馬仰國等醫院領導班子和相關科室人員參加了評審會。評審組首先聽取市中醫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近兩年來開展夫精人工授精技術(AIH)服務的工作匯報。
  • 市中醫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夫精人工授精技術順利通過校驗評審
    1月14日,山東省衛健委組織專家對市中醫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夫精人工授精技術(AIH)進行校驗評審。參加此次評審的專家為臨沂市人民醫院朱冬沂、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許成巖、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晁嵐、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孫振高、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吳克良、威海市婦幼保健院劉吉、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王雁林。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時志江、副院長馬仰國等醫院領導班子和相關科室人員參加了評審會。評審組首先聽取市中醫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近兩年來開展夫精人工授精技術(AIH)服務的工作匯報。
  • 北京公布12家醫療機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校驗批覆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近日公布了12家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校驗合格批覆。此前,北京市衛健委組織專家對這12家醫療機構進行了現場校驗和審核。據知,由於輔助生殖技術涉及法律、倫理等問題,準入門檻高,官方和評審專家要求非常嚴格。
  • 衛生部要求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人類精子庫管理
    衛生部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應制定轄區內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機構的設置規劃並加強管理,不可盲目增加開展上述技術的機構,嚴禁此項技術的商業化和產業化;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和管理,對未經審批擅自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構進行嚴格的清理和處罰。
  • 市一醫院生殖中心「夫精人工授精」項目順利通過校驗評審
    市一醫院生殖中心「夫精人工授精」項目順利通過校驗評審 2017年6月7日,嶽陽市一人民醫院生殖中心「夫精人工授精」項目順利通過省衛計委校驗評審。     當日,省衛計委組織5名來自全省生殖醫學領域的專家來到嶽陽市一人民生殖醫學中心進行「夫精人工授精」校驗評審。
  • 南昌市生殖醫院獲準運行全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
    為了更好地滿足生殖醫學疾病患者的需求,2014年,南昌市生殖醫院在南昌市政府特殊引進人才——餘裕爐博士的帶領下,全面升級了IVF實驗室的各項培養設備,調整了促排卵方案,不但提高了卵子的質量及子宮內膜的容受性,還大幅降低了併發症的風險。
  • 廣西進一步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監管
    (三)嚴厲打擊「醫託」詐騙活動嚴厲打擊「醫託」詐騙活動,對通過主動搭訕、帶路、誘人上鉤、貶低醫院、抬高「診所」等方式,將患者騙至無資質的黑診所接受非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同時,醫療機構要加大宣傳力度,在醒目位置公布舉報電話,張貼警示牌、警示標語,通過廣播、滾動電子屏宣傳,提醒患者防範「醫託」詐騙。(四)強化人類輔助生殖機構監管強化人類輔助生殖機構監管,實行機構自查和主管部門隨機抽查相結合方式,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機構的日常監管。
  • 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管理的指導...
    為進一步加強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以下統稱輔助生殖技術)管理,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輔助生殖技術管理刻不容緩      (一)嚴格監督管理。輔助生殖技術涉及醫學、社會、倫理、法律等諸多問題,屬於限制性應用的特殊臨床診療技術,必須嚴格監管,規範實施。
  •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國家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夫精人工授精技術通過驗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通訊員 王東沙 李仲瑗 攝影 饒經倫9月3日,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國家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夫精人工授精」技術(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Husband sperm,以下簡稱AIH)
  • 珠海婦幼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通過國家級評審
    9月29日上午,珠海市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順利通過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PGT)評審。這意味著珠海市婦幼保健院成為珠海市首家進行第三代試管嬰兒的醫療機構,填補了珠海市生殖領域空白,可運用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為不孕不育患者帶來福音,標誌著珠海市生殖醫學水平邁上新臺階。
  • 成立十周年,青大附院生殖醫學中心搬家
    據了解,青大附院生殖醫學中心是國內較早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先後開展了人類精子庫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1984年開展深低溫精子冷凍和供精人工授精(AID)術;1985年誕生第一例AID嬰兒;1998年開始夫精人工授精(AIH)及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IVF-ET);1999年誕生青島市第一例試管嬰兒。
  • 衛生部26日公布第一批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培訓基地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記者 周婷玉)衛生部26日公布,12家醫學機構成為第一批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技術培訓基地。    這12家機構分別是: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重慶市婦產科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蘭州大學第一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廣東計劃生育專科醫院人類精子庫、浙江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所人類精子庫。
  • 12家機構可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精子庫
    中新網3月27日電 據中國衛生部消息,衛生部近日公布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等12家機構作為第一批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技術培訓基地。衛生部要求已納入轄區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設置規劃,擬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人類精子庫的機構,在提出評審申請前,其臨床、實驗室負責人及主要技術人員,必須到培訓基地接受相應的培訓,並獲得《培訓合格證書》,否則,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將不受理其申請。
  • 衛生部發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實施細則
    單一精液標本使用禁超5次  衛生部昨日發布的《衛生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校驗實施細則》提出,每一位供精者的精液標本不得使5名以上婦女妊娠並分娩。  細則規定,開展胚胎移植技術和供精人工授精技術的機構,應與經衛生部審核批准的人類精子庫籤訂供精協議,並明確說明具體的使用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