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討論的這件事
恐怕影響孩子一輩子
而作為家長的你
每當想到這件事
頭髮又要掉一把了
自家孩子長期坐在第一排
明顯比同齡甚至低齡人矮一頭
甚至你已經在焦慮
孩子長大了,就因為個子矮
當兵不要,戀愛失敗,找工作受限……
小編近日去了一趟海寧中醫院
腦殼疼的不僅是家長
就連孩子自己也……
你知道嗎?
這段時間小兒生長發育門診一天能接診
60人次!
那麼問題來了
影響孩子長高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呀?
後天可以幹預嗎?
趕緊來看看~~~
1
14歲男孩夢想姚明的身高,於是…
生長發育門診主治中醫師、醫學碩士黃麗先告訴報姐,最近她接診了一名小患者:小李,14周歲3個月,身高164釐米。
黃麗先
在班裡,小李的身高屬於中等,不過他對自己的身高要求很高,「我舅舅的身高有1.8米多,而我希望今後能長姚明那麼高!」小李告訴黃醫生自己的「理想身高」。
要知道姚明的身高是2.26米(也有網上說2.29米)。而實際上,小李的爸爸身高165cm,媽媽身高161cm。
那麼小李還想再長60釐米的這個「理想身高」能實現嗎?
黃醫生建議小李用下面的計算方法,推測出他的理論身高(大家不妨算一下):
兒子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 cm)/2
女兒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 13 cm)/2
而按照這個公式算,小李的身高在169.5cm±5cm。
小李一聽,離姚明的身高還差得遠,急了。「哎呀!我是不是需要打生長激素?」
小李透露,為了讓自己長高,他已經在網上搜尋一些長高的方法,前段時間還在網上購買了自稱可以「助力生長發育」的一款生長膠囊碳酸鈣。
說著,小李拿出媽媽的手機,在淘寶上找出這家店鋪,由於有套餐優惠,當時他一次性買了6瓶,每天吃一粒。
小李購買的生長膠囊碳酸鈣
「先去測個骨齡看看。」黃醫生告訴他。隨後,小李去拍了一個X光片。
結果出來了,小李的骨齡也只有13歲半左右,也就是說,與相應的身高年齡相符合,而且骨骺線也沒有閉合。
黃醫生告訴他,這意味著,「後面還可以長高,不用驚慌。」
骨骺線沒有完全閉合
黃醫生說,通過微量元素的檢測,小李並不缺鈣,也不缺1-25羥維生素D3。因此,建議小李停用網上購買的這款碳酸鈣,平時加強運動、合理飲食,3個月後再來複診,測量身高。
小李還可以長高高
這下可以放心了
不過接下來的這位同學
就有點可惜了
2
17歲男生身高161釐米,3年沒長個了
「幫我的孩子看一看吧,還能再長高嗎?」在門診裡,一名心急的家長帶著兒子問黃麗先。
這個男孩叫小鍾(化名),今年17歲,讀高中,身高只有161釐米,長相清秀。
令小鍾難過的是,他已經有3年沒有長高了,曾經坐在班裡倒數三排的「高」孩子,漸漸的成了坐在頭排的「矮」孩子。眼看著同學們都比自己高那麼多,小鐘有些著急了。
在醫院,小鍾先是被安排做了骨齡檢查。片子顯示,小鐘的骨骺線已經全部閉合。意味著,小鍾只能停留在現在的身高上,再也長不高了。
骨骺線全部閉合
當黃麗先搖著頭表示骨骺線已經閉合時,家長問:「什麼是骨齡,閉合是什麼意思?」
黃麗先解釋,骨齡是國內外公認能精確反映人體成熟度、骨骼生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根據孩子當前的骨齡,就可以預測出他還可能長多高。骨齡一旦閉合,身高將停止生長。
這就意味著,所有能夠讓孩子長高的方法都必須在骨骺未閉合前進行。「通常,因個體差異閉合的時間也有所差別。」
「像這樣的孩子,我們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來得太晚了。」黃麗先嘆息地說。
黃麗先問小鍾:「為什麼不早點來看呢?如果是2-3年前就到醫院,或有長高的機會。」
小鍾告訴醫生,家裡的爺爺奶奶覺得不要擔心,因為民間有句話叫「20歲身高還能躥一躥。」
對此,黃麗先表示,很多孩子沒能達到理想身高,與家長認識不足有關,他們總期望等孩子到了發育期再躥一躥,結果就給耽誤了。」
這些民間偏方,害人啊!!!
