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三位著名翻譯家人生:搭中外文化交流之橋

2020-12-13 半島網官網

  翻譯就像配音演員,總是在幕後,就像勒·克萊齊奧講的「曾經參加一個關於翻譯的國際研討會,會上一位沒有發言的白髮蒼蒼印第安老太太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譯者翻譯完作品之後,譯者的名字是否一定要放在作者的腳下?」實際上,翻譯的工作是令人尊敬的 ,著名的翻譯家向國內讀者譯介大量經典名著,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

  草嬰:俄語文學翻譯家20年譯完「託爾斯泰」

  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復活》《被開墾的處女地》等

  草嬰,原名盛峻峰,1923年生於寧波,現居上海,俄語文學翻譯大家。上世紀60年代始,他便是靠稿費生活的自由職業者,卻在上海的翻譯家中擁有權威。

  1938年3月11日,草嬰在報紙上看到一條俄國老師教俄文的小廣告,就根據報上的地址找到了那戶人家。「按了門鈴之後,走出來一位中年俄國婦女,看到我是一個小孩子,便用生硬的中國話問我:『小孩,你來幹嗎?』我說我要學俄文。她說一塊錢學一個鐘頭。父親每個月給我5個銀元,我就說我一個星期學一個鐘頭。她向我看看,感覺很驚訝,一次嗎?意思就是怎麼這麼少。但是我不能跟他說我沒錢,只有學一次的學費,沒更多的了。因此就這樣開始,我每個星期天到她家去學,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學了一個時期俄文。」這就是草嬰的俄語啟蒙。

  1952年,華東作家協會成立,草嬰成為最早的一批專業會員,和傅雷一起成了沒有編制、沒有工資、純粹靠稿費生活的專職文學翻譯家。

  「文革」結束後,草嬰從身心的雙重傷痛中慢慢復原,為了未完的心願,他謝絕了上海市政府部門給他的出版社領導的職位,開始集中精力翻譯託爾斯泰的作品,從1978年到1998年,他花了二十年時間把四百萬字的託爾斯泰全部小說翻譯成中文。1987年,由於草嬰翻譯俄羅斯文學的成就,在莫斯科國際翻譯會議上,他獲得了「高爾基文學獎」,在世界上他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翻譯家。隨著2006年託爾斯泰全集中文版的正式出版,草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託爾斯泰的全部作品翻譯成本國語言的人。

  草嬰說:「託爾斯泰是一個真正的大貴族、大地主,出身如此優越的他,卻那麼關心窮苦農民的生活 ,這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我對自己一生最滿意的作品便是這套《託爾斯泰小說全集》。」

  許鈞:法語文學翻譯家對書的重視超過一切

  代表作: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巴爾扎克的《邦斯舅舅》等

  許鈞是著名的翻譯家,數十年來,翻譯了30餘部法國名著,因為他對中法文化交流的傑出貢獻,1999年,法國政府向他頒發了「法蘭西金質教育勳章」。而他成為一個著名翻譯家,卻是從單純而熱烈地對書的熱愛開始的。起先,他和我們一樣,只是一個讀者,最多是一個較為熱切的讀者。然而,這就是起點。

  許鈞出生在浙江衢州的一個貧困農家,小時候,不用說買書,就是上學的書本費都得學校減免。「看到家境稍好一些的同學家裡有幾本藏書,那份羨慕和渴望是今天的少年所難以想像的,不用說能借到手讀一讀,哪怕是能用手摸一摸,也是一種滿足。」

  許鈞說,1993年,應法蘭西文化部邀請赴法訪問,有機會去《安娜·瑪麗》的作者呂西安·博達爾家訪問,「一到他家,我就呆住了。」這位龔古爾獎獲得者的客廳、廚房和臥室裡到處是書,他家有7個房間,6個房間裡裝滿了書。許鈞說:「這一頓飯,我食不知味,我的目光總是被那些書牽扯著。走的時候,呂西安夫人對我說,我要送你一件禮物。所有這些書,只要你兩隻手拿得動的,隨你挑選。我顧不得謙遜與矜持,一口氣挑了幾十本。當我艱難地拎著這兩捆書,向遠處的地鐵站移動時,唉,你想像不到,我心裡是多激動。」

