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 每經記者 張建 攝
過去半年,成都成為了徐業勤的頻繁出差地,實地調研、研討會、匯報……作為艾奕康新加坡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東南亞區副總裁,他所在的團隊參與了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項目國際諮詢活動,頻頻地來到成都、勘測龍泉山,便是為了做出更好的「路徑圖」。
用他的話來說,是為了更細心地了解可以開發的條件,「6個多月以前,我對成都的認識就是美食,現在有了更深的了解。」
2月27日,徐業勤再次從新加坡飛到了成都,當天,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項目國際諮詢成果評審會舉行,6家國際諮詢機構(聯合體)進行終極pk。
來自規劃、建築、景觀、交通等領域的11位國內外權威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將從6家入圍諮詢機構(聯合體)規劃設計成果中評選出前三甲,為城市森林公園建設提供重要參考。
正如本次評審委員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所說,「6家機構都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做規劃,能為城市森林公園建設貢獻很多想法。」
顯然,這也是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項目國際諮詢的初衷所在,即向全球「借智」,為全球最大城市森林公園提供頂層規劃設計。
6家機構終極pk
主辦方供圖
從2018年7月發布公告,到今天(2月27日)最終成果評審,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項目國際諮詢活動一直備受關注。如今,帶著「成果圖」的諮詢機構(聯合體)也為城市森林公園的建設帶來新思路。
LDA 設計諮詢公司總規劃師 Bernie Foulkes在接受採訪時便表示,城市發展與自然的平衡十分重要,「不僅是在中國,在全世界範圍內城市發展都有雷同的模式,即越來越關注在發展的同時去平衡自然的關係。自然是跟城市發展相吻合的,是共同生長的。」
和LDA 設計諮詢公司、詹姆斯希契莫夫設計與管理公司、格雷姆肖建築公司聯合體一樣, 「自然生態」幾乎是每個團隊都繞不開的焦點。
「從今天我們看到方案來講,大家都突出了生態優先的原則,這是我最深的印象。」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王建國看來,生態功能是對城市森林公園建設的必然要求。
早在去年8月,6家機構便對城市森林公園進行了為期4天的集中現場踏勘,累計踏勘點位11處,踏勘距離超過300公裡,對「生態」進行了系統的了解。
在此之後,各團隊又分別多次來到成都,對設計區域和點位另行開展了大量調研和踏勘,收集了較為詳實的國土、規劃、歷史、人文、生態、旅遊等基礎資料。「就是為了做出能實際操作的執行路徑圖。」徐業勤說。
據了解,現場,艾奕康新加坡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艾奕康環境規劃設計(上海)有限公司聯合體;LDA 設計諮詢公司、詹姆斯希契莫夫設計與管理公司、格雷姆肖建築公司聯合體;荷蘭NITA設計集團、成都市建築設計研究院聯合體;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體;澳大利亞IAPA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體;Sasaki設計事務所等6個機構(聯合體)輪番上陣,闡述了詳細的規劃。
「獨一無二的世界樣本」
2月26日,在成果評審會的前一天,評審委員會的專家們也進行了一場實地勘察。短短兩個點位的時間,王江燕一邊拍照一邊細細諮詢龍泉山的建設情況,「這樣實地勘察、親身體會,才能更好地對諮詢團隊進行評估。」身為美國註冊專業工程師的她,正是本次評審委員會的成員之一。
作為一場匯聚全球智慧的活動,評審團隊的專業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除了前述的吳志強、王建國、王江燕之外,評審委員會成員還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梁思成建築獎」獲得者程泰寧;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會員James Kirkpatrick;國際著名規劃師和建築師Philip Cox;國際著名景觀大師Michel Hossler等。
可以說,業內的大咖匯聚一堂,也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國際諮詢進行了最嚴格的把關。
而這些專家們,對於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建設也有自己的期待。在王建國看來,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建設,本身是成都一個戰略性的、跨越式的發展舉措。「比如要打出品牌亮點,讓人到成都來,不僅僅是看寬窄巷子、太古裡,我們還有森林公園。」
中國住建部風景園林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公園協會副會長何昉則期待,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能做好原創性,「我不太建議用世界任何案例來做原型,而是要建好之後讓全世界的人來看,是獨一無二的(世界樣本),絕對不是從哪學來的。」
未來這一全球最大城市森林公園將建成什麼樣,就在明天(2月28日),評審會將從6家入圍諮詢機構(聯合體)規劃設計成果中評選出前三甲,為城市森林公園建設提供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