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旅行也喜歡記錄,每去一個地方都喜歡用筆記錄下來。大家好,我是你們親愛的小編帶你放眼世界,小編每天都會分享行走在景區的故事,請你們一定要關注我喔!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去臺灣旅遊,吃美食,購物等等,不過往來內地和臺灣最頻繁應該就是探親了。帶有人文和民族風情的地方才是小編的最愛,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日月潭的吧。
魅力無窮的臺灣日月潭
祖國的寶島臺灣,是一顆鑲嵌在茫茫大海之中的燦爛明珠。
這裡氣候宜人,資源豐富,風景如畫。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這裡的山水雕塑十分美麗,日月潭是其中最吸引遊客的景點之一。
先說說日月潭的來歷:
據說日月潭的發現是在300年前。嘉義縣有幾十個山胞集體出獵,發現一巨大的白鹿竄向西北,臺胞們追了幾天幾夜不見蹤影。當他們最後走出一片森林、面前豁然開朗,只見青山綠樹環繞,一派碧水水在陽光下靜靜地閃著藍色的光芒,碧水在一個鬱鬱蔥蔥的環島上,把湖面分成兩半,北半湖像圓日,南半湖像月亮,故稱「日月潭」,這個島被稱為「珍珠島」。
日月潭位於臺中市西南的南投縣境內,是阿里山區高山盆地中的一個天然湖泊,面積約為7平方公裡,是臺灣島上的第一大湖。
湖上有一個小島——珍珠島,湖分為兩部分:
一邊的形狀如圓日稱為日潭,一邊的形狀是似新月稱為月潭,日月潭又稱雙潭。
日月潭有熱帶風光之秀麗,風雨草木無不蘊蓄自然之美。水平如鏡的湖面,每當紅日西沉或新月東升之際,日光月色映照潭中,妙趣橫生,各有奇觀,泛舟其間,使人流連忘返。
原來的日月潭比現在小得多。後來,為了發電增加儲水量,在湖的西部的水社和湖南的頭社修建了水壩,把渾濁水流的上遊引到湖上,使湖面上升了70%。導致珍珠島大部分都被淹沒覆蓋,變成了一座小島。
遊覽日月潭,環湖有公路,不過最好是乘小船深入各景點去領略湖光山色。蕩開雙漿,小舟直入明淨的湖面,水中天上,猶如仙境。乘坐小船遊覽珍珠島才可觀賞到下遊的明潭。
乘船向北,岸邊有石階上山,恰為365級,俗稱「走一年」。走上365階石階就可看到山上的文武廟。在廟門前遠眺潭景如畫,繞岸青山,雲水四合,有「風光不減巫山峽」之譽。真的是美極了!
乘船向北,岸邊有石階上山,剛好有365級石階,當地居民俗稱「走一年」,山上有文武廟。
山前臨湖如畫,青山環繞岸,雲水四合,有「風光不減巫山峽」的美譽。
山後沿著小徑抵達了孔雀園,園中有孔雀有一百多隻,有藍的,白的。
白色的孔雀真的很驚豔呢,在孔雀園,遊客們可以親自餵孔雀,孔雀也向豔裝遊人競相開屏翩翩起舞,五光十色的羽翎分外奪目。
泛舟潭東南岸有高山族同胞的村落。村中的山胞文物陳列館,兼併銷售一些高山族同胞製作的手工藝品,他們口頭文學很豐富,有神話、傳說和民歌等。
村裡的歌舞組織經常為因其聲譽而吸引來的遊客表演民歌和舞蹈。
環湖往南,就可到達玄光寺,寺裡有1座小塔,專供奉唐代高僧唐三藏的靈骨。這裡是臺灣一大佛教聖地。據說在此幾年前建了一座九層仿古寶塔,塔高有45米,加上青龍山高955米,正好為1000米,登上塔頂觀景,日月潭風光遍覽無遺。
有人說從塔上可看見杭州西湖的六和塔,雖似神話,卻也頗含深情厚誼。
潭西北有一突入湖中的小半島,是現代觀光旅遊中心地。
島上建有宏大的「教師會館」和「涵碧樓」。
教師會館是臺灣教育工作者的休假療養中心。
涵碧樓是供遊人休息和借宿的具有國際水平的大旅社,三面向潭,四面凌空。在樓上閒眺日月潭的山光嵐影,令人氣爽神怡。
同樣是旅遊,也有各種各樣的目的和動機,度假、觀光、娛樂、療養、探險、求知等,難以概括。不過,好奇是人的天性,求奇是人類的一大心理需要。它能使人不辭辛勞,不畏艱險,向未知事物勇敢探索。正因為前人的這種探索,我們才擁有今天如此浩繁的知識、廣闊多彩的世界。
今天為大家的介紹到這裡就結束了,謝謝各位網友,小編將每天帶給大家最新的旅遊趣事,感受不同景點中背後的意義!
部分美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