  「我的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知道我對書的重視超過一切,每當他有什麼不滿意,他就這樣威脅我:『我把你的書給撕掉。』」

  葉廷芳:德語文學翻譯家將卡夫卡介紹到國內

  代表作:《卡夫卡全集》《迪倫馬特喜劇選》

  60餘年前,浙江省境內距衢州縣城45裡的山路上,一個13歲的獨臂少年餓著肚子,腳踏草鞋,匆匆行走著。天色向晚,冷雨夾著雪粒扑打在他破舊的蓑衣蓑帽上。這條山路,少年以前只走過兩次,一次是摔壞了左臂,被大人抬往百裡之外看中醫時路過縣城;一次是不久前的進城趕考。由於鄉下人不信西醫,他那條原本只是一般骨折的左臂在草藥的包裹中腐爛生蛆,最後只好任其全部斷送。

  在求學的季節,獨臂少年失學了,眼前只剩務農一條路。可是,一個寒冷的雨雪天,他擅自拿了房梁上掛的兩串粽子和家裡的十幾斤大米,趁午飯前父親還沒回家,徑直向縣城的衢州中學進發。遲到兩周報到的少年此後在全校名列前茅,後考取北京大學西語系。1964年,葉廷芳從助教崗位上跟隨導師馮至一起調入中國社科院外文所,從此與德語文學結下不解之緣,並成為向國內引入卡夫卡和迪倫馬特的著名德文翻譯家。本報綜合整理

  ■相關連結

  早年翻譯趣事    ●「最最最強烈抗議」譯成「strongest strongeststrongestagainst…」

  2009年12月4日,在北京剛召開的中國翻譯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上,新老翻譯們歡聚一堂,暢敘昨天、今天和明天。施燕華是一名資深外交官、翻譯。她曾是外交部翻譯室主任、中國駐盧森堡大使。施大使回憶了中國翻譯逐步與國際接軌的經歷。她說,當時的翻譯完全按照中國的國內政治思路來,比如「最最最強烈抗議」,英文中本沒有相應的說法,外交部的翻譯室就給創造出了完全中國特色的譯法:「strongeststrongeststrongestagainst…」惹得在場的青年翻譯們捧腹大笑。施大使說,後來中國與國際慢慢接軌後,外交部的翻譯開始強調以別人聽得懂的方式來翻譯,而且翻譯可以根據語境靈活翻譯。

  ●「胡適先生,馳騁文壇」譯成「胡適先生經常在寫字桌上跑馬」

  上世紀初,有一位在《上海西報》工作的外國記者,中文不錯。可是,有些中國成語或引經據典的詞彙,他老是摸不著頭腦,有時不免糊塗。例如,他翻譯「胡適先生,馳騁文壇」這句話,就變成了「胡適先生經常在寫字桌上跑馬」。

  在將中文譯成外文時,由於外國人常常照字直譯,往往變得驢唇不對馬嘴。如「一諾千金」,一位洋翻譯就譯成「只要一答應,就要付美金一千元」。「連中三元」這句話,就譯成了「三塊大洋連在當中」。有位漢學家解釋「月是故鄉明」說:「家鄉除了月亮還光亮之外,其他一片漆黑。」

  據《浙江日報》《中國商報》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俞薇]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焦點

