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走的大學 圖/網際網路
6月7日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百年校慶,一時間精彩的校慶活動刷屏,無人機表演令人印象深刻。一所名校成立百年,慶祝當然要熱烈一些。
這一天本來是高考第一天,雖然今年的哈工大錄取通知書是百年紀念版,但也有人調侃這屆哈工大新生是完美錯過了百年校慶啊,哈工大成立這天怎麼這麼不討巧?
實際上,哈工大校慶日並不是哈工大成立這天。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前身是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學校於1920年10月17日舉行開學典禮,設有鐵路建築和電氣機械工程兩個學科。
1928年是哈工大校史上特別重要的一年。學校的隸屬關係發生了變化,改由中華民國東省特區領導,學校的名字改為哈爾濱工業大學。1928年到1935年,學校處於中蘇共管階段。
1950年6月7日,中共中央電告東北局「中長鐵路局已決定將哈爾濱工業大學交由中國政府接管並進入全面改造和擴建的階段」。由於1950年6月7日對哈工大有重大意義,學校決定把6月7日定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建校紀念日。
由此可以看出,校慶日不一定是學校成立當天,也有可能是學校歷史上比較重要的日子。這是一種情況,但是有的學校校慶日具有的紀念意義可能是國家級的。
比如北京大學的校慶日就是5月4日。北京大學前身是京師大學堂。1898年7月4日,在維新派康有為、梁啓超等推動下,光緒皇帝親自「恩準」籌建,並於同年12月正式開學。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並沿用至今。
北大校慶日曾是12月17日,1953年改成5月4日。1951年12月7日,湯用彤副校長建議改北大校慶日為5月4日,認為校慶時間臨近期末,師生緊張不宜搞大的活動。
鑑於1919年中國爆發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北京大學是「五四」運動策源地。「五四」時期,北大是中國新文化運動中心,也是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發祥地。因此以5月4日為校慶紀念日。
南京大學則是5月20日校慶。1954年6月16日,南京大學校委會確定南京大學史自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建立起算,並確定「五二〇運動」紀念日為校慶日 。每逢這天,學校都會給每一位學生發放飯票,以紀念1947年5月20日舉行的「反飢餓、反內戰」遊行。
1947年全國內戰爆發後,當時中央大學公費生一天的副食費只夠買兩根半油條或一塊豆腐。 自中大發起「吃光」運動,京滬蘇杭各高校紛紛響應。19日下午,各校舉行聯席會議,決定在20日舉行大遊行,提出「反飢餓,反內戰」的口號。
復旦大學的校慶日則是和上海解放日是同一天。事實上,復旦的校慶日要追溯到1905年的 9月13日。這一天,新成立的復旦公學開學,這天成為復旦首個「校慶日」。後來代理校長吳南軒鑑於9月新學期剛開始,教學秩序尚未穩定,又忙於籌備校慶活動,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於是定5月5日為校友節讓校友返校參觀。
抗戰爆發後,復旦內遷北碚,定5月5日為立校紀念日。新中國成立後,陳望道校長提出以上海解放日5月27日為校慶日。
通過慶祝紀念活動,鞏固學校優良傳統,發揚學校良好作風,宣傳學校辦學特色,組織經驗交流,總結辦學成果,評選歷屆最佳校友,讓師生能有更多交流的機會,從而使其受到教育、激勵和鼓舞。而特定的紀念日則隨著時間的流逝顯得意義重大,因為很多事值得銘記。
行走的大學,優質內容,不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