首先,要嚴重警告家長們,如果發現孩子長高遲緩,越早幹預效果越好。民間那種「20還會躥一躥」的概念千萬一定要不得,還得提倡早診斷幹預治療。
黃醫生說,這一類病人是讓她覺得最可惜的,就是那些孩子從小個子就偏矮,家長也不當回事,認為孩子發育偏遲,到發育期自然會躥上去的。有些家長會以自己為例,說自己就是到了十五六歲才長個的,就一拖再拖,結果就給耽誤了。
而最近在浙江,還有幾個流傳很廣的長高偏方,裡面最常出現的食材就是小公雞、三七、海參。
就連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王春林在朋友圈裡感嘆:「門診工作中遇到太多因盲目吃小公雞,三七,海參而錯過最佳幹預時機的孩子。」
「前幾天就有家長帶一位小男孩來看病。」王春林說,男孩小肖今年15歲,身高158釐米,而同齡的孩子平均身高要比這高11釐米。
王春林看了看孩子拍的骨齡片,骨骺已經癒合,忍不住搖了搖頭,這種情況下再要長高一釐米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啊,這個男生一輩子只有這樣的個頭了。
小肖的媽媽說,她聽朋友說起給孩子燉小公雞吃有助長高,就隔三差五的從菜場、農村老家弄來小公雞,都是那種剛學會打鳴的,一周要為孩子燉上兩三隻。
網絡配圖
從小肖13歲開始,吃了整整一年半,那段時間,原本比同齡人要矮半個頭的小肖,一下子長了7、8釐米,這樣的效果更是讓家長信心大增。
直到一年前,小肖的身高在158釐米停步不前,而周圍的同學一個個奮起直追,超過了他大一截,小肖的媽媽又重拾起燉小公雞的「絕招」,可連吃幾個月,還是不見效,越來越著急的她,這才帶孩子來看專家號。
王春林說,小公雞以及三七、海參類似,能增加營養促進骨骼生長、促進生長發育,可總是吃這些「大補」的食品,性腺軸會提前啟動,第二性徵提前出現,「這就像拔苗助長,吃了這些補品後,可能短時間內身高躥了躥,但是壓縮了長高的整體時間。」王春林說,半年長5釐米,只長了2個半年;跟半年長3釐米,長了4個半年,到底哪個長得更高,這筆帳家長要算清楚。
孩子長不高
是每個家長的切膚之痛啊
而大家可能更想知道
哪些是影響孩子長個的因素?
究竟能不能人為幹預孩子長高呢?
今天,小編就來公開
讓孩子長高的秘密!
想讓孩子長高,有辦法嗎?
據黃醫生介紹,遺傳對身高的影響佔70%左右,後天佔30%左右。
其實,判斷孩子是否還有長高的空間,有一個專門的診療指南——
如果僅僅是矮小的孩子,會先測一下他們的骨齡,看看其骨齡是否與他的生理年齡相符;
如果已經閉合了,那就真的一點迴旋的餘地都沒有了;
如果還沒有閉合,則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做進一步的檢查,包括排除孩子是否存在器質性的問題,是否存在其他疾病,看看他們的生化、肝腎功能情況,有沒有營養不良等。
找到原因後再對症治療。
還有,身高不是很高的父母,或擔心小孩個子偏矮的父母,可以帶孩子去醫院做個骨齡檢查。
如果做不到帶孩子每年監測一次,有兩個時間點很重要,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測一下:
第一個是4周歲左右。3歲以前,孩子差不多每年能長25公分,4歲左右去測一下骨齡,主要是排除一些先天性的疾病。
第二個是發育期。女孩子7、8歲左右,男孩子晚2年,大概10歲左右。男孩子在9-14歲,每年會長8-10釐米,十八九歲達到終身高;女孩在8-13歲,每年會長7-9釐米,十五六歲達到終身高。
檢查的目的主要看看孩子有沒有出現性早熟,如果發育已經啟動過了,要及早幹預,特別是男孩子,發育了不容易發現,等到長鬍子、變聲,再來幹預,就會錯過最佳治療期。
因此,在這兩個時期,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的身高,最好每個月都給孩子量量身高,稱稱體重。
兩張孩子身高體重對照表請家長惠存對照 :
春天到了,萬物復甦,這也是孩子們長個子的季節,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證實,孩子的生長發育有顯著的季節性,其中春季(3~5月)長得最快,身高的生長速度是秋天的2~2.5倍。
所以,趁這個好時機,不如一起來做這幾件事吧
就拿一個例子來現身說法,辦公室就有個真·高個男神級·攝像小哥哥,身高181釐米。
他說,他父親的身高169釐米,母親的身高160釐米,是不是驚呆了!
上一張攝像小哥哥的背影,以證明真實性。
小哥哥說,他長高的秘訣就是運動,還有喜歡喝牛奶。
運動是幫助孩子長高的重要因素。人體長高是因為長骨端的軟骨不斷生長變成硬骨,而軟骨的生長,需要充足的血液供應。建議:
學齡前:蛙跳
小學:跳繩、摸高、吊單槓
初高中:打羽毛球、打籃球、遊泳、跑步
經常參加體育活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使骨骼組織供血增加。營養增強再加上運動時摩擦,刺激軟骨細胞生長,使骨骼生長發育旺盛。
睡覺對孩子的身高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人在睡覺時,大腦分泌生長激素比白天高3倍,睡眠不足的孩子自然長不高。
小朋友要睡多長時間?
0-1歲:12-14小時(包括白天)
1-3歲:11-13小時
3歲以後:9-11小時
就是要葷素搭配,包括動植物蛋白質搭配、動植物脂肪搭配、精糧與粗糧搭配,使之能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和必須的脂肪酸、礦物質和維生素。
此外,還要注意攝取特殊的營養素,即高密度不飽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它是生長發育的必須物質。這種物質主要來自魚類食物。
精神愉快有利於促進兒童生長,精神壓抑可抑制生長激素分泌。因此,家長應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平和的環境,讓孩子愉快地成長。
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
做家長的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煩惱
學習、身高…
看起來都是影響孩子一輩子的事
大家有沒有類似的煩惱?
來源:海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