  • 通訊:以文學翻譯架起中巴文化交流之橋
    新華社聖保羅12月12日電通訊:以文學翻譯架起中巴文化交流之橋新華社記者宮若涵對於渴望了解中國文學的巴西讀者而言,最近有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白鹿原》葡文版的問世。這是一部兼具諷刺意味和馬爾克斯式魔幻現實主義風格的小說,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和民俗有著深刻的洞見,其情節之精妙令人讚嘆。」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2014年,博亞德森找到了聖保羅大學中文系華裔教授何曄佳,請她將這部50萬字的中文小說翻譯成葡語。何曄佳對記者回憶說:「這本書有鄉土味道,故事脈絡清晰、結構精巧,還展現了很多民俗,讀後很感興趣。」
  • 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著名翻譯家許淵衝
    中國網12月2日訊 記者馮竹 12月2日9:30中國外文局舉行中國翻譯協會「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暨資深翻譯家表彰大會」。中國翻譯協會授予著名翻譯家草嬰、許淵衝、屠岸、沙博理、李士俊5位先生全國翻譯行業最高榮譽獎「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許淵衝,1921年4月生於江西南昌。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翻譯家。
  • "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頒獎 368位獲"資深翻譯家"稱號
    翻譯外國名著家喻戶曉 傳播中國經典前無古人 表彰翻譯家長期翻譯生涯中的傑出貢獻   代表我國翻譯界最高榮譽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9月23日由中國翻譯協會頒給了我國著名翻譯家和中外文化交流學者高莽、林戊蓀、江楓和李文俊,其他來自外事、社科、對外傳播、科技、軍事、教學、服務等翻譯領域的368位翻譯家獲得「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
  • 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著名翻譯家沙博理
    中國網12月2日訊 記者馮竹 12月2日9:30中國外文局舉行中國翻譯協會「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暨資深翻譯家表彰大會」。中國翻譯協會授予著名翻譯家草嬰、許淵衝、屠岸、沙博理、李士俊5位先生全國翻譯行業最高榮譽獎「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 一帶一路:中外文化交流史
    二 文化交流與文明交匯  三 文化交流的特殊狀態:暴力與戰爭  四 文化交流中的「作偽」與「誤讀」  五 和平交流:全球化中的中國文化旗幟  勾勒篇  第二章 歷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  一 陸上絲綢古道的形成  二 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  三 漢魏南北朝時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三章 歷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隋唐至明清時期  一 陸上絲綢古道的發展與式微
  • 申論範文賞析:築公平之基 搭知識改變命運之橋
    >>> 點擊下載PDF版:共築社會公平之基 搭知識改變命運之橋(8.3)  共築社會公平之基 搭知識改變命運之橋  從古至今知識改變命運的例子不勝枚舉:囊螢映雪、鑿壁偷光,古賢聖人汲取知識營養,終於功成名就
  • 「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翻譯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全國翻譯...
    近日,「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翻譯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全國翻譯文化研討會本次大會由中外語言文化比較學會翻譯文化研究會和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共同主辦,來自全國40餘所高校的100多位代表參會。浙江大學副校長何蓮珍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翻譯為橋,助推中國文學「走出去」
    日前,由文化和旅遊部外聯局主辦,中國文化國際旅行社、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中國文化譯研網承辦的「2018年中外文學出版翻譯合作研修班」在北京、天津兩地舉辦,包括杜光民在內的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41名出版翻譯界代表、出版家和漢學家,在為期6天的研修活動中與中國作家、出版商、學者圍桌共話,共商中國文學作品翻譯出版,為中國文學「走出去」鋪路架橋。
  • 著眼文明對話 15位中外翻譯家首次在北京參與筆會式交流
    著眼文明對話 15位中外翻譯家首次在北京參與筆會式交流 2015-12-20 21:04:30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應妮)15位中外翻譯家
  • 吉狄馬加:用詩酒講好中國故事 推動中外文化交流
