崢嶸70年,與國同行。
70年來,歷經幾代人的艱苦奮鬥,迎來了我們今天空前繁華的現代都市;在中華幾千年傳統的家文化的感召下,一個個小家欣欣向榮,匯集成推動家國強大最堅固的力量。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騰訊房產推出「國力全開·幸福中國」特別策劃,以回顧過往崢嶸歲月,歌頌偉大的建設者,吹響向美好生活邁進的號角。
今天的故事從一個老謎語開始講起。
「一個警察,一盞紅綠燈,一條馬路。猜內地一個城市。」這個謎語曾在港澳地區非常流行,是對當時的珠海的描述。
成立特區之前,從漁村起步的珠海幾乎沒有市區的概念,最繁華的是榕樹頭——今天鳳凰路與朝陽路交界的地方。如今,它退化為珠海人口中「老香洲」的一部分。
1979年11月11日,珠海市第一盞路口信號燈在香洲鳳凰路榕樹頭路口安裝啟用。
圖片來源於網絡
1980年8月26日,珠海經濟特區成立,從此「漁村」大變身。
1980年「銀海新村」開工。
1982年漁女落成。
1995年珠海機場正式通航。
1996年珠海航展。
1997年圓明新園建成
1999年珠海見證澳門回歸。
2016年珠海大劇院使用。
2018年春晚無人機、無人船、無人車驚豔亮相。
2018年珠海提出「二次創業」「再燃改革激情」,港珠澳大橋通車。
2019年廣東省出臺大灣區三年規劃,珠海正式邁入大灣區時代。
隨著經濟重心的變化,珠海新片區的崛起,昔日繁華地帶榕樹頭只留下細碎的身影。
從前,只聽說過關於榕樹頭的故事,對它「前世」不甚了解。直到和三位老香洲人交談,珠海發展見證者的它——榕樹頭,形象開始慢慢變得具體起來、生動起來。
見證了珠海發展的榕樹頭,參與了老香洲人的成長,蘊藏了老香洲人的記憶。榕樹頭以前便是居民集中居住的地方,現在也不例外。
今珠海市商業局、立交橋至江南酒家一帶即朝陽路,便是榕樹頭。在沿路兩旁,矗立著幾排上海中等店鋪格式的舊樓宇,其門面已經被人們粉刷裝飾一新。可是,它怎麼也掩飾不住久經風雨剝落的斑斕舊痕,這就是100多年前香洲開埠的歷史遺蹟。
昔日漁村不再 仍有舊時事物相伴
榕樹頭旁的老字號華源餐廳的袁老闆回憶說,小時候珠海還是一個漁村,榕樹頭是當地群眾的漁農市集,漁民上岸補淡水的地方。珠海建市時,這裡長著4棵樹齡達百年以上的榕樹,榕樹枝繁葉茂,是當地居民、遊客經常聚集的休閒好去處。
其中一棵就在鳳凰路與朝陽路交界的立交橋位置上,後來城市建設時,它沒能存活下來,還有一棵移走了,現在只剩下這兩棵老榕樹了,旁邊那兩棵樹是後來新種的。
這幾棵榕樹見證了袁老闆的成長,參與了他整個人生。對他而言,榕樹頭是城市留給他們的念想,陪伴著珠海成長,也見證了老香洲人的成長。所以,袁老闆堅持把店開在榕樹頭下。
珠海老照片(華源餐廳內展示圖片)
珠海老照片(華源餐廳內展示圖片)
珠海老照片(華源餐廳內展示圖片)
珠海老照片(華源餐廳內展示圖片)
珠海老照片(華源餐廳內展示圖片)
在榕樹頭邊上,還有一家開了二十幾年喜慶物品的老店。交談中得知,老闆是二十多年前來珠海發展大軍中的一員,剛來珠海,什麼都還不了解,只知道當時最繁榮的便是榕樹頭,因此店鋪就選址在這裡。
當時店鋪對面的尚都百貨還是瓦房,發展也是剛起步。現在承載了許多人回憶的尚都百貨已撤場結業,這裡變得高樓林立,道路通暢。「以前真的不敢想珠海會發展的這麼好。」 老闆感觸頗深的說道。
盛年雖不重來 記憶裡還是舊時模樣
榕樹頭作為當時一個天然活動場所,在樹下,人們會結網閒暇,孩子打鬧嬉戲。儘管現在幾乎沒人織網了,但這裡依然是人們休憩放鬆,閒話家常的好去處,樹下也依然商賈雲集。
坐在香埠路旁下棋的老爺爺老奶奶們,一聊到榕樹頭就你一言我一語,滔滔不絕。這些老人大多出生在榕樹頭,在這裡他們度過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成為珠海建設的中堅力量。
老人們描述著小時候經常去海裡遊泳、撈魚的情形。那時珠海的海很乾淨,魚也很多。一群老人你說我笑,藏在腦海深處的記憶,走馬觀花般呈現出來。
城市換了新顏,在回不去時光裡,唯有記憶帶不走。一生都在珠海生活的老人們,見證了珠海幾十年的變化,親歷了老香洲的變化,他們永遠不會忘記香洲街道,不忘這裡的人。
現在已經很少人把榕樹頭當作地標了,它退化為珠海人口中「老香洲」的一部分,榕樹頭旁的舊建築也慢慢變少。舊村的改造,城市的發展,拱北口岸、情侶路、漁女、十字門、港珠澳大橋、香洲漁港……新舊不一的城市地標,被勤勞的珠海人和火熱的時代從無到有塑造出來。
數十年前的小漁村,如今已成長為繁華興盛的現代都市區。
在時代發展的浪潮裡,很多東西會被遺忘,但濃縮了珠海的發展史,承載珠海記憶,珠海成長與繁榮的見證者——榕樹頭,應該被新一代認識。感謝榕樹頭頑強、不屈的堅持著, 依然生機盎然挺立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