    「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當下,詩酒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發揮載體作用,用詩酒講好中國故事,擴大中國聲音,推動中外文化交流。」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在參加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時表示。
  • 加強中外交流 促進翻譯事業發展
    12月12日至13日,首屆翻譯人才發展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外翻譯界的350餘位嘉賓與會,從翻譯人才發展的整體層面進行了對話交流。  論壇由中國外文局、中國翻譯研究院主辦,是面向國內外翻譯界、專門以「人才發展」為主題和特色的國際交流平臺,旨在進一步推進我國翻譯事業及翻譯人才發展。
  • 「僑」這新時代:懷揣文化自信,推動中外交流
    中華文化強調不同國家相互關聯、相互影響,既要傳播自身的文化之美,也要做到「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帶著這種認識,我們一直在踐行辦好「中韓緣文化節」,通過「冰雪情」、「茶字緣」、「茶字酒緣」、「騰飛龍江」、「大美青海」、「水」等不同主題的中韓雙向交流活動,以兩國民眾樂見的文化交流方式,推動兩國地方政府和民間交流往來,為增進中韓友好助力。
  • 聯合國赴華項目負責人何勇博士:用故事搭起中西文化交流之橋
    為了這套書,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從組織編寫團隊到確定翻譯專家全部親力親為。當所有書稿完成後,他逐一列印出來裝在一個帆布袋裡,走到哪裡帶到哪裡,隨時審校。他說:"我們是在做一件前無古人的事情,特別是帶著'中國'二字,容不得半點馬虎。"在他心目中,這已不是簡單地在編寫一套書,而是作為一份事業在經營。他要把"用英語講中國故事"變成一個現象級事件,用故事搭起中西文化交流之橋。
  • 魯迅文學獎翻譯獎獲得者解讀詩歌翻譯:二度創作
    原標題  2018西昌邛海·「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周展開詩歌交流活動  一流的詩歌翻譯是「二度創作」  魯迅文學獎翻譯獎獲得者趙振江解讀詩歌翻譯的訣竅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西昌攝影報導  11月19日,參加2018西昌邛海·「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周的中外詩人們,深入到西昌多地進行詩歌交流及採風活動
  • 【校慶專稿】120個關鍵詞解讀北大之五:對外交流篇
    為進一步營造濃鬱的校慶文化氛圍,北大新聞網編輯部特推出《120個關鍵詞解讀北大》專欄,專欄將從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人才隊伍、精神傳統、黨建思政、對外交流、服務社會、後勤服務、北大醫學、校園生活等十個方面,選取頗具典型性、代表性的120個關鍵詞,以此為線索,為讀者提供一個快捷了解北大歷史傳統、文化氣象、精神魅力,尤其是百年校慶以來北大發展變化的窗口。
  • 2019年敦煌文化研究與翻譯國際研討會暨中國文化...
    》8月8日上午,2019年敦煌文化研究與翻譯國際研討會暨中國文化外譯高級研修班在敦煌市開班。來自英、美、俄、意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位專家和學者參加研討活動。8號上午,以「敦煌:世界文化包容互鑑、融合發展的見證與標識」為主題的敦煌文化研究與翻譯國際研討會首先在敦煌賓館舉辦。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院長楊平主持會議。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高岸明,甘肅省政府外事辦主任張寶軍,香港漢學發展慈善基金會主席李吳伊莉分别致辭。
  • 三一帕爾菲格李智敏:是翻譯,更是中外文化的橋梁
    一說起翻譯這個職業,大多數人都會立馬想像出一個渾身上下洋溢著精英範兒的「白骨精」。對於三一帕爾菲格的李智敏來說,作為一個合資公司的翻譯,段位還需要再升一升,必須得幫得上老大,翻得好行話,還要協調得了企業文化。
  • 第三屆復旦中外人文交流論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外人文交流...
    2019年11月23日,第三屆復旦中外人文交流論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外人文交流」在復旦大學舉行。本次論壇由復旦大學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辦,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和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協辦。
  • 「中外翻譯傳統之互動與交融論壇」提出——
    本報訊(記者 楊桂青)大同大學許淵衝翻譯與比較文化研究院主辦,大同大學外國語學院、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與北京學研匯智網絡科技公司協辦的「中外翻譯傳統之互動與交融論壇」暨「賀許淵衝先生96華誕」學術活動日前在京舉行,來自全國近百位代表探討了中外翻譯中的難題、許淵衝翻譯理論與實踐、翻譯與中國文化的世界傳播等問題
  • 中外文化展示周
    本次展覽將開創性的為亞歐文化交流搭建一個平臺,通過不同國家的繪畫藝術交流,豐富中外文化展示周的內容,增進各國家的相互了解、多邊文化交流,使亞歐各國之間就尊重文化多樣性、推進文化交流與合作邁向實